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可编辑) .doc
《《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可编辑)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可编辑) .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备案号:J10605-2005DB重 庆 市 地 方 标 准DB 50/5005?2005工 程 地 质 勘 察 规 范Code for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2005?07?06发布 2005?09?01实施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发布重 庆 市 地 方 标 准工 程 地 质 勘 察 规 范Code for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DBJ50-043-2005 主 编 单 位:重 庆 市 设 计 院 批 准 部 门:重庆市建设委员会 施 行 日 期:2005年9月1日2005 重 庆重庆市建设委员会文
2、件渝建发2005131号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市)建委,各有关单位: 由重庆市设计院组织修订的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已经我委组织的专家组审查通过,现批准该标准为我市强制性工程建设标准,编号DBJ50-043-2005,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50/5005-1998)同时废止。 该标准由重庆市建委负责管理,由重庆市设计院负责解释(地址:重庆渝中区人和街31号,邮编:400015,:023-63609575)关于同意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备案的函建标标备便2005 73号重庆市建设委员会: 你单位“关于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备案的
3、申请”收悉。经研究,同意所报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备案,备案号:J10605-2005。 该项标准的备案公告,将刊登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 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二OO五年八月二日前 言 本规范系根据重庆市建委城科2003年(15)号文的要求由重庆市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修编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调查总结了我市工程地质勘察实践经验,并以各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有关勘察、设计、施工、科研、教学单位的意见,经反复讨论形成现稿。 本规范共有10章12个附录,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1.进一步明确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任务为“查明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岩土参数,作出工程地质评价”;
4、2.规定勘察报告只提供岩土参数标准值,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转化由设计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0/5001完成; 3.边坡、滑坡勘察报告只提供稳定性评价结果,安全系数、岩土压力及剩余下滑力由设计确定; 4.取消在设计条件不明确情况下的地基计算(如洞室地基稳定性评价中的冲切验算及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等); 5.增加了勘察等级的划分; 6.增加和修改了一些术语; 7.增加了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 8.增加了“市政工程勘察”一章; 9.“特殊地基勘察”一章增加了“块碎岩地基”、“红粘土地基”两节; 10.增加了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经验表格和公式; 11.调整了由岩石抗压强度确定
5、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方法; 12.对岩样采集数量作了调整; 13.调整了初勘、详勘的勘探点、线距和勘探深度; 14.修改了岩石边坡分类表和坡率值表; 15.修改了边坡坡率允许值表; 16.调整了由岩石参数确定岩体参数的方法; 17.调整了岩石和土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的统计方法。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顾问和审查专家 主编单位:重庆市设计院 参编单位: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重庆南江地质工程勘察院 重庆市勘测院 重庆市都安工程勘察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 长江科学院重庆岩基研究中心 重庆市民用建筑勘察设计院 铁道第
6、二勘察设计院重庆院 重庆市三峡水电勘察设计院 重庆蜀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市中设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长江工程勘察院 重庆市江北地质工程勘察院 主要起草人:黄家愉方玉树尧红庆何 平唐耿琛 陈希昌 何沛田罗礼武王天国江景雄 黎 力胡志耘匡诗含杨志中贾 春 魏 民江 冰李正川唐秋元林道刚 蒲世宽 顾问:张伦玉钱志雄审查专家:黄润秋郑颖人王明权曾世仁郭映忠 郭赞栋张建华目 次1 总 则 12 术语、符号 2 2.1术语 22.2符号 33 岩土分类与鉴定 73.1 岩石分类 73.2 土的分类 103.3 岩土的描述与鉴定 154 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要求 174.1 一般规定 174.2 可行
7、性研究勘察 194.3 初步勘察 204.4 详细勘察 234.5 施工勘察 275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与工程地质评价 285.1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 285.2 工程地质勘探 295.3 工程地质测试 325.4 工程地质评价 356 边坡与滑坡危岩勘察 376.1 一般规定 376.2 边坡工程勘察 386.3 边坡分类 416.4 边坡强度参数与稳定性评价 426.5 滑坡勘察 456.6 危岩崩塌勘察 467 市政工程勘察 487.1 一般规定 487.2 市政道路 487.3 城市立交工程 497.4 城市地下管线 527.5 岸边工程 567.6 城市地下工程 588 特殊地基勘察
8、608.1 一般规定 608.2 块碎岩地基 608.3 洞室地基 618.4 岩溶地基 628.5 红粘土地基 658.6 填土地基 679 岩土工程指标与地基承载力 699.1 岩土测试成果的统计与分析 699.2 岩土体性质指标 719.3 地基极限承载力 7410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78附录A 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及工程地质勘察纲要 81附录B 土基平板载荷试验 84附录C 岩基载荷试验 86附录D 现场原位直剪试验方法 88附录E 岩土水平抗力试验 91 E.1 试验目的 91 E.2 试样制备 91 E.3 试验设备及安装 91 E.4 试验步骤 93 E.5 试验数据计算与整理
9、 94附录F 波速测试 96附录G 岩体性质指标标准值及结构面抗剪强度 97附录H 地下工程围岩分级 99附录J 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评价及洞室围岩压力计算 100附录K 洞室调查表 103附录L 风险概率(置信概率)及概率系数 104附录M 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 106本标准用词说明 109条文说明1091总 则1.0.1 为了在工程地质勘察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与市政工程(含边坡工程)的工程地质勘察。1.0.3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在了解工程特点、明确工程意图的基础上进行。应认真调查研究,充分利
10、用已有资料,结合场地地质条件和工程特点,采用有效的勘察手段和合理的工作量,正确进行工程地质评价,为设计、施工提供依据。1.0.4 本规范应与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0/5001配套使用。工程地质勘察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符号2.1术 语2.1.1 工程地质条件 与工程有关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和不良地质现象等地质条件。2.1.2 工程地质问题 与工程建设有关的以场地环境和岩土体稳定性为主的地质问题。2.1.3 工程地质勘察 对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的活动。2.1.4 边坡 人为造成的斜坡。2.1
11、.5 不良地质现象 对工程可能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指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塌岸、岩溶和塌陷等。2.1.6 滑坡 斜坡上岩土体沿某一界面发生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2.1.7 危岩 陡坡或悬崖上被结构面切割可能失稳的岩体。2.1.8 崩塌 危岩体离开母岩下落的现象。2.1.9 地基 承受建筑物和构筑物(以下统称为建筑物)基础传来荷载的岩土层。勘察期间可将地表或设计地面以下适当深度范围内的地质体视为地基。2.1.10 特殊地基 由具有特殊成因、特殊性质的岩土组成或具有特殊地质问题的地基。2.1.11 块碎岩地基 结构体为块状或碎石状的似层状岩质地基,主要指巫山、奉节、云阳一带的岩质地基。2.1
12、.12 洞室地基 有人工洞室的地基。2.1.13 岩溶地基 有溶洞、溶隙、地表塌陷等岩溶现象的地基。2.1.14 红粘土地基 由红粘土(含原生红粘土和次生红粘土)组成的地基。2.1.15 填土地基 由填土组成的地基。2.2符 号2.2.1 岩土性质和抗力指标: ?岩土体的重度; e?土的天然孔隙比; w?土的含水率; wL?土的液限; IL?土的液性指数; Ip?土的塑性指数; c?岩土体的粘聚力; ?岩土体的内摩擦角; cs?结构面的粘聚力; s?结构面上的内摩擦角; ?岩土体泊松比; ?基底摩擦系数; E?岩土体的弹性模量; E0?岩土体的变形模量; ?1?岩石抗拉强度; ?1?岩体抗拉强
13、度; ?r?岩石抗压强度; ?r?岩体抗压强度; ?0?地基极限承载力平均值; ?k?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qe?锚孔孔壁与砂浆的极限粘结强度。2.2.2 作用力和作用效应: p?静载荷试验中的荷载值; ph?洞室围岩的水平压力; pv?围岩垂直均布压力; h?洞室围岩初始水平应力; v?洞室围岩初始垂直应力; r?洞室围岩径向应力; ?洞室围岩切向应力。2.2.3 几何参数: a?基础外边缘与坡顶边缘的距离; B?洞室宽度; d?圆形承压板直径; H?洞室埋深; h?边坡高度、岩层厚度。2.2.4 计算参数: 、?应力集中系数; I0?承压板形状系数。2.2.5 其它: K?岩土体水平弹性
14、抗力系数; Kv?岩体完整性系数; N?标准贯入锤击数; N10?轻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N63.5?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N120?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s?围岩类别、静载荷试验中与荷载值对应的沉降量; 0?岩土性质指标算术平均值; k?岩土性质指标标准值; ?变异系数; ?标准差。3岩土分类与鉴定3.1岩石分类3.1.1岩石应根据坚硬程度按表3.1.1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及极软岩。表3.1.1 岩石坚硬程度划分名称定性鉴定代表性岩石天然湿度条件下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fr(MPa)坚硬岩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大多无吸水反应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石灰岩、白云岩
15、、硅质板岩、硅铁质胶结的砂岩、坚硬石灰岩fr60较硬岩锤击声较清脆,轻微回弹,难击碎;浸水后反应不明显钙质胶结砂岩、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砾岩60fr30较软岩锤击声哑,无回弹,较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划出印痕泥质砂岩、砂质泥岩、砾岩30fr15软岩锤击声哑,有较深凹痕,无回弹,手可捏碎;浸水后可能崩解绿泥石片岩、云母片岩、页岩、泥岩、泥质胶结的砂岩15fr5极软岩锤击声哑,有较深凹痕,无回弹,手易捏碎;浸水后易崩解泥岩、页岩fr1.01.0h0.50.5h0.1h0.1类别巨厚层厚层中厚层薄层3.1.4岩体结构类型应按表3.1.4分为整体状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和散体结构。表3.1.
16、4 岩体结构类型划分岩体结构类型岩体地质类 型主要结构体形 状结构面发育情况整体状结构巨厚层状沉积岩巨块状以层面裂隙及构造裂隙为主,多呈闭合型,裂隙间距大于1.5m,一般不超过12组;无危险结构面组成的落石掉块块状结构厚层状沉积岩块状柱状只具少量贯通性较好的裂隙,间距0.7m1.5m;一般为23组,有少量分离体层状结构多韵律的薄层及中厚层状沉积岩层状、板状、透镜状有层理、裂隙,常有层面错动面碎裂结构构造影响严重的破碎岩层碎块状断层、断层破碎带、层理及层间结构面较发育,一般有3组以上,裂隙间距多小于0.3m,有许多分离体形式散体结构构造影响严重或风化程度极高碎屑状构造和风化裂隙密集,结构错综复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可编辑 工程地质 勘察 规范 DBJ500432005 编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62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