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浙江省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浙江省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建设单位:宁波三门湾大桥开发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浙江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二一二年九月目 录1项目概况41.1项目背景41.2工程概况41.3工程建设环境合理性及规划协调性分析82项目区环境现状112.1环境现状112.2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33环境影响预测与拟采取的主要环措施及效果163.1污染源分析163.2环境保护目标203.3主要环境影响及预测结论203.4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效果273.5环境风险分析313.6环境保护投资及经济损益分析333.7环境管理、监理与监测334公众参与374.1公开环境信息情况374.2 公众意见征求384.3公众
2、参与的组织形式384.4公众意见归纳分析384.5小结39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40附图 附图1 海域评价范围图附图2 养殖、捕捞区分布图附图3 工程线位与饮用水源保护区位置关系图附图4 声、环境空气敏感点分布图1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沈海高速公路是7918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一纵,起于辽宁沈阳,终于海南海口,沿线连接46个大中城市,22个公路枢纽,16个主要港口。在浙江境,甬台温高速公路是其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浙江甬、台、温地区沿海港口的大力建设,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甬台温高速公路交通拥堵加剧,服务水平下降。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甬台温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将于2
3、012年达到饱和,服务水平降为三级,因此,建设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或对现有甬台温高速公路原线扩容改造工程已是迫在眉睫。为缓解甬台温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交通主管部门于2005年开始进行甬台温扩容改造研究,扩容改造主要对原路改扩建和新建复线两个方案进行了研究,在2007年9月7日于北京召开的专家审查会上,专家组一致认为“原路改建方案”基本不可行,建议采用“新建复线”方案。浙江省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属于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第二段宁波象山戴港至乐清南塘的一部分。2011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浙江省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项目建议书(发改基础2011405号),同意建设本项目。1.2工程概况1.2.
4、1工程位置工程经过浙江省宁波市的象山县、宁海县,台州市的三门县。1.2.2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本项目起自象山戴港,接象山港大桥南接线终点,桩号K46+920,终于台州三门县六敖镇,接S74省道,桩号K101+817.558,路线全长54.485km,按四车道和六车道设(四、六车道分别43.508km和10.977km)。本项目推荐线路设计速度全线采用100km/h。工程总投资125.2亿元。全线共布设互通立交4处(含2处枢纽互通),由服务区兼设的互通1处,互通最大间距10.55km,最小间距5.19km。设互通连接线1处,长约2km。设分离式立交8处,不包括利用高架桥和大中桥梁通过的处数。设通道
5、10处。全线设特大桥20.729km/11座(包括7座跨海桥梁)、大桥6.839km/10座、中小桥0.12km/2座;共设隧道9.825km /9座,其中特长隧道3.56km/1座,长隧道4.750km/3座,中、短隧道1.515km/5座。沿线设服务区1处,停车区1处,养护工区1处,匝道收费站5处,隧道管理站1处,管理分中心1处。1.2.3工程施工布置工程设1个沥青搅拌站,包括沥青搅拌楼、沥青料场、砂石料堆场、现场实验室、停车场和生活区。搅拌站由3台4000型搅拌楼组成,单能搅拌楼额定生产能力为320t/h。工程不设料场和取土场。施工场地布置在路基沿线、大桥两头、隧道进出口平缓地带,并结合
6、互通区永久征地布设。施工生活区以借用或租用当地民房为主,不自行新建施工生活用房。工程弃渣总量为131.90万m3,设置2个弃渣场。1.2.4占地及拆迁安置本工程建设总占地360.1hm2,其中永久占地327.91 hm2,包括耕地178.2hm2,园地49.76hm2,林地29.04hm2,住宅、交通运输等其它用地70.91hm2,涉及基本农田191.33hm2;临时占地32.19 hm2,包括耕地5.49hm2,园地12.92hm2,林地8.54hm2,其它用地5.24hm2。工程拆迁建筑物面积8.18万m2,拆迁对象主要为工程沿线居民住宅以及少量的企业厂房。涉及拆迁户约130户,拆迁安置人
7、口约410人。拆迁安置用地面积约10.15hm2,为沿线分散、后靠安置。原则上采用货币补偿、政府统一协调的方式解决。1.2.5建设周期工程建设总工期为48个月(含施工准备期4个月)。1.2.6工程特性表表1-1 推荐方案工程特性表序号项 目单 位数量一基本情况及工程量1长度km54.4852公路用地耕地公顷178.2非耕地149.713拆迁房屋万m28.18人口户/人130/4104排水及防护工程1000m3175.1745软基处理km7.8486路基路面1000m2622.3667主线桥梁四车道特大桥m/座12496/7大 桥6594/9中小桥120/2六车道特大桥m/座8233/4大 桥2
8、45/1中小桥0/0总计特大桥m/座20729/11大 桥6839/10中小桥120/28涵 洞道349隧道四车道特长隧道m/座3560/1长隧道4750/3中短隧道1050/510互通立交枢纽互通处2一般互通311互通连接线长度km2.012分离式立交桥(主线上跨)m/座1957/813通 道处1014服务区及管理养护机构等服务区处1停车区1养护工区1匝道收费站5隧道管理站1管理中心管理分中心115投资估算亿元125.2143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起点-明港互通明港互通-终点1公路等级四车道高速公路六车道高速公路2设计速度km/h1003路基宽度m26.033.54行车道宽度m2-23.752-
9、33.755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m7006不设超高平曲线半径m40007最大纵坡48最短坡长m2509停车视距m16010一般最小竖曲线半径m凸型:10000;凹型:450011一般最小竖曲线长度m21012桥梁宽度m212.5216.2513隧道净空m210.75214.514汽车荷载等级公路级15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其他1/10016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级A级1.3工程建设环境合理性及规划协调性分析1.3.1工程建设环境合理性分析1、路线比选本项目在象山停车区至明港枢纽段拟定了2个方案进行比选,经过工程、社会、环境等方面因素的综合比较,“工可”推荐的优化方案具有明显优势,本次环评同
10、意采用“工可”推荐的优化方案为推荐方案。2、施工布置环境合理性工程施工交通充分利用现有交通,可减少施工临时道路的建设,施工场地布置在路基沿线、大桥两头、隧道进出口平缓地带,并结合互通区永久征地布设,距离施工区域较近,施工方便,也可减少施工区内新建施工道路,减少了占地对沿线植被的破坏和新增水土流失。施工生活用房租用民房可有效减少生活营地建设占地,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减少场平等各类建设活动对环境的扰动,并且避免了建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此外,租用民房还可使施工期间生活污水利用当地现有污水收集、处理、排放系统,可减轻生活污水排放对水体的影响。工程设1处集中的沥青搅拌站,位于工程拟建的象山停车场所
11、在位置,属于永久占地范围,周边30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可尽量减少沥青拌和废气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工程设的2个弃渣场为沟道或是山坳型弃渣场,占地类型以林地为主,占用耕地面积小,有利于耕地的保护;植被为次生植被,以人工栽培为主,弃土后容易恢复,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弃渣场与居民距离较远,且渣场的布置考虑了弃渣的分布情况,弃渣场距离主要出渣点近,运输距离小于5km,同时可借助38省道运输,交通方便,可减少由于车辆运输对道路沿线及弃渣场居民的影响;渣场布置未涉及河道,可避免由于水土流失对水体产生影响。综上所述,工程施工布置从环保角度来讲是合理的。1.3.2规划符合性分析1、浙江省公路网规划及规划环评符合
12、性分析根据浙江省高速公路网总体布局,规划建设“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通道”,沿海高速公路(甬台温复线)是十八连中的重要一连。沿海高速公路的建设将缓解现有甬台温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同时使高速公路进一步向沿海扩展,连通象山、玉环等县市,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浙江省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是沿海高速公路(甬台温复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减轻甬台温高速公路的车流压力,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通车、实现“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通道”全部达到高速公路标准、实现“县县通高速”的规划远景目标,符合浙江省公路网规划。工程在设计选线时,设计单位、环评单位及当
13、地政府部门多次衔接,目前的线位已避开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人口集中区域等敏感区域,以及车岙港、大园山水库、龙溪水库等水源保护区,对于无法避让的桃渚港饮用水源保护区,提出对跨越的桥梁设置径流收集系统。对于涉海部分,也已尽可能避开生态敏感的养殖区、鱼类产卵场、觅食场、洄游通道等,此外采用的桩基形式和施工方式也已考虑可能地减少对海域生态的影响。因此,本工程在设计阶段已根据浙江省公路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要求进行了落实,本次环评报告也根据规划环评提出的一系列要求进行,因此工程实施符合规划环评要求。2、沿线城乡建设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工程沿线的象山县域总体规划(2005-2020)、宁海县域总
14、体规划(2002-2020)、三门县域总体规划(2005-2020年,均考虑了本工程的建设,预留了建设空间,因此,本工程的建设不仅不会制约城市空间发展,而且便利的交通可以促进沿线城市经济发展,更好地推进规划的实施。2项目区环境现状2.1环境现状2.1.1生态环境现状1、工程沿线植物多样性现状生态概况:工程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在象山县、宁海县和三门县均经过滩涂湿地,主要有象山县的新桥、宁海县的岳井洋、三门县的三门湾。土壤:工程沿线土壤类型以红壤、黄壤、潮土、滨海盐土和水稻土为主。植被:工程经过和地区主要丘陵和平原,区内植被以农田和园地为主,乔木主要以马尾松、朴树、毛
15、竹、果树为主,灌木为茶树、芦竹、野蔷薇、金银花等,草本主要是水稻、蔬菜、油菜、杂草为主。评价区无野生珍稀保护植物分布,也没有古树资源分布。2、工程沿线动物多样性现状两栖类:区内列入保护范围的两栖动物有1目4科5种。中华大蟾蜍、黑斑蛙和棘胸蛙等3种为省一般保护,黑斑蛙是全省广布的优势种,中华大蟾蜍是全省广布种,棘胸蛙是全省分布的稀有种;崇安髭蟾和大树蛙2种为省重点保护。爬行类:区内列入保护范围的爬行类共有3目6科21种。包括平胸龟、脆蛇晰、黑眉锦蛇、滑鼠蛇、眼镜蛇、眼镜王蛇和五步蛇等浙江省重点保护动物7种,其余为省一般保护。鸟类:主要鸟类隶属于8目10科,包括角鸊鷉、斑嘴鹈鹕、褐鲣鸟、黄嘴白鹭、
16、岩鹭、白琵鹭、黑脸琵鹭、白额雁和鸳鸯等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及凤头鸊鷉、黑脚信天翁、大白鹭、白鹭、中白鹭、夜鹭、黑嘴鸥、四声杜鹃、杜鹃和喜鹊等10种省重点保护动物。9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主要分布在乐清湾和瓯江口,均为候鸟。兽类:浙东南沿海地区人为活动频繁,兽类种类较少,常见省一般保护动物共有5目5科,均为小型兽类。2.1.2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公路拟建线位沿线均为山区、滩涂等农村地区,除局部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外,无其它明显的噪声源,声环境质量较好。李家弄、花墙测点噪声级昼夜均可达到4a类标准,其它8个测点昼间噪声级在40.454.3dB,夜间噪声级38.544.6dB,噪声级均
17、可以达到声环境质量部标准中的1类区标准。2.1.3水环境质量现状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由水质现状评价结果可知,胡陈水库监测断面水质监测指标均能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V类标准;车岙港断面水质监测指标中pH、DO、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能达到III类水体的要求,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石油类超标,其中五日生化需氧量超标最严重,受其影响,该河段的水质为V类。水环境超标与沿线区域的农村面源污染排放等有关。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由监测结果可知,山后村224号井水和山后村村委会井水各监测指标均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的类标准。2.1.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18、根据监测结果,监测期间CO、NO2最大小时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PM10最大日均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表明工程沿线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2.1.5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海域水体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严重,为劣四类水质,pH、DO、石油类、Cu、Pb、Zn、Cd、总Cr、Hg、As等调查因子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第二类标准。调查海域沉积物中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Cu、Pb、Zn、Cd、Cr、Hg、As等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第一类标准。调查海域叶绿素a的测
19、值范围为0.7131.087mg/m3,春、秋两季调查海域叶绿素a的浓度范围接近;共采集到浮游植物样品6门33属77种,主要优势种为琼氏圆筛藻、星脐圆筛藻、虹彩圆筛藻、辐射圆筛藻,多样性指数值属于中等;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2大类47种,其中桡足类最多,多样性指数值属于中等;共鉴定出38种大型底栖生物,主要优势种为双鳃内卷齿蚕、多鳃卷吻沙蚕、异足索沙蚕、彩虹明樱蛤、光滑倍棘蛇尾、裸体方格星虫、红带织纹螺等,多样性指数值属于中等;共鉴定出潮间带生物65种,主要优势种为粗糙滨螺等。潮间带生物多样性指数属于中等水平。春秋两季调查海域采集到鱼卵36枚、仔稚鱼37尾15种。拖网渔获物中春、秋两季共42种,其
20、中鱼类23种、虾类12种、蟹类7种。根据调查,三门湾海域无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无集中鱼类“三场”的分布。调查期所采获的渔获物未发现珍稀、濒危物种,均为常见种。2.2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和范围见表2-1。表2-1 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环境要素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声环境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1类、2类地区,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噪声级增高量达5dB(A)以上,且受影响人口增加较多,确定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一级。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环境空气工程沿线设蛇蟠岛互通兼服务区1处,设1处停车区、1处养护工区、4处收费站等,均不设置燃煤锅炉,根据导则确定空气
21、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地表水工程施工期可能对地表水产生的影响是施工营地、施工点的排放的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营运期主要是服务区、管理处、收费站等配套服务设施的污水排放;污水产生量不大且较为分散,水质简单,根据导则,确定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一般水域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饮用水源保护区评价范围为上游500m、下游1000m。地下水根据导则,建设项目为类。项目施工期为类建设项目,排水规模为“中”(最大涌水量小于10000m3/d),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影响范围为“中”(半径小于1500m),建设项目属于不敏感区,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为“弱”,地下水评价工作
22、等级确定为三级。项目营运期I类建设项目,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为中(岩土层单层厚度大于1m,渗透系数10-7cm/s10-4cm/s之间,分布连续、稳定),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易”,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污水排放量小于1000m3/d、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根据导则,确定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施工期为公路所穿越每个隧道及所在山体周边区域;运营期为公路配套服务设施所在区域,每个配套服务设施所在区评价范围约4km2。生态环境工程路线全长54.485km,总占地360.1hm2,未经过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经过一般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
23、J19-2011),确定为三级。根据导则,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因此评价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以内的区域,弃土场、弃渣场、临时堆土场等临时设施。海域环境本项目海上桥梁工程,地处三门湾海域,参照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 19485-2004)中有关评价等级的划分原则,海洋生态环境、海域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水文动力环境的评价等级均为一级。本项目涉及岳井洋跨海桥梁段和蛇蟠洋跨海桥梁段等7座跨海桥梁,拟建工程水质、生态、沉积物等环境评价范围包括了整个三门湾海域,面积约为1995km2。见附图1社会环境/可研报告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三门 大桥 接线 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53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