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太湖新城水系规划0.doc
《无锡太湖新城水系规划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太湖新城水系规划0.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无锡市太湖新城生态水系规划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8年7月 前 言无锡市地处江苏省,为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根据无锡市人民政府2000年制定的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太湖新城是无锡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南进、产业北移”的城市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功能载体。太湖新城位于无锡市南部,北起曹王泾,南至太湖,西临梅梁湖景区,东至京杭运河,总面积150km2。太湖新城建设目标是建设一个集居住、教育、研发、文体、高新技术产业及旅游服务于一体的滨湖生态新城,成为未来无锡的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内现有三镇两园区,以农业用地为主,现有人口19.5万。太湖新城位于京杭运河以南,三侧临湖,区内有
2、大小河道约300条,纵横交错,总长约350km,水面面积为5.2km2,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的水系体系。太湖新城入湖河道约17条,入湖河口处建有17座闸门,环湖建有环湖大堤。目前,太湖新城区内的大部分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区域内河道的现状水质基本为类或劣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TP、COD等。导致区域内水质急剧恶化,蓝藻爆发,生态环境退化。为了减少太湖新城建设期对区域内水系的影响,同时与太湖新城其它方面的建设相协调、整体建设更系统合理,体现“人城河湖”和谐的环流式河道布局,形成“水优、水活、水清、水美”江南水网生态文明城市,及时进行水系规划迫在眉睫。无锡市太湖新城建设指挥部办
3、公室于2007年12月,正式委托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无锡市太湖新城生态水系规划。第1章 总论1.1. 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本规划立足于太湖新城所在的整个水网水系流域的高度,从近期与长远的需求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的思想构建规划思路,因地制宜地提出太湖新城生态水系的原生态保护与水质改善的总体目标。2 太湖新城生态水系规划在城市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以控源(点源、面源)为主,保持城市水系原生态,增强新城河网水体流动性,改善河道水环境、河流水质接近太湖水体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维持江南特色河网原生态水系景观与风格。规划实施后,实现太湖新城
4、生态水系“水优、水活、水清、水美”,生态系统优良,提升太湖新城经济发展潜力,促进无锡太湖地区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近期规划目标(20072010年):以新城现有污染源控制和重污染段水体黑臭控制与重点水体水质改善为主,将新城现有污染源(点源、面源)进行有效控制与治理;对现有河网水系及原生态进行保护;消除重污染段水体黑臭现象,对新建区实施严格的污染源控制措施,改善重点水体水质;沟通三横三纵与城市核心区水网河道。2、中期(建设期)规划目标(20112015年):进一步改善新城重要水体水质,彻底清除城市水系水网中水体黑臭现象,使新城河流水网的水环境质量与水系生态景观得到整体改善;随着太湖新
5、城建设进程,结合绿地、公园、广场与道路等建设,对其进行生态堤岸建设与生态景观建设,并同步建设雨水渗蓄系统和绿地面源处理系统,为“水活、水清”奠定基础。骨干河道及城市核心区水网河道水体主要水质指标达到V类水质标准;骨干河道及城市核心区水网河道生态堤岸所占比例达到70;新建城区绿地、透水地面以及雨水渗蓄系统建设面积所占比例高于30。3、远期规划目标(20162020年):远期以新城河流整体原生态保护、生态功能修复以及污染防治为主,继续构建城市透水地面与雨水渗蓄系统,加强城市生态水系管理,实现城市地表水与地下水体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城市河流景观形成“河川文化”特色的规划目标,使整个太湖新城生态河网
6、水系生态系统成为无锡新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实现太湖新城“水优、水活、水清、水美”城市水网文化。新城河流水网的水体水质得到整体优化,接近太湖水体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整个城市水网河道生态堤岸所占比例高于80;整个新城绿地、透水地面以雨水渗蓄系统建设面积所占比例高于城市总建设面积的40。 3 1.2. 规划重点无锡太湖新城生态水系规划是新城水系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新城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规划针对目前新城水系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城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将促进新城水系与周边水网的水体交换、增强河网水系之间以及城市地表水与地下水体之间的联系、改善城市河网水系
7、生态环境、打造太湖新城成为“人、城、河、湖”和谐统一新兴生态城市为规划最终目标。其规划重点是从新城的自然环境和水系特点以及新城水系的整体生态治理着手,以新城生态水系的污染源控制和调水引流为基础,通过新城透水地面系统与雨水渗漏系统的建设,将其净化清洁雨水补充城市河流水体,充分利用新城雨水资源,另外配以新城骨干河流与普通水体的原生态保护与水质改善工程,对新城水系进行全方位的水环境改善。第2章 新城水系水网环境特征与水质现状2.1. 太湖新城区域概况2.1.1 区域社会经济概况太湖新城位于无锡城市南部,北起梁塘河,南至太湖,西邻梅梁湖景区,东通过梁塘河与京杭大运河连通,规划范围内现有三镇两园区(太湖
8、镇、华庄镇、滨湖镇、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太湖国际科技园),现状总人口19.46万,规划常住人口100万,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50平方公里。4 图 2-1 无锡市市区政区图太湖新城现状用地以农业用地为主,建设用地3483.81公顷,占总用地的23.24%。建设用地中以村镇居住用地及村镇工业用地为主。居住用地以乡村居住用地为主,以自然村的形式分布散乱,区域内现状有高级中学一所,初级中学5所,小学16所,九年制学校1所。规划区域内公共设施主要集中在撤并前的六个镇老镇区,主要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业、文化娱乐、科研设计等用地,规模偏小。现状公共设施用地653.4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8.7%。其中行政办
9、公用地40.02公顷,商业金融业用地54.5公顷,文化娱乐设施用地8.14公顷,医疗卫生用地47.56公顷,教育科研设计用地403.18公顷,旅游设施用地87.69公顷,文物古迹用地共有文物27处,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级文物控制保护单位12处。规划区域内现状工业用地1603.95公顷,占现状建设用地的45.9%。主要集中于锡南路、苏锡路、华清路、大运河四条轴线上,利用其便捷的交通优势发展乡镇工业和传统手工业,主要以纺织、机械、轻化、电子为主,大部分工厂规模较小,对沿路沿河景观存在一定影响,各企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对运河、太湖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规划区域内现状道路广场用地114.37公
10、顷,占总建设用地的3.3%。区域内已建成的纵横道路已奠定了道路网骨架的基础。 5 规划区域内现非建设用地11504.24公顷,占总用地的76.8%。规划区农业以农、果、渔业为主,是无锡市的水果和副食品生产基地之一。生产用地主要由灌溉水田 、果园地、耕地、养殖地等构成;目前环太湖沿线各镇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开发生态农业旅游。规划区内河网密布,有多条河流沟通五里湖、太湖及大运河水系。规划的太湖新城是无锡新的城市中心,是一个开放式、生态型的现代化新城。主要功能定位为商务商贸中心、科教创意中心和休闲宜居中心,是无锡高端商务、金融机构、企业总部、专业服务的集聚区。太湖新城以华谊路和蠡湖大道为界,自东往西
11、分为东区、中心区和西区。各区主要功能定位为:东区太湖国际科技园为载体,重点建设高新技术研发园、大学科技园、软件园、数码设计园、创意研发园着力打造无锡科技型国际化自主创新研发创业区;中心区重点建设太湖新城商务中心、市民中心及各类居住社区。西区以山水城旅游度假区、科教产业园为载体,重点发展创意产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 2.1.2 区域自然条件概况1、地貌无锡太湖新城范围内地形地势平坦,除东侧少量丘陵外,地面高程一般在黄海高程3.20米左右。2、气象无锡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域,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年平均气温15.4,年主导风向东南风,年平均降水量1
12、106.7mm。3、水文无锡太湖新城所处属于太湖流域,内河水网地带,水位变化不大,无潮汐影响。多年平均水位(吴淞) (1923年1998年)3.05m,最高水位(1991年7月2日) 4.99m,最低水位(1934年8月6日) 1.92m。4、地质6 无锡太湖新城地处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主要为第四纪冲积(淤积)的粘性土,砂性土地层。2.1.3 区域水系概况无锡市属苏南水网地区,内河密布、纵横交汇,呈现水乡特色。太湖新城外围较大河流有京杭大运河和伯渎港,通过梁溪河等与太湖相通。运河历年最大流量74.3m3/s(1%频率),最枯流量9.4m3/s,平均河面宽约80100米,流向为自西北至东南。无锡
13、南门水位站所测水位为无锡市内河的代表水位,无锡南门警戒水位为3.59米。19231998年的多年平均水位为3.05米,1954年最高水位4.73米(7月28日),1991年最高水位达 4.99米(7月 2日),为该站历史最高水位(该年堰桥最高水位为5.36米);最低水位为1934年8月26日的 1.92米。太湖新城水系东联京杭大运河,西靠梅梁湖,南通太湖,北接梁塘河,形成一个闭合的水系体系。规划区内共有大小河道约300条,总长约350km。南北向主干河道有长广溪、蠡河、庙桥港,东西向主干河道有南大港、板桥港、大溪港。规划区内地势平坦,大部分水体流动性较差,雨天水流方向主要为向北流入梁塘河及向东
14、流入京杭大运河。规划区内南面的太湖水域是无锡市最大的水源地,为了保护水源地,河道入湖口处建有17座闸门,只有汛期威胁到防洪安全时才会开闸放水入太湖。水体功能现状水体主要功能为蓄洪排水、灌溉养殖、工业用水、航道运输。2.2. 太湖新城水系水环境特征2.2.1 河网丰富、河道窄、比降小、流向不定、水系相对闭合太湖新城三侧临湖,区内河道纵横交错,太湖新城区域内水系位于京杭运河以南,东联京杭运河-望虞河,西靠梅梁湖,南通太湖,北接曹王泾,水系发达,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的水系体系。太湖新城水系大致可行分为“三横三纵”的骨干河道。“三横”为:板桥港-南大港-陆区桥河、庙桥港-钱龙桥港-杨木桥河-大溪港、亲水河
15、;“三纵”为:长广溪-壬子港、庙桥港-尚贤河、蠡河。规划区内有大小河道约300条,总长约350km,水面积为5.2km2,河网密 7 度2.3km/km2,水面率3.6%。具体河道水系分布见附图。规划区 无锡市太湖新城主要河道现状情况表2 8 2.2.2 水系相对封闭,水体自净能力差太湖新城由于三侧临湖,一面为京杭大运河为围,形成一个相对封闭水系,水系流动性差,就这一点而言,它处于一个既非河又非湖的状态,类似于狭长的人工湖泊。新城水系内部不规则网络状分布的各分支水体,互相之间具流动性和交换能力,则为明显的城市河道。(1)水系的湖泊化和水质的均一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城水系具有封闭型湖泊和流动性
16、河道的特点,污染物排放入之后,除了少部分经由自净作用在原地去除之外,绝大部分将通过水流及浓度差的作用迁移扩散,导致整个水域趋向于同一的水质。(2) 存在较多水流盲区由于城市河道水网纵横交错,水流方向与水流量变化复杂,一些盲河、支流河道往往水流交换不畅。许多河道换水困难,成为换水盲区,经常出现河水黑臭。(3)排放状况多变的污废水与需求层次各异的人群太湖新城水系流经新城工业园区、生态园区、高教园区、村镇等等区域,其排污状况千差万别,目前入河的有生活污水、各种工业废水、农业灌溉排水 9 等等;同时由于未来各个区域功能定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区别,在水系周边生产生活的城镇居民、工业企业、高校、河水环
17、境的需求层次也具有明显的差异。2.3. 太湖新城水系水质现状太湖新城大多河流两侧有村落民居建筑与厂房及其它构筑物。硬质堤岸所占比例为40,土质堤岸所占比例为60。部分河道水体呈现蓝藻水华,水体呈黄色。水体透明度一般较低。河道水体总体感观较差。局部河流感观较好。河流污染底泥有一定厚度的覆盖。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地表水项目的分析方法,太湖新城河道现状水质以劣五类、五类为主,超标因子为NH3-N、TN、TP 、COD。在新城南面与太湖交汇的河道闸口处的水质较好,处于三类或四类。监测数据表明,太湖新城区水系的67个断面中,90%以上超标,其中三类水质占6%,四类水质占4.
18、5、五类占1.5、劣五类占87.8: 2.6 太湖新城水环境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2.6.1工业水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太湖新城工业污染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区。根据无锡市环境科学学会对太湖新城中区进行了工业污染源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太湖新城中区共有205 家排污企业,水污染源统计结果见表22。表 2-2 区域内水污染源统计情况 10 续表 2-3 区域内水污染源统计情况 11 2.6.2生活污染源调查据统计,新城现有人口约 19.46万人。按人均生活用水 200L/人天,日均生活污水发生量约 2.8 万t/ d ,新城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 1418万t/ a ,按照 COD、SS、 NH3- N、TP 的浓度
19、分别 250mg / l、150mg / l、25mg / I、3mg / l 计算,生活源对区域水体的各项污染物贡献估算为:COD : 3545t / a , SS : 2127t / a,氨氮:355t / a,总磷:42.5 t / a 。2.6.3农业面污染源调查农业面源的计算方法参照 江苏省地表水坏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 的研究成果和系数,参考江苏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与对策分析,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通过计算,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量为 COD : 1023.29t、NH3 - N : 102.33t 。表 2-4新城农业面源计算结果汇总表 单位:t/a新城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见表 2-
20、5 污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 单位 :t/a。表 2-5 污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 单位 :t/a2.7 太湖新城水系的水环境评价现状太湖新城地表水水体流动性差,新城水系相对闭合,河道淤积严重。太湖新城区水系的67个断面中,水质总体上以劣五类为主,90%以上超标,其中三类水体占6%,四类占4.5、五类占1.5、劣五类占87.8。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总氮、总磷,在新城南面与太湖交汇的河道闸口处的水质较好,处于三类或四类。部分河道的个别指标也达到四类或三类标准。 12 太湖新城水系水地表水中重金属Cu、Zn、As、Cd的含量均低于三类水标准限值,部分点位Hg、Pb和Se超标,超标12倍。现
21、场调查,太湖新城河道底泥的厚度约为3090cm,少数河道底泥(如第二横河道羊木桥处)厚度可达150cm。新城河道底泥主要为有机污染型,86个河道的底泥样品有机质平均含量是太湖底泥有机质平均含量的5.4倍、总磷平均含量是太湖底泥总磷的1.95倍、总氮平均含量是太湖底泥总氮含量的2.3倍。第3章 新城水系健康水平评估与主要环境问题3.1. 太湖新城水系健康水平及其评估3.1.1评估体系选择在评估指标体系选择上,我们主要选取两个与水环境密切相关又易于操作的指标体系:水质评价指标和生态评价指标。这两个指标体系中,水质评价有国家的评价标准,易于被人们接受,同时它又是水生态系统外部压力指标。评价工作采用实
22、测透明度、悬浮物、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生物耗氧量、总磷及总氮等7项指标,然后计算河流的综合污染指数,确定了水生环境的外部压力。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是指对系统内部结构特征变化的反映。类似于人类及动物进行疾病诊断从器官入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从群落尺度入手进行评价。计算并测量水生生态系统在宏观尺度上的自由能、结构的自由能、群落尺度上的浮游生物量、生产量及二者的比例关系,进而判定其内部特征的变化情况。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从群落尺度进行评价既能快速定位“疾病”的位置,也可以抓住病态生态系统产生的主要原因,排除无关或相关性较小因素的影响。综合外部压力状态和内部特征指标体系的计算,综合评估河流的水生态健康状况。3.
23、1.2新城水系健康评估(1)水量水文情况据19541994年40年太湖西山站水位资料,多年平均水位3.05 m(镇江 13 吴淞高程,下同),年均最高水位3.49 m,历史最高水位为1999年的4.99 m(修正后),年均最低水位2.68 m。近年来随着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骨干工程的建设,利用水利工程对太湖水位进行调控的能力逐渐增强,太湖年平均水位有所抬高,年变幅缩小。据19911997年太湖西山站水位系列资料分析,西山站多年平均水位3.14 m,最高年均水位3.42 m,最低年均水位2.95 m,见表1.3-2。太湖年 西山站水位统计成果表 (单位:m) 根据无锡周围小河站和枫桥站二站蒸发资料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锡 太湖 新城 水系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57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