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论文40489.doc
《土木工程专业论文4048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专业论文40489.doc(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中跨度桥上无缝线路技术设计 一、设计题目:中跨度桥上无缝线路技术设计二、设计依据及主要技术指标2.1 设计依据1. 铁路轨道设计规范2. 铁路跨区间无缝线路2.2 主要技术指标钢轨类型: 60kg/m、U71新轨轨枕类型: 型钢筋混凝土轨枕,1760根/公里扣件类型: 弹条型扣件道床厚度: 50cm道床肩宽: 30cm钢轨垂直磨耗:6mm线路等级: 级干线正线数目: 双线牵引类型: 东风4型内燃机车,构造速度 120 km/h钢轨支点弹性系数:检算钢轨强度时取30000N/mm三、基本要求学生在完成本设计过程中,应正确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结合现场所获得的实践
2、经验,有效地解决任务书中所规定的各项具体问题;要求计算精确,书写工整,绘图规范,文理流畅;要求在设计中充分发挥独立工作能力,刻苦钻研,创造性地完成所规定的毕业设计任务。四、重点研究问题及指定专题1桥上无缝线路伸缩附加力及挠曲附加力的计算2轨道强度检算3轨道稳定性检算4锁定轨温的确定5桥墩偏心检算五、主要参考文献1 陈秀方. 轨道工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轨道设计规范.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3 铁道部建设管理司、铁道部科技教育司. 秦沈客运专线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新建
3、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设计暂行规定(上下).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6 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桥梁墩台).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六、毕业设计完成时应提交的文件中跨度桥上无缝线路技术设计说明书一份指导教师(签名) _ 时间:_系(所)主任(签名) _ 时间:_主管院长(签名)_ 时间:_中
4、 南 大 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一)指导教师评语:建议成绩: 指导教师:_年_月_中 南 大 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二)论文(设计)评阅人评语: 论文(设计) 建议成绩:_ 评阅人:_ _年_月_日中 南 大 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三)答辩记录及意见: 答辩成绩:_ 答辩委员会(小组)负责人:_ _年_月_日 学院领导小组审查意见: 成绩评定:_ 负责人:_ _年_月_日目 录摘 要I第一章 无缝线路概述11.1 国内外无缝线路的发展11.2 无缝线路类型21.3 桥上无缝线路设计原则31.4 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计算研究概况3第二章 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计算理论102.1
5、 概述102.2 梁轨相互作用原理11第三章 中跨度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计算143.1 原始资料143.2 伸缩附加力计算153.3 挠曲附加力计算19第四章 轨道强度和稳定性检算以及锁定轨温确定274.1 钢轨强度确定的允许温降274.2 由钢轨断缝确定的允许温降294.3 由桥上无缝线路稳定性确定允许温升294.4 锁定轨温计算31第五章 桥墩检算335.1 支座锚栓检算335.2 桥墩检算33第六章 结论40参考文献41摘 要为满足强度、稳定、控制钢轨断缝等项要求,桥上无缝线路的设计应对各种制约因素综合考虑,合理组合,既要满足轨道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使钢轨断缝不超过允许值,又要使桥梁受力合
6、理。本设计以一座120.0532.0 m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梁桥为工程背景,按照桥上无缝线路设计的原理、方法和规范进行设计。主要设计内容如下:(1)根据桥上无缝线路梁轨相互作用原理,计算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包括伸缩力、挠曲力和断轨力等。(2)根据铁路轨道强度检算方法,检算轨道强度、稳定性,确定轨道最大允许温升和温降幅度;再根据气象资料确定锁定轨温。(3)根据桥上无缝线路桥梁墩台纵向力组合原理,检算桥墩、支座固定螺栓的强度、稳定性。关键词:桥上无缝线路;轨道强度;轨道稳定性;锁定轨温;桥墩检算第一章 无缝线路概述无缝线路是现代化铁路的轨道结构型式。铺设无缝线路以后,可以大大降低线路及机车车辆的养护和
7、修理费用,改善列车运行的平稳性,提高轨道电路的可靠性和导电性,延长轨道部件及机车车辆走行部分的使用年限。1.1 国内外无缝线路的发展德国是发展无缝线路最早的国家。1926年在线路上铺设了120m长的钢轨;1935年铺设了1km长的无缝线路试验段;1945年做出了无缝线路的规定。到1961年底,原联邦德国无缝线路总长达到了29000km,1974年底达到了53000km,占线路总延长的79.3%。有79%的道岔也焊成了无缝道岔,并与道岔前后的长钢轨焊连在一起。 美国于1930年首先在隧道内铺设了无缝线路,于1933年正式铺设于露天的线路上。美国于19331936年期间,大约铺设无缝线路170km
8、,以后时有间断,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从1950年起,随着一些固定焊轨工厂的建立才有一个新的局面。美国铺设无缝线路的总延长:1960年为7236km;1970年之后每年以8000km的速度递增,最多时年铺设10000km。到1979年底全美已有无缝线路超过12000km,是世界铺设无缝线路最多的国家。 法国也是发展无缝线路较早的国家。法国的无缝线路多数是使用伸缩调节器的温度应力式构造。轨下基础多为双块式混凝土轨枕、碎石道床,轨枕使用双弹性扣件与钢轨相连。法国于19481949年期间进行了大量铺设试验,而后即推广开来。到1951年为92km;1952年为805km;1956年为3200km;1960
9、年为6380km;1970年为12900km,并继续以每年约660km的速度发展。 原苏联铁路1935年于莫斯科近郊的车站铺设了第一段无缝线路,轨条长约600m。由于苏联大部分地区温度变化幅度较大,最大幅差高达115,所以影响了无缝线路的发展,直到1956年才正式开始铺设。累计延长至1960年约为15000km,1970年约为16000km。近十年发展较快,至今已有无缝线路50000余公里,约占营业线的36%,担负铁路运量的50%。所用钢轨为50kg/m或65kg/m,多使用混凝土轨枕、碎石道床。英国的轨温差最大仅67,适宜铺设无缝线路。至1978年底已铺设无缝线路14565km,占线路总延长
10、的31%左右。英国铁路的无缝线路大部分使用BS113A型钢轨(56kg/m),轨下基础为混凝土枕或木枕,碎石道床。 日本于50年代开始铺设无缝线路,现已铺设5000余公里。日本的无缝线路轨条最长为1500m,两端设置伸缩调节器。近年来建成的新干线,未经有缝线路过渡,直接铺成了无缝线路。新干线最初曾采用50kg/m钢轨,现已全部用60kg/m钢轨更替,轨下基础采用混凝土枕,碎石道床,部分采用板式轨道,钢轨与轨枕的联结采用双弹性扣件。 我国铁路无缝线路起步于1957年,当时用电弧焊法焊接钢轨,首先在北京、上海两地各试铺无缝线路1km。次年扩大了试铺范围,有较多铁路局铺设了无缝线路,当年累计30余公
11、里。以后引进工厂焊,在工厂采用气压焊机和电接触焊机将钢轨焊成125500m的长轨条运至工地,再按轨条设计长度用铝热焊法焊接联合接头。工地焊长一般为10001500m。长轨条铺入线路之后,在长轨条之间设24根缓冲轨,用普通夹板联接,以利调节轨缝和设置绝缘接头。目前全路已建成15个焊轨厂,多采用瑞士GAas-80和苏联K-190接触焊机。京广、京沪、京沈、陇海、长大等主要干线几乎全是无缝线路 。全路总延长约1.8万公里。多为50kg/m和60kg/m的钢轨,大部分轨下基础为混凝土轨枕。最近又筹划发展超长无缝线路,采用长2.6m的型轨枕。 随着无缝线路的迅速发展,各国铁路都取得了一些新的经验。如焊轨
12、工厂的合理设计;工地焊接联合接头和断轨再焊的新设备新工艺;旧轨整修后焊成长钢轨,铺设旧轨无缝线路;结合力很强的胶结绝缘接头;运输效率很高的多层长钢轨运输列车;新型长钢轨更换作业车;碳素钢钢轨与锰钢辙叉的焊接工艺;特大桥上和小半径曲线上铺设无缝线路的理论和经验等等。此外,在养护维修方面,除继续对无缝线路的稳定性,做进一步探索外,还总结和制定了一些管理规则和确保行车安全的措施。这些都有利于减少对无缝线路铺设的限制,使它在更广泛的范围得以发展。1.2 无缝线路类型 按处理焊接长钢轨因轨温变化而引起收缩方法的不同,无缝线路分为温度应力式和放散温度应力式两种。 温度应力式无缝线路是由一根长钢轨及两端24
13、根标准轨组成。两端接头采用鱼尾板接头型式。在无缝线路铺设锁定后,钢轨不能因温度变化而自由收缩,因而在钢轨内部产生温度力,温度力大小随轨温变化而不同。一般并不放散其钢轨的温度力。这种型式的无缝线路结构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铺设维修方便,在温差不大的地区,钢轨承受的温度力也不会太大,是一种比较好的结构型式。 放散温度应力式无缝线路又分为自动放散式和定期放散式两种。一般在温度差较大地区和特大桥上(如南京长江大桥),为了消除和减少钢轨内的温度力和尽量消除桥梁收缩附加力的影响,而采取自动放散温度应力式无缝线路。大桥上铺设的自动放散式无缝线路,系在焊接长钢轨两端设置钢轨收缩调节器,随时释放温度力。 路基上
14、铺设的自动放散式无缝线路,系在焊接长钢轨两端设置类似桥梁温度调节器的钢轨收缩头,并使用特殊制造的中间扣件,不设防爬器,使钢轨在垫板上能随轨温变化而自由收缩,以自动放散应力。另外还设有消除列车作用下引起的爬行的弹簧复原装置。由于其设备复杂,缺点很多,这种型式的无缝线路已趋于淘汰。 定期放散式无缝线路与温度应力式相同。根据当地轨温条件,把钢轨内部的温度力每年调整放散12次。放散时,松开焊接长钢轨的全部扣件,使它自由收缩,放散内部温度力,应用更换缓冲区不同长度调节轨的办法,保持必要的轨缝。定期放散温度应力式无缝线路适用于温差较大的寒冷地区(年轨温差超过95C)。在我国东北的寒冷地区,曾试铺过这种形式
15、的无缝线路。1.3 桥上无缝线路设计原则(1)无缝线路设计要最大限度地减小轨道和桥梁所承受的附加纵向力,使桥上线路具有广泛铺设无缝线路的可能性。(2)无缝线路结构的设计,既要满足轨道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又要使桥梁受力合理,以保证桥梁和轨道运营的安全、可靠。(3)应尽可能增加焊接轨条的长度,减少桥梁及其附近的钢轨接头。提高轨道的整体性,以适应高速和重载运输的需要。(4)无缝线路的结构设计,要考虑便于线路的养护维修。1.4 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计算研究概况在桥上无缝线路的设计与计算中既可以采用常量阻力,也可以采用变量阻力。采用常量阻力计算时,梁轨位移的微分方程可转化成代数方程,使计算过程大为简化,易
16、于被工程技术人员所接受,因此现有设计规范中倾向于采用常量阻力。但每跨桥梁只假设有一个梁轨位移相同点,不能处理梁轨间位移可能出现的没有相同点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点的情况。而现有的变量线路纵向阻力的微分方程法又计算量较大,较为繁琐且缺乏通用性。在梁轨相对位移较小时,线性阻力和非线性阻力均能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但当梁轨相对位移较大时(如大跨度梁的计算),钢轨与桥梁之间的纵向阻力表现出弹塑性特征,采用常量阻力会产生较大的误差。考虑弹塑性线路阻力的桥上无缝线路计算理论的研究是无缝线路研究的难点,目前虽然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有很多问题尚待深入研究。迄今为止,我国对简支梁桥桥上无缝线路附加力的分析
17、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但对于大跨度连续梁桥,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如连续刚构桥(其不仅具有桥面连续、行车舒适等优点外,而且其上部结构受力合理,能充分发挥高强材料的作用,有利于增大跨径,因此,近十年来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大量的推广),给桥上无缝线路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同时也要求桥上无缝线路技术向更深的层次发展。1.4.1 国外研究现状德国是最早发展高速铁路的国家之一,早在1964年Siekmeier就对轨道阻力位移进行了研究。德国针对设计时速250km/h,实际时速不低于200km/h的新干线无缝线路桥梁的设计与施工制定了铁路新干线桥梁的特殊规程(BESB),并在1985年生效。其中汇
18、集了德国有关高速铁路桥上无缝线路的大量科研与试验成果。它详细规定了高速行驶列车形成的离心力、牵引力,以及结构温度应力、无缝线路轨道纵向水平力传递的计算原则、方法等,并专门介绍了德国传递纵向力的几种特殊结构:RSB传力杆、徐变连结器、纵向连结器、减少钢轨伸缩长度的平衡梁。多跨简支梁伸缩力的计算结果与我国的计算结果接近,且认为在多跨简支梁的全桥活动端方向设置三跨跨度递减的简支梁可以减少钢轨纵向应力与水平支点反力,纵向阻力不仅与钢轨相对位移量有关,与轨道受载或不受载亦有区别,纵向阻力分位移阻力与爬行阻力两种,墩顶位移由三部分组成:墩身弯曲、扩大基础或桩基倾斜、整个基础水平位移,并需要研究桥墩基础的刚
19、度系数,区分首次加载、重复加载的刚度系数,以及短期加载引起的“动力刚度系数”。德国铁路还应用有限单元法,根据桥梁与线路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的计算方法。线路纵向阻力采用分段线性模型,即梁轨位移小于某一位移时,线路纵向阻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当位移大于或等于此位移时,线路纵向阻力为常数量。日本铁路60年代初期就开始研究桥上钢轨伸缩力的计算,并在其新干线段试铺了无缝线路,引起了各国的关注。日本铁路规定了各种跨度桥梁铺设无缝线路的技术条件,且在桥梁墩台的计算中就考虑了无缝线路纵向力的作用。在钢桥上,日本根据梁长和桥长的不同来决定桥梁支座的布置方式、伸缩调节器的设置和桥上线路纵向阻力
20、等。钢桥跨度在25m及其以下、桥长不超过70m时,线路纵向阻力随桥长的增加而增大,有0、5、10kN/(m线)之分。在木枕线路、明桥面上,跨度60m及以上的桥梁在其活动端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跨度在60m以下,桥长大于60m的桥梁,将相邻桥墩的固定支座设在同一桥墩上,线路阻力采用15kN/(m线)。但在既有线上,考虑60kg/m钢轨的发展,不论梁或桥的长度是多少,线路纵向阻力一律采用10kN/(m线)。在板式轨道桥梁上也采用同样的取值。桥上钢轨折断的容许断缝值:50kg/m钢轨为50mm,60kg/m钢轨为69mm。美国铁路规定,桥上铺设无缝线路时,跨度大于或等于30英尺(91.4 m)的钢梁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木工程 专业 论文 40489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63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