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doc
《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doc(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保护区基本概况第一章 保护区基本概况一 自然地理概况一 自然地理概况 1 地理位置与范围 安庆沿江自然保护区位于皖西南,长江中下游北岸,南临长江,北倚大别山,由龙感湖、黄大湖、泊湖、菜子湖等 4 个湖泊组成。保护区总面积 98700hm2,其中湖泊湿地面积 85300hm2。为便于区划和管理,根据湖泊自然地理特点,将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分为区和区,区为华阳河湖群,由相互通连的龙感湖、黄大湖、泊湖 3 个湖泊组成,面积 74300hm2,地理坐标:N29052/30015/,E115019/116033/;区为菜子湖,面积 24400hm2,地理坐标:N30043/30058/,E11
2、7001/117009/。表 1-1-1 安庆沿江保护区湖泊湿地基本情况表 单位:hm2湖泊名称行政位置地理坐标面积龙感湖宿松县N29052/30005/;E115019/116017/23300黄大湖宿松县N2905630008/;E116014/116033/26700区泊湖宿松、望江、太湖N30004/30015/;E116019/116033/18000区菜子湖枞阳、桐城、郊区N30043/30058/;E117001/117009/17300合计853002 湿地的形成及演化2.1 地质构造 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庆沿江平原。在大地构造上,该区域位于扬子台坳中部的东段沿江拱段褶
3、带。其褶皱构造最明显的特点是作 NESW 向延伸的“S”型构造,近似 NE 方向的断裂是本区最主要的构造之一。三叠纪之前接受巨厚沉积(20007000M)。中生代的断块差异升降运动,致使大别山、皖南山区强烈上升,长江沿岸下降,形成诸多断陷沉积盆地。特别由于对老的构造骨架的继承性,新构造运动继续使本区经历一个间有上升的缓慢而不均匀的沉降过程,这种沉降至今未止,从而形成今日长江沿岸的构造地貌轮廓。值得一提的是长江破碎带对皖江平原内的地貌形态影响亦是很大。如宿(松)枞(阳)断裂带,明显成为沿江丘陵与平原岗地的天然分界线。沿江平原西狭东阔,大致在铜陵以西受皖西、皖南两山约束,宽度一般只有3050km,
4、成为谷地;在铜陵以东逐渐开阔。安庆沿江谷地就是夹峙于皖西、皖南两丘陵山地间的狭长平原。平原上湖泊众多,万亩以上的大中湖泊有龙感湖、黄大湖、泊湖、菜子湖等。这些湖泊的形成虽与河道摆动有关,但根本原因是与近代地壳的下沉有关。2.2 地貌特征 2.2 地貌特征 本区早更新统(Q1)为安庆砾石层,见于安庆、铜陵等地,厚越 2050m,是一套以河流相为主的砂砾和卵石层,由于经历数次升降运动的影响,通常形成河谷的三级或四级阶地,从而形成高岗地,是宜林与园林区;中更新统(Q2)是一套红色蠕虫壮粘土,为湿热作用下的产物,厚约 15m,在本区多分布于山麓地带,形成低矮的与山系成垂直的条形陇岗,是茶园、旱作物和菜
5、地主区,岗的坳谷可种植水稻;上更新统(Q3)属长江泛溢层褐黄色较密实的粘土与亚粘土,含铁锰结核及其氧化物,层次不清或不具层次,形成侵蚀阶地或准平原,厚 3040m,其构成长江的二级与三级阶地,在景观上多呈微侵蚀的波状低丘,可作为旱地或灌溉水田,耕地,利用效率高;全新统(Q4)是灰黄色、灰褐色的沙土与亚粘土,分布于长江两岸及其支流水系沿岸的河漫滩与一级阶地及河床上,厚 50m,是最(较)低地面,亦是本区以水稻为主的优良耕作区。本区总体是由长江向北逐级升高,是以 3 4 级阶地构成其地貌特征。但在构造运动的控制下,随着长江的不断位移,以湖泊、岗地组合而成的地貌较为发育。在湖泊的周围,地势低、水网密
6、度大,形成了大面积湖滨平原或湖滩地与湖荡平原,构成以种植水稻为主的灌溉便利的网圩区;在距湖泊较远的外围地区,为波状起伏的岗地,经流水切割,形成岗冲相间的地貌形态。按其相对高度和形态特征,又可分为高岗地、低岗地和缓低岗地。高岗地分布与大别山山麓边缘地带即湖泊的北缘,由土、砂组成;缓低岗地主要分布与长江 I 级阶地上,顶部阔平;低岗地主要分布于高岗地与缓低岗地及丘陵之间的过度地带,由 Q23网纹红土或下蜀黄土组成,岗顶呈浑圆状。2.3 湖泊湿地形成与演化 2.3 湖泊湿地形成与演化 安庆区湖泊湿地是在构造沉陷的背景下演替发育的,第四纪以来,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在长江中下游区形成了许多沉降。安庆区
7、凹陷属于九江洼陷东端。九江洼陷由属于南京凹陷的中部一段,是由大别山东南边缘的北东向断裂而形成的地堑式洼陷,它东起安庆,西至黄石一带,西北部与南部紧邻大别山突起与赣北突起。据本区的钻探资料及电测深资料,本区第四纪地层总厚度约 320m,其中全新世近长江冲积层厚约 65m。九江洼陷的宽度约 50km,大致是长江古河床的宽度。历史资料表明,中全新世长江中下游区域降水丰沛,加上海面上升对河流的顶托作用,致使河水上升,在低洼处潴积成湖。形成了包括今龙感湖、黄大湖、泊湖等水域在内的彭蠡泽。当时该区是一种陆水相间、水流纵横、草木丛生、候鸟栖居的河流洪泛盆地环境,古长江穿泽而过,实际上是古长江的拓宽河谷。到了
8、汉代,长江主泓线逐渐南移,古彭蠡泽不断萎缩,分裂成如今的龙感湖、黄大湖、泊湖。由此可见,安庆沿江湖泊是在大的地质构造控制下,由于长江河道的摆动,洼地积水形成,同时与当时的气候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发育演化也有着深刻的影响,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湖泊滩地大面积形成,为围垦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为了解决湖圩区耕地严重不足的矛盾,湖泊滩地大量围垦,致使湿地大面积减少。据统计在安庆沿江湖泊,围垦总面积达 7104hm2。与此同时,随着湖泊的开发,湖泊水环境状况也发生了变化。3 气候安庆沿江自然保护区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
9、和,雨量适中,无霜期长,严寒期短。不同季节,差异明显。总体说来,气候条件较为优越,气候资源丰富,有利于多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衍。但由于地处中低纬度,天气形势多变,冷暖气团活动和交锋频繁,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加上地形复杂多样,常有旱、涝、风、雹等自然灾害出现。3.1 气温3.1 气温年均气温 16.50C16.60C,属安庆市年均气温最高的区域,1 月份气温最低,平均3.53.90C,极端最低气温-13.50C。7 月份气温最高,多在 28290C 之间,极端最高气温 40.90C,无霜期 250 至 258 天,年均日照时数 2051.8 至 2064.9 小时。3.2 地温与水温3.2 地温与
10、水温年均地温为 17.918.00C,比年均气温高 1.40C。最冷的 1 月份地温为 2.85.60C,最热的 7 月份地温为 30350C。地温日夜变化较大,但随深度增加而日夜变化减小。由于热量资源丰富,且时空分布差异明显,有利于成土母质的风化和土壤肥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生物的繁衍。由于湖面辽阔,下垫面与陆地性质不同,冬季水温比气温高 3-50C,夏季水温比气温低 2-40C3.3 降水3.3 降水保护区内年均降雨量 1291.31322.4mm,降水日数 130150 日,雨量季节间分布不平衡,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 35.8%,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 39.6%,秋季占 13.8%,冬季占10.
11、8%.尤其是六月中旬至 7 月中旬为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这也是长江中下游的气候特色。3.4 蒸发3.4 蒸发年均蒸发量 1531.71683.3mm,蒸发量与气温变化同步,而迟于降水高峰期。1 月份蒸发量最低为 51.473.3mm,最高的 7、8 月份为 184.9202.3mm。3.5 风3.5 风保护区属季风气候区,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多刮偏北风,夏季以偏南风为主,风向受地形环境的影响,西北有大别山阻挡,东南有皖南山区屏障,中间为东北西南走向的长江谷地,因此东南风极少,多刮东北风和西南风。年均风速差异较大,平均风速在 3.13.2m/秒,风速在晚冬至初春为最大,秋季次之,夏季为
12、最小。4 土壤保护区土壤受气候、生物、地形、母质、水文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壤类型丰富多样。地带性土壤为黄红壤和黄棕壤,保护区内土壤可分为 5 个土纲,5 个土类,7 个亚类,17 个土属,17 个土种,潮土和水稻土是本区的主要土壤类型。红壤和黄棕壤主要分布于湖泊的周边丘陵和台地,水稻土主要分布于湖泊低位阶地,该土壤是保护区分布面积较大的土壤类型,主要以潴育型水稻土和潜育型水稻土为主。潮土主要分布于沿湖平原洲地,以灰潮土为主,由江河冲积物或湖相沉积物经地下水参与成土和旱耕熟化发育而成,湖底为泥质或沙质基底。5 水文、水质5.1 概述5.1 概述安庆沿江自然保护区主要有 9 条长江一、二级支流,大
13、多发源于大别山并顺东南流向,下湖入江,分别构成华阳河、皖河、枞阳长河、汤沟河、横埠河等水系,湖泊水源主要来自这些河流和地表径流。一般每年 4 月后湖水开始上涨,至 8 月达最高点,此后水位逐步下降,12 月进入枯水季节,23 月达最低点。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湖泊水量通过湖闸进行人工调控。在汛期当江水位超过湖水位时,为防止江水倒灌,便关闭闸门,多数年关闸时间在 4 月中旬到 5 月初,以 4 月底为多。直至 911 月江水回落并低于湖水位时再开闸放水,一般开闸时间在 11 月上旬居多,因此,510 月为关闸蓄洪时间。但遇干旱天气,因抗旱需要,湖闸也打开,引江入湖。各湖泊历年来水位变化情况见表 1
14、-1-2。5.2 主要河流5.2 主要河流5.2.1 长江长江流经安庆市 237km,上起宿松段窑,向东北至枞阳梳妆台出境,年过境水量达9100 亿立方 m,多年平均水位 8.15m,60 年代以前,保护区内各湖泊直接与长江相通,60至 70 年代,湖泊相继建闸。5.2.2 二郎河、凉亭河分别发源于大别山区的宿松北浴乡、趾风乡,注入华阳河湖群,向东南经华阳河通过华阳闸、杨湾闸进入长江。二郎河入龙感湖,凉亭河入泊湖,华阳河湖群的各湖泊相通。5.2.3 大沙河、挂车河、龙眠河、孔城河这四条河流均入菜子湖,前三条发源于大别山区,孔城河发源于本省巢湖地区庐江县,菜子湖出水经长河通过枞阳闸入江。5.3
15、地下水5.3 地下水在保护区沿湖周围,广泛分布着第四纪全新统砂、砂砾沉积物,主要为孔隙水,地下水埋藏较浅,一 m 便可见及,主要靠湖水与大气降水补给。含水层渗透系数 10-510-7立方厘 m/秒,潜水化学类型为 HCO-3Cl-Na+Ca+与 HCO-3Cl-Na+-Mg+,矿化度0.51.0 克/升。由于本区地表水丰富,地下水利用极少。表 1-1-2 安庆沿江湖泊水文情况表 单位:m、亿立方 m 湿地名称丰水位平水位枯水位平均水深蓄水量湖底高程龙感湖16.4312.9811.683.7811.9610.5黄大湖16.3612.6911.43.9411.7910.5泊 湖16.312.621
16、0.964.417.949.5菜子湖16.7810.348.31.672.878.55.4 水质5.4 水质安庆沿江保护区周边地区由于工业相对落后,工业污染少,因此,从总体看,湖泊水体理化性质,基本与天然状态下一致,水质较好。据近年来安庆重点湖泊水质监测结果,湖水透明度在 0.6 至 2.8 之间,大水面在 1m 以上。PH6.37.3 之间,中性微偏碱。溶氧量在正常气候时接近饱和状态,含量每升 8 毫克以上。主要营养盐类齐全,含量在正常范围,硅酸盐比较丰富,钙镁离子比接近 1:3,均属正常。但近几年由于湖区养殖强度越来越大,局部水域已出现富营养化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二 社会经济情况二 社
17、会经济情况1 行政区域保护区涉及安庆市境内的宿松、望江、枞阳、桐城、太湖、郊区等 6 县(区),共40 个乡镇,200 个行政村,但以宿松、望江、枞阳三县为主。龙感湖属宿松县和湖北省黄梅县共有,以安徽宿松境内的面积为大,占湖泊总面积的 70%,泊湖跨安庆市宿松、望江、太湖三县,但太湖县所占面积不足湖泊总面积的 5%。黄大湖位于宿松县境内,武昌湖位于望江县境内,菜子湖位于桐城、枞阳、郊区三县境内,但郊区所占面积很小。2 人口与民族保护区及其周边人口约 30 余万人,绝大多数为汉族,总劳动力约 15 万人,其中其中专业渔民 8000 多人。区内有国营集体渔场 100 多个,捕捞船只 3000 多只
18、。保护区人口主要是周边人口,实际位于保护区内(缓冲区)的人口约 5 万人。3 土地及湿地利用保护区周边社区土地总面积约 76290hm2,其中林地 5578hm2,耕地 20002hm2,水面43120hm2。人均耕地约 0.067hm2,以种植粮、棉、油等经济作物为主。保护区内湖泊湿地所有权属国家,在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下,保护区可依法行使管理权,目前,保护区正在与政府及有关部门联系,争取尽快获得核心区的使用权。3.1 历史回顾3.1 历史回顾安庆市历史上湿地资源非常丰富,湖泊湿地面积达 20 多万 hm2,自 50 年代开始,随着各湖泊相继建闸,湖区的围垦也相继展开,围垦总面积约 70
19、 万 hm2,围垦面积占现有湖泊面积的 30%以上(见渔业资源,表 3-3-11),其中华阳河湖群的围垦面积近 50 万hm2,使湿地和生物多样性资源大量丧失。自 80 年代开始,湖区围垦基本停止,一些民圩因垦殖标准低,经济效益差,难以管理等原因,又自发的退田还湖,这部分面积约 10万亩。围垦的区域大多用于建设农场,种植粮食作物。虽然围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耕地不足的矛盾,但围垦大大降低了湖泊的蓄洪、防洪能力,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许多地方出现了“大水涝,小水旱”的不利情况。以 1998 和 1999 两年长江洪水为例,仅华阳河湖群受淹的耕地面积达 2 万 hm2 左右。3.2 湿地利用
20、现状3.2 湿地利用现状3.2.1 渔业保护区湿地主要开发利用形式是渔业生产,渔业经营管理体制有 3 种形式:一种是以国营或集体渔场为主,对全部或部分水域实行承包,如武昌湖等;另一种是以湖泊管委会、渔政管理站、或以开发公司的形式管理为主,通过分割水面经营权,带动周围乡村渔场、专业承包户实现联合经营,如龙感湖、黄大湖、泊湖、菜子湖等部分水域;还有部分水域由渔民天然捕捞。3.2.2 水利湿地的防洪灌溉功能是安庆湿地的重点功能之一,每年汛期(5-9 月),当长江水位高于湖水位时,湖闸一般关闭,以防江水倒灌,湖泊承担着蓄洪作用;每年 10 月之后,随着江水消退,湖闸开启,湖水排入长江,以承接第二年的洪
21、水.但遇到大旱之年,为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用水,当长江水位高于湖水位时,也开闸引水,如 2000 年和 2001 年均有类似情况。3.2.3 航运历史上交通状况较差时,湖泊的航运业相对发达,在当时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交通状况的改善,湖泊航运业的作用不很重要。3.2.4 林业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的发展,湖泊周边的部分滩地(主要是高位滩地),栽植了杨树等工业原料林,据统计,目前杨树栽植总面积约 2 万 hm2。4 交通、通讯保护区周边交通较为方便,自县城有通往湖区各乡镇的的营运车辆,各乡镇有乡间简易公路通往湖区的行政村和保护区监测点,天气晴好的情况下,可通小车。社区
22、通讯也较为方便,程控电话在县城较为普及,各乡镇有邮电所,乡镇至行政村有专职邮电员。农村电话普及率逐年提高,不少群众购置了移动电话。随着经济的发展,社区的交通、通讯状况还将得到更好的改善。5 社区经济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以种养业为主,工业化程度低,工业企业少,在农业内部构成中渔业和种植业略偏高,人均年纯收入 1600 元,收入主要来源于渔业生产和种植经济作物。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从事劳务输出或经商,也取得相当的经济收入。2000年,沿江的宿松、望江、枞阳三县国内生产总值为 59.26 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 37.3%。安庆沿江一带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历来是安徽省重点渔产区
23、之一。解放初期,基本上是自然增殖,人工捕捞。自 50 年代后期,由于沿江湖泊相继建闸,内湖大量围垦,鱼类洄游通道受阻,鱼类产卵场受到破坏,自然产量也急剧减少。据统计,解放初期,湖泊面积达 20 多万 hm2,鱼产量达 25003500 万公斤,至 70 年代,湖泊面积减少到 12 万 hm2,鱼产量仅在 1000 万公斤左右徘徊。80 年代以后,湖泊主要转向人工养殖,开发利用强度愈来愈大,主要养殖品种为螃蟹及四大家鱼,2000 年,宿松、望江、枞阳三县,渔业总产值为 6.88 亿元,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 31.1%。表 1-2-1 安庆沿江三县经济情况统计表(2000)单位: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24、第三产业其中:农业县名国内生产总值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值渔业产值枞阳24.91 9.7839.37.23297.931.79.344.0宿松19.818.0840.85.0525.56.6833.76.741.46望江14.545.1835.64.8433.34.5231.16.011.42合计59.2623.0438.917.1228.919.132.222.096.886 社区发展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安庆沿江区域社会事业发展较快,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村村有小学,各乡镇有初中,重点乡镇有高中,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农村教育基
25、础设施相对于城镇来说还比较落后,师资力量也有待加强。保护区周边各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电,广播电视较为普及,不少家庭购置了较高档的家用电器,但从总体看,各行政村的文化事业相对落后,有线电视系统大多未建立,社区文化事业比较单调,缺少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社区医疗卫生事业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各乡镇有医院,各行政村有卫生所,农村群众看病就医可到就近的卫生所或医院。农村有些家庭用上了自来水或井水,有的家庭建立了沼气池,但是普及率不高。社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由于人多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劳动就业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剩余劳动力大多外出从事劳务输出。7 保护区与社区关系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实际上是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庆 沿江 湿地 自然保护区 综合考察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56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