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在岭南建筑上的体现.doc
《岭南文化在岭南建筑上的体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岭南文化在岭南建筑上的体现.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岭南文化在岭南建筑上的体现 中国近现代史 区域经济史 崔志强一、岭南建筑形成的自然大环境岭南泛指透逸在赣、湘、粤、桂省边境上的大庚、骑田、荫涪、都庞和越城五岭组成的南岭以南。故岭南又称五南岭以南, 本文按一般所指的广东为界定。 自古以来,因有南岭山脉阻隔,又没有天然北上的河流,广东与中原的交通联系极不方便。又由于面临南海、太平洋,与海外各国的海路交通联系非常方便,这种地理环境使广东受中国传统文化支配减弱,而受外国文化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广东地处亚热带,属热带海洋性气候,日照时间长、高温、多雨、潮湿,建筑必须具备防晒、防雨、防潮、降温等功能,这种气候环境也使广东具有异于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这种建
2、筑文化在技术上体现了岭南建筑对当地气候的适应、利用和改善,在艺术上体现了岭南建筑对当地自然美的追求,结合得好并流传下来就逐渐形成当地建筑的特征。岭南地区山地多,丘陵多,平原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河湖众多,因此岭南建筑多顺应地形、山势、河流因地制宜,随形就势,灵活布局。岭南气候的最大特点是炎热、潮湿、多风、多雨,对这样的气候条件,岭南建筑有其独到的解决方式,即通风、隔热、遮阳、避雨等功能十分明显。二、岭南建筑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岭南建筑概念之提出本世纪50年代末, 60年代初, 广东建筑界受相似气候区东南亚建筑风格的影响, 推出了白云山庄、双溪别墅、矿泉客舍、友谊剧院等一批轻巧通透、格调清新
3、的作品, 再加上原来园林式酒家、茶楼, 并受“ 岭南画派” 威名之启发, 有人以“ 岭南建筑” 来概括这类作品, 很快便得到国内建筑界的认可。2、岭南建筑的可视特征平面布局因地制宜、不拘一格、讲求实用空间组合灵活多变、流畅飘逸、庭院讲究,外观形象轻巧通透、淡雅明快、朴实大方。 3、岭南建筑的可悟特征富于挑战的胆略年代, 国内建筑界的复古之风, 岭南不为所动在国内不敢提“ 建筑创作” 的60、70年代, 岭南却率先打破沉闷的局面,推出友谊剧院、广交会、白云宾馆、东方宾馆新楼、电报大楼等优秀作品, 给国内建筑界吹起了一股新风, 80、90年代, 再推出中山温泉宾馆、白天鹅宾馆、深圳图书馆、广州天河
4、体育中心、广东国际大厦、南越王墓博物馆、岭南画派纪念馆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开放兼容的胸怀岭南建筑在百越文化的基础上, 大胆地吸收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中原文化, 特别是现代外来文化, 融会贯通, 为我所用。务实善变的作风岭南建筑从适应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 按不同的时空条件而变化, 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颖的形式, 以体现时代气息。建筑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岭南建筑的成就,绝非一日之功, 而是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哲学思想渊源。人神共居、求财祈福的环境意传统“岭南派”建筑受风水观念、阴阳五行之说的影响之深,也是中国其他地区所不能比拟的;另外,在聚落以及单体建筑中常见的各路神仙的庙宇、神
5、位,反映出岭南地区人们实用功利的宗教信仰观。这种影响一直延伸到现代的岭南建筑,包括室内装修。究其原因,这与长期从事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商贸活动的岭南人的文化心理是直接相关的,其目的在于祈求吉祥,人康财旺。4、岭南建筑的中西合璧、多元兼容特征中西合璧、多元兼容的建筑文化商品的价值需要在商品交换中得到体现,商品流通是商业获利的保障。经济领域的流通促进了文化领域的交流,岭南地区背倚五岭,下临南海,对外贸易发达,历来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重商”的岭南文化对外来(其他地区、其他国家)文化始终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岭南长期处于对外界交往的最边缘,外来文化一旦在广东登陆,便迅速被消化、接受,变成自身文化的一部
6、分,也使得岭南文化带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风姿,标新立异、独领风骚。而且最为可贵的是,岭南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不是简单的抄袭,而是结合时代需要和自身地域特点有选择地吸纳,融入了大量智慧的创造。在这个意义上讲,从“得风气之先”到“开风气之先”不是一件易事。三、岭南建筑的社会文化背景1、兼容海内三大文化体系古代, 由于交通工具落后, 限制了广东与中原的沟通, 南海又将广东与大洋彼岸隔开, 因而,其封闭性和落后性是可想而知的。在封闭条件下形成的百越文化便是岭南文化的底本, 比起中华民族各先进的文化体系来说, 实在是底薄本微,于是渴望吸收其他文化来充实自己。秦以前, 岭南属楚地, 荆楚文化正是不囿中原礼
7、制传统, 开放地博采众长, 富于创新的文化,非夷非夏, 亦夷亦夏。无羁的想象和浪漫的激情,飘逸流畅的动态。所谓“ 北理性南浪漫” 、“ 北儒南道” 和“ 南骚北诗” 的南就指荆楚, 道指老子的道学思想, 骚和诗分别指离骚和诗经。岭南与荆楚山水相连, 历来交往密切, 岭南从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面, 都吸取荆楚文化。荆楚文化对岭南文化的影响, 胜过中原文化对岭南文化的影响。在建筑方面, 影响深远的当属老子的“ 道法自然” 的主张和楚辞浪漫的色调, 充分利用自然优势, 巧借水体、淡雅质朴, 有无相生,虚实互补等手法。三国时, 岭南与吴越同属东吴, 昊越自古是中华富庶地,文化发达, 对岭南的语言、艺术
8、、园林、建筑等方面都产生相当影响。秦汉以来, 中原文化凭自身的先进和中央集权的推力向全国辐射。随着秦汉、晋、南北朝和南宋次中原人口向岭南的大迁徙, 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 至宋、元时, 中原文化与先后融入的荆楚文化、昊越文化和作为底本的百越文化, 共同构筑起岭南文化体系。2、吸收海外诸类文化海洋曾经将岭南与大洋彼岸隔绝, 海洋后来又成为岭南与海外沟通的黄金水道, 使岭南成为中华大地接受外来文化的重要门户。自汉代起, 岭南开辟徐闻、合浦海港, 与东南亚通航。从三国至南朝, 全国外贸重心逐渐移至广州。唐代,广州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港市。宋代, 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口港口和香料、象牙的进口港。明、清
9、实行海禁, 全国只留广州一口通商, 北货外运和外货内运均在广州中转, 中外文化在此交汇。鸦片战争之后, 外来文化通过港、澳或直接传入广东, 广州、汕头、湛江为南中国海的三大港口, 岭南得海洋文化之先。东吴时, 佛教传入广东南朝梁代, 禅宗始祖达摩来广州传播印度佛教文化, 后来在潮汕和徐闻形成两大佛教中心。唐代, 阿拉伯商人传入伊斯兰教文化明、清时, 西方传教士将天主教、基督教传入岭南。这些外来的宗教文化在岭南比较顺利地传播和发展, 建起了许多寺院、教堂, 将各自的宗教建筑形式、雕塑、图案、彩画等艺术随之传进来。 随着外贸的发展和外来宗教的传入, 不少外国侨民在岭南定居。唐代设“ 番坊” 供波斯
10、人和阿拉伯人寓居, 增进了岭南与西亚的交往, 广东人甚少排外、恐外的意识。 随着海运, 自唐代以来, 广东就有人往海外谋生和定居,鸦片战争后更是大量人口移居世界各地, 广东是全国华侨最多的省份。侨民在与家乡的往来中, 带回了侨居地的文化。侨资兴建的学校、工厂、医院、祖屋等, 往往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当时, 广东也是出国留学生最多的省份, 他们接受国外先进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 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建筑界来说, 粤籍留学生归来并大有建树的有梁思成、林克明、谭垣、吴景祥、伍子昂、罗小未诸先生。3、岭南相关艺术的影响(1)、岭南画派岭南画派是近现代中国重要画派之一。辛亥
11、革命后, 岭南部分画家不满中国画界当时临摹、法古、守旧之风气, 认为“ 中国画至今日, 真不可不革命” 。接受欧风美学理论、表现技巧和现代科学方法, 如投影、透视、光学、质感、空间等。强调写生和现代生活题材, 力求造型与意境的真实性。因而, 兼备中、外绘画之长, 将文人画与工匠画熔于一炉, 具象美与抽象美和谐统一, 形成形神兼备、亦中亦西的岭南画派现代国画。建筑是立体的画, 在造型、构图、比例、用色等方面有共同之处。岭南画派的命名、理论和实践, 无疑是岭南建筑的先导。岭南画派第一代宗师高剑父说“ 海汲长河远, 天包大地圆。” 用到岭南建筑上也十分恰当。(2)、广东音乐与粤剧长期以来, 广东粤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岭南 文化 建筑 体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55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