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市滨湾南路二期(清澜大桥连接线—新港路段)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文昌市滨湾南路二期(清澜大桥连接线—新港路段)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昌市滨湾南路二期(清澜大桥连接线—新港路段)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昌市滨湾南路二期(清澜大桥连接线新港路段)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建设单位:文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评价单位:海口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海南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研究院二O一三年十一月目 录1项目概况11.1项目背景11.2工程概况11.3项目选线合理性分析4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62.1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6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63环境影响预测与拟采取的主要环措施及效果83.1污染源分析83.2环境保护目标103.3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133.4 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排放情况153.5 环境风险预测评价173.6 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性分析193.7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2、193.8 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194公众参与234.1 公众参与的实施234.2 现场调查234.3 网上公众参与公示254.4公众参与调查中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的答复274.5 公众参与调查结论27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96联系方式301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文昌市滨湾南路属于文昌市清澜组团,属于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根据文昌市政府确定的“项目带动城市建设发展”等规划原则,城市规划布局为向东(濒临八门湾)、南(靠海)方向发展,形成以文城和清澜为核心的组团式空间结构,两组团之间则以文清大道和滨湾路为联系纽带,以水面、农田、山地、丘陵等自然因素有效隔离,形成主次分明,错落有致,以海、河
3、、湾、港、城、林为主要景观特色的生态型城市群。清澜组团采用放射状道路系统,构成中心区、港口区、旅游区和居住区等功能分区。城市职能确定为海南东部充满活力的港口基地;海南东部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旅游服务业基地;市域政治中心;拥有优越生态环境的海滨花园居住城市;特色资源型加工工业基地。滨湾南路分别由一期(新港路路口文清大道路口)段、二期(清澜大桥连接线新港路)段组成,其中一期项目已完成前期可研、环评、初步设计等工作。本次评价滨湾南路二期(清澜大桥连接线新港路)段新建工程作为滨湾南路的一部分,是连接文清大道与清澜大桥连接线的主要道路之一,是整个文昌市清澜新区的道路网络骨架之一,是在目前已经建设
4、或已经进行设计的主、次干道基础上的补充,起到区内交通快速通达的作用。然而目前项目区内道路等级及路网密度偏低,没有形成有效的道路网,不能满足区域内外部的交通需求,尤其是现有主要道路等级低,路况差,通行能力严重不足。随着这一片区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和发展,交通出行量将越来越大,现有道路无法满足交通需要,所以建设和完善这一区域的道路交通网络已经迫在眉睫。项目建设可为该片区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可进一步促进清澜片区的开发建设,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附加值,保障经济的良性发展。1.2工程概况1.2.1 建设项目地点滨湾南路二期(清澜大桥连接线新港路段)新建工程位于文昌市清澜片区,呈南北走向,起、终点分别与清澜大
5、桥连接线、新港路相交,道路路线长度约1911.61m,红线宽度50米。设计速度为60km/h,双向六车道,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1.2.2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规划道路工程路线长1911.610米,道路红线宽50米,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级。横断面设计如下:50米=4.5米人行道+3.5米非机动车道+2.5米侧分隔带+12米机动车道+5米中央分隔带+12米机动车道+2.5米侧分隔带+3.5米非机动车道+4.5米人行道。建设内容包括建设范围内的道路、给水、排水、道路照明、道路绿化、消防市政配套设施。电力、电讯、燃气等其它市政管线本项目仅预
6、留管位,不包括在本工程范围内。本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1.2-1。表1.2-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项 目单 位指 标备 注一、基本指标1、道路等级主干道2、设计车速km/h603、投资估算万元22804.214、占用土地永久用地亩151.2临时用地亩20.05、交通量2015年pcu/d73982022年pcu/d182162030年pcu/d26835二、路线1、路线总长km1.9112、平曲线最小半径m28003、最大纵坡%2.494、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型m1500凹形m2000三、路基 路面1、路基土石方数量 填方m361304.2 挖方m345538.7弃方m315521.42、路面类
7、型沥青混凝土四、交通工程1、车行交通信号灯套122、人行交通信号灯套10单杆双灯套4单杆单灯3、交通标志套204、路名牌面155、交通标线m223206、公交车站座6五、绿化工程1、绿化m2191111.2.3交通量预测根据项目工可提供的交通量预测数据,昼间(6:0022:00时)交通量占全天交通量的79.5%,夜间(22:006:00时)为20.5%,项目交通量预测见表1.2-2,车型比见表1.2-3。根据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关于滨湾南路二期的交通需求预测,滨湾南路二期(清澜大桥连接线新港路段)高峰小时单向最大交通量如下表所示。表1.2-2 滨湾南路二期单向最大交通量及饱和度(2030年)
8、道路名称单向最大路段交通量(pcu/h)单向车道数饱和度滨湾南路二期255630.55表 1.2-3 项目交通车型比车型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比例(%)69.527.13.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交通噪声预测年限取道路竣工投入营运后第1年、第7年、第15年,即2015年、2022年、2030年,将工可中各预测年交通预测量按照环评导则要求进行换算,最终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1.2-5。表1.2-5 本项目交通预测量结果 单位:pcu/d 特征年路段高峰小时流量(pcu/h)平均日交通量(pcu/d)201520222030201520222030流量流量流量交通量
9、交通量交通量文昌市滨湾南路二期7202024337673981821626835备注:项目交通预测量换算方法引用(卢喜林.公路环评噪声预测的交通量换算方法.山西建筑.2008)小型车定为小客车(额定座位19座)、小型货车(载重2t)、摩托车、人力车,中型车包括大客车(额定座位19座)、中型货车(载重2t7t)、大型货车(载重7t14t),大型车为特大型货车(载重14t)、拖挂车、集装箱车、拖拉机。1.3项目选线合理性分析1.3.1项目与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文昌市滨湾南路二期(清澜大桥连接线新港路段)新建工程项目属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正版)中的鼓励类项目,即第二十二条“城市
10、基础设施”中的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根据文昌新的城市功能定位,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的建设,以及“两桥一路”项目等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将带动文昌跨越式发展,文昌市定位为中等城市。项目道路红线宽度为50m,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中等城市主干道红线宽度超过55m为限制类,本项目不属于该产业结构指导目录中限制类,因此,本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本项目为滨湾南路二期(清澜大桥连接线新港路段)新建工程,属于文昌市重点项目及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文昌市主城区区域路网,可促进沿线土地的开发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附加值,保障经济的良性发展;项目建设可进一步促
11、进清澜片区的开发建设,实现文昌市总体规划。本工程已取得文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批复,符合文昌市政策。1.3.2项目与文昌市城市规划相符性本项目拟建道路为文昌市滨湾南路二期(清澜大桥连接线新港路段)新建工程,位于清澜片区的北部。文昌市滨湾南路二期(清澜大桥连接线新港路段)呈南北走向,起、终点分别与清澜大桥连接线、新港路相交,全长约1911.61m,设计行车速度60km/h,道路红线宽50m。项目的建设对于改善沿线各区之间的交通状况,加强各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所在地符合文昌市城乡总体规划(2011-2030)要求,并取得文昌市规划局选址意见书(选字第4690025
12、01300002号)文件,同意了建设项目选址,符合城乡规划要求。因此,项目的选址与文昌市城乡规划是相符的。1.3.3项目与文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性本项目已取得文昌市国土环境资源局关于文昌市滨湾南路二期(清澜大桥连接线新港路段)新建工程项目建设用地预审意见2013 353号),根据该意见显示,项目总用地面积10.0832hm2,土地利用现状为农用地3.3724hm2(其中耕地2.0916hm2)、建设用地6.7108hm2,项目符合文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项目农用地转用及土地征收报批手续。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实施后,各项目污染物达标排放,水土保持措施可行,对区域大气环境、生
13、态环境、地表水环境和声环境质量无明显影响,对周围环境敏感目标影响甚微,区域环境质量可基本保持现有等级水平。综上,项目选址从国家产业政策、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角度上是合理的。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2.1.1生态环境现状项目区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沿线主要植被类型有村庄植被、农田植被等。项目地区长久以来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无珍稀野生动物。项目沿线没有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等特殊环境敏感目标;沿线乔木林生态系统、村庄植被、农田生态系统是沿线主要的生态类型,以村庄乔木、灌木林、农田植被为主;项目沿线评价范围没有珍贵野生动植物分布。2.1.2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现场调查发
14、现,沿线无工业企业,评价范围内没有重要或特殊的空气污染源。评价范围内现有构筑物均为居民住房,对环境的影响较轻微,呈面源分布。根据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与2013年5月发布的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月报显示,4月份,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各监测城市(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均为100%。其中,三亚、文昌、陵水、白沙、保亭5个市县空气质量优级天数100%,保持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水平,项目区空气环境质量良好。2.1.3声环境质量现状所列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结果,对拟建道路沿线地区的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项目起点处清澜大桥连接线现状噪声值满足4a类标准;村庄居民点的昼间LAeq级介于51.0dB(A)53.
15、6dB(A)之间,夜间LAeq级介于42.2dB(A)45.8dB(A)之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由于拟建项目处于尚待开发的城市地区,附近多数无显著噪声源,总体而言,拟建项目沿线的声环境现状质量良好。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2011、HJ2.2-2008、HJ/T2.3-93和HJ2.4-2009)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2011),评价范围划分原则和本项目现场踏勘调查实际情况,确定本评价范围如下:(1)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为道路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2)声环境评价范围为道路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
16、内。(3)生态评价范围为道路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4)社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拟建道路所在的文昌市清澜镇。 3环境影响预测与拟采取的主要环措施及效果3.1污染源分析3.1.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1、施工期社会环境道路的建成对道路沿线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发展均有促进作用,但对沿线土地的征用有影响,如果国家有关征地政策和规定不能得以认真落实,相关公众的基本利益得不到保证,将会使当地沿线居民的生活水平受到影响。2、施工期环境空气本工程施工期的空气污染主要是扬尘和粉尘污染。建筑材料在运输、装卸过程中有大量的粉尘散落到周围空气环境中;建筑材料在堆放期间由于受风吹会
17、引起扬尘污染。3、施工期声环境施工期间,各类施工机械设备运行和工程建筑作业过程中将产生噪声。声压级达到80-90 dB(A)。4、施工期生态环境工程占地会造成植被破坏和对植被生产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工程一次性导致生物量损失409.65t,其中导致永久生物量损失(永久占地)371.15t,非永久生物量损失38.5t;项目建成后可以通过对路基边坡的绿化弥补沿线生物量的损失,重建人工生态系统,可减小因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初步估算,项目沿线两侧绿化面积19111m2,可补偿生物量约76.4t。因此,通过绿化植树种草等生态系统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偿一部分由于道路建设导致的生物量损失。道路建设
18、中由于占用土地,扰动地表等因素,侵占了一部分植物赖以生长的土壤,导致植物在数量和成分上的改变。据实地调查的结果,项目桩号约K0+470K0+650有文昌特有种文昌锥分布(未挂牌),项目施工应尽量减少对文昌特有种文昌锥的破环,施工便道及施工场地远离该区域,尽量保护该植物的生境,并进行挂牌提示。其他评价区域的植被主要为常见人工植被,道路建设对植物物种的影响主要是造成其面积上的减少,对区域内植被资源和植物物种多样性、植被分布影响不大,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建设单位通过对树木进行移植,并在道路两侧征地范围内进行植树绿化,降低了因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道路绿化,施工临时占地的植被恢复工
19、作,运营期做好绿化管理工作,可以最大程度上消除给沿线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总的来说,工程建设占地会对沿线植被面积造成一定的减少,但绝大部分为人工植被损失,且数量较小,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甚微。5、施工期水环境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营地,其中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主要是粪便水和餐饮污水,考虑到施工营地为临时设施,建议采用化粪池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化粪池产生的污泥进行厌氧堆肥用于树木或田间追肥,施工结束后覆土掩埋,不会对附近水体造成较大影响。施工生产污水主要是SS较高的泥浆废水和清洗修理机械产生的含油污水,禁止直排,防止污染水体和土壤。施工区应修筑集水沟,并设置沉砂池和隔油池,并定
20、期清理,对于泥浆水可沉淀后用于路面洒水。最大程度控制减少对沿线水体产生的不利影响。6、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根据路基土石方平衡可知,项目全路段填方大于挖方,临时堆土主要为清除表土,经分类临时堆放后全部回用于道路绿化,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根据工程分析的结果,施工期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100kg/d;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严禁乱丢乱弃,对环境影响较小。拆迁建筑垃圾一般均可用作道路建设和房屋建设材料,应尽可能回用,不能回用的运至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处理场处理,严禁乱丢乱弃,对环境影响较小。3.1.2 运营期污染源分析1、大气污染物机动车尾气由三部分组成,一是
21、汽车排气管排出的含有CO、HC、NOx 等。这些污染源属于线性流动污染源,对于城市道路而言,汽车尾气对道路20-50m 以内影响较大,50m 以外随着距离的增加影响逐渐减少。另外,道路上行驶汽车的轮胎接触路面,使路面积尘扬起,会产生二次扬尘污染。在运送散装含尘物料时,由于散落、风吹等原因,也会使物料产生扬尘污染。2、机动车噪声道路建成后营运期噪声源主要是道路行驶的各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包括机动车发动机噪声、排气噪声、车体振动噪声、传动和制动噪声等)其中发动机噪声是主要污染源。3、固体废弃物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以及行人在行驶时,也会抛弃一些垃圾,如纸屑、果皮、塑料袋等。对沿线周边环境产
22、生不利影响,既增加了道路养护的负担,又破坏了路域景观的观赏性,此部分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3.2环境保护目标根据本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说明、现场踏勘及调查,确定了生态环境、地表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本次评价将工程占地、沿线动植物、水土保持设施等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3.2-1。表3.2-1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序号保护对象位置主要保护内容1农业生态全线涉及处沿线农田植被(K1+240K1+600)2陆生植物、野生动物全线涉及处征地范围内的陆生植物(文昌特有种文昌锥)、爬行类及鸟类等野生动物及生境3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全线涉及处路基边坡、弃土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昌市 滨湾南路二期 大桥 连接线 新港 路段 新建 工程 环境 影响 报告书 简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52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