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河(源)高速公路华城至蓝口段高边坡、高路堤、高.doc
《梅(州)河(源)高速公路华城至蓝口段高边坡、高路堤、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州)河(源)高速公路华城至蓝口段高边坡、高路堤、高.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梅(州)河(源)高速公路华城至蓝口段高边坡、高路堤、高挡墙和加固措施工程效果评估分报告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二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梅(州)河(源)高速公路华城至蓝口段高边坡、高路堤、高挡墙和加固措施工程效果评估分报告项目负责:向润泽(高工)技术顾问:徐邦栋(研究员) 周 镜(院士) 李聚金(教授级高工) 胡厚田(教授)技术负责:张玉芳(研究员)编 写:王仲锦(副研究员) 刘进举(高工) 曹国安(研究员) 颜志雄(博士)万军利(助研) 周公旦(博士) 邹建敏(助研) 梁恩茂(硕士) 杨 蕾(硕士) 闫公甫(硕士) 张 新(硕士)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二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目 录1前言21.1项目概况21.2评
2、估依据21.2.1国家和行业有关规范21.2.2既有技术资料21.3评估目的31.4评估对象31.5工作内容31.6工作步骤31.6.1编写工作大纲31.6.2收集和整理资料31.6.3边坡病害调查31.6.4工程效果评价41.6.5对欠安全、不安全、很不安全工点的复查评估51.6.6应对措施51.6.7编写工程效果评估分报告51.7工作过程52工程地质条件52.1自然条件52.2地形地貌52.3地层岩性62.4地质构造72.5水文地质条件82.6地震83工程地质分区及特点84边坡加固防护工程设计、施工及监测94.1沿线边坡加固防护工程设计94.2沿线边坡加固工程施工104.3沿线高边坡、高路
3、堤及高挡墙监测104.3.1 施工期的监测104.3.2 缺陷期的监测114.3.3运营期的监测115高边坡、高路堤及高挡墙在运营期间存在的问题115.1监测资料表明部分边坡工点仍在变形115.2没有监测的工点可能潜在严重边坡病害115.3边坡加固工程的作用在逐年降低115.4边坡的地质条件在不断恶化115.5运营期间发生了多次边坡病害115.6最新的病害调查表明边坡存在多种病害116边坡病害调查126.1边坡病害类型126.2边坡病害调查结果157边坡工程效果评价及应对措施167.1工程效果评价标准167.2华城至蓝口段边坡工点工程效果评价及应对措施178主要结论及建议308.1主要结论30
4、8.1.1边坡病害治理及养护管理308.1.2边坡病害调查308.1.3边坡工程效果评价318.2建议31梅(州)河(源)高速公路华城至蓝口段高边坡、高路堤、高挡墙和加固措施工程效果评估分报告1前言1.1项目概况梅(州)河(源)高速公路程江华城蓝口段(交通位置见图1-1)全长118.41公里,其中程江至华城段50.218公里,华城至蓝口段68.192公里,是国家规划的汕(头)昆(明)国家重点公路中的一段,是广东省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珠江三角洲通往粤东山区的重要高速公路之一。路线东起梅县程江镇,与梅州市西环、南环以及梅畲高速公路相接,途经径南、坜坡、刁坊、华城、歧岭、登云、岭西、鬼叫岭
5、、水坑、梅村,终于河源市东源县柳城(和尚塘),与河(源)龙(川)高速公路相接。为双向四车道,设计荷载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于2005年10月30日建成通车。图1-1 梅河高速公路交通位置图梅河高速公路程江至蓝口段于2003年9月8日开工建设,历时2年,2005年10月30日正式通车,至目前通车时间近5年,该段高速公路所经地段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地层岩性软弱且分布不均,地质构造发育,岩体破碎,地表、地下水充沛,这些条件构成了易产生边坡病害的地质基础。沿线在花岗岩分布地区的自然山坡上已发生多个自然滑坡、崩塌、坍塌现象,在变质岩、灰岩、粉砂岩、泥岩分布地区发育有小规模的崩塌现象,不良地质现象
6、较为发育。沿线边坡工点采用了支挡措施有锚索(锚杆、钢锚管)框架、锚索抗滑桩、桩板墙、竖向钢花管注浆等,排水措施有仰斜排水孔,防护措施有覆土植草护坡、三维网植草护坡、骨架护坡和浆砌片石护坡等,但由于边坡地质条件的不断恶化,一些不良地质体逐步发展到危险状态,对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造成了较大安全隐患。为确保梅河高速的安全运营,广东梅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委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我院)对梅河高速华城至蓝口段的高边坡、高路堤、高挡墙和加固措施进行一次全面的地质灾害评估工作,以指导全线高边坡的养护和管理工作。根据养护单位提供的资料和以往收集的资料,我院对华城至蓝口段共89处边坡工点进行了病害调查和工程效
7、果评价,并对各个工点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评估工点的类型如下:高于30m的高边坡;高于20m的高路堤;高于7m的高挡墙;缺陷期内已完成的主要边坡、路基、桥头锥坡、挡墙等病害加固措施工程。1.2评估依据1.2.1国家和行业有关规范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3、公路工程地质勘测规范(JTJ 06498);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5、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7、公路设计手册 路基,交通部第二勘察设计院,1996.08
8、;8、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4年3月1日起实施;9、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国土资源部(2000 年);10、边坡病害及治理工程效果评价,张玉芳等著,科学出版社,2009.10。1.2.2既有技术资料1、梅(州)河(源)高速公路高边坡、高路堤、高挡墙和加固措施工程效果评估工作大纲,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11.15;2、梅(州)河(源)高速公路华城至蓝口段高边坡、高路堤、高挡墙和加固措施工程效果评估合同书,2009.12.07;3、2009年12月27日2010年1月26日我院组织的现场工程地质调查;4、2010年1月28日2月1日我院组织的第一次复查评估;5、201
9、0年3月5日3月8日我院组织的第二次复查评估;6、2010年4月8日4月12日我院组织的第三次复查评估;7、广东梅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养护工程部提供的养护资料;8、广东交通集团检测中心提供的运营期间监测资料;9、其他有关施工期、缺陷期和运营期边坡工点的勘察、设计、调查、监测及评估等资料。1.3评估目的对华城至蓝口段89处边坡工点进行工程效果评估,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和指导边坡养护工作, 及时了解和掌握各边坡工点目前治理工程措施的结构病害、安全状况和病害发展趋势,重点掌握典型边坡工点的病害情况、安全状况和病害发展趋势,尽早发现和避免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以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4评估对象1、高边坡7
10、1处;2、高路堤8处;3、高挡墙8处;4、加固措施工程2处。本次工程效果评估的边坡工点共计89处。1.5工作内容本次评估工作包含以下工作内容:1、编写工作大纲;2、收集及整理资料;3、边坡病害调查;4、工程效果评价;5、对欠安全、不安全、极不安全的边坡工点的复查评估;6、应对措施;7、编写工程效果评估分报告。1.6工作步骤1.6.1编写工作大纲根据以往收集的基础资料,结合调研和现场踏勘,确定工作内容、方法及目标,编制进度计划,编写梅(州)河(源)高速公路高边坡、高路堤、高挡墙和加固措施工程效果评估工作大纲;以会议讨论的形式,与业主、有关专家分析、论证工作大纲的可行性,并结合各方意见,调整和完善
11、工作大纲。1.6.2收集和整理资料1、收集资料1)宏观资料(1)区域地质资料:收集区域地质资料、沿线的地震区划图等,了解路线通过区域的宏观地形及地质条件,包括主要山脉、水系,主要地层及分布,大的构造及其与路线的关系,以及路线附近较大的斜坡变形(滑坡、坍塌等)的规模和分布情况。(2)水文气象资料:收集沿线各地段的气温变化,年降雨量的变化及月度分配,降雨强度及持续时间等。2)工点资料(1)评估边坡工点的地质勘察资料、施工图设计、变更设计、施工及竣工图资料等。(2)评估边坡工点监测资料(施工期、缺陷期和运营期)和日常检查和养护资料。2、整理资料对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其勘察、设计、施工、竣工、监测、养
12、护等方面的资料)按一坡一档(共89处边坡)的原则进行分类、复印、装订、整理,以备调档查阅。1.6.3边坡病害调查1、外业调查1)调查对象业主委托指定的调查评估边坡工点共计89处。2)调查内容(1)边坡病害调查查明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病害类型、病害规模及变形破坏情况,如有无滑坡、坍塌、崩塌、错落、岩石深层蠕动等产生或发展,并查清变形范围。(2)结构病害调查支挡工程措施病害调查调查边坡的支挡工程措施(锚索框架、锚索抗滑桩、锚杆框架、抗滑桩、抗滑挡墙、钢锚管框架、竖向钢花管注浆等)的缺损状况。防护措施病害调查调查边坡的防护措施(如护面墙、骨架、挂网喷射砼)的缺损情况。排水措施病害调查调查坡体地表排水
13、系统(截水沟、平台水沟、边沟、吊沟、仰斜排水孔等)的通畅情况,以及地下排水系统(渗沟、盲沟、渗井、截水隧洞)的出水情况等。3)调查目的分析边坡变形破坏特征和判断支挡工程措施缺损病害的类型。4)调查方法及手段采用现场地质调查和工程地质测绘的方法。采用的调查手段主要包含录像、照相、现场量测(变形范围、裂缝大小及走向、岩层及结构面产状)、地质素描、记录等。2、内业资料整理对现场调查资料(包括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变形破坏迹象、变形范围、支挡及防护措施的缺损状况、排水系统调查情况),按一坡一档(共89处边坡)的原则进行资料整理、文字录入和初步分析工作。1.6.4工程效果评价1、资料分析和工程效果评价1)
14、评价对象针对现场调查的89处工点的工程效果进行评价。2)评价内容和步骤包括以下内容和步骤:(1)治理工程措施结构病害的调查分析对治理工程措施结构病害类型、破坏程度、发展趋势、对结构使用功能的影响进行现场调查和分析论证。(2)治理工程措施技术状况评价技术状况评价,首先对治理工程措施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缺陷病害情况所处的技术状态进行打分评价,然后再考虑各部件权重的进行综合评定。(3)治理工程措施适宜性评价适宜性评价,是根据边坡病害的性质、破坏模式和工程措施的适用条件、作用机理等,采用定性的方法对工程措施治理边坡病害的效果进行评价。(4)治理工程措施工程效果的评价治理工程措施工程效果,受两方面的影响:(
15、a)受边坡病害治理工程措施的技术状况影响(b)受边坡病害发展趋势的影响边坡病害治理工程效果评价分两步:第一步,根据边坡病害治理工程各组成部分的技术状况和在使用期间所承受荷载的变化,对局部作用的工作状态进行评价;第二步,根据边坡病害治理工程整体技术状况和在使用期间所承受荷载的变化,以及局部工作状态的评价结果,对整体作用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5)边坡病害体治理效果评价边坡病害治理工程效果评价应以一个病害体为评价单元,对于多个病害体的工点,划分为单个病害体进行评价,按不同的病害体进行工程效果评价。一个边坡病害体的治理工程包括主体工程措施和辅助工程措施。主体工程措施是指对边坡病害体的稳定直接起控制作用
16、的措施;辅助工程措施对边坡病害体的稳定不起直接控制作用,但对主体工程措施的作用起辅助作用。边坡病害体的治理工程效果的评价应首先对主体工程措施进行评价,其次对辅助工程措施进行评价。对一个病害体可选择以下方法进行评价:(1)支挡工程措施评价法一个病害体治理的主体工程为单一的支挡工程措施,可选择所用支挡工程措施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对一个病害体治理的主体工程为多种支挡工程措施的共同作用,如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和预应力锚索框架联合支挡、抗滑挡墙和抗滑桩联合支挡等,可以选择其中安全状况最佳的工程措施进行工程效果评价,其评价的结果反映了整个病害体的安全状况。(2)稳定系数评价法对采用综合治理措施的病害体,可计算
17、出考虑工程作用的病害体的稳定系数,根据稳定系数的大小评价工程效果。(3)宏观变形迹象评价法根据病害体地表裂缝的分布和发育程度对治理的效果进行评价。3)边坡病害治理工程效果评价标准边坡治理工程评价的8个标准,即边坡病害体治理稳定性分级标准、技术状况评定标准、治理工程适宜性分级标准、治理工程措施局部工作状态等级划分标准、治理工程措施整体安全等级划分标准、交通管制和群众安全管制分级标准、危险状况预警标准、应对措施分级标准。4)评价结论对每一个边坡病害工点的安全等级划分为五类,即安全、基本安全、欠安全、不安全、很不安全,划分标准详见表1。表1 边坡病害工点安全等级划分标准等级安全状况划分标准一安全既没
18、有整体变形破坏迹象,也没有局部变形破坏迹象,整体和局部的安全系数K都能满足规范要求,整体安全系数K1.2二基本安全没有整体变形破坏迹象,有局部变形破坏迹象。整体安全系数略小于设计规范1.15K1.2 三欠安全治理工程措施的整体的安全系数1.1K1.15,边坡的地质条件不断恶化,边坡向不稳定方向发展,将来可能失效。四不安全整体安全系数1.05K1.1,边坡的地质条件继续恶化,边坡向不稳定的方向发展五很不安全边坡的整体安全系数1.0K1.05,边坡的地质条件继续恶化,边坡向不稳定方向发展,短期内可能失效整体安全系数K1.0,工程措施已部分失效或全失效1.6.5对欠安全、不安全、很不安全工点的复查评
19、估在工程效果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欠安全、不安全、很不安全的工点进行复查评估,核对其安全状况。1.6.6应对措施根据89处工点的野外调查和复查情况、工程效果评价结果,按以往经验结合现场情况和专家建议提出各工点的应对措施,包括:进一步监测措施、维修加固措施、交通管制措施和群众安全措施等。1.6.7编写工程效果评估分报告在完成以上所有工作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写梅(州)河(源)高速公路华城至蓝口段高边坡、高路堤、高挡墙和加固措施工程效果评估分报告的最终报告。1.7工作过程我院于2009年11月15日向广东梅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提交了梅(州)河(源)高速公路华城至蓝口段高边坡、高路堤、高挡墙和加固
20、措施工程效果评估工作大纲及预算文件,2009年12月签订合同书。我院于2009年12月6日26日对89处工点的进行资料(勘察、设计、竣工图、监测等)的整理和分析,并对各工点的地质、设计、施工、监测等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对文字和图形进行电子化;2009年12月27进场开展调查工作,2010年1月26日外业调查工作完成;2010年1月28日2月1日我院对危重边坡工点的进行第一次复查评估;2010年3月5日3月8日进行了第二次复查评估;2010年4月8日4月12日进行了第三次复查评估。在完成以上所有工作的基础上,我院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写本工程效果评估分报告,于2010年4月25日完成了梅(州)河(源
21、)高速公路华城至蓝口段高边坡、高路堤、高挡墙和加固措施工程效果评估分报告的编写。在广东梅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完成了任务,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2工程地质条件2.1自然条件梅河高速公路梅龙段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山区,行政区域隶属梅州市及河源市管辖。该公路所经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气候区的过渡地带,纬度较低,临近南海、太平洋,形成夏日长、气温高、光照充分、雨量充沛、雨量集中的特点。受山区特定地形影响,气候差异大,地形小气候特点突出。梅州段年平均降雨日为150天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介于1483.41798.4mm之间,雨量充沛,降雨特点为丘陵山地多于盆地,迎风坡多于背
22、风坡,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季节性变化也较大,雨季旱季分明,降雨集中,49月份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10月份至次年3月为旱季。河源段多年平均降雨量介于1500mm2200mm之间,最大年降雨量3912.6mm(东源回龙1959年),最低年降雨量559.9mm(东源康禾1963年),最大日降雨量399.99mm(河源城1959年6月13日)本区年平均气温19.521.5C,每年59月份为夏季,气温多为2429C,最高气温达到39.6C。2.2地形地貌梅河高速公路梅龙段通过区丘陵山地广布,丘谷相间,河网密布,地势起伏较大,构成山地、丘陵、台地、阶地和平原五大类地貌。梅州市境内地势西北
23、高东南低,全市由东北西南的罗浮山系、莲花山系、凤凰山系和西北东南的铁山嶂山地、蕉平山地以及近乎南北向的七目嶂山地构成。河源段地处九连山南麓,地势向东江倾斜,罗浮山脉呈东北西南斜贯,由于周边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外围山岭环绕,区内有三大台地平原:源城盆地、灯塔盆地、川南盆地。与高边坡有关的主要为丘陵及山地。丘陵多分布于山前地带、谷地和盆地的边缘,主要由砂页岩、红色岩系、变质岩、花岗岩、喷出岩和石灰岩构成,按海拔高度可细分为低丘陵(海拔80250m)、高丘陵(海拔250400m),主要分布于新宁、平远、五华、梅县等。山地以中低山为主,属于幼年期地貌,发育过程受地质构造控制,岭谷排列方向与构造线基本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速公路 华城至蓝口段高边坡 路堤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53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