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桥梁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doc
《湖南桥梁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桥梁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湖南桥梁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摘 要:通过对湖南桥梁建造技术发展回顾和典型桥例的介绍,展示了湖南20世纪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状况和成就,并对未来桥梁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关键词:桥梁工程、技术发展、综述、拱式体系、梁式体系、悬吊体系桥梁是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需要和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可能而发展的1。二十世纪世界桥梁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百花齐放,形成了完整的设计施工理论体系。我国桥梁技术紧跟世界桥梁技术发展的潮流,逐步形成了完备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和科研体系;建成了近百万座桥梁工程,其中还包括大量令世人瞩目的具有世界第一的桥梁工程。特别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伴随着国家经济的跨跃式发展,
2、我国路桥建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和高质量向前发展。湖南路桥建设者紧紧抓住了这一机遇,与时俱进,努力开拓,不断创新,在各个不同时期建成了大量颇具特色的桥梁工程,推动了我国桥梁设计、施工、科研及监控的技术进步,在拱式体系、梁式体系、悬吊体系等各种桥型方面均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提升了我国桥梁建设的技术水平,为我国跻身世界桥梁建设先进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1. 拱式体系桥梁拱桥是最古老也是我国最常用的一种桥梁形式,其式样之多,数量之大,为各种桥梁之冠。湖南地处我国中部,多为山岭重丘区或平原微丘区,尤其适合拱桥的修建。二十世纪中页以来,湖南修建了大量的拱桥,包括石拱桥、双曲拱桥、钢筋砼肋拱桥、箱拱、桁架拱
3、、刚架拱,还有钢管砼拱桥等各种桥型,在拱桥的架设技术、设计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1 石拱桥1959年由交通部攻关组和湖南省公路部门合作,在湘西北石门至清官渡公路上建成了单孔跨径60米的黄虎港桥,使雄居世界石拱桥跨径榜首1300多年的赵州桥,终于退居次席,并且在石拱桥的设计和施工工艺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石拱桥主要采用粗料石和块石,施工方法一般为满布式木拱架上砌筑,深水河床上则采用先吊装夹板拱架,再在其上砌筑拱圈。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中小跨径的石拱桥则大量采用小石子砼砌片石构成。石拱桥由于能就地取材、施工简便成为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桥梁的重要桥型结构,湖南在这一时期相继建造了多座石拱桥
4、。石拱桥建设的最高成就首推位于湖南省凤凰县沱江源头乌巢河峡谷上的乌巢河大桥(见图1)。设计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综合应用和发 图1 乌巢河大桥展了中国近20多年来建设石拱桥的经验,建成桥宽8m、主跨120m,全长241m的双肋石拱桥。其拱上建筑布置为9孔13m的腹拱,主拱圈由两条分离式矩形石肋和8根钢筋混凝土横系梁组成,采用20MPa的小石子混凝土砌块石;肋宽2.5m,高1.6m。拱轴线为m=1.543腹悬链线,拱矢度1/5,拱肋为等高变宽度。该桥横向稳定视拱肋为桁架组合压杆进行计算,从而结构轻巧。该桥于1990年建成通车,是当时世界最大跨径的石拱桥。1.2 双曲拱桥双曲拱桥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江
5、苏省无锡桥梁建设者首创的一种桥型,它结构简单、化整为零,能预制拼装、施工速度快。交通部1965年在我省轻台坦拱桥梁经验交流会议上推广这种桥型,随后在全省掀起了推广应用的高潮,并于1967年在中华民族始祖的灵寝之地炎陵县建成了主跨108.45m,当时国内最大孔径的双曲拱桥红星大桥。其特点为桥高65m,拱肋采用6次抛物线支架现浇施工,拱上构造为向日葵式跨径24.50m的三铰双曲拱。大桥的顺利建成为我省大跨径双曲拱的设计、施工取得了经验。我省最大跨径的双曲拱桥为1974年建成通车的主跨116m,墩高达86m的湘西古丈罗依溪大桥。该桥最关键的技术问题是:(1)限于当时的吊装能力,要解决在满足裸肋吊装、
6、合拢过程中纵、横向稳定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拱肋自重的问题,最后决定采用薄壁槽形钢筋砼拱肋(合拢后填满砼),并经模型试验取得成功;(2)百米以上跨径大跨径双曲拱,拱肋五段吊装合拢工艺。大桥的建成为我省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缆索吊装五段合拢工艺。长沙湘江大桥(见图2)可以说是双曲拱桥的经典之作。该桥全长1532m,跨江部分正桥长1156m,荷载标准为汽车20;挂车100,桥宽20m,上部构造为钢筋混凝土空腹式双曲拱,跨径组合8x76m+9x50m ,引桥上部结构也是双曲拱,并从8号墩南侧成78度角建一座282m支桥连接橘子洲,于1972年建成通车。全桥仅用一年就建 图2 长沙湘江大桥成通车,如此快的建
7、设速度,即使今天仍然让人吃惊。该桥对桥梁技术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完善了双曲拱桥计算分析理论,发展并成熟了无支架缆索吊装工艺。该桥的建成,将我国双曲拱桥的建造技术推到近乎完美的高度。“双曲拱桥温度应力的设计方法”,“双曲拱桥连拱简化计算方法”,“双跨连续缆索无支架吊装” 等三项成果获1978年湖南省首届科学大会奖。 1978年中国邮票总公司为此专门发行了T31邮票小型张。1980年获第一届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1.3 钢筋砼肋拱桥1961年建成的湘潭湘江大桥为8x60m钢筋砼肋拱桥,全长605.22m,它是我省湘江上第一座公路大桥,也是当时全国具有代表性的桥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是采用带钢筋砼刃
8、脚的木浮运沉井施工深水基础(枯水期最大水深达8.50m);通航孔采用浮船鹰架上拼装三铰钢拱架,拱架就位后,再在其上安装预制拱肋块件。该桥的设计、施工达到当时国内先进水平,并带动了拱桥向轻型化发展。1.4 钢筋砼箱形拱桥随着交通的发展和桥梁跨度的不断推进,70年代桥梁建设者在石拱桥、钢筋混凝土肋拱桥的基础上,开发了结构整体性强、截面抗弯能力大、吊装稳定性更好、预制装配化程度更高的钢筋砼箱型拱桥。我省第一座钢筋砼箱形拱桥为1977年建成的主跨4x70m金竹山资水大桥,随后修建了主跨为5x76m的张公庙澧水大桥,主跨为5x70m石门澧水大桥等,其中规模最大的箱形拱桥是1992年建成的主跨为8x96m
9、广西平南西江大桥。受钢筋砼肋拱桥的启发,1991年建成的主跨为3x80m的冷水江资水大桥是我省首座钢筋砼箱形肋拱桥。具有代表性的是1993年建成的泸溪沅水大桥,为3x100m钢筋砼箱形肋拱桥。它结构轻巧,用料省,用三段吊装完成100m跨径箱形拱肋的架设,并为岩溶发育地质内复杂基础工程的处理积累了成功的经验。1989年建成的主跨为133m五强溪沅水大桥是我省最大的箱形拱桥。该桥的突出特点是在国内首次采用斜拉扣挂方法配合缆索吊装施工安装贝雷钢拱架,再在带斜拉索的贝雷钢拱架上安装箱拱预制块。1.5 钢管砼拱桥钢管砼拱桥是广大桥梁工作者对拱桥轻型化、现代化的大量探索之后,找到的一种新型拱桥结构。钢管砼
10、将钢材和混凝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受力方面,一方面借助内填混凝土提高钢管壁耐侧压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钢管对混凝土的紧箍力作用提高核心混凝土的承载力,因此两种材料优势互补,材料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施工方面,空钢管架设吊装重量轻,工厂化程度高,又可作为施工支架和内填混凝土的模板,施工用钢量省,而且工厂化、工业化水平高,加快了施工的速度。由于在材料性能和施工方法上的优越性,将其应用于以受压为主的拱桥之中十分合理,它对于桥梁结构节约材料、减轻自重、提高跨越能力、方便施工、缩短工期有着积极的意义。正由于钢管砼拱桥具有自架设的施工优势及钢砼共同受力的性能优势,这种桥型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我省自上世纪
11、80年代以来,陆续修建了多座钢管砼拱桥,包括主跨2x80m的资兴鲤鱼江大桥、主跨3x88m的邵阳西湖大桥、主跨3x92m的衡南湘江大桥、主跨2x100m的桃源沅水大桥、主跨108m的益阳三桥、主跨162m的黑石铺湘江大桥和主跨368m的益阳茅草街大桥,资兴鲤鱼江大桥为我省第一座钢管砼拱桥。值得一提是1999年建成的邵阳西湖大桥,主跨为3x88m连续钢管砼下承式系杆拱,该桥在国内首次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作为连续刚性系杆,采用顶推工艺施工建造钢管砼拱桥。目前我省已建成的最大跨径钢管砼拱桥为主跨200m的王村酉水大桥。益阳茅草街大桥是目前正在施工的世界最大跨径的飞鸟式钢管砼系杆拱桥(见图3)。主跨采
12、用80m+368m+80m三跨连续自锚中承式钢管砼系杆拱桥,主桥长528m。边跨、主跨拱脚均固结于拱座,边跨曲梁与边墩之间设置轴向活动支座,在梁边跨端部之间设置钢绞线系杆,通过边拱拱肋平衡所产生的水平推力。全桥桥面宽度为16.0m。主拱拱肋采用悬链线无铰拱,计算跨径356.00m,计算矢高71.20m,矢跨比1/5,拱轴系数m=1.543。该桥主桥 图3 益阳茅草街大桥于2002年7月开工,预计2005年6月完工。钢管混凝土拱桥已在我国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史,无论是其应用规模,还是跨径增长的速度都是惊人的,然而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计算理论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依托该桥我们正进行交通部
13、西部交通建设科研课题“钢管砼拱桥设计、施工及养护关键技术研究”,针对钢管砼拱桥这一新型结构的本构关系、收缩徐变、设计方法、设计理论、构造准则、控制技术以及养护和维修、健康诊断监测等展开全面的试验和理论研究,旨在形成钢管砼拱桥设计、施工与养护成套技术,为钢管砼拱桥设计规范与施工规范的制定寻找理论与实践依据。1.6 其它刚架拱桥的杆件数量少,自重轻,用料省,对地基承载力要求比其它类型拱桥低,采用有支架吊装施工较方便。我省因地形、水文、地质条件修建不多。具有代表性的是1979年建成的双峰溪口大桥为3x40m轻型刚架桥,采用缆索吊装施工,此外尚有1988年竣工的辰溪辰水大桥(5x50m)和1992年竣
14、工的衡南泉溪大桥(5x50m)等。1983年竣工的洞口洪溪大桥为1x40m刚架拱桥,采用有平衡转体施工。是国内首次把转体施工方法成功应用于轻型刚架拱,1986年竣工的资兴游垅桥为1x60m拱桥,是我省唯一的一座采用无平衡重施工的双曲拱桥,亦具特色。2003年竣工的长沙浏阳河黄柏大桥,主跨为2x60m异形(下承式系杆)拱,拱轴线为斜置的对称轴平行于斜吊杆的抛物线。这种桥型别致,景观奇异。2. 梁式体系桥梁梁桥是以承重构件受弯为主的桥梁,按结构受力可分为简支梁、悬臂梁、连续梁、T型刚构和连续刚构,按截面型式可分为T梁、箱梁、桁架梁等。梁式体系桥梁在我国已形成了完善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除特大跨径桥
15、梁外,一般梁桥是设计时优先考虑的结构体系。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湖南一共修建了几十座梁式体系的大跨径桥梁,其中大部分均是连续梁和连续刚构。2.1 顶推连续梁顶推连续梁桥的特点是施工设备占用场地少,预制箱梁节段质量易控制,施工时不影响桥下通航或通车。我省最有影响的是望城沩江桥(见图4),为国内首创柔性墩多点顶推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该桥全长240m,桥宽10m,上部结构为4x38m+2x38m两联等高度连续梁,主梁采用单箱双室,梁高2.5m。下部构造采用1.5m双柱式柔性墩,钻孔灌注桩基础;全部采用橡胶活动支座。连续梁采用柔性墩多点顶推法架设其特点是:(1)顶推梁体时利用水平千斤顶作用于桥
16、墩(台)顶的反力平衡梁体前进时对桥墩(台)顶的摩阻力;(2)传力为多点、同步;(3)对各千斤顶进行“集中控制,分级调压”。该桥于1980年12月建成,1980年在全国第一届优秀工程设计 图4 望城沩江桥评选中获得了国家优秀设计表扬奖。该桥的建成,推动了桥梁顶推施工技术的发展,结束了单点顶推的历史,形成了多点顶推法设计施工的成熟技术,在后续的多座桥梁中广泛采用,并促使顶推跨径不断刷新。我省至今共设计施工了二十多座顶推连续梁。1996年我省采用顶推施工法设计和施工了一座斜拉桥(衡山湘江大桥),1999年又采用顶推技术设计和施工了一座钢管砼拱桥(邵阳西湖大桥),正在设计的广东佛山平胜大跨径自锚式悬索
17、桥采用顶推法完成加劲梁的架设,使顶推技术成为了湖南桥梁设计施工的一大特色。2.2预应力混凝土悬浇连续梁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预应力技术从单向发展到双向、三向,并采用大吨位预应力体系,推动了梁桥向大跨径迅速发展。2.2.1常德沅水大桥常德沅水大桥(见图5)位于湖南省常德市,于1986年10月建成通车,是我省第一座具有现代水平的大跨径预应力砼桥梁,同时也是当时国内最大跨径的预应力砼连续梁。该桥全长1407.86m,主桥为84m+3x120m+84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桥面宽19.5m,采用宽翼缘单箱单室横截面,翼缘悬出长度4.3m。三向预应力配筋,纵向采用大吨位的XM锚具;上部结构箱梁采用悬臂浇筑
18、法施工。主桥墩采用双臂钢围堰施工,施工水深达18m。该桥的重要意义在 图5 常德沅水大桥于在国内首次试用并完善了大吨位预应力体系和夹片锚具(XM锚)以及轻型悬吊式挂篮,使预应力砼结构向大跨度发展成为现实;在国内首次采用了17.60m宽的单箱单室构造,使悬浇梁段突破2000kN;双壁钢围堰分节整体拼装和回收技术的形成,促进了桥梁深水基础施工技术的完善。该桥于1988年荣获第三届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2.2.2 益阳白沙大桥益阳白沙大桥是省道1831线跨越沅江白沙河的一座特大型桥梁,大桥总长1577.04m,主桥由11x50m预应力砼顶推梁和90m+150m+90m三孔预应力砼悬浇梁组成,200
19、1年建成通车。该桥为目前我省最大跨径的预应力砼连续梁桥。由于该桥处于洞庭湖区,在深达100m的范围内均未找到可以作为持力层的岩石地基,因此,设计采用了长达70m的钻孔灌注摩擦桩,创造了我省桩基长度之最,同时也开发了软土地基上超长桩基设计施工成套技术,对湖区其他桥梁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另外,该桥为节省工程造价,加快施工进度,开发了国内最先进的新型斜拉式悬浇挂篮,其自重与悬浇重量比达到了0.2:1。2.3 连续刚构桥由于湖南境内山区及水库较多,连续刚构桥型为这些区域理想的跨越方式。如1989年建成通车的主跨135m的津市澧水大桥、1991年建成的主跨140m的沅陵沅水大桥(见图6)和1994
20、年建成的主跨155m的冷水滩潇湘大桥均为代表之作。沅陵沅水大桥位于湖南省沅陵县,跨越沅水。桥址处于五强溪水电站库容区内。大桥全长767.3m,桥宽16m,主桥采用85m+140m+85m+42m不对称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最高桥墩达52.4m,为双肢薄壁柔性墩,双肢中距6.8m,引桥为9孔42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该桥主要特点:库区桥梁,桥高水深,为避免现浇施工边跨搭设高支架,选用不对称分孔,并用顶推法施工边段,高空合拢;主桥纵向预应力首次采用3000kN 级以上XM式锚具和横向无粘结预应力 图6 沅陵沅水大桥设计;用小吨位千斤顶张拉大吨位钢索;引桥及边段多点顶推选用新型盆式橡胶支座,施工时
21、的滑道与永久支座合一;顶推施工中改进水平千斤顶装置,并用微机控制顶推全过程;基础采用3.5m大直径嵌岩钻孔桩。该桥于1991年建成,荣获1993年省优秀设计一等奖,省科技成果二等奖。2.4 刚构连续组合体系现代公路建设对运营的舒适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设计中尽量加大连续长度、减少伸缩缝,使行车更加平顺成为工程师所追从的设计目标。对具有一定高度的大跨径长桥采用刚构连续组合体系能使联长很大的桥梁上部结构受力合理,节省大吨位支座,减少体系转换,节省投资。常张高速公路沅水特大桥主孔连续长度为869.2m。采用74.6m+6x120m+74.6m八孔一联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组合体系,其中第一、二、三
22、、六、七、八跨采用连续梁,第四、五跨采用刚构,该桥目前为省内连续长度最长的桥梁。在建的还有主跨5x100m全长1878m的临资口湘江大桥。3.斜拉桥世界第一座现代斜拉桥是1955年在瑞典建成的stromsund桥,跨径为75m+183m+75m,采用了钢砼组合结构。我国1977年在四川云阳修建了跨径76m的第一座实验性斜拉桥汤溪河桥。现代斜拉桥仅仅发展了五十年,其跨径已超过了800m,正在向1000m跨越,这是梁桥和拱桥难以企及的,是大跨径桥梁方案的有力竞争者。我省从80年代起开始修建斜拉桥,已建成通车的有长沙湘江北大桥(见图8)、岳阳洞庭湖大桥(见图9)、衡山湘江大桥、长永路刘阳河大桥、衡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 桥梁 技术发展 回顾 展望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53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