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环形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doc
《小区环形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区环形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区环形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二0一二年七月目 录前言3一、环形水系水质问题分析31.1 水质现状31.2 污染原因分析41.3 环形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目标4二、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42.1 指导思想42.2 项目原则5三、设计规模和期限53.1、设计规模53.2、实施年限5四、环形水系综合治理方案54.1 治理思路54.2水系治理技术选择7五、生态修复区域定位10六、工艺技术分析116.1 超声波除藻仪116.2 生态修复所用的植物种类11七、环形水系的展望13小区水系生态修复技术方案前言小区四周环境优美,配套齐全,极其自然地将居家、休闲、旅游、度假等多种功能完美结合,另外,小区设计了独特
2、的环形水系,每个组团之间都通过“小桥流水”而相互融合,整个小区实现了高密度绿化、超宽楼间距,使每位业主将生活真正置身于一个世外桃园般的青青世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休闲的小区环境标准在逐步提高,但是因为各方面原因导致水质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目前,*小区环形水系同样受到藻类的影响,浮游植物大量发生,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功能下降,局部死水区出现蓝藻,产生多种藻类毒素,直接影响小区的健康生活和生活环境。近日我公司受*小区物业委托,进行现场实际踏勘、分析测量、咨询部分业主等前期调查工作,初步分析了*小区环形水系污染成因,通过超声波灭藻、水系推流循环、生态修复等处理技术,改善环形水
3、系水质,从而达到水面清澈、水质干净的良好水系环境。具体设计思路、工艺及实施方案以下内容详细介绍。一、环形水系水质问题分析1.1 水质现状*小区环形水系表面积2000m2,蓄水量为1000m。水系不仅具有景观、休闲与娱乐的功能,而且在汛期还具有调水、排涝的作用。今年夏季小区水系大面积出现蓝藻,水质日趋严重,其水质达不到地表景观水质标准要求,水体感官差,透明度低,湖水呈暗绿色,局部出现黑臭现象,藻类散发腥臭味,监测指标多数为劣类,藻类以蓝藻和绿藻为主,属重富营养水体,且呈恶化趋势。1.2 污染原因分析环形水系是具有调水、排涝功能的景观水体,现状在水系的东北端湖水通过水泵提升至西北角水系进水端,水系
4、沿线共有近10条雨水箱涵进入环形水系,分别收集着小区沿水系片区的雨水,由于这些片区内住宅楼(阳台改厨房或放洗衣机、洗涤盆)生活污水错排乱接,还有部分居民在水系旁洗涤衣物,导致水系中有不少污水进入,虽然在近两年小区物业先后沿水系进行清理污物、换水等措施,但大雨时仍有混流污水和面源污染溢流入水系,污染物的日积月累,特别是氮、磷的累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再加上水系不流动,补充交换量小,平日基本上是死水一潭,而夏日的气温又高,导致藻类大量生长繁殖,水系内生态系统失衡,湖水污染日趋严重,达不到景观娱乐水体要求。1.3 环形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目标依据小区水体的功能要求,环形水系综合治理后水体水质稳定在地表水
5、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具体水质设计指标见表1。表1水质设计指标指标TN(mg/L)NH3-N(mg/L)TP(mg/L)CODMn(mg/L)BOD5(mg/L)DO(mg/m3)Chl-a(mg/m3)透明度(cm)治理前42.00.35158415020治理目标1.51.50.110560(GB3838-2002)类1.01.00.165(GB3838-2002)类1.51.50.1103二、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2.1 指导思想围绕恢复环形水系的目标,减少非点源污染物入水系,消除内源营养盐影响,总体实现水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
6、,提高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和自净能力,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发挥高等水生植物吸收净化、抑制藻类、促淤防浊、水质澄清等功能,提高水体透明度。2.2 项目原则(1)保证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原则(2)生物群落多样性与生物环境多样性相统一原则(3)生态系统自我设计、自我修复原则(4)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5)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三、设计规模和期限3.1、设计规模设计水系水体容量为1000立方米,深度为0.5米,环形水体整体水环境。3.2、实施年限工程设计5天、工程施工30天、运行调试30天。四、环形水系综合治理方案4.1 治理思路针对环形水系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污染现状和以前水系治理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7、研究结果表明仅靠抽水、清藻和少量补水是难以使水系的水质改善保持长久的效果,因此需要采取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措施,除在原先延长水系循环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尽可能减少(由于完全消除入湖污染是基本做不到的,因为入湖雨水中的初雨水所带的面源污染始终会存在的)雨季溢流时入湖的污染物总量外,重点对水系内水质进行综合治理,采用环境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确保水系水质在改善提高后保持长期稳定效果。对近年来常用的人工水系处理技术进行归纳,我们可以看出人工水系处理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代,下面将对人工水系发展的三代分别介绍:4.1.1水系治理第一代技术这一代是人工水系处理的起步代,当人们开始认识到人工水系不治理的情况下水质
8、会恶化、发臭,严重影响水景观之后,一些技术人员便逐渐开始探索合适的技术进行治理。常用的技术大致有水泵循环、跌水、沙缸过滤、投撒化学药剂、增氧曝气等简单的方式,这些方法大都比较单一,治理效果甚微,基本无效。4.1.2水系治理第二代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技术的进步,部分技术在第一代技术的基础上适当改进,推出了第二代技术,这一代主要的技术有:全自动精滤机、气浮、生物制剂、人工湿地以及生态基等技术。这些技术相对第一代的技术在技术含量和处理效果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但大多都是从其他水处理技术转型过来,不是专门针对人工水系水处理特点的。有些时候(水面较小时)治理效果较好,有些时候(特别是水面较大时)处理效果会很
9、差。第二代技术中代表性的全自动精滤机过滤法和气浮法都需要建设水处理机房,把湖水抽到机房里处理后再送回湖里,属于间接净化法。机房和输水管道建设需要不菲的费用以及占地、施工周期长等不便。更重要的是,由于受机房建设局限,机房不能修得太大,这样水系循环周期就相当漫长,且夏季湖水污染快,还没等处理一遍水系又变脏了,即使处理机房的出水水质再好,与水系中的水混合以后整个湖水还是较脏。4.1.3水系治理第三代技术第三代技术基本上都是由对人工水系地表水治理有深入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常年研究之后创造出的新技术,创新程度高。对人工水系治理针对性强。这一代技术的治理效果比第二代技术又有大幅度提升,对大水面及污染严重
10、水面都有很好的治理效果,能达到三类甚至二类水质标准,主要代表技术有:动植物综合调控技术和生态修复净化技术。动植物综合调控技术通过对鱼类品种、鱼虫品种、水草品种的精心筛选和调控、以及各种化学药剂、生物制剂的应用,最终实现沉水植被的大量健康生长,形成“水下森林”。初期要把水中鱼虾清除干净,然后主要靠一种低等的浮游生物(食藻虫)吃掉藻类,后期主要靠沉水植被净水。中途配以各种微生物制剂、药剂、凶猛鱼等。调控过程非常复杂,水较深的湖不能施工,需要缓慢注水以适应水草光照要求。生态修复净化技术能够在湖水中实现三大功能:流水不腐、曝气充氧、微生物净化。一方面通过特殊低功率大流量水泵设备营造庞大水流、让死水变成
11、流动活水,一方面通过提供载体的方式在水中大量培养微生物,大量微生物在充足的溶解氧和动水的环境下对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好氧分解,实现了污水净化。这种原理类似于污水处理厂,相当于直接在湖内建了个污水厂,却没有任何土建设施。这种技术弥补了其它各种方法的短板,既有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和速度,又没有土建、管网的烦恼,更没有湖外治理时水泵循环带来的循环周期瓶颈限制,而且施工周期短、造价低、维护简单方便。与动植物综合调控技术相比,不怕干旱暴雨,耐冲击负荷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目前富营养化水处理的方法较多,但由于富营养化水源水中藻类及其他污染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藻细胞特性复杂,任何单一工艺都不能达到理想的除藻效果。
12、考虑到小区内用地紧张的实际情况,本方案在部分重点区域(如观鱼区等重要区域或死水区)选用人工湿地处理,对于大区域的湖水采用生物法超声波灭藻的组合工艺,借鉴“流水不腐”的道理,使水系实现水力推进循环,保持水体水质达标的重要手段;同时生态修复措施可建立水系生态系统良性生态平衡,也是水系治理的最终目标,因此生态修复是水系富营养化控制必不可少的措施。4.2水系治理技术选择通过以上分析,为使水系的水体变“活”,湖水变“清”,建立水系生态系统良性生态平衡,采取五种措施对水系进行综合治理。包括以下内容:(1) 截污与补水;(2) 水系水体循环处理系统(水系末端水超声波灭藻水系前端);(3) 人工湿地水系净化系
13、统;(4) 水体水力推流循环系统;(5) 生态修复工程。4.2.1 截污与补水对错排乱接到雨水管中的污水进行整改,尽可能减少雨季溢流进水系的污水量,本次设计中共对环形水系布景桥近10个污染点进行了整改,减少进入水系污水总量,而对于流域内的居民洗涤废水排入情况则要加强社区环保意识及物业管理。关于水系蒸发渗漏补充水问题,目前先还利用系统原有水泵进行适当补充自来水。4.2.2 水系水体循环处理系统通过对环形水系的污染调查和成因分析,及在国内外的类似湖泊治理的基础上,本设计采用水系末端水超声波灭藻水系前端生态修复床的水系大循环处理工艺,利用水泵循环水体模拟形成“流水不腐”的自然生态,生态床去除溶解性污
14、染物,超声波杀灭水中藻类芽孢,抑制藻类生长。4.2.2.1超声波灭藻超声波除藻仪运用特殊频率的超声波所产生的震荡波,作用于水藻的外壁并使之破裂、死亡,以达到消灭水藻、大幅度减少悬浮物并使水体清澈、促进水环境生态平衡的目的。超声波除藻仪完全避免了化学药剂带来的二次污染及其他问题。我们应用超声波除藻仪的实践证明,超声波除藻仪是目前最容易实施和最有效的杀藻方法,其安装简单,无需调试,运行可靠,效果明显,使用稳定,不用专门的管理,能耗低,运行费用低廉。水体经过超声波除藻仪处理后,被杀死的藻类细胞呈胞壁分离,多个水藻粘结为一团,先是逐渐沉于水底成棉絮状,25天至35天左右(如果水体富营养化较严重,其藻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区 环形 水系 生态 修复 工程 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56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