城市灾害与安全.doc
《城市灾害与安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灾害与安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简要论述对城市灾害与安全的几点认识一、 研究城市灾害与安全的意义近年来,我国以及世界上城市灾害日益增多,危害也越来越大,对人口和财产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例如2001年的“911”事件、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5年的美国卡特里娜飓风、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等等,这些灾害给我们的城市安全敲响了警钟。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城市安全可以说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积极开展城市安全研究,为我国的城市两性运行献计献策,进而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这对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化是人类发展、变革的重要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化
2、水平已经成为当今国家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日益繁荣的背后潜藏着越来越多的事故隐患,人类面临的不安全因素也越来越多。城市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障碍。1996年联合国国际减灾委员会科技委提出当年的国际减灾日(10月9日)主题为“城市化与灾害”,体现出当代全球减灾的总趋势。越来越多的减灾专家认为,欲研究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首要要解决的就是城市抵御灾害的能力。城市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城市防灾减灾应作为我国灾害防治的重中之重。重视研究城市的灾害与安全对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从“911”事件来分析研究城市灾害与安全的意义。2001年9月11日,突
3、如其来的美国世贸中心“双子座”大楼及其建筑群的毁灭,使号称“世界之窗”及“现代技术精华汇集”的纽约市标志性建筑,永远地成为了人们记忆中的噩梦。这个震惊世界的发生在新千年伊始的美国“911”事件,既是对美国社会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也是对美国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大考验。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充分地暴露了美国国家安全体系的某些盲点和脆弱之处,从一定程度上摧毁了有关美国的一些神话和光环。“珍珠港事件”给美国人和世人的教训是:美国不是“安全岛”,这次“911”事件时继“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在本土受到的最严重的打击,它再次提醒世人,即使是最富有最强大的美国也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甚至不算是
4、比较安全的国家。21世纪刚开始,这个灾难性事件启示人们:应急管理领土的变革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须的。从国家安全和战略研究的角度看,这次在瞬间造成成千上万的人的伤亡和几十亿甚至更多财产损失的“911”事件的确是一个历史的新起点,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强国,应该深刻地总结“911”事件提供的国家安全启示,重新界定“国家安全”的内涵,查找各自的国家安全隐患,并依此审视和调整各自的国家安全战略,加快建立各种灾害危机的应急处理机制,积极研究城市灾害与安全的相关领域,以确保城市的安全、国家的安全。其次,从“非典”疫情的扩散来分析。从2002年11月并在2003年4月蔓延全球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即严重急性呼吸
5、综合症,我国卫生部门称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它如幽灵一般降临在世界,让地球上人心惶惶。 “非典”疫情爆发后不久,2003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做出决定,免去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北京市市长孟学农的职务,由一场重大的疫情灾害而免去高级别的官员的职务,在新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非典”击倒了两位官员,但是给其他所有的官员敲响了警钟,“当官要为民做主”,决不可再做官样“文章”、讲空话。所幸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调整发展所形成的强大的综合国力,这些条件为迅速战胜“非典”危机,提供了最真实的可能性和最可行的保证。但突发的“非典”疫
6、情再一次将强化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问题紧迫地摆到了各级政府面前。“非典”危机不仅全面检验了各级政府对突发事件的敏感性与紧急调控公共资源的能力,而且也暴露了我们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上的诸多环节。“非典”考验了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政治文明;一个城市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更考验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完整性。冷静的思考让我们明白:面对“非典”灾害,在强化遏制的同时还要到“非典”之外去找原因,必须认清楚它不仅仅是传染病,而是一场波及社会的城市灾害。由此可见研究城市灾害与安全对稳定社会的重要性。国家不能忽视城市灾害与安全管理。如果说震惊世界的“911”事件,使各个国家开始重新审视本国的安全应急管理体系,“非典”
7、的爆发则使我国不得不面临着新的国家安全的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及时、和平地应对和处理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威胁,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的发展、降低损失,如何做好与民众的沟通,维护国家长远利益和政府的公信力,已经成为我国今后一定时期内必须重视的重大问题。“非典”的肆虐向我国公共卫生医疗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向我们敲响了有关国家社会安全,特别是防御非传统安全因素威胁的警钟。过去人们通常认为国家安全就是主权安全、国防安全、政治安全和外交冲突主权等。我们把这种安全概念称为传统安全,而相对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是指那些除了传统安全因素威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它包括
8、那些危机社会管理、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和资源安全等的因素,以及自然与人为灾害、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等等,这些因素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旋律,那么,传统安全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小,而非传统安全却会时时受到挑战。非传统安全和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相关:这可能是由疾病引起的,可能是爆竹厂、化工厂事故引起的,可能是环境灾害引起的,当这些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国家安全问题产生时,都会给国家带来灾难性的损失。因此各个国家在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各个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从国家安全的高度来清醒认识灾害问题,积极加强灾害应急管理,
9、全面提升国家应对各种突发灾害的应急管理能力,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城市是多灾之地,城市对于灾害具有双重效应。其一,现代化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人口和建筑物高度密集,生产和生活高度集中,车流拥挤,道路相对不足,绿地和空地稀少,危险源广泛分布,一旦遭受灾难,其损失也必然很大,这就是城市对灾害的放大效应。其二,城市经济繁荣,具有防灾减灾的强大的物质基础;城市人口众多,文化素质高,科技人才辈出,灾害学研究方面的专家也很多;城市信息更是直接和全球联网,在灾害来临前能较早的、较快地预警、防灾;即使遭受灾难,救灾工作的开展也相对及时,从而大大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这又是城市对灾害的缩小效应。因此,研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灾害 安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63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