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设计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丽水市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设计方案.doc(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丽水市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20062020年)前 言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储备资源、港口航道资源、旅游资源和水能源,而且还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碳循环等生态安全和生态机理方面有着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物种基因库”。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编制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
2、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湿地保护得到全球广泛关注。自1971年湿地公约缔结以来,国际社会越来越意识到加强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促进湿地持续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湿地的关注也从最初仅强调湿地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功能,拓展到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已于1992年正式加入湿地公约,将“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的优先发展领域,由国务院17个部、委合作编制的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把保护湿地、发挥湿地的综合效益、保证湿地资源环境持续利用、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确定为我国湿地保护和合理
3、利用的总目标和总纲领。2000年9月,国家林业局以林护发2000494号文公布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要求各级政府将湿地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的主要目标和内容纳入到中长期计划中去,各地方、各部门涉及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内容的地方或专业规划,应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内容结合到有关的发展规划中去,把目标和优先行动分解成项目组织实施;2003年,国家林业局会同原国家计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环保总局和海洋局等9个部门,编制完成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200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及2005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
4、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44号)要求各地要抓紧编制本地区的湿地保护规划,明确奋斗目标、建设布局、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将其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认真组织实施。通过编制和实施湿地保护规划,把湿地保护的任务落实到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到具体湿地地块,把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多年来,丽水市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在湿地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走在全省前列。2007年5月,由丽水市林业局组织、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具体承担的丽水市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规划编制组专赴丽水市莲都区、龙泉市、青田县、缙云县、云和县、松阳县
5、、遂昌县、庆元县和景宁畲族自治县进行了实地调研,全面收集和研究了市本级各有关部门及所属县(市、区)的相关规划资料和基础材料,采用测绘部门新版电子图和最新SPOT5卫片对丽水市面积8hm2以上的湿地资源开展了专项调查、统计,并进行了必要的典型和专题调查,从而全面系统地查清了全市湿地分布、类型及面积、湿地植被、湿地野生动物资源、湿地保护状况,为编制湿地保护规划提供了最基础的本底资料。在规划编制期间,规划编制组多次就湿地保护的目标、区划布局、保护与管理体系建设、重点工程建设及保护保障措施等规划内容征求市级相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的意见,于2007年10月完成规划送审稿的编制工作。丽水市湿地保护与
6、利用规划在多次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修改完善后于2007年12月11日通过省内外专家评审。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丽水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在此一并衷心感谢!由于规划内容所涉面广,受水平所限,如有疏虞之处,敬请指正。 丽水市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组 2007年12月目 录前 言1 湿地资源及保护管理现状11.1 湿地资源概况11.2 湿地保护管理现状121.3 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及原因分析172 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232.1 指导思想232.2 基本原则232.3 规划依据242.4 规划期限242.5 规划目标243 湿地保护总体布局273.1 湿地保护类型区划2
7、73.2东北部河谷盆地湿地区283.3中部低山丘陵河谷湿地区303.4西南部中山溪源湿地区334 湿地保护体系规划354.1 湿地保护等级体系354.2 湿地自然保护区体系374.3 湿地公园建设体系394.4 湿地污染整治体系414.5 湿地植被、动物与栖息地恢复工程434.6 湿地生态利用示范工程445 湿地管理体系规划455.1 湿地保护管理455.2 湿地恢复管理465.3 可持续利用示范475.4 能力建设规划476 重点工程建设规划506.1 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506.2 湿地公园建设工程506.3 湿地植被、动物与栖息地恢复工程516.4 湿地资源监测体系建设526.5 湿地
8、宣传教育培训基地建设557 效益评价577.1 生态效益577.2 社会效益577.3 经济效益588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60附表: 附表1 丽水市8公顷以上湿地按湿地类型分县(市、区)面积统计表63附表2 丽水市主要水系湿地分县(市、区)面积统计表64附表3 丽水市8公顷以上湿地按保护类型区分县(市、区)面积统计表65附表4 丽水市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一览表66附表5 丽水市湿地公园规划一览表67附表6 丽水市湿地自然保护小区规划一览表68附表7 丽水市重要湿地规划一览表69附图:附图1 丽水市湿地资源卫星影像图附图2 丽水市湿地资源分布图附图3 丽水湿地保护类型区划图附图4 丽水市重要湿地分
9、布图附图5 丽水市湿地保护重点工程分布图附图6 丽水市湿地动植物监测点及宣传教育培训基地建设规划布局图1 湿地资源及保护管理现状丽水地处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市域界于东经1184112026,北纬27252857 之间,东南与温州市接壤,西南与福建省宁德市、南平市毗邻,西北与衢州市相接,北部与金华市交界,东北与台州市相连。东西长171公里,南北宽170公里,土地总面积17298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6.99%。 全市89.5%的国土面积是山地,海拔千米以上山峰3573座,地形以中低山为主,间有丘陵和小面积河谷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瓯江水系自西向东蜿蜒过境,流域面积占市域面积的7
10、5.7%。全市现辖莲都、龙泉、青田、缙云、云和、松阳、遂昌、庆元、景宁等九县(市、区)。市政府驻莲都区。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全市2006年末总人口数252.53万人,人口密度为146人/km2。 丽水市作为全国生态第一市,是全省及全国的生态高地,在区域生态安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市九县(市、区)全部进入全国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前五十县,其中庆元、龙泉、景宁、云和四县(市)进入全国前十县。丽水市被誉为“浙江绿谷”、“浙南林海”、“华东地区最大的天然氧吧”,是瓯江、钱塘江、闽江、飞云江、灵江、福安江等干支流的发源地,湿地资源极其丰富,是丽水“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打造“浙江绿谷
11、“的重要载体。1.1 湿地资源概况1.1.1湿地面积与分布1.1.1.1类型与面积依据湿地公约、全国湿地资源综合调查技术规程的分类系统与分类标准,丽水市域范围湿地可划分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等4类11型。其中,近海及海岸湿地包括河口水域、河口三角洲2型;河流湿地包括永久性河流、泛洪平原2型;沼泽湿地类包括沼泽化草甸、森林沼泽、地热湿地3型;人工湿地类包括蓄水区、淡水养殖水面、灌溉用沟渠、水田共4型。本次湿地资源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丽水市现有面积8hm2以上的各类湿地面积127921.92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40%。其中天然湿地面积36848.99hm2,占全市湿地
12、面积的28.81%;人工湿地面积91072.93hm2,占全市湿地面积的71.19%。图1-1 丽水市天然与人工湿地面积比较图天然湿地中,近海及海岸湿地面积439.61hm2,占全市湿地面积的0.34%;河流湿地面积36053.43hm2,占全市湿地面积的28.18%;沼泽湿地面积* 沼泽湿地中,由于地热湿地和沼泽化草甸2型的稀缺或重要性,有些地块湿地面积虽未到8hm2,但也参加本次统计。355.95hm2,占全市湿地面积的0.28%。人工湿地中,蓄水区(库塘)湿地面积7154.73hm2,占全市湿地面积的5.60%;养殖水面(连片且大于8 hm2)湿地面积50.69hm2,占全市湿地面积的0
13、.04%;灌溉用沟渠湿地面积3224.01hm2,占全市湿地面积的2.52%;水田湿地面积80643.50hm2,占全市湿地面积的63.04%;此外,由于农用池塘、采矿性积水区、废水处理场所等湿地单个面积均小于8hm2 未统计入内。图1-2 水田型类湿地与全市其他类型湿地面积比较图若不考虑水田类型湿地的影响,全市湿地面积为47278.42 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73%,其中天然湿地面积仍为36848.99 hm2,人工湿地面为10429.43 hm2,说明丽水湿地仍以天然湿地为主。 图1-3 除去水田类型湿地影响,天然与人工湿地面积比较图1.1.1.2主要分布1、近海及海岸湿地丽水境域
14、近海与海岸湿地主要由瓯江河口水域、河口三角洲两个类型组成,位于瓯江青田段,该类型湿地面积439.61hm2,占湿地总面积的0.34%。其中瓯江河口水域湿地面积342.48hm2,占湿地总面积的0.27%;瓯江河口三角洲湿地面积97.13hm2,占湿地总面积的0.07%。2、河流湿地(1)永久性河流永久性河流湿地面积34358.43hm2,占河流湿地面积的95.30% ,占湿地总面积的26.86%。全市均属浙闽台流域,河流分属瓯江、钱塘江、灵江、飞云江、闽江和福安江六大水系。全市计入湿地资源调查的河流有628条,其中瓯江水系488条,湿地面积28216.34hm2,占全市永久性河流湿地面积的82
15、.12%;钱塘江水系76条,湿地面积3665.71hm2,占10.67%;灵江水系5条,湿地面积182.48hm2,占0.53%;飞云江水系9条,湿地面积273.4hm2,占0.80%;闽江水系41条,湿地面积1663.48hm2,占4.84%;福安江水系9条,湿地面积357.02hm2,占1.04%。 (2)泛洪平原湿地泛洪平原湿地共有6块,合计面积1695.00hm2,占河流湿地面积的4.70% ,占湿地总面积的1.33%,其瓯江青田段1块,大溪莲都段3块,松阴溪松阳段1块,好溪莲都段1块。3、沼泽湿地丽水市的沼泽湿地众多,多分布于山间岙地,其中面积大于1.00 hm2的有26块,小面积的
16、地块星罗棋布。由于沼泽湿地是丽水湿地一大特色,在全省范围也属极为稀缺的湿地类型,所以该类型的统计起始面积为1.00hm2,共计面积355.95hm2,占湿地总面积的0.28%。其中森林沼泽仅景宁望东垟1块,面积为40.00hm2,占沼泽湿地面积的11.24%;地热湿地仅遂昌湖山温泉1块,面积为1.00hm2,占沼泽湿地面积的0.28%;其余均为沼泽化草甸,面积为314.95hm2,占沼泽湿地面积的88.48%。4、人工湿地(1)蓄水区全市水面大于8 hm2的库塘50座(不包括在建工程),湿地面积为7154.73hm2,占湿地总面积的5.6%。其中湿地面积50hm2以上的水库18座,排名前三位的
17、分别是云和和龙泉境内的紧水滩水库3376.77hm2、遂昌的湖南镇水库1439.99hm2、云和的石塘水库492.83hm2。 (2)养殖水面该类型湿地面积50.69hm2,占湿地总面积的0.04%,该类型不包括库塘和河流区域的养殖水面,仅是利用平原水塘经人工改造或农田挖掘后形成的养殖水面,所以集中分布于松阳河谷盆地、缙云河谷盆地、莲都城关碧湖河谷盆地,其中大于8 hm2的参与本次统计,零星小面积的不参与本次统计。 (3)灌溉用沟、渠丽水市有灌溉用沟、渠湿地面积3224.01hm2,占湿地总面积2.52%。此类湿地多成网状,密布于水田类型湿地区域。(4)水田全市有水田湿地面积80643.50
18、hm2,占湿地总面积的63.04%,在各种湿地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大,并且此类湿地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休戚相关,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1.1.2湿地生物资源1.1.2.1 动物资源(1)鱼类 丽水市境内鱼类100种(不含引进种),隶属于10目21科66属,其中主要的淡水鱼有鲤科45种、鳅科5种、鮠科5种、鮨科3种、塘鳢科与鰕虎鱼科各2种。另有3种洄游性鱼类即香鱼、鳗鲡及花鳗鲡,平常生活于淡水内而在半咸水的河口区或近海亦能遇到。珍稀物种: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 Quoy et Gaimard)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属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丽水土名雪鳗,为降河洄游鱼类。
19、该物种在浙江分布于瓯江、飞云江和灵江水系,瓯江干流和小溪均有分布。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洄游被切断等原因致使花鳗鲡的资源量急剧下降,现已难见其踪迹。香鱼(Pleccoglossus altivelis Temminck et Sohlegel)属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渐危物种,未列入国家保护等级,属鲑形目,胡瓜鱼亚目,香鱼科,仅一属。丽水土名西瓜鱼,是一种名贵的经济鱼类,有洄游习性。中国是香鱼的最重要原产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鱼数量剧减,现已在许多原产地的河溪中绝迹。(2) 两栖类丽水市境内两栖动物35种,隶属2目7科13属,其中大鲵、虎纹蛙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主要有大鲵、中国瘰螈
20、、有斑肥螈、东方蝾螈、淡肩角蟾、崇安髭蟾、中国雨蛙、弹琴水蛙、花臭蛙、棘胸蛙、镇海林蛙、华南湍蛙、斑腿树蛙、福建掌突蟾、黑眶蟾蜍、三港雨蛙、沼水蛙、泽陆蛙、虎纹蛙、粗皮姬蛙、饰纹姬蛙、大蟾蜍、黑斑侧褶蛙、金线侧褶蛙等珍稀物种: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Blanchard,又名娃娃鱼) 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我国特有物种,属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90年代由于大鲵价格不菲,滥捕现象非常严重,致使数量锐减,本区大部分原产地已基本灭绝或渐灭绝。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 Wiegmann) 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属无尾目,蛙科,蛙属。由于栖息地破坏,大量
21、捕捉,导致资源锐减。崇安髭蟾(Pelobatidae Vibrissaphora Pope)属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渐危物种,未列入国家保护等级,属无尾目,锄足蟾科,髭蟾属。由于栖息地破坏,大量捕捉,导致资源锐减。(3)爬行类丽水市境内爬行动物54种,隶属3目11科33属,主要有龟鳖类的乌龟、中华鳖、鼋等;蜥蜴类的铅山壁虎、蹼脚壁虎、无蹼壁虎、北草蜥、石龙子、脆蛇蜥等;蛇类的黑脊蛇、黄链蛇、玉斑锦蛇、双斑锦蛇、黑背白环蛇、锈链腹游蛇、台湾小头蛇、五步蛇、红点锦蛇、黑眉锦蛇、虎斑颈槽蛇、赤链蛇、颈鳞蛇、环纹华游蛇、渔游蛇等。珍稀物种:鼋(Pelochelys bibroni Owen) 国家级重点保
22、护动物,属龟鳖目,鳖科,鼋属。鼋是我国内陆爬行动物中个体最大的珍稀水生动物。近1020年来,由于栖息地破坏,大量捕捉,导致资源量锐减,目前数量已处于种群短期成活与灭绝的临界状态。鼋在青田的种群现为我国最大的自然分布种群。(4)鸟类丽水市境内鸟类记录有259种,隶属于15目48科147属。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白鹤、黄腹角雉等4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黄嘴白鹭、鸳鸯等34种。丽水市境内的鸟类有相当大一部分为水鸟,它们经常活动于溪流、河滨、高草滩、水库库边等觅食、栖息,同时以这些小鸟为食物的猛禽也会在此盘旋捕食。(5)兽类丽水市境内兽类记录有57种,隶属于8目23科45属。属国家一级保护4种;国家二级保护
23、12等种,其中仅有少数为湿地兽类。湿地兽类多为像黄鼬、狗獾、猪獾等这样的小型兽类,他们多分布于宽广的河滨地带,那里有茂盛的自然植物群落,与农田距离较近,方便他们隐藏和觅食。珍稀物种:水獭(Lutra lutra Linnaeus) 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属食肉目,鼬科,水獭属。水獭喜欢栖息在湖泊、河湾、沼泽等淡水区。善于游泳和潜水,嗜好捕鱼。水獭历史上本区各县均有分布,因盛传其内脏、肉等具有滋补和药用功效,历史上群众就有捕捉习惯,由于长期过度捕捉,现十分罕见,已近灭绝。1.1.2.2 植物资源丽水市维管束植物有274科1122属3546种,其中苔藓植物门58科132属295种,蕨类植物门41科8
24、8属325种,种子植物门175科902属2926种。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9科34属91种,被子植物166科868属2835种。维管束植物中的水生植物是湿地植物群落的主要构建者,市域范围内水生维管束植物共40科73属116种,按其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可分为四种生活型,即挺水植物(含湿生、沼生植物)77种,漂浮植物11种,浮叶根生植物12种,沉水植物16种,挺水植物占水生植物总数的66.4%。从种类组成看,较大的科有莎草科(Cyperaceae)(5属14种)、禾本科(Gramineae)(10属11种)、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5属7种)等。主要优势种为莲(Nelumbo nu
25、cifera)、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菰(Zizania latifolia)、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稻(Oryza sativa)、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灯心草(Juncus effusus)等。丽水市水体环境随山地海拔变化而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使得水生植物种类分布差异也较大。从青田的瓯江圩到龙泉凤阳山的凤阳湖(浙江省海拔最高的湖泊,海
26、拔1620m),及至庆元百山祖海拔1730m的高山湿地虽都有分布,但垂直分布特点为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逐渐减少;水平分布特点为水生物植物主要分布于各水库、池塘、江河、溪流岸边和农田沟渠及山间沼泽地中,优势种较明显,并常形成群落,如芦苇、水蓼、早苗蓼、甜茅、萍、灯心草、荆三棱、水花生、水蜈蚣等。珍稀物种:中华水韭(Lsoetes sinensis) 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属蕨类植物门,水韭科,水韭属,具有异型孢子,在浙江植物志记载的几个分布地中,省内目前仅庆元五岭坑和天台华顶山尚有野生植株记录,数量已极为有限。东方水韭(Lsoetes orientalis)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属蕨类植物门,水韭科,
27、水韭属,具有异型孢子。2002年由武汉大学王青峰等专家在松阳箬寮岘首次发现该新物种,命名为东方水韭,为我国特有种。本次规划外业调查过程中,外业人员在松阳县安民乡安岱后村发现两处新居群,丛数较多,生长良好,新闻媒体也进行了宣传报道,课题组已建议当地政府将此地规划为保护小区,采取具体措施加强保护和宣传。长喙毛莨泽泻(Ranalisma rostratum)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属被子植物门,泽泻科,毛莨泽泻属。1930年曾在本区采到一份标本,后在浙江省内一直再未发现。1.1.3湿地非生物资源1.1.3.1水资源丽水年降雨丰沛,水资源量丰富。2006年底水资源量为222.45108m3,比多年平均偏多
28、20.5%,占同年全省水资源总量(903.59108m3)的近1/4。人均水资源量8780 m3,是同年全省人均水平(1814 m3)的近5倍。产水系数全市平均0.66,产水模数为128.4104m3/Km2。图1-4 丽水市与全省其他地市水资源总量比较图图1-5 丽水市与全省人均水资源量比较图 (单位:m3)全市有大中型水库30座,2006年末蓄水总量比2005年末(9.1108m3)多0.95108m3。全市总供水量为8.40108m3,其中地表水资源供水量为8.27108m3,占98.5%。全市总用水量8.340108m3,水资源利用率3.8%。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62.2%,工业用水占1
29、5.7%,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占12.2%。城乡居民人均用水量40.5m3。全市各河流水质良好,主要河流评价河段总长度1246km2,符合类水标准的河长1215km2。城市内河和江河流经个别城镇的河段有污染。全市水库水质良好。图1-6 全市河流水质分类图(河长百分比)1.1.3.2 农地储备资源湿地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丽水市国土资源部门统计数据,与湿地相关土地类型主要有:农田、林地、牧草地、水域、滩涂等,其中能够作为农地储备资源的湿地,主要是一些滩地及河流沿岸的泛洪平原,并且此类湿地数量不多。建国后,经多次垦造地,留下的未利用地已所剩无几,今后不宜提倡作为农用地进行开发。1.1.3.3 港
30、口航道资源目前,丽水市航道总里程435.14km,其五级航道17.01km,六级航道103.73km。丽水市有主要港口2个青田港和丽水港,青田港现有100500t级泊位21个。丽水市港口航道资源主要分布在河流、大型蓄水区湿地。丽水市历史上水运航道主要是瓯江和乌溪江,1979年湖南镇水库的建成使得乌溪江至衢江航道停航,现只是水库区域内通航,所以丽水航道资源基本分布于瓯江水系。瓯江贯穿整个浙江南部山区,流经丽水、温州两地市,内河有良好的水运条件,历史上瓯江航运曾经有过辉煌的一页。瓯江干流龙泉至丽水段航道长126km,沿线有13个停靠埠,现可通航2030t船舶。省干线航道瓯江丽温段从丽水大水门码头经
31、10个停靠埠,至温州西门内港站长约122km。其中丽水至温溪段航道处于瓯江中游河道,全长86.5km,现可通航50t船舶。温溪以下乘潮可通航500t级的海轮。温溪镇东3公里外建有青田海港码头,建有500t级浮码头、500t级栈桥式硬码头和驳岸式小船码头各一座,设航标21座。瓯江支流小溪自景宁县沙湾至青田县石溪镇溪口,通航里程141km,沿线主要有9个停靠埠,现可季节性通航310t船舶。瓯江支流松阴溪松阳县西屏至丽水市大港头,通航里程41km,现可季节性通航3t船舶。1.1.3.4 矿物资源砂砾料资源分布于各河流水系心滩、河漫滩,且主要集中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瓯江中下游水域宽阔,支流纵横,河滩众多
32、,砂砾料资源丰富。随着经济的发展,九十年代以来个体采砂业发展很快,不规范开采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过渡无序和不规范的开采,不仅造成黄砂资源的流失,而且也破坏了规划河段水域环境。针对规划河段采砂存在的问题,丽水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多次召开治理和管理工作会议,并制定相关开采利用规划,整顿和规范砂石开采秩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外瓯江沿岸的矿石资源众多,储量可观,如已初步探明铅锌矿储量1274万t,高岭土储量10亿t,凝灰石36亿t,此外还有氟石、莹石、花岗岩、叶腊石等,且开采条件也较好。1.1.3.5 旅游资源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同时也是一种景观资源。丽水市被誉为“秀山丽水浙江绿谷六江之源”,充分说
33、明湿地在丽水旅游资源中贡献之巨大。丽水以其生态优美的整体优势在我省乃至全国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市场影响。丽水市的湿地景观资源主要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及古迹和建筑等类型。其中以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最为丰富,如观光游憩河段或蓄水区、沼泽与湿地、潭池、悬瀑、跌水、地热等等。据近期丽水市旅游资源普查初步结果显示,全市共有旅游资源单体2126个,其中与湿地景观资源密切相关的水域风光类单体数量就有182个,占丽水市全部单体总数的近十分之一,反映出湿地类旅游资源相对较丰富的数量特征。丽水市水域风光类旅游单体资源拥有该类型中的4个亚类、8个基本类型,其中属优良级(三、四、五级)旅游资源有41个,占22.5
34、3%。瓯江是丽水市水域风光甚至整个旅游资源体系相互联系的纽带,串起九个县(市、区)的景观资源,成为旅游资源最富集地带,是丽水旅游的灵魂和主线。1.1.4湿地资源的分布特点丽水水质优良、空气清新、山林苍翠,生态环境质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誉为“全国生态第一市”。丽水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用绿色保障着浙江的生态安全,是浙江的生态大后方。(1)河流湿地是丽水天然湿地的主体,瓯江是整个湿地资源体系中独一无二的承载体河流湿地总面积36053.43 hm2,占全部天然湿地面积36848.99 hm2的97.84%;显而易见,丽水湿地最大的特点就是河流众多,这由其多山的地形所决定的。瓯江作为浙江省第二大内河,其
35、流域面积占浙江省陆域面积的五分之一,丽水市的75.7%,誉为丽水地区的“母亲河”。湿地资源中仅河流湿地面积中就有82.12%属于瓯江水系,另外其他的湿地类型如河口水域、三角洲、蓄水区、沼泽湿地、泛洪平原也大多源于瓯江水系,所以说瓯江是整个丽水市湿地资源独一无二的承载体。(2)沼泽湿地占全省此类湿地面积的比重大,并且海拔高,多呈现为溪源湿地特点。据浙江省湿地保护规划2006-2020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省沼泽湿地面积493 hm2,而丽水地区就有355.95 hm2,占这一数字的72.2%。丽水沼泽湿地的特点还体现在分布海拔高,多分布于溪流的源头。但虽着湿地分类研究的发展,国内专家已提出溪源湿地概
36、念,并建议归为此类,其中最为典型是景宁望东垟湿地。溪源湿地简而言之,就是溪流的源头,随着湿地分类的发展,溪源湿地在湿地分类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规划中沼泽湿地类型仍采用传统分类方法。(3)湿地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濒危物种种类多,也是多种水禽的越冬和珍稀侯鸟迁徙的停息地,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丽水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多样性丰富的生物资源,维管束植物有274科1122属3546种,野生动物5纲38目110科304属505种。其中湿地水生维管束植物共40科73属116种,且珍稀濒危物种多,仅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就有中华水韭、东方水韭、长喙毛莨泽泻3种;珍稀濒危的湿地动物种类也很多,如鼋、大鲵
37、、水獭、花鳗鲡、香鱼、虎纹蛙、崇安髭蟾等。丽水河流纵横,衍生出的湿地类型丰富,如河口水域、江心洲圩、河漫滩、库尾消落区、滨水沼泽地、农田和主要泄洪、滞洪区等这些都成为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的重要栖息地。(4)湿地资源多样,湿地景观旅游资源优势独特。湿地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大类,丽水市湿地资源类型囊括了浙江省除海洋资源外的几乎所有类型。生物资源主要有蔬食类、药用类、绿化与园林观赏类、饲料类、纤维类、淀粉类、野果类等植物资源,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鱼类、软体类和甲壳类等动物资源;非生物资源主要有水资源、土地资源、景观旅游资源、港口航道资源、内陆水能源以及砂砾料、粘土、高岭土、铅锌等矿
38、产资源。其中水资源、景观旅游资源、内陆水能源等属于优势资源。尤其是以 “秀山丽水浙江绿谷六江之源”为代表的湿地景观旅游资源,优势独特,开发潜力很大。(5)以天然湿地为主,但天然湿地面积正日趋减少除水田和灌溉沟渠以外的人工湿地面积(绝大部分为蓄水区)仅7205.42 hm2,不足天然湿地面积36848.99 hm2的1/3。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湿地资源面积动态性变化明显,由于基建占地、水利设施建设等原因,近年来天然湿地面积呈现下降的趋势,而人工湿地面积在逐年增加;山地沼泽等湿地类型随着湿地自然演变的进程及人为活动的干扰,其面积也在逐年减少。从湿地资源质量动态变化看,人类活动对湿地资源质量影响日
39、益明显,如水库、拦河坝和自然河道裁弯取直等工程建设,改变了河流的地貌特征。虽然这些工程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利益,但另一方面造成了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的退化,对区域内的湿地生物与非生物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产生重大影响。由于社会经济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直接影响了人类对资源价值评价和资源的配置。(6)湿地资源分布区域性明显全市按地形大致可分为东北部河谷盆地、中部低山丘陵河谷、西南部中山三个部分,湿地资源空间分布特点也遵循此区域特点。由于六大水系覆盖整个丽水地区,所以永久性河流湿地三个区域都有相当数量的分布,但中东部是瓯江干流区域,所以永久性河流湿地面积最大,占此类型湿
40、地总数的44.25%;北部盆地多为河口水域、三角洲、泛洪平原、养殖水面;中东部多为蓄水区、部分沼泽湿地,且大中型水库多分布于此;西南部多为沼泽湿地,另有少量山塘水库,多数单体面积不大。1.2 湿地保护管理现状1.2.1保护现状1.2.1.1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它对人类有着巨大的、持续的和不可替代的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保障的核心问题。物种多样性得到保护的同时基因多样性也得到保护,湿地是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是物种基因库。因此,湿地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保护归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丽水珍稀动植物种类众多,如水生珍稀动
41、物有鼋、大鲵、水獭、花鳗鲡、香鱼、虎纹蛙、崇安髭蟾等;水生珍稀植物有中华水韭、东方水韭、长喙毛莨泽泻等。鼋在全国范围数量已非常稀少,比大熊猫更为濒危。其中青田地区的鼋种群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分布种群。2030年前,鼋还是瓯江水域还是比较常见的,但随着道路交通,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鼋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为保护这一珍稀濒危动物现以建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区。东方水韭是我国专家在松阳首次发现的新物种,命名为东方水韭,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和政府已出台管护措施加以保护。1.2.1.2保护区和重要湿地建设丽水现有浙江省青田鼋、景宁望东垟高山湿地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在2001年的第一批、2003年的第三批全省重点自然保
42、护小区中,丽水共建设有8个湿地类自然保护小区,现有4个保护小区并入景宁望东垟高山湿地保护区建设范围。2000年12月,我省第一个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浙江省青田鼋自然保护区”建立,对鼋进行就地抢救性保护,研究生态学特性,探索饲养技术,攻克繁殖驯化技术等。保护区后升级为省级保护区,县政府也于2003年设立了鼋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由省渔业行政管理部门统一领导,由青田鼋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负责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2002年建立景宁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高山湿地6块,其中最大的面积为40 hm2。望东垟高山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特别是分布在湿地中的森林群
43、落江南桤木,不仅在浙江绝无仅有,在全国也十分罕见,保护区内共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4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44种。东方水韭在松阳的几处分布居群,在市县林业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已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如分布点第一山脊线以内暂缓批准采伐,组织专人巡护,禁止人、畜的破坏,并开展宣传教育。拟建保护小区,加强资源的保护,开展人工繁育试验和异地保护研究。瓯江莲都碧湖段至城关段湿地生态系统现状良好,滩地资源丰富、是众多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良好栖身场所、并有通济堰等历史文化景观,是整个瓯江湿地走廊的重要湿地区块,完备的原始生态特性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生态旅游价值。相关部门为保护好这
44、块湿地出台了许多卓见成效的措施,如林业部门将两岸及圩滩上的林地建成为重点生态公益林,水利部分增加禁止采砂区域等等。1.2.1.3水资源保护与管理近年来丽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一是水利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有所增强。至2006年底,已建有大中型水库共30座,大小塘坝2万多条,机电灌溉5100多处,防洪堤14429Km。二是中心城市水功能状况大为改善,市区供排水能力明显增强。城市综合供水生产能力达到日供水145万t,城区截污率超过50% ,流经城市的地面水均达到国家类标准,供水水源水质合格率100% 。三是水能资源开发得到重视和发展。至2005年底,全市已装
45、机容量达136.96万Kw。丽水市水利各相关部门,为保护水资源开展了大量水利规划和专题研究,并实施了一批水利项目。经过多年建设,县级以上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初具规模;供水工程、饮用水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千库保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水电事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华东绿色能源基地格局;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使水土流失率从1999年的17.37%降至2004年的13%,呈逐年递减趋势;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规范,机关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保障了水利工作的有序开展。丽水市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经济的发展还是给水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如水域的无序占用,排涝调蓄能力降低,水资源可利用量
46、减少;部分河段生态环境用水调度管理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河道生命健康日益受到威胁;城镇管网体系的不健全和工业排污造成部分河道、水域污染逐年加剧,纳污能力下降;水功能区划管理工作未到位。水力侵蚀为主的自然因素和公路、水电建设、矿产、农业综合开发等人类活动造成水土流失,占全市总面积的13%;城市建设、农业开发、矿业等领域水土保持工作比较薄弱,监督执法体系不健全等等。1.2.1.4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丽水市环保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战略方针,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前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以
47、创建生态市为总抓手和最终目标。据2006年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公布的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显示,丽水市的EI值(生态环境状况指数)高达99.1,远高出排名第二的温州市(93.0),生态环境状况仍稳居全省之首(浙江省的EI值为87.1,位列全国第一)。该评价报告表明,丽水市生态环境状况全省最好,植被覆盖情况与生物多样性明显优于其他地市,污染物排放强度低于其他各市。所辖9个县(市、区)的生态环境状况等级全为优,且有5个县(市)排在全省前10位;所辖各县(市)的EI值均高于全省的EI值的地市全省仅为丽水市。 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同时,重视和狠抓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截止2005年,全市共投入治理资金20亿元,已超过“十五”计划数12亿元。饮用水源保护区、噪声达标区、烟尘控制区建设力度的加强、工业企业的“一控双达标”及后续的长效管理,关键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控制,基本实现了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逐步得以控制,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16%,工业重复用水率10%。在经济总量显著增长的情况下,全市主要工业污染物COD、SO2、烟尘、工业粉尘排放总量比19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56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