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的病害和防治措施——石良坤.doc
《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的病害和防治措施——石良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的病害和防治措施——石良坤.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的病害和防治措施 摘要 此论文总结分析了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破坏形式及其破坏原因和修补方法。并收集国内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修补经验,和在工程中实际应用的效果。着重介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的修补补技术,沥青路面坑槽,拥包,车辙,波浪与搓板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有选择地介绍了其他沥青路面病害的防治措施和改性沥青在工程中的应用。既有理论上分析,又有工程应用实例,知识性、应用性、实践性强。本论文既对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等沥青路面的工程进行了研究,分析和终结。并在广泛听取施工人员的经验,和在大量的实验测定分析基础上,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和书籍上编写而成。 关键词: 沥
2、青路面 破坏 修补 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Chinas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common form of damage and destruction causes and remedial methods. Domestic collection of asphalt and concrete pavement repair experienc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engineering results. Highlights of asphal
3、t concrete pavement cracks, asphalt pavement performance of the sliding-repair technology, asphalt pavement pits, Yong packs, rutting, wave and washboard the cause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selective presentation of the other Asphalt Pavement Disease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modified asphalt in engine
4、ering applications. Not only a theoretical analysis, anothe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examples, knowledg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strong. This paper not only on highways, roads, and other ordinary asphalt pavement project conducted research, analysis and end. Construction and listen to the experien
5、ce, and in the analy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experim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relevant inspection Key words: Asphalt Pavement damage repair methods 目录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和修补方法.5沥青路面车辙产生的原因,检测和防治措施.15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的分析.20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损坏形式和修补技术.23沥青混凝土路面泛油的原因和防治措施.26沥青混凝土路面拥包的防治措施.30沥青混凝土路面波浪与搓板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32改性沥青在沥青路面病害
6、防治中的应用.33改性沥青在沥青路面病害防治中的应用.35 绪论 在现实生活中,修路时一直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特别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车辙拥包等病害。针对这些问题我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和总结,虽然有些方法和措施在今天修路技术当中已经不足为奇,并在公路工程当中已经应用,但我认为还是有必要介绍一下的,所以我在论文当中介绍了这一方面的知识。主要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和一些对应的防治措施。我认为在这个领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和解决。在这里我不可能都一一的进行分析和论述,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大家的帮助,我想此论文会对修复沥青混凝土路面会有些帮助。 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和修补方法 1 沥青路面裂缝的概述:1
7、.1 随着公路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道路的建设大多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与其他类型路面相比,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振动小、桑音低、行车平稳舒适,施工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等优点。但沥青路面也存在着抗弯拉强度底、面层的温度稳定性较差等缺点。但由于受路面结构、气候、地形、地质条件、行车荷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基层不论是柔性的还是半刚性的,都会产生不同程度各种形状的裂缝。由于路表水的浸入,裂缝两侧的路面结构层和土路基的含水量增大,致使路基和路面强度降低。随着交通量迅速增加,特别是大吨位车辆行车荷载的作用,路基、路面承受不了超载车辆荷载的作用,加快路面的裂缝产生,大大缩短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8、所以沥青路面裂缝问题是公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2 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2.1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按形状分: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反射裂缝和网状裂缝;按有无荷载可分:荷载裂缝和非荷载裂缝(温缩裂缝和干缩裂缝);按路面有无沉陷分为:沉陷性、疲劳性裂缝和非沉陷性早期裂缝。在这里我只介绍一下前四种:2.1.1 横向裂缝现象为: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有的贯穿整个路幅,有的贯穿部分路幅,裂缝弯弯曲曲、有枝有叉。横向裂缝中的唧浆导致裂缝两侧凹陷,桥头跳车处的路面横向裂缝,在路面积水的作用下加速跳车发展的速度,同时会对路基造成冲刷。2.1.2 纵向裂缝现象为: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
9、不一。一般都发生在高填方的路基上。纵向裂缝容易形成沿行车方向呈台阶状,影响行车舒适性。2.1.3网状裂缝现象为:裂缝纵横交错,将面层分隔成若干多边形的小块,一般缝宽1mm以上,缝距40cm以下。网状裂缝导致沥青路面松散或坑槽,严重影响沥青路面的综合服务水平。2.1.4反射裂缝现象为:基层产生裂缝后,在温度和行车荷载作用下,裂缝将逐渐反射到沥青表面,路表面裂缝的位置形状与基层裂缝基本相似。对于半刚性基层以横向裂缝居多,对于柔性路面上加罩的沥青结构层,裂缝形式不一,主要取决于下卧层。3 沥青路面裂缝形成的原因:3.1设计原因: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或厚度不足,路面强度无法满足行车要求或者对路面设计年限
10、内交通量年均增长率估计偏小,致使路面强度不足,满足不了交通量的迅速增长和汽车载重明显增大的需要,以至沥青路面产生裂缝。3.2 材料因素:沥青和沥青结合料的性质是影响沥青路面温度开裂的最主要原因,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劲度是决定沥青路面是否开裂的最根本因素,沥青劲度又是决定沥青混合料劲度的关键。在沥青性能指标中,影响更大的是温度敏感性,温度敏感性大的沥青更容易开裂。可分解为以下几点:3.2.1 沥青混合材料过细,其结合料过少;炒制过火。3.2.2 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级配不佳,石料偏少。3.2.3 沥青材料配合比不正确。3.2.4 沥青原材料低温延性差或沥青混合料粘结力低,造成路面早期裂缝。3.3 气候因
11、素:主要是由于沥青面层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裂缝,包括低温收缩裂缝和疲劳裂缝,一般称之为非荷载型裂缝。极端最低温度、降温速率、低温持续时间、升降温循环数次数是气候条件影响沥青路面温缩裂缝的四大要素。3.3.1低温裂缝:沥青材料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应力松驰性能,温度升降产生的变形不致于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但当气温大幅度下降时,沥青材料逐渐发硬并开始收缩。此时半刚性基层的底部将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沥青混合料的应力松驰赶不上温度应力增长,混合料劲度急剧增大。由于沥青面层在路面中是受到约束的,面层中产生的收缩拉应力或拉应变一旦超过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沥青面层就会开裂。这种情况在沥青面层与基层的
12、附着力不够好、允许有一定的自由收缩时,裂缝就更容易发生。由于沥青路面宽度有限,收缩受路面结构的相互约束小,所以低温裂缝主要是横向的。3.3.2温度疲劳裂缝:这种裂缝主要发生在日温差大的地区。由于温度反复升降导致沥青面层温度应力疲劳,使沥青混合料的极限拉伸应变变小,加上沥青的老化使沥青劲度增高,应力松驰性能降低,最终达到极限抗拉强度使路面产生裂缝。3.3.3冬季气温下降,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低温收缩易产生收缩缝或干缩裂缝,这种裂缝在路面重复荷载作用使沥青路面表面形成横向反射裂缝。3.4施工因素:3.4.1 路基或基层结构强度不足,路基局部下沉路面掰裂。3.4.2 半刚性基层在铺建时随着混合料水分
13、的减少产生干缩应力,形成干缩裂缝。3.4.3 基层混合料的离析或碾压不密实及机械组合不合理,造成基层上部细粒料上浮,形成强度较弱的薄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易产生龟状裂缝。3.4.5 半刚性基层养生不当直接影响干缩裂缝的产生。3.4.6 半刚性基层养生结束后,如果不及时洒铺封层或透层油,随着暴晒时间的增长产生干缩裂缝。3.4.7 施工填土未压实,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陷,接缝处压实未达到要求,在行车作用下形成纵向裂缝。3.4.8 沥青混合料摊铺时间过长,其表面温度低,内部较热,用重型压路机碾压易引起路面表层切断。3.4.9 施工接缝处理不当、碾压方式不正确易产生横向裂缝。3.4.10 压力机加速或减速
14、过猛,尤其是转向时过猛易产生路面横纹。3.4.11 沥青混合料分幅碾压力或纵向接茬时,由于接茬处理不当造成接茬开裂。3.5 超载因素:由于行车荷载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构性破坏裂缝,一般称之为荷载型裂缝。有以下几个方面:3.5.1由于超载车辆引起累计轴次的增大,从而引起设计弯沉值减小。3.5.2由于超载造成正常设计的路面基层或底基层抗拉强度不足,使其提前在层底产生拉裂。3.5.3由于超载,加之车辆的振动冲击作用,可将路面压坏,即一次性破坏作用。3.5.4由于超载,车辆在上下坡、刹车时将加速 沥青路面层的剪切破坏。4 沥青路面裂缝预防措施:4.1 横向裂缝4.1.1对基层进行处治。采取防裂措施,及时对
15、基层进行养生以减少前期开裂,及时铺筑沥青面层或浇洒透油层以减少裸露时间,减少基层横向干缩性开裂。4.1.2桥涵两侧填土充分压实或进行加固处理;沉降严重地段,事前应进行软土地基处理。4.1.3按本地区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取适用的沥青类型,以减少或消除沥青面层温度收缩裂缝。优先考虑采用优质沥青。4.1.4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连续进行,减少冷接缝。冷接缝的处理,应先将已摊铺压实的摊铺带边缘切割整齐、清除碎料,然后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其预热软化;铲除敷贴料,对缝壁涂刷粘层沥青,再铺筑新混合料。4.1.5充分压实横向接缝。碾压时,压路机在已压实的横幅上,钢轮伸入新铺层15cm左右,每压一遍向新铺层
16、移动15-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4.2纵向裂缝4.2.1路基填筑时,使用合格的填料,并进行分层压实,同时正确放坡,高填方段放缓边坡,减少边坡深度。4.2.2面层施工时,尽量采用全路幅一次摊铺,如分幅摊铺时,前后幅应紧跟,避免前摊铺幅混合料冷却后才摊铺后半幅,确保热接缝。如无条件全路幅摊铺时,上、下层的施工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前后幅相接处为冷接缝时,应先将已施工压实完的边缘坍斜部分切除,切线须顺直,侧壁要垂直,清除碎料后,宜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其预热软化,然后铲除敷贴料,并对侧壁涂刷粘层沥青,再摊铺相临路幅。摊铺时控制好松铺系数,使压实后的接缝结合紧密、平
17、整。4.2.3沟槽回填土应分层填筑、压实,压实度需达到要求。如符合质量要求的回填土来源或压实有困难时,须作特殊处理,如采用黄砂、砾石砂或有自硬性的高钙粉煤灰或热焖钢渣等。4.2.4拓宽路段的基层厚度和材料须与老路面一致或稍厚。土路基应密实、稳定。铺筑沥青面层前,老路面侧壁需涂刷粘层沥青。沥青面层应充分压实。新老路面接缝宜用热烙铁烫密。4.3网状裂缝4.3.1 沥青原材料质量和混合料质量严格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选定、拌制和施工。尽量采用低温变形能力高的优质沥青。4.3.2 如夹有软弱层或不稳定结构层时,应将其铲除;如因结构层积水引起网裂时,铲除面层后,需加设将路面渗透水排除至路外
18、的排水设施。然后再铺筑新混合料。4.3.3 如强度满足要求,网状裂出自沥青面层厚度不足时,可采用铣削网裂的面层后加铺新料来处理。加铺厚度按现行设计规范计算确定;如在路面上加罩,为减轻反射裂缝,可采取各种“防反”措施进行处理。4.3.4 由于路基不稳定,导致路面网裂时,可采用石灰或水泥处理路基,或注浆加固处理,深度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为20-40cm。消石灰用量5%-10%,或水泥用量4%-6%。待土路基处理稳定后,再重做基层、面层。4.3.5 由于基层软弱或厚度不足引起路面网裂时,可根据情况,分别采取加厚、调换或综合稳定的措施进行加强。水稳定性好、收缩性小的半刚性材料是首选基层。基层加强后
19、,再铺筑沥青面层。4.3.6 控制好半刚性基层的施工质量,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沥青碎石柔性基层,以缓解网裂或龟裂的程度。4.3.7 沥青路面摊铺前,对下卧层需认真检查,及时清除泥灰,处理好软弱层,保证下卧层稳定,并宜喷洒粘层沥青。4.3.8 沥青面层各层应满足最小施工厚度的要求,保证上下的良好连接;并从设计施工养护上采取措施有效地排除雨后结构层内积水。4.3.9 路面结构设计应做好交通量调查和预测工作,使路面结构组合与总体强度满足设计使用期限内交通荷载要求。上基层必须选用水稳定性良好的有粗粒料的石灰、水泥稳定类材料。4.4反射裂缝4.4.1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4.4.2基层混合料应
20、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的状态下碾压,要防止碾压时含水量过小,压实度和强度不足,造成强度裂缝。4.4.3对分段施工的基层,在碾压时,应预留3-5m混合料暂缓碾压,待下段混合料摊铺后一起碾压,以利于衔接。对于分层碾压的基层,上下层的接头应错开3-5m,以减少出现裂缝的机会。4.4.4合理选择混合料的配比,控制细料数量;重视结构层的养护,并及早铺筑上层或下封层以利于减少干缩缝。4.4.5在旧路面加罩沥青路面结构层前,可铣削原路面后再加罩,或采用铺设土工布、土工隔栅后再加罩,以延缓反射裂缝的形成。5对于其他沥青路面裂缝预防措施5.1 设计措施5.1.1 在进行半刚性路面设计时,首先应选用抗冲刷性能好、干缩系
21、数和温缩系数小、抗拉强度高的半刚性材料做基层。5.1.2 选用松弛性能好的优质沥青做沥青面层。在缺少优质沥青的情况下,应采取改善沥青性质的措施。5.1.3 在稳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选用针入度较大的沥青做沥青面层。5.1.4 沥青面层采用密实型沥青混凝土。5.2材料措施5.2.1 选择合适的道路材料和面层材料,进行合理的结构组织设计,确定沥青路面厚度。5.2.2 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石棉或木质纤维料或采用较厚的沥青面层减少或延缓由半刚性基层产生的反射裂缝。5.2.3 面层沥青尽量选择底稠度、高延度、底含腊量的优质沥青,在满足稳定度要求的前提下,选择针入度较大的沥青,必要时可选用改性沥青。5.
22、3施工措施5.3.1 填土中不得含有淤泥、腐殖土及有机物等,压实度达到规定值。5.3.2 严把沥青混合料质量关,使沥青混合料级配最佳,矿料拌合粗细均匀一致,严格按配合比控制油石比。5.3.3 控制沥青混合料所用沥青的延度,拌制沥青混合料时防止沥青混合料加热过度“烧焦”。5.3.4 混合料自加工厂运到现场气候较时,应覆盖油布保温。5.3.5 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5.3.6 摊铺沥青混合料后紧接着碾压,缩短碾压长度。5.3.7 严格按碾压操作规程作业,压路机在对沥青路面进行碾压时,车辆禁止在新压路面调头,碾压的速度不宜快。5.3.8 在半刚性基层施工中,控制压实的含水量。5.3.9 大风和降
23、雨时停止摊铺和碾压。5.3.10 宜采用全路宽整幅摊铺,避免纵向分幅接茬。5.3.11 半刚性基层碾压后,应及时覆盖洒水养生,潮湿养护514d。5.3.12 半刚性基层施工后,养生期内严禁车辆通行,并在养生期结束后及时浇面层。5.3.13 掌握接缝的技术处理和注意要点,严格按规范要求的程序施工,充分压实,连接平顺。5.3.1 4切缝时涂刷粘油层前,水一定要先吸干。5.3.15 在半刚性基层上锯缝,缝深为厚度的1/31/2,将缝口清扫干净后,浇灌乳化沥青,并跨缝铺设玻璃纤维土工格栅,防止基层开裂。5.4 超载措施5.4.1适当增加路面厚度,使用更优质材料提高路面整体强度。5.4.2增加车辆的的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沥青 混凝土 路面 出现 病害 防治 措施 石良坤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53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