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对地下水的影响.doc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对地下水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对地下水的影响.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对地下水的影响及对策摘要: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技术,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地源热泵系统中的一种形式,相较于其他地源热泵系统有相比效率更高,投资低的优点,但对地下水的影响也是最大的。本文通过认真分析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建成运营后地下水的渗流场、温度场、水化学场的变化,指出这些变化可能会引发的地质环境和环境问题,并提出工程防治措施。前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环境和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实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已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和我国政府的重视。地源热泵系统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技术,有着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因此,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2、“地源热泵”的概念最先由瑞士Zoelly于 1912年提出。1946年美国开始对地源热泵进行系统研究,在俄勒冈州建成第一个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很成功,由此掀起了地源热泵系统在美国的商用高潮。1985年美国安装地源热泵14000台,1997年则安装了45000台,1998年美国商用建筑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已经占到空调保有量的19以上,其中在新建筑里面占30,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1。在全世界,到2005年地源热泵已在33个国家安装了130万台装置,总装机15723MWt,是2000年的2.98倍,合每年累进增长24.4%,占世界地热直接利用总装机容量的56.5%,已是地热供暖份额14.9%的3.8
3、倍2。在我国,地源热泵系统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1997年开始学习和引进欧洲产品,出现了大规模的地下水源热泵采暖工程项目,到1999年底,全国大约有100套地下水源热泵供热或制冷系统3。2006年,伴随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地源热泵系统作为一项节能又环保的绿色能源技术,成了国内建筑节能及暖通空调界热门的研究课题,少数经济发达城市的政府部门也已经开始有计划、有规模的做技术推广工作。地源热泵系统是指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
4、源热泵系统4。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地源热泵系统中的一种形式,相较于其他地源热泵系统有相比效率更高,初期投资低的优点,目前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地下水资源,不可避免的会使得当地的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产生变化,如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就会出现地质环境和环境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灾难性和无法恢复弥补的。 因此,本文主要通过了解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工作方式以及其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要求,认真分析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建成运营后地下水的渗流场、温度场、水化学场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指出这些变化可能会引发的地质环境和环境问题,并提出工程防治措施。1. 概述1.1 工作原理地下
5、水地源热泵系统是指与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主要分室外地热能交换系统、水源热泵机组和建筑物内系统三个部分。主要工作原理:由于地表以下恒温带至200m埋深,温度低于25,远高于冬季的室外空气温度,也低于夏季的室外空气温度,具有较大的热容量。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就利用热泵机组冬季从室外生产井抽取的地下水,在建筑物内系统中循环,把低位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建筑物内需要供暖的地方,取热后的地下水通过回灌井回到地下。夏季,则生产井与回灌井交换,而将室内余热转移到低位热源中,达到降温或制冷的目的,另外还可以起到养井的作用。1.2 分类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式,根据地下水的回灌方式可将地下
6、水地源热泵系统分为直流式、同井回灌和异井回灌三种方式5。1)、直流式直流式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见图1示意图)没有回灌井,只有抽水井,取热后的地下水直接利用或排入地表水体。这种地下水地源热泵一般应用在地下水能得到及时补给的地方,但如果补给不及时、不充分就会严重破外当地的地下水资源。因此现在已很少使用。图1 直流式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示意图2)、异井回灌异井回灌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抽水井和回灌井分开设置,根据系统负荷量及需水量的大小,地层的出水能力和回灌能力来设计抽水井和回灌井的数量,抽灌井可为一抽一灌(见图2示意图)、一抽多灌或多抽多灌。对于抽水井及回灌井处于同一含水层,回灌良好的异井回灌,从理论
7、上讲其只是利用了地下水的低位热能,而没有破坏可开采的地下水量。因此国内地下水地源热泵项目中这种异井回灌系统应用较为广泛。图2 直流式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示意图3)、同井回灌同井回灌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见图3示意图)是近几年国内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地下水地源热泵,该系统将抽水井和回灌井集成在同一口井中,通过隔板把井分成上下两部分,一部分是低压(吸水)区,另一部分为高压(回灌)区。当系统运行时,地下水从低压区被抽出,与热泵换热,再返回同井的高压区与含水层换热,使抽水和回灌在同一径向位置不同深度处同时发生。同井回灌系统的优势:不需要广泛详细的水文地质调查,简化设计,减少水井数量,占用场地少,节约投资费用;
8、不需要大量抽取地下水,在地下水资源贫乏的地区也能工作。图3 同井回灌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示意图1.3 水文地质勘察要求由于各地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导致各地区岩(土)层的导热性和水文地质参数差异巨大,在一个地区能成功应用的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在另一地区往往并不适用。因此,水文地质勘察是地下水地源热泵技术的核心,也是地下水地源热泵项目能否成功应用于实践的关键。水文地质勘察应根据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对水量、水温和水质的要求,对工程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察,确定地下水类型,了解含水层岩性、分布、埋深、厚度、富水性、渗透性以及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和水力坡度,测量地下水水温及其分布,取水样
9、,检测地下水水质,观测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4。为计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应进行水文地质试验。试验一般包括:抽水试验,回灌试验,测量出水水温,取分层水样并化验分析分层水质,水流方向试验4。 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对水文地质的要求也不同,直流式要求能够及时、充分的补给地下水资源的流失,适合与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同井回灌对地下水水量要求不高,能够被用于地下水资源匮乏的地区。 2.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对地下水的影响2.1 直流式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直流式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只取不灌,适用于地下水资源丰富而且流失的水资源能得到及时、充分的补给的地区。系统刚开始运行时会在在
10、抽水井附近会形成一个降水漏斗,破坏地下水补、排平衡,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会形成新的平衡。但长期大量的开采地下水资源,补给量小于排泄量,造成区域地下水水位降低,就会导致地面沉降、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发生。2.2 异井回灌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异井回灌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虽然有一抽一灌、一抽多灌和多抽多灌的抽灌形式,但其工作方式均相同,抽水井和回灌井分开设置处于同一含水层。考虑系统运行对地下水的影响,我们从地下水的渗流场、温度场和水化学场的变化来分析。1)、渗流场的变化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夏季制冷和冬季供暖运行时,必然会改变区域地下水原始流场。在抽水井周围地下水等水位线呈“漏斗”状,相反在回灌井周围
11、地下水等水位线呈“锥”状(见图4抽、灌井运行后地下水流场变化示意图)。在抽、灌井运行后,“漏斗”附近地下水能否及时补给,回灌井中的地下水能否及时排泄,是保证地源热泵正常运行的关键。若严格按照要求实行地下水100%回灌到原含水层的话,总体来说地下水的供补是平衡的,局部的地下水位的变化也远小于没有回灌的情况,所以一般不会因抽灌地下水而产生地面沉降、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因此,地下水能否顺利回灌的是地下水地源热泵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也是防止地下水资源遭到破坏的重要措施。影响地下水回灌效果的突出问题是回灌井的堵塞和溢出。回灌井的堵塞主要原因有悬浮物堵塞、微生物生长、化学沉淀、气泡堵塞、粘粒的膨胀
12、和扩散、含水层细颗粒重组6。图4 抽、灌井运行后地下水流场变化示意图对于地下水回灌,渗透系数是回灌难易程度的决定因素,如果回灌水量较大,渗透性能不好的含水层,在回灌时井中地下水难以及时的渗出,会出现地下水溢出现象。在真空回灌时,对于第四纪松散沉积层,颗粒细的含水层单位回灌量一般为开采量的(1/3)(1/2),而颗粒粗的含水层则为(1/2)(2/3)7。2)、温度场的变化地下水温度场受回灌水渗流场和含水层的热物性所控制,具体的说,随着回灌水在含水层中的缓慢流动,回灌水的温度会逐步与地下水常温趋一致,也就是地下水温度在含水层中会有一个“温度影响半径”,其大小受到回灌量、回灌温度与地下常温的差值、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下 水地 源热泵 系统 地下水 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63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