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生态旅游景观格局建设问题的探讨.doc
《广州生态旅游景观格局建设问题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生态旅游景观格局建设问题的探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州生态旅游景观格局建设问题的探讨黄少辉1,李柏青2,李 方1,陈 波11. 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070;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摘要:通过对生态旅游理论的探讨,对其内涵和外延提出了新的观点。重点对广州风景结构与生态旅游发展背景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科学地构建了“一山一水六区七廊”的广州生态旅游景观格局,为广州建设生态型山水旅游城市提供依据。加强广州市生态旅游建设,将进一步改善广州的生态环境,优化广州城市景观格局,创造更好的旅游大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和回归大自然的愿望。关键词:广州市;生态旅游;景观格局中图分类号:F592.99 文献标
2、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6)04-0892-05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基于生态学理论之上的一种旅游方式,它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关系理念应用于旅游活动之中,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诉求,实现了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般认为,“生态旅游”一词是1983年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 Lascurain首先提出的。1988年他给出定义如下:“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常规化的旅游形式,游客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究和享乐你的风光和野生动植物”。世界生态旅游协会对生态旅游的定义是:“为了解
3、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由于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和理解的差异,不同的学术团体或学者对生态旅游所下的定义不尽相同,众说纷纭。纵观如此多的概念,作者认为生态旅游应该涵盖二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内涵,点明生态旅游是以自然山水(地脉)的美(风景结构)及其历史文化(文脉)美为主要欣赏对象,强调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之美;二是外延,说明生态旅游以旅游资源及环境的保护为依归,强调爱护自然,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不应仅视做是一种旅游产品,而应将其作为指导现代旅游的开发理念
4、。广义的生态旅游包括一切在自然中进行的游览、度假活动,如森林生态旅游,海洋旅游,山地旅游,乡村农田风光旅游等。目前广州的生态旅游主要依托于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度假区、生态农业区等发展起来的。景观格局是指区域山水景观美及其与历史文化美的空间组合,即由地脉和文脉组成。地脉包括区域的山脉、水脉、森林和环境等,构成区域的自然景观格局;文脉包括区域的历史、文化以及演化出来的区域风格风貌、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形成人文景观格局。景观格局是生态旅游发展的景观骨架,是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竞争的核心。1 广州景观格局与生态旅游发展背景1.1 广州景观格局广州,地处中国大陆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
5、白云隽山,珠江秀水”,这是对广州山水风景的逼真描绘。“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这是清代诗人屈大均对这种大风景地貌格局的高度概括。对于景观格局,俞孔坚将其看成风水景观,乃是中国大地之诗情画意1。风景(景观),简单而言即山水地貌等自然环境所形成的风光或景色,它是自然美的反映2。刘沛林认为,风水是一门环境选择的学问,强调“钟天地之灵气,感日月之精光”,也就是说,优美的风景地常常是上好的风水地3。风水“气乘风则散,界水到止”,认为“藏风聚气,藏风得水”为风水宝地,“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有朱雀,后有玄武,中有合水”乃上上之地。风水理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中有许多科学合理的成分,按照现代环境地
6、理学,靠山面水、坐北朝南是最理想的人居环境,因此,风水结构可以说是一种理想的人居结构。本文利用传统风水理论构建广州自然景观格局:广州北依九连山脉(祖山),南向伶仃洋,左有罗浮山(青龙砂)、右有青云山(白虎砂)、中有九连山余脉(龙脉)自北向南纵贯广州中部,由桂峰山三角山南昆山(主峰天堂顶海拔1210 m,广州最高峰)大尖山大金山帽峰山(534 m)白云山(主峰摩星岭海拔372 m,主山)越秀山(71 m,龙头),莲花山为案山。流溪河、珠江为三合水自西北向东南环抱广州市区,石门(天门)为入水口,虎门(地户)是出水口,沿河有赤岗塔、芭州塔、莲花塔锁江,最后在广州南部的虎门注入南海,形成“青山半入城,
7、五脉皆通海” 的理想景观格局,构成广州建设生态型山水旅游城市的基本骨架(图1)。图1 广州自然景观格局Fig. 1 The structure of natural landscape of Guangzhou1.2 生态旅游发展背景广州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北而南形成明显的北部山地、中部丘陵、南部平原三级地貌阶梯。广州河流众多,集雨面积超过100 km2的河流有21条,尤以流溪河和增江为最大。广州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水热条件好,为多种生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极佳的生境,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热带、亚热带科属的树种共17科,野生动物资源有200多种,其中兽类40多种
8、,鸟类150种,两栖类20多种。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为广州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极佳的自然环境基础。1.3 生态旅游发展特征广州现辖10区2市(县级),包括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罗岗区、番禺区、南沙区、花都区和增城市、从化市,总面积7434.4 km2,户籍总人口725.19万人。目前已批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49个,面积7.5万hm2;有20个森林公园基本建成或在建并向市民开放。1.3.1 全面开展广州生态旅游的景区景点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主要有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生态农业旅游区、城市公园等生态旅游景区。据广州市旅游局统计,2003年,生态旅游游客
9、达2977.31万人次,仅森林公园一项就接待游客42.96万人次。1.3.2 环境改善以白云山景区为中心,以珠江和流溪河及铁路沿线为重点构成的城市生态园林绿化系统业已取得明显成效。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1.1%,城市园林绿化面积不断扩大。20002002年的三年间新增公共绿地面积共1735 h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达9.59 m2。截至目前公园总数达到173个,面积达到3033.3 hm2,珠江两岸及市内主要街道两旁进行了美化、绿化,突出了广州花城的美誉。1.3.3 基础较好广州山水相依,林地、河流的绿化保护工作做的较好,城市公园的发展也较早,利用这些较为完备的公益事业再加上原有的地形、地貌、生
10、物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使这些地方的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得到保护,林相得到更新。如云台花园、雕塑公园、莲花山、百花山庄等,都是开展生态旅游的佳地。1.3.4 吸引力强近年来,广州在原有城市旅游、商务旅游的基础上,开发了大量丰富多彩的生态旅游产品,吸引了很多只把广州当成旅游过境地的外国游客,延长他们在广州的停留时间。同时开展百万市民看广州,广东人游广东等活动,吸引珠江三角洲和广州市区的居民。1.4 存在问题1.4.1 产品存在差距目前广州的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大部分都开展了旅游活动,但与国外生态旅游相比,管理上尚无系统成型的体系,概念界定也比较模糊,因此,导致大多
11、生态旅游产品距严格意义的生态旅游还有一定差距,有很大部分仍属大众旅游的范畴。1.4.2 破坏性建设一些景区中存在着破坏性建设的问题,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且有些建筑和景区不相协调,这都是开展旅游过程中,只顾眼前利益,不重视环保所造成的。1.4.3 生态建设意识不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偏重城市功能建设,忽略生态环境建设。优化城市大环境必须要注重两者的结合,这样才能给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工作的环境。2 生态旅游建设原则2.1 构筑生态山水城市 生态旅游建设要符合广州构筑生态山水城市的定位,建设规模和质量要与广州旅游业发展趋势相适应,创造一个生态环境优良的旅游整体大环境。生态旅游开发要按照严
12、格的程序进行,开发前先进行科学规划,报旅游主管部门审批并提出项目可行性意见,防止无规划的乱开发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2.2 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特色是旅游吸引的源泉,有个性的东西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文化内涵是旅游地是否具有地方性和认同性的关键。在考虑生态旅游项目的时候,应对地方特定资源所包含的个性潜力充分考虑,努力加以挖掘。广州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淀积,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文化内涵都与内地有较大的差异。广州的生态旅游建设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挖掘出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旅游方式、旅游产品设计及旅游设施的建设风格等应突出岭南文化特色。2.3 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区 建立一批生态旅游示范区是当前各方面的
13、共识,通过示范区积累生态旅游政策、体制、机制、科研、管理、经营等方面的综合经验,弥补当前的空白状况,尤其应当加强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探索,使其在理论和实践上起到导向作用。3 生态旅游景观格局根据广州景观格局、生态旅游发展背景和特征,构建“一山一水六区七廊”的生态旅游景观格局,即,白云山、珠江水和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城市公园、生态农业旅游区、湿地公园以及东部生态廊道、西部生态廊道、中部生态廊道、江高萝岗新塘生态廊道、大坦沙黄埔新港生态廊道、钟村莲花山生态廊道和沙湾海鸥岛生态廊道。3.1 白云山白云山是广州名山,历史上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保留着众多的名胜古迹,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4、。这里山脉连绵,峰峦叠嶂,溪涧纵横,林木葱茏,有“城市之肺”之称。现已建有云台花园、广州碑林、白云索道、白云滑道、能仁寺、鸣春谷等旅游景点。规划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完善,更换林型和林相,如:大力发展水源林和风景林,提高绿化率;增种色叶类、芳香类的树种,增强其生态功能和造景功能;增加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游客容量;逐步开发新景点、娱乐活动项目,丰富旅游内容。将其建设成一个多色彩、多结构、多功能的生态旅游区。3.2 珠江水 珠江是广州的母亲河,是广州最优美、最具灵气的蓝色生态景观。历代羊城八景中有不少珠江的景点,如东海鱼珠、鹅潭夜月、珠水晴波等。珠江的前航道可开辟为旅游航道,重塑广州母亲河的形象,使其成为
15、生态环境优良、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名牌。可以重点建设下列景区景点:黄沙沿江西路,建立一个完善的、与上下九路商业街等近江城市生活热点紧密联结为一体的滨江步行生活场所;新窖镇小洲村规划为水乡风情和生态果园;二沙岛,建设成交高层次的文化、体育、休闲场所;南海神庙,利用其知名度,重新整理建设有关景点和设施;规划建设近代建筑风貌区,现代建筑风貌区,二十一世纪城市风貌区,自然景观协调风貌区,现代化港口风貌区,岭南乡村风情区;进一步完善洲头咀广州城雕广场、大沙头滨江公园、长洲文化旅游风景区。3.3 生态廊道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基质廊道斑块理论,城市中的绿色景观视为分布在城市(基质)中的自然斑块,需要廊道建立起相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州 生态旅游 景观 格局 建设 问题 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57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