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doc
《浙江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浙江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浙江省建设厅2008年1月2003年以来,我厅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安全生产基本方针和法律法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工作全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和谐发展,切实加强领导、严格落实责任,采取了许多扎实有效措施。通过五年的努力,全省建设系统安全工作得到切实加强,安全事故大幅下降,安全形势稳定好转,保证了建筑行业和谐稳定,推动了全省建筑业的发展,加快了“建筑强省”步伐,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过去五年安全生产的基本情况2003年以来的五年,是我省建筑业发展最快、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力度最强、安全生产形势好转最明显、安全事故降幅最大的五年。2003年至2007
2、年,我省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为143人,108人,78人,66人和66人。五年间死亡人数减少了77人,降幅为54%,年均降幅达18%。2007年,全省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66人,虽与2006年持平,但2007年的66人,是我省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近6年来的最低点,与历史上年度最高值的198人比,减少了132人,降低了67%(2007年具体分析见附2)。在较大事故方面,2003年至2007年,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分别为5起25人,2起8人,2起6人,1起3人,1起4人。五年间较大事故死亡人数减少了21人,降低了84%,年均降幅达37%。2003年以来的五年,我省建筑业快速发展,建
3、筑业产值从2003年的3100亿元增加到了2007年的6790亿元。五年间建筑业产值规模增加了1.21倍,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且下降了54%。按建筑业百亿元产值计算,我省建筑施工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从2003年的4.61人降低到了2007年的0.97人,五年间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下降79%,年均降幅达32%;按扣除省外产值计算,我省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从2003年的6.81人降低到了2007年的1.69人,五年间百亿元(省内)产值死亡率下降了75%,年均降幅达29%。按照我厅与省政府签订的责任目标要求,五年来,全省建设系统未发生一起死亡5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50万元以上因工程质量造成的在建建筑物倒塌事故;未发
4、生一起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的管道煤气和环卫公用部门或企业责任事故。不仅很好地达到了省政府提出三个“零增长”的控制目标要求,而且年度安全事故死亡人数降到了近6年来的最低点。在省政府的安全生产年度考核中,我厅年年被考评为优秀部门,获得了很好的评价。二、过去五年所做的主要工作和成效(一)安全生产责任有效落实。长期以来,我厅十分重视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按照目标责任管理的要求,层层签订目标责任,有效地落实了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促进了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1997年起。我省建设系统率先开始了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每年我厅都与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签订目标责
5、任书。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每年与各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相关直属单位签订责任书。我们还要求各施工企业内部部门之间、企业与项目部之间、项目部与班组之间、总包与分包之间等各个环节都有要签订目标责任书,并把责任的签订作为各级、各部门、各企业的年度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同时把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环节的目标责任的签订情况和落实实施情况作为各类检查的主要内容,与企业的经营、企业诚信度等挂钩,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二)制度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对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对安全生产的制度建设高度重视。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2003年以来,省政府下发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
6、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浙政发200421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浙江省建设厅关于切实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477号)。自2003年以来,我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若干暂行规定(浙建建200332号)、关于加强工程建设安全质量技术责任制的暂行规定(浙建建200335号)、关于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用工管理的暂行规定(浙建建200336号)、关于加强承重支撑架施工管理的暂行规定(浙建建200337号)、关于加强施工现场钢管、扣件使用管理的暂行规定(浙建建200338号)、关于规范建筑工程承发包行为确保安全质量的暂行规定(浙建建200339号)、关于印
7、发(浙建建200373号)、关于印发的通知(浙建建200462号)、关于印发的通知(浙建建200541号)、关于印发的通知(浙建建200535号)关于印发浙江省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浙建建200536号)、关于严格实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两项许可制度的通知(建建发2005203号)、关于建筑业企业申请资质升级(增项)前进行安全生产复查的通知(浙建管20057号)、关于印发的通知(浙建管20057号)等一大批规范性文件,这些规范性文件作为法律法规的补充,对规范各方主体行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促进安全生产总体水平提高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8、。(三)体制机制有了明显改善。一是组织机构基本到位。至目前,全省各市、县(市、区)共101个行政区域已全部落实了安全监督机构。这些机构虽然形式各不相同,但基本都明确了监管责任,落实了监理责任。监督工程基本覆盖了建制镇以上所有建设工程。目前,全省专职从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监督人员有807人,基本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监督工作的需要。二是长效机制基本建立。2003年,赵如龙副厅长完成了关于构筑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防范机制的对策研究,明确提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要构筑两大机制(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保证机制、政府监管为主的外部保障机制),完善六个体系(法律法规体系、责任承担体系、规章制度体系、技术支撑
9、体系、信用建设体系、政府监管体系),实施六项新制度(重大专项方案专家审查制度、安全费用专项提取制度、安全保证金制度、市场和现场联动制度、层级工作监督和联动制度、差异化管理制度)。按照赵厅长提出的要求,全省各地都十分重视体制机制建设。目前,这些机制的作用正日益显现,对全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三是联动机制作用明显。近年来,我们逐步实现了三个联动机制。即:质量安全联动机制、市场与现场联动机制和层级管理联动机制。在质量安全联动方面,全省大多数地方都实现了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一体化;实现了质量、安全评优工作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工程整体创优水平,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榜样作用。在市场现场联动
10、方面,各地都实施了现场监督检查情况与企业市场准入、企业(个人)信誉挂钩的办法。对不同情节的违法违规行为,实施了限制资质资格升级、限制其一定时间的投标、一定地域内的清出、不良行为的公告等措施。这些机制,通过对企业或个人的现场质量、安全行为监管,再通过市场处罚机制来达到对其严厉的惩戒作用,对现场质量、安全起到了极好的保障作用。在层级联动方面,实施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研究有效的应对措施;建立了各级质量、安全联络员制度,保证了上级指令能及时地贯彻落实到基层,起到了互相沟通、取长补短的作用;实施了上下级和不同地域主管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有效提高了政府监管效率。(四
11、)基础管理得到了切实加强。一是加强了对企业诚信度的监管。我厅与省监察厅、省检察院联合下发了浙江省建设市场不良行为记录和公示暂行办法,对记入不良行为的企业和个人通过浙江建设信息港进行公示。目前,全省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都在相应的网站上设立了不良行为公示栏,对相关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公示,并在通过各地的招标大厅进行滚动播出。不少地方都实施对项目经理和总监的计分管理办法,并出台了相关的管理措施。二是实施了有效的分类管理和巡查、抽查方式。各地安全生产监督机构机,都按要求实施了巡、抽查制度。同时,对不同企业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分类并公告,实施重点监管。三是推进劳务市场建设。省建设厅与省总工会、
12、省劳动保障厅联合制定了浙江省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用工劳动合同(示范文本)。杭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办了民工劳务市场,实施了施工企业统一进场招用民工的规定,有效地规范了企业用工行为,劳务市场逐步规范,劳务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四是民工学校建设蓬勃发展。2006年6月,省建设厅发出了关于在全省建设工地推广建立民工学校的指导意见。随后,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发动,广大企业积极行动,广大民工积极参与,民工学校建设取得了极大的推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省已有2415项在建工程建立了民工学校,有835家施工企业建立了民工学校总校,有约56.44万名民工在各民工学校接受了教育培训。我省在建设工地创建民工
13、学校的活动得到了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部、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和团中央等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关领导多次到我省对民工学校的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对我省创建民工学校的经验和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2007年3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部、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和团中央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建筑工地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的通知,2007年9月,建设部在杭州召开了“建筑工地那民工业余学校创建工作学习观摩会”,向全国推广我省民工学校的创建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推动民工学校发展。(五)重点工作得到了有力推进。一是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多年来,我厅一直把安全生产列为全厅工作的重点,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主要内容之一
14、。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我厅均把布置安全生产工作以厅1号文件下发,大大提升了安全生产在全系统各项工作中的地位,有力地推动了安全生产工作,对促进近年来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平稳好转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我厅于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三年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结合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特点,针对我省建筑施工多发、易发的环节,对高处坠落事故、各类坍塌事故、承重持撑架事故、大型机械事故等每年有重点地开展二至三项重点整治;2007年还按照国务院、建设部的统一部署,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安全隐患排查活动,消除了许多重大隐患,完善了现场安全设施,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大大促进了
15、我省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总体水平。二是开展了大型公共基础设施隐患排查。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2007年,全省各地共计检查了城市桥梁2490余座。检查中发现问题严重、隐患较多的共有67座,占到总数的2.7%;其中8座需拆除重建,9座设置了警示标志及限制荷载通行,25座桥梁需开展大修或进一步进行数据检测后确定维修方案。近年来,各地重视开展城市桥梁基本信息普查,为建立和完善桥梁信息系统和技术档案,合理制定和有效实施养护计划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目前,通过桥梁普查工作,多数城市已建立了较为齐备的城市桥梁档案,并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了桥梁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了城市桥梁安全使用。三是村镇建设安全管理深入推进。开展了
16、“规划、设计、施工” 技术下乡活动。2007年6月份,我厅在全省组织了“百家规划建筑设计单位下基层、千名规划建筑人员进农户”活动,号召全省规划、建筑设计单位组织专业力量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和农房建筑设计。2006年和2007年,对沿海各市县188个易受台风灾害影响的重点乡镇的5000多个村庄、200多万户农房开展了农房防灾能力普查,通过普查基本摸清了农房质量安全状况。我厅还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贯彻的通知、浙江省村镇新建房屋抗震技术导则、泰顺、文成震区房屋震害排查技术指导意见、泰顺、文成震区受损房屋修复、加固技术指导意见。会同省民政厅制定了关于切实做好避灾安置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浙江省避灾安
17、置场所建设和管理办法(试行)。另外,为提高村民抗灾防灾意识,我们还编制了农村住房质量情况和防灾建议卡、浙江省农村住宅建设施工基本知识读本、浙江省新农村村庄建设基础知识读本、浙江省村镇民房建房抗灾常识挂图等,均免费发放到全省35000个村庄,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质量安全和防灾意识。(六)教育培训和依法行政得到了深入推进。一是切实强化全员培训工作。2006年以来,我厅组织全省各地、各企业积极开展全员培训,努力提高人员素质,成效明显。根据我厅要求,结合建设系统实际,各地、各单位都切实加大了全员培训力度,努力促进全行业、全体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有效提升。两年来,各地培训各类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和现场一
18、般操作人员共123.29万人次,顺利完成了全员培训120万人次的工作目标。在参加培训的人员中,各类管理人员有215977人;各类作业人员有1016923人。在管理人员中,各级主管部门相关人员2380人,企业负责人38790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74807人;在参加培训的1016923人作业人员中,特种作业人员有156796人。 在这些参加培训的人员中,我厅直接委托厅干部学校培训企业负责人7560人,委托省建协安全分会培训2897人,委托省建设监理协会培训监理人员3056人。通过培训,促进了这些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促进了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基本技能的提高,对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稳定好转直到
19、了有力地保证作用,基本达到了培训目的。二是严格遵守依法行政。首先,我们严格依法实施两项许可。2005年至2007年三年间,经许可,全省共有134697人次获得了“三类人员”证书,有5869家建筑业企业获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其次,我们严格把好每一个关口。我们规定,在企业投标报名时、建设单位确定中标单位时、施工许可时三个环节都要审查相关企业和相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和三类人员考核合格证。我们还实施数据库管理,将所有证书信息提供相关网上查询,有效地遏制了假证泛滥的问题。另外,我们还重点加大依法处罚的力度。对那些违法违规、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和责任人实施严厉的行政处罚。据不完全统计,五年间,仅我厅就吊销
20、了3家企业的资质证书、2家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降低企业资质等级3家、责令停业整顿77家;暂扣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170家;吊销“三类人员” 证书179人、暂扣64人;吊销项目经理资格27人、降低项目经理资格等级57人、建议建设部降低或吊销项目经理20人;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施行政处罚罚款共2628.8万元。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生产中的一些深层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从全省的总体情况和目前的现状看,一是与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高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二
21、是与我省构建建筑强省的战略目标还很不适应;三是工程建设规模总量的不断扩大与安全生产的矛盾日益突出;四是综合防灾能力还不强,预控机制还不完善等。主要表现在:(一)安全生产基础管理依然薄弱一是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面对几百万素质较低,技能不熟、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较差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教育、使用问题,是摆在我们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难以形成对民工群体的教育、培训的系统化研究,工作的体系化、实效性亟待加强。从不少发生的事故看,民工安全意识淡薄、基本技能低下、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都是发生事故最根本的原因。二是企业的管理还相当粗放。对安全生产的基础管理和和基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建筑 施工 安全生产 工作情况 汇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61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