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精神障碍用药市场正在孕育-2012-09-04.ppt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精神障碍用药市场正在孕育-2012-09-0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精神障碍用药市场正在孕育-2012-09-04.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1/09,11/10,11/11,11/12,12/01,12/02,12/03,12/04,12/05,12/06,12/07,12/08,行业表现,-9%,-17%,-26%,深,度,报,告,【,行,业,证,券,研,究,报,告,HeaderTable_User50172775017258HeaderTable_Industry13022400看好investRatingChange.sa,173833884,医药生物行业精神障碍用药市场正在孕育,投资要点,行业评级,看好,中性 看淡,(维持),国家/地区,中国/A 股,精神类疾病患病人群众多,据统计目前国内患有各项精神类疾病的人数已经超
2、过1 亿人,其造成的总负担在国内排名首位。但在国内由于各种原因,检出率较低,重性病人治疗比例仅有 30%;精神病用药占总药品市场比例不到全球水平的 1/3。但我们认为,随着政策和医疗保障的不断完善、内外资企业的加大投入,中国的精神类用药市场未来几年可能发生变化,一个巨大的市场或正在孕育。,行业报告发布日期,医药生物,医药生物2012 年 09 月 04 日沪深300,政策变化有利于提高精神类疾病的治疗率:2011 年我国第一部精神卫生法草案历时十余次修改后首次公开征求意见,如果能够出台,则将为我国的精神卫生事业提供法制上的保障。卫生部的 2012-2015 年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和 2012 年重
3、性精神病大病医保全面推开的政策将为精神卫生工作提供具体的细节规划和医保支持。各项规章制度如能落实,将有利于提高我国精神类疾病检出率和规范治疗率。市场潜力大,期待内资药提升市场份额:国外精神障碍类用药排名仅次于抗肿瘤药物,但在我国,精神障碍用药占总药品比例不到全球水平的 1/3,且外资占比大于 60%。精神障碍用药整体增速快于医院终端总体增速,成长性良好;其中抗精神类病类药物以经典品种为主,竞争格局较好,外资占比约63%;而抗抑郁药物的新一代产品增速较快,外资占比高达 80%以上。在目前的医改背景下,具相对价格优势的高端仿制药有很好的替代外资空间。看好具有销售能力且后续品种丰富的企业:精神障碍用
4、药市场潜力较大,但由于其销售终端集中,专业性强,因此需要具备较强的销售能力才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同时,在国家加大对精神卫生方面投入后,精神类药品的价格可能面临向下的压力,因此只有那些后续品种丰富的企业才能够获得持续的增长能力。在上市公司中,恩华药业和华海药业的产品线较为丰富,其中恩华药业销售相对较强,并在近期完成了分区域分线的销售改革,销售网络较为完善,长期来看应该是最优的精神障碍类用药企业标的。华海药业产品储备较多,但短期来看其利润仍主要来自于心血管原料药。,0%-35%资料来源:WIND,投资策略与建议:我们认为精神障碍类用药市场的培育是长期的过程,但其向上趋势明确。虽估值较贵,但恩华药
5、业在该领域的销售和研发积累较多,是上市公司中首选的长期标的;且短期恩华药业的麻醉药产品同样增长明确,可以提供业绩支持;我们预计恩华药业 2012-2014 年 EPS 分别为 0.63、0.88、1.18 元,维持其增持的投资评级。而华海药业短期利润来源主要是心血管原料药,短期放量确定需关注其价格走势;其国内制剂相对较弱;但其后续产品丰富,可以关注其国内营销的变化;,证券分析师,庄琰021-63325888*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0120011李淑花021-63325888*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0120034,我们预计华海药业 2012-2014 年 EPS 分别为 0.57、0
6、.72、0.89 元,首次给予增持的评级。风险提示:精神类药品降价是短期的主要风险,长期风险在于精神疾病治疗率提升速度低于预期。,相关报告医药行业双周述评医药行业双周述评Q1 样本终端增速良好:样本医院 Q1数据及卫生部医疗服务数据简析,2012-07-302012-07-172012-07-13,】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相关主管机关核准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据此开展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正在或将要与本研究报告所分析的企业发展业务关系。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对报告的客观性产生影响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证券研究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
7、唯一因素。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医药生物深度报告 精神障碍用药市场正在孕育变化:立法、规划与医保我国精神类疾病患病人群众多,据统计目前国内患有各项精神类疾病的人数已经超过 1 亿人;根据卫生部,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居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 20%;其中重性精神病患者约 1600 万人,抑郁症超 3000 万人。目前我国的精神卫生医疗资源还比较匮乏,治疗资源基本集中在精神病院,综合医院的识别率仍然较低。据统计,我国每十万人配备的精神科医生不到两人,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8、而 2009 年的统计显示,我国共有精神病院 637 个,精神科病床数 19万张,平均每万人的床位数仅有 1.4 张,低于欧美国家水平,更低于我们的近邻日本的水平。从用药市场角度分析,国外精神类用药市场规模排名靠前;而在国内由于检出率和治疗率较低,市场规模一直不大;同时由于观念和法制的落后,相关药品营销也相对困难。但我们认为,随着政策规章的不断完善、内外资企业的加大投入,中国的精神类用药的市场和政策环境正在发生变化,未来几年一个巨大的用药市场或正在孕育。,立法:精神卫生法公开征求意见,(有望建立完善广泛的规范诊疗预防体系),目前全球已经有 3/4 的国家进行了精神卫生立法,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也有
9、大部分的国家拥有精神卫生法。我国自 1985 年开始起草精神卫生法以来,20 余年几经易稿始终未能出台,这其中一方面是因为国家资源无法合理整合,另一方面也在于社会对于精神病判定和强制收治措施等等问题的担忧和异议。但在 2011 年,经过十余次修改后,我国第一部精神卫生法草案终于公开征求意见,并于 2011 年 10 月首次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向法案的最终出台又迈出了一步。如果该法案出台,那么我国将成为西太平洋地区最后几个通过此方案的国家之一。该草案的主要目的是:一是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治疗、康复相结合,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提高治疗、康复水平。二是切实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其人格尊严和
10、人身安全不受侵犯;三是服务与管理相结合,通过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救治救助服务和建立有序管理的制度;四是明确责任、综合施治,建立政府、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分工合作的精神卫生工作机制。其中在草案的保障措施一章中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制定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建立从事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的医疗机构和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机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精神卫生工作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精神卫生工作所需经费,将精神卫生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我们认为,精神卫生法(草案)的出台对于增强、规范整个社会的治疗
11、体系,加大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提高精神病患者的检出率和规范治疗率有重要作用,有望逐渐改变我国精神卫生医疗投入不足的问题。从日本的过往经验看,在上世纪 50 年代末日本的精神卫生法修订案中,政府通过提供相当数量的财政资助,鼓励医师开精神病院,导致了 60 年代日本私立精神病院和精神病床的剧增,使得日本精神卫生服务事业在 60 年代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精神病病床数保持在每 1 万人近 30 张,远高于我国的水平(我国医改方案中也鼓励社会资本兴办精神病院)。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12、2,1.,2.,3.,4.,5.,医药生物深度报告 精神障碍用药市场正在孕育,图 1.精神病床数比较,资料来源:日本精神卫生服务的现状及其改革措施,卫生部,日本厚生劳动省,除美国外,其余为 2009-2010 年数据,英美等国家为了减少精神卫生领域的支出,近年来一直在去住院化(加强社区等服务),平均精神病床数量下降较快,但仍高于我国的水平;日本社会在对精神病的态度方面与中国类似,虽然国家也在寻求减少服务开支,加强社区服务发展,但其平均精神病床数仍然高达近 30 张,是中国的几十倍。中国在精神卫生法等法规政策完善之后,整体精神医疗投入有望得到完善和提高,相应的病人的检出率和规范治疗率有望得到提高
13、。,规划细则:2012-2015 年精神卫生工作规划(提高检出率和规范治疗率),虽然精神卫生法尚未出台,但 2012 年 6 月,卫生部等多部委又联合印发了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2-2015 年)(征求意见稿),在 2002 年以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 年)和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年)等多项政策后,进一步细化精神卫生未来几年的工作指标,旨在进一步完善精神卫生治疗体系。与此同时,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细化的规划。卫生部规划中的具体工作指标包括:,建立健全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和服务网络。95%以上的县(市、区)
14、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配备专兼职医务人员从事精神疾病防治工作;90%以上的省(区、市)、60%以上的市(地、州)组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救治和服务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率达到辖区人口的 4,检出患者管理率达到 70%、治疗率达到 60%;精神分裂症规范治疗率城市达到 50%、农村达到 30%。,促进常见精神障碍识别和治疗。综合医院的抑郁症患者识别率和治疗率分别在 2010 年基础上提高 60%。,开展重点人群心理行为问题干预。重大突发事件(灾害)直接影响人群的心理援助覆盖面达到50%;妇幼保健机构医护人员对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15、识别率在 2010 年基础上提高 60%;监管场所开展心理行为问题干预的比例达到 50%。,提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障碍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 60%;在校学生心理保健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 50%。,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3,医药生物深度报告 精神障碍用药市场正在孕育,由于有数据估计,目前我国重性精神病患者有 70%得不到规范治疗,因此我们认为,如果规划中的指标能够实现,届时我国精神类疾病的知晓率、检出率和规范治疗率将会实现明显的提高。这一方面有利于精神卫
16、生服务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会带动整体相关药品市场的发展。,医保配套:重性精神病大病医保全面推开(保障医保水平,提高治疗率),在医保配套方面也出现了较好的趋势,在国务院办公厅 2012 年 4 月份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12 年主要工作安排中,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大病保障机制,全面推开尿毒症、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等 8 类大病保障。2011 年陈竺部长曾经表示,要将重性精神病纳入大病医保试点,提高农村重性精神病医保水平。,据统计,目前我国重性精神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等)患者约 16
17、00 万,但有超过 70%的患者得不到规范治疗。根据 2012 年中国残联的一项统计,之前大部分地区的精神病患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只有 30%-50%左右,对于贫困精神病患者来说,医疗费用负担仍然很重。而且二代精神病药物普及率不高;由于价格相对较高,大部分地区未将二代精神病药物纳入基本药物报销目录中,而一代药副作用大、康复效果差。,而在目前我国新农合和城镇医保覆盖率接近 100%的前提下,全面推开重性精神病大病医保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负担。从目前各省市的方案中看,新农合和城镇医保对重性精神病的报销比例普遍提高到 70%以上,有限发达地区能达到 80%以上,有些地区还在继续提高报销比例。而且多地新
18、农合政策还指出,重性精神病报销不受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有利于患者受到合理治疗。,我们认为,大病医保等医保政策将从支付能力上解决精神病患者的忧虑,也有助于提高我国精神疾病患者的规范治疗率。,市场教育持续推进(医生认知度有望继续加强),我们看到,目前国家政策已经从精神类疾病治疗的立法、规划和医保等几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而另一方面,我们认为整体精神类用药的市场教育也有望得到持续推进。,据我们了解,礼来等各大外资制药企业近几年一直加大对中枢神经类药物市场的投入,一些小的药企也对精神类药物销售进行了专门的分线管理。预计随着内外资企业市场教育推广的持续展开,国内医生对精神类疾病的识别率有望不断提高,有助
19、于提高病人的检出率和就诊率。,另一方面,诸多针对医生的精神病领域国际合作教育项目也在展开,如 2012 年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Fogarty 国际中心立项赞助,哈佛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共同承担的“哈佛中国 Fogarty 项目”,于 5 月 14 日在上海市启动。该项目旨在全面提升中国精神科医生研究能力,从而改善中国精神卫生的服务水准,计划在今后 5 年内,通过资助上海和北京的精神科中青年专家到美国哈佛大学进行系统化研究培训,在形成专业的师资队伍同时,以上海、北京为基地,充分利用美方以及中方历年接受过系统培训者为主力讲员,通过开展系统
20、的培训,提升中国各地中青年精神科医师的研究能力,为中国各地培养一大批精神卫生服务应用研究人才。,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4,医药生物深度报告 精神障碍用药市场正在孕育,我们认为,随着政策规章的不断完善、内外资企业的加大投入,中国的精神类用药的市场和政策环境正在发生正面的变化,未来几年我国精神类疾病的诊断率和规范治疗率有望不断提升,相应的巨大的用药市场也有望逐步开拓。,市场:规模尚小,外资主导,潜力巨大,根据卫生部的数据,中国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为数众多,医疗总负担已经排名国内首位
21、。但从用药金额来看,其市场规模远远落后于全球水平。这其中一方面是社会观念的原因,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政策、医保、医师等医疗卫生资源不足所导致的。随着几方面因素的逐渐改变,国内巨大的精神病用药市场有望逐步被开拓。,患病人数众多,医师资源有待增强(患病人群基数足够大,且有增长趋势),根据卫生部数据估计,全国各类精神类疾病的患者超过 1 亿人,其中重性精神病的患者人数约在1600 万人左右,但其中约有 70%的患者没有得到规范治疗。对比美国的情况,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约有 5000-6000 万人患有各类精神疾病,其中严重精神病患者人数约在 1200 万人左右,其中 60%左右的病人进行过治疗。可见,虽然
22、人口基数小于中国,但美国的精神类疾病患者数量与中国相仿,其目前的患病人数比例明显高于中国。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精神卫生关注度的改变,国内的精神类患病人群数量也有可能进一步增长。,图 2.中美精神疾病患者对比,资料来源:东方证券研究所,除了上述所提的政策和市场的问题外,医生数量也是制约国内市场发展的因素之一。国内精神科医生数量较少,每十万人的精神科医生约 1-2 人左右,远低于美国的水平,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一状况也与国内精神科医生的就业环境和待遇较低密切相关,也与整个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的社会观念有关,其改变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
23、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5,医药生物深度报告 精神障碍用药市场正在孕育,用药金额与国外市场相比差距巨大(药品市场与患者基数不成比例),就目前来看,虽然中国的精神类疾病患病人数已经于美国相仿,但目前国内精神类用药的市场占比明显低于国外水平。根据 IMS2010 年的统计数据,全球抗精神类药物、抗抑郁类药物销售分别达到 254 亿美元和 202 亿美元,两类精神类药物合计销售额 456 亿美元,排名第二,销售占比约为5.8%,仅次于抗肿瘤药物。而从国内样本医院的情况看,2010 年精神障碍用药金额约 16 亿,排
24、名第十四位(这其中还包括了催眠镇静用药),样本用药金额占比仅 1.7%,远低于国际水平,显示市场潜力巨大。,表 1.国内精神类药物市场远低于国际水平,资料来源:PDB,IMS,东方证券研究所,从增长速度来看,国外精神类药物中抗精神病类用药近几年依然保持了高个位数较好的增长,增速位居前列,显示国际市场上精神类药物市场仍然活跃;抗抑郁药市场规模则保持基本保持稳定。国内精神障碍用药的增速基本保持在 20%以上,比国外增速更高,并略高于国内医药行业整体的增长水平,显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图 3.国内精神障碍用药市场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市场,资料来源:PDB,IMS,东方证券研究所,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
25、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6,医药生物深度报告 精神障碍用药市场正在孕育从细分种类来看,抗精神病药物 2011 年国内 PDB 样本医院用药金额为 5.96 亿元,同比增速近 5年均保持在 23%以上,快于整体药品市场增速;而抗抑郁类药品样本医院用药金额为 7.61 亿元,市场规模要大于抗精神病类药物,近五年的增速基本维持在 18%以上,增速略微慢于精神类药品。,图 4国内外抗精神类样本医院用药金额情况,图 5国内外抗抑郁类样本医院用药金额情况,资料来源:PDB,东方证券我们认为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精神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药 生物 行业 深度 报告 精神障碍 用药 市场 正在 孕育 2012 09 04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59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