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园林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园林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前言1.1行业概述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艺术手段和工程技术,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一般来讲,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广场、绿道、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等。作为东方园林的主要代表者,中国园林发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博大精深,历史悠久【1】,本着“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造园思想,在园林布局中将建筑、山水、植物融为一体,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结合,是自然山水式园林的突出代表。从古至今,园林作为一个人工的生态系统,除了发挥其
2、传统的美化环境和提供休憩场所的作用外,还在改善生态环境,减低自然灾害,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整体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近年来国家大力建设园林化城市的带动,城市园林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控下,城市园林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的态势,也从中显示着古老园林的崭新魅力。在绿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 早在2008年园林界就一致认为,建设城市大园林是今后园林绿化的必由之路。还有专家强调,城市园林绿化要“生态”与“文态”建设并重。我国当代城市园林
3、是建设园林式的区域、城市或者国家,实现大地景观规划。其实质是园林与建筑及城市设施的融合,即将园林的规划建设放到城市的范围去考虑,即建设生态化园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园林也必然适应新的需要,建设生态园林,将是园林行业发展的趋势【2】。我国园林行业的技术标准规范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缺乏内容全面的行业统一标准和规范。我国对园林研究和应用的方位比较窄,还没有形成科技与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对“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研究不够,并且我国尚未实行市民参与的政策,所以在设计要求上存在许多缺陷。在植物运用上,新优品种缺乏,在材料运用上,新材料、新产品开发不足。1.2 行业法制及技术标准体系起
4、步较晚且不完善 1.2 .1 城镇园林标准评价体系不完善,结构不合理,协调性较弱 我国园林行业法制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制定风景园林技术标准,早期的标准主要有:1991年,建设部修订发布了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表,列出百余项拟编制的技术标准,已颁布公园设计规范、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等近十项标准。1992年,建设部颁布城市园林绿化条例,2002年又颁布了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现行体系没有覆盖园林绿化规划、勘测、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等全部环节,缺乏对绿化工程的上游、中游、下游全过程的系统性控制管理。涉及环境、林业、农业
5、的相关标准大多是孤立地存在,标准内容之间的协调性、一致性比较差,甚至有互相矛盾的地方。由于标准归口管理问题,有些标准重复制定。标准制订缺乏系统性、连贯性,远远无法满足园林绿化工作的实际需要。例如,在材料与产品中,植物类(主要是苗木、花卉和草坪)标准比较齐全,而园林家具、建筑小品、假山叠石、生产材料标准相对较少。据初步统计,按风景园林绿化标准化工作的需要,至少应制定350个以上的标准,才能建立比较完善的风景园林绿化标准体系,基本控制风景园林绿化行业的主要技术。1.2.2 标准的标龄过长,内容不合理,技术含量低 标准标龄过长:通过对185项风景园林标准的调查发现,2010年(含2010年)以前的标
6、准为105项,占总数的56.6%。标准最长的标龄为22年,平均标龄为7.78年,而国际标准的平均标龄仅为 3.5年。标准内容不合理:部分产品标准中规定了检验指标,但却没有检验方法标准,或者有了检验方法标准,又缺乏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检验指标,给标准实施带来困难。标准技术含量不高:一方面标准中的技术数据和指标缺乏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缺乏专有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大量的先进技术成果没有及时纳入标准,或者产品已应用了先进技术成果,但对应的标准没有及时修订。1.2.3 标准的技术内容不能够充分反映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 随着园林行业发展的日新月异,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地理信息系统、
7、航空遥感、卫星定位等先进技术以及数学模型等新方法已经开始大量使用。由于园林标准制定的滞后性,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标准、尤其是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领域方面的标准大量缺乏,无法满足园林绿化实际工作的需要。一个行业的标准化程度,代表这个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我国园林行业法制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制定风景园林技术标准,早期的标准主要有:1991年,建设部修订发布了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表,列出百余项拟编制的技术标准,已颁布公园设计规范、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等近十项标准。1992年,建设部颁布城市园林绿化条例
8、,2002年又颁布了城市绿线管理办法。1.2.4 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 截至2014年,全国命名了180个国家园林城市、7个国家园林城区、61个国家园林县城、15个国家园林城镇,以及22个国家森林城市【3】。但是目前的国家园林城市评价标准中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硬性指标,没有相关的对地方特色园林的指标要求。这样很容易造成一些城市为了达到目的盲目追求这些指标而忽略了园林建设的质量和人们生活工作需求.1.3 景观趋同性或盲目抄袭,缺乏鲜明个性和特色。 园林建设在大城市做的相对较完善,但小城镇对园林绿化的建设不够成熟,大多的都在模拟大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盲目的追求宽广的草坪、广阔的景观空间以及名贵的绿色
9、景观植物。而对于小城镇是否适合这样的建设、是否需要这样的建设,不做任何的考虑,这种盲目模仿造成不必要资金的浪费,而且也没有发挥出小城镇自身的个性优势。 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不同、园林景观的表现形式也各有千秋,对于国内的形势,我觉得并不是没有喜欢中国文化的人,只是国内的一些设计师没有很好的将中国的文化融入现代的设计中。而在国内频繁出现西方园林的情况并不单单是设计师的问题。这是一个环境的问题。但对于中国古典园林不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确实是一件让每一个有责任感中国人感到遗憾的事情。1.4 引种外来植物太盲目,种植形式也太单一,或造成生态破坏。 在进行植被造景时,一些地方对本地气候条件不够重视
10、,进行外来的植物的种植。这样盲目的种植不仅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破坏了生物多样性,最终导致不必要的经济受到损失。例如常见的水葫芦等。 种植形式单一,对植物造景工作根本就不重视。随便地在几棵树在路边上,种几丛花在花坛里,对于园林的美观和形式根本不作任何的考虑。除此之外,小城镇利用宽广的草坪片面的追求平面效果,对与植物分层不进行考虑,从而使得空间绿量不能得到保证。而从生态角度看,盲目引进外来品种对本地生态系统会造成一定的威胁,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我国城镇园林建设的发展趋势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质量,目前正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主旋律。为解决空气污染、噪音、热岛效应等不利于人们身体健康的“城市病”
11、,【4】我国许多大中城市正致力于发展城乡一体的城市绿化,竞相为城市营造一道绿色的“生态屏障”,园林产业的发展也被人们所看好。而这个生态屏障只有建立完善的环境系统,努力实现大地园林化,才能够实现。在今后时间内,我国园林必将沿着“生态园林”、“生态城市”的方向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为人民生活,为社会发展服务。目前,园林行业已成为各方面的焦点,促使园林行业空前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及时把握机会,扬长避短,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缩短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增强园林行业的整体意识和实力,加快我国现代园林的建设,努力促进园林行业的全面发展。2.1、建设“生态文明”为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
12、提供历史机遇近年来,环保意识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对于园林绿化在城市中所占地位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升华。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已将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和水平提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高度来认识。虽然人们认识到,生态园林是园林行业发展的趋势。但对生态园林的概念还模糊不清,对概念的理解还存在偏差,通过对国外生态园林建设进行探索,并结合我国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和自然植被遭到破坏的具体情况,经研究分析认为我国在进行生态园林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改变传统园林的设计思想,积极提倡生态设计; 2)保护和恢复城市生物多样性; 3)在绿化过程中,提倡野生植物的建植。目前在城镇园林建设
13、的生态化趋势中,在生态设计上却存在着“空喊口号,疏于实践”的现象。造成这种想象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认为生态设计是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设计方法,需要借助高科技手段才能进行,因此只停留在探讨阶段;另一方面是园林设计者缺少与别人进行经验交流与合作,第三方面是受一些政绩工程影响。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建设活跃的学术研究气氛和交流机制,以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2) 要改革园林设计的运行机制,实现多人合作。 3) 要鼓励专业人员勇于探索,不怕失败,增前对园林事业的责任感。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上,逐步摸索,积累经验,积极探索我国生态园林建设之路,为我国生态园林的发
14、展作贡献。2.2 健康的、科学的价值观和现代城镇园林规划评价体系会越来越被完善并指导现代园林的发展 2.2.1 城镇园林建设标准化将会更完善 城镇园林建设的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景观和绿化的质量,而景观和绿化的质量又取决于城市园林绿地的科学布局,即规划设计【5】。合理的规划设计又决定于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健康性。通过对景观要素的运用和规划设计要使园林绿地在整个城市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在各类建筑中占有一定比例,从而保证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与巩固,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风景园林标准化是联系科研、设计、生产、监督、评价的纽带,是实行风景园林绿化行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是提
15、高风景园林绿化质量的保证。只有制定各种风景园林标准并严格执行,才能实现整个行业系统的高度协调统一,使管理实现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在未来的标准体系构建上,将会充分考虑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方向,将重要的关键技术纳入到标准体系中。同时,针对行业相关领域技术标准呈现更新加快的趋势,对标准体系采用动态维护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这样就保证了标准体系中标准的有效状态、修订替代关系、采标关系、引用关系等多种属性得到动态更新和维护,时刻保持标准体系的先进性。还会建立多渠道的标准信息反馈渠道,以及时获得市场对标准的需求信息,从而提高标准体系的市场适用性。完善的标准制修订程序是保证标准和标准体系质量的关键所在。它直
16、接关系到标准体系的结构和组成是否合理。它可以从源头上解决标准颗粒度不均衡、重复立项以及标准水平滞后等问题,对今后标准化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指导和规划作用,从而提高标准体系的协调性和适用性【6】。2.2.2 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园林绿化越来越显示出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重要性,但在绿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注意一些影响绿化效果,甚至对今后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比如很多地方急功近利,盲目追风,互相攀比,花了很大代价和本钱进行绿化建设,却没有获得良好的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不同性质的园林,其规划指导思想,亦应有所不同。关于以宗教为主要内涵的风景区规划建设,如普陀山风景区,应把“以
17、佛教为特色的旅游胜地”改变为“海天风光与佛教名山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和海岛旅游休养避暑胜地”来规划。古刹建筑、佛教文物、宗教活动是历史文化的反映与见证。整修寺庙,重塑佛像,要从历史文化艺术范畴来理解和对待,也是为了落实宗教政策,为开发旅游观光事上服务的。对普陀山大量的寺庙庵堂,不能无原则地一律恢复,原封不动,对价值不大的也可以考虑改造为旅游住所,以安排客流高峰;普陀山的佛教布局与气氛,就限于寺庙之内,寺庙之外,则应按现代化、园林化的要求规划和建设。2.2.3在科学的价值观下,片面追求政绩工程的情况会得到明显好转 政绩工程对经济的浪费也是惊人。一任领导一任想法,有的道路、游园甚至随着领导变化两三年
18、换一次,这样劳民伤财给社会造成影响极大。 园林建设中,首要的是明确现代园林定位一定要符合地域特色和人文思想,园林是活的,一棵树一根草都折射出设计者的匠心,但政绩工程是领导意志的体现。用健康的价值来指导园林的发展,现代园林不能一味强调好看,也不能过分强调其国际性与旅游效用,更不能以政绩需求来指导城镇园林建设。应着力于现代社会的人文要求,满足社会与人的需要。我们在建园林过程中,一定要符合人们对自然融合的迫切要求,要通过造园来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引导人们回归自然。生态型园林就是顺应这种趋势产生的。生态型园的基本要素是生态量和系统的恢复力,它符合人与自然的关系,符合当地环境与自然群落特点,符合自然的演
19、变与更新的规律。2.3 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园林建设时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城市新区迅速向城市近郊甚至远郊渗透,城市市区面积迅速扩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7】 城市市区和郊区不仅是构成一个城市域的实体,而且两者存在特殊的区位关系,决定了两者在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紧密而广泛的联系。人口众多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而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当前城市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为园林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城镇为整体的园林建设,既为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园林提供了建设基地,相应的规划和政策又为城乡一体化的园林建设铺设了正确轨道【8】。以城镇园林一体化发展为思路,建立与城市化相适应的
20、、以城市绿化为核心、以乡镇生态绿化为依托的城镇一体化园林城市。把城市核心区绿化、镇绿化和乡村绿化都放在相对应的位置,将城郊过渡地域及周边乡镇绿化,一同纳入整个城市的绿化规划体系中,相应的做出绿化用地安排,并且保护好自然山体,实施林相改造,封山育林。坚持以城带镇,乡镇联姻,以乡促城,城乡联动,总提推进以加快城镇园林建设一体化建设,建设田园城市、生态城市。做到城镇生态园林建设协同发展,城镇园林绿化融为一体,实现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乡村林荫化,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环上绿化成带。2.4 体现地方特色是城镇园林建设是未来发展方向2.4.1 地域特色 每个城市、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特
21、定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乡土风情、特定的地理环境以及人队环境的适应和利用方式【9】,从而对城镇的风景园林建设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注重城市自然景观,挖掘地域性特色 ,特色是一个城市的生命,城市规划一定要充分利用城市本地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城市由于其地理环境区位的不同分别形成山岳景观、平原景观、河湖景观、海岛景观、天象景观、植物景观等代表性地方景观特征,这些是能够实现绿地景观自然特色的重要手段。绿地系统规划只有根据城市的总体布局和其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建筑、植被等自然景观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充分挖掘其地域性特色。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文明的标志,属于城市人群的完
22、整价值体系。没文化的城市是不存在的,不尊重与继承地域文化的城市是肤浅而毫无发展的,更不可能达到可持续发展,它和城市基础的自然景观是表里融合,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城市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10】。在现代城市的绿地系统中,人们不仅是单纯为了获得某种物质需要,而更是为了获取一种人文的信息,一种精神文化的感染和享受,因此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必须考虑城市文化,保护并展现其当地本身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及其内涵,融入城市文脉的系统结构之中,这样才能指导建设有特色、有内涵、有价值的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文化要素很多,在规划时应首先对城市文化资源进行梳理整合,提炼体现城市特色的文化资源特色【
23、11】,并将其融入到绿地系统规划中。如河北省遵化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着重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在大型绿地中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并通过古城方型格局及护城河绿带的建立,集中反映城市古城肌理;在邯郸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紧紧把握城市历史“文脉”【12】,从地区特点和地域文化出发,保持与发展城市特色,将古赵文化融合于绿地系统规划之中,充分利用城市自然条件和赵文化资源,构筑了城市生态体系,努力创造新的绿色邯郸。突出邯郸自己的城市文化特色,展现具有赵文化内涵的园林绿地环境;湖州市在绿地系统规划时注重人文特色和文化内涵,周密细致梳理湖州人文历史资源,规划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历史街区和景区,塑造了一张漂亮的“文化
24、名片”【13】:,进一步凸显了人文湖州的独特魅力;杭州为例,她不仅是一座历史古城、文化名城、还是一座园林花城,既古老又现代,城市园林特色更加彰显。杭州园林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无论是从规划方面(城市绿地布局,城市绿地分类,园林植物等),还是建设层面(包括公园绿地,单位和居住区绿地、广场及游园、道路绿地、滨河绿地、立体绿化等),或是管理层面(包括管理范围、管理手段、管理重点等)都体现了杭州园林建以 “文化为魂,生态造园”设特有的造园理念,还体现了成都“水网蓝脉、道路绿网、城乡共融”的布局特点【14】。杭州园林建设还大量应用“市花市树”、古树名木合理保护、根据不同主题打造季相分明的植物景观以及根据
25、特殊的立地条件营建的立交桥景观特色,通过挖掘吴文化、注重生态性、突出公共性、完善绿地系统、构建城乡一体化等科学合理的规划,突出杭州地域特色。【15】2.4.2 民族特色,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全球的 在科技和经济国际化的时代,更加要求文化的民族化,地方化和多样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全球的。园林由于更贴近人的生活,承载着大量历史文化的积淀,反映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建造园林所用材料,如植物、山石等更具有地方特色,因而更有利于产生具有民族化、地方化的效果。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点,在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地方流派和民族风格。随着时代的前进,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现代人生活需要,又具有民族
26、的、地方的文化特色的园林将得到延续和发扬光大。如在公园建设中,我们在强调民族特色,地域异性的同时,适度地融入异域民族风情,积极应用多学科成果,必能将公园建设成具有包容性、感染力、创造力、风格鲜明的新景区。3对城镇园林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总结几十年来,关于“生态城市”的讨论,环保意识的深化,使人们对园林在城市中的地位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升华。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将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和水平提高到保护生态平衡高度来认识。生态园林是以保持生态平衡、美化环境为主导思想,主张因地制宜、适地适栽,遵循生态学原理。生态园林的主体是自然生物群落或模拟自然生物群落,强调人工园林和自然
27、生物群落的有机结合。城市园林是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体的景观,如城市综合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小游园、街头绿地等等【16】。城市园林绿化成为城市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实现城市园林生态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园林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现有的自然背景与人文背景决定了中国园林体系必须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中国园林要进步与发展就必须对园林体系进行有机更新,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园林体系。当前我国城市建设还处于全面建设阶段,虽然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而未来的园林景观建设将是现代城市文明程度地象征和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他不仅使人
28、们修身养性,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对改善环境,发展经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文明认知程度的提高,园林专业的不断完善,园林景观设计不会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能够真正表达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追求,真正担负起保护绿色家园,捍卫生态国都的重任。参考文献1刘滨谊,张国忠.近十年中国城市绿地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2005,21(6):25-282雷一东.园林绿化方法与实现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3韩晓莉,宋功明,王军.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规划方法初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5(2):127-1304中国城镇化 仇保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29、5-15李洪远.对区域性生态园林建设的认识与思考.中国园林,2000,(6):19 6王磐岩,李金路,白伟岚.风景园林科技”十五”计划及2015年发展规划. 中国园林,2000,(2):39 7刘秀晨.关于城市绿化广场. 中国园林,2000,(5):10 8吴承照.风景园林研究进展. 中国园林,2000,(3):889现代园林小释. 园林,1998,(6),14 10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11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中国林业出版社,3-71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第2页13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7 14何小蛾,阮雷虹.试论地域文化与城市特色的创造J.中外建筑,2004,(2):52-54 15沈磊,赵国裕,姚瑛.自然、历史、自我多元化背景下塑造城市特色之问我J.城市规划,2006,30(3):85-8816于晓亮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3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56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