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沉管碎石桩施工作业指导书.doc
《振动沉管碎石桩施工作业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振动沉管碎石桩施工作业指导书.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0 工程概况本工程振冲碎石桩桩径0.8m,间距1.52.0m,桩长为12m14m,正三角形布置,桩顶设0.3m厚的碎石垫层,处理桩号为:K43+916.03K45+100长112.652m。共分三个区,其中区桩长14m间距1.5m,区桩长12m,间距1.8m,区桩长12m,间距2.0m.2、0 施工总体设想碎石桩总长29456m,施工拟投入4套振冲桩机同时进行,计划一个月内完成,其施工顺序沿着道路的前进方向平行流水施工。碎石材料水运至,堆放于河堤边,以载重汽车运至施工现场。3、0施工方案3、1施工准备1)、场地平整施工:振冲碎石桩施工前先进行场地平整,场地平整标高为根据地形图拟定的标高,
2、施工时根据“宁填勿挖”的原则进行整平。挖除地表坚硬物体,使振冲器能顺利下钻。2)、布置场内运输道路、道路两边的排水盲沟、纵向排水沟、料场、沉淀池及清水池,准备好照明设施以便夜间施工。3)、场地清理与掘除:在现场确定清理、掘除、拆除的范围后,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清理。a、土及草皮在较干硬的地主要用推土机、人工配合、装载机铲除,自卸车运输弃于指定弃土区。低洼潮湿的地方主要用挖掘机清除,机械无法清除的地方则用人工挖除。b、填方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至少200mm内的草皮、树根、农作物的根系和表土予以清除,并符合振冲碎石桩桩顶标高。4)、测量放样及布桩。根据图纸要求的布桩原则
3、进行布桩,并绘制测量放线图,交与监理及设计单位复核后,方进行测量放样,每个桩位均以钢钎作标志,编制桩号。5)、正式施工前,每个机组和各个地质状况不同的场地进行现场成桩试验,试验的桩数不小于5根,以取得满足设计要求所需的施工机具、施工工艺和技术参数,以此作为正式施工的依据。6)、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在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施工前由技术负责人根据试桩结果及设计要求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1前 言 碎石桩复合地基是处理软土地基的一种迅速而有效的方法。但是,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第六章第一节第6.1.1条 “振冲置换法适用于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的粘性土、粉土、饱和黄土和
4、人工填土等地基。”,其他教科书等也认为振冲碎石桩不适应于不排水抗剪强度低于20KPa的软粘土中。 本文详细介绍了汕头市某厂房内地坪成功采用振冲碎石桩的设计及施工方法,并结合广州地区近年来振冲碎石桩工程设计与施工实例进行技术评价,说明在不排水抗剪强度低于20KPa的软土地基完全可采用振冲碎石桩进行处理,关键是施工中应认真执行有关设计施工操作规范,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分析,以确定最优处理方案。2某厂房内地坪振冲碎石桩设计实例2.1工程概况 汕头市某厂房内地坪用来承放高精密度机械设备,承载力要求仅为50KPa,但该机械设备对不均匀沉降非常敏感,初步设计采用架空地坪,即地坪与桩承台连为一体。可是架空地坪造
5、价太高且对机械设备的后期改良不利。应业主邀请,笔者建议采用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并就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有关计算和施工参数进行了设计。共完成了振冲碎石桩3470根,39558米,填料量37185m3,碎石垫层约5000m3。2.2 场地土层情况场地土层自上而下为素填土、耕作土;淤泥:底面埋深为-12.56-10.26,=15.9kN/m3,十字板抗剪强度多为1013KPa,fk=40 KPa;粗砂:平均厚4.9m,20.2 KN/m3,fk=220 KPa;淤泥:平均厚16.5m,=16.4 KN/m3, fk=50 KPa;粉质粘土:平均厚3.0m,18.5 KN/m3,fk=110 K
6、Pa。 场地地下水位高(0.00),处理对象为上部淤泥。粗砂具一定厚度,且承载能力高,可作一般桩基持力层,但下卧淤泥厚度大且强度低应对其作承载力和变形验算。2.3设计计算2.3.1确定加固范围及复合地基承载力 加固范围取桩承台内88m 范围,设计布桩14根,桩径1.0m,三角形布桩,桩距2.50m,,行距2.20m,素填土及耕作土视作淤泥看待,加固深度11.4m至粗砂层顶面,桩顶铺设30cm碎石垫层。由fspk=1+m(n-1)fsk,m=d2/de2=0.14,fsk40KPa ,n取4,计算得:fspk=56.8KPa。2.3.2计算假设 a)加固深度内全部为淤泥,地基土为各向同性;b)承
7、台内88m 地坪范围等效为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刚性基础;c)桩长达硬层;d)无相邻荷载影响。2.3.3地基受压层计算深度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计算,Zn=b(2.50.4Inb)=8(2.50.4In8)=13.4m。2.3.4地基土自重应力计算 cz1 = (15.910) 11.4=67.26Kpacz2 =(20.210)(13.411.4)+cz1 =87.7 KPa 2.3.5附加应力计算 z0=50KPa l/b=1,z/b=3.35,查规范附表101得ac0.037 z1= 4ac0=40.03750=7.4KPa2.3.6下卧层承载力及变形验算 z1+c
8、z2=87.7+7.4=95.1KPa 粗砂平均厚为4.9m,fk=220KPa95.1KPa,且z1=7.40.1cz2=8.77KPa。对于软土,基础底面中心O点下深度Z处的附加应力z等于同一深度Z处的自重应力cz的0.1倍时,此深度即为地基受压深度Zn,说明粗砂具足够强度,Zn=13.4m也符合变形计算深度要求。2.3.7基础中点下天然地基沉降量S 粗砂变形可忽略不计,假定计算深度范围内全部为淤泥。规范公式简化为: S=sPo(Z1 a1)/Es1 s沉降计算经验系数,由Es查表得; Po基底面处的附加应力,取50Kpa; Z1为13.4m; a1查范附录十:附表10-2“矩形面积上均布
9、荷载作用下角点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a”,按应力叠加原理l/b=4/41.0,z1/b=13.4/4=3.35,查表得 a=0.12695,a1=4 a=0.508。 Es11.74Mpa; EsAi /(Ai/ Esi), A1= z1 (a0 + a1)/2 , A2= (z2 z1)(a1 + a2)/2,因为加固范围内全部为淤泥,故EsEs11.74Mpa。查表内插得s1.45, 计算:s=283.6mm2.3.8复合地基总沉降量(沉降折减法) SspS 为沉降折减系数,01,1/1+m(n-1),m为置换率 ,n为桩土应力比; S为天然地基沉降总量; Ssp为复合地基总沉降量。 计算得
10、:0.70。 SspS =0.70283.6=198.5mm2.3.9复合地基沉降稳定时间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变形的组成包括桩体自身沉降和桩间土的变形两部分。桩体自身沉降是以桩柱体在荷载作用下的压胀变形为主,对于桩间土的变形则是以压缩变形为主。本工程设计复合地基置换率为0.14,即压胀变形忽略不计,因此,变形可近似由桩顶变形和桩间土表面变形构成。 施工期间车辆碾压、桩顶碎石垫层施工的碾压作用和后继填土施工时的碾压作用、以及依靠垫层的流动补偿性,桩顶变形和桩间土表面变形能在施工期间迅速均匀地进行。经测试结果表明,软土在施工30天后排水固结完成,强度得到恢复,故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一般在地基处理完后
11、的30天即可完成80沉降,剩下20的沉降在加载后桩间土强度改善过程中完成(约三个月),半年后沉降趋于稳定。2.4设计要求2.4.1设计控制标准 a)据填土荷载及机械荷载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 50Kpa。 b)根据机械设备的工艺要求,工后沉降控制在2530mm,且不出现差异沉降。2.4.2振冲碎石桩技术要求 a)按内地坪单元布桩,单元规格为85008500、85009000和90009000三种,每个单元布桩14根。桩径1000,桩距2.50m,行距2.20m,桩长以达相对硬层粗砂层为准,平均长11.4m。 b)碎石桩施工采用ZCQ-30型振冲器,施工后桩顶铺设碎石垫层,厚度为30c
12、m。 c)碎石材料采用未风化3080cm碎石,含泥量不大于5。 d)内地坪处理范围外加一排护桩,距外轴线2.0m布桩,护桩桩径1000,桩距3.0m。 e)密实电流暂定为4550A,留振时间1015S,具体施工参数经试桩后确定。 f)其他项目参照有关规范、规程。2.4.3设计检测方法 a)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采用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试验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附录一“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进行。 b)埋设沉降观测杆和位移观测桩,振冲碎石桩施工完后进行观测。观测时间为一年,并根据观测资料的分析,预测后期沉降和最终沉降。2.4.4施工注意事项 a)施工前应平整场地,铲除杂草等
13、,为方便施工,应先铺设50cm厚中砂垫层,施工平面不得低于地下水位。 b)振冲碎石桩施工水压不小于500KPa,水量不小于30m3/h。 c)施工顺序按“由外到里、两边往中间”的原则同时推进施工。 d)单位填料量不少于理论填料量,扩散系数按1.2计,即0.7851.20.94 m3,保证复合地基置换率。 e)有关碎石桩施工允许偏差还应符合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中相关规定。2.5试 桩 桩长为11.0m,施工密实电流4550A,留振时间10S,单桩耗碎石13.5 m3,单位填料量约1.23m3/m,说明施工参数与设计桩径相匹配。最后由设计、监理、质监、施工单位及业
14、主共同确定按原设计参数即:密实电流4550A,留振时间1015S进行大面积施工。2.6处理效果2.6.1 施工监测在施工过程中,笔者使用了广东有色地勘局九三二队曹志明等研制的DC-3振冲监测系统(一种带数字分析模型的施工监控与分析系统)对成孔与制桩进行全程监控,重点监测振冲三要素:密实电流、留振时间和填料量。其中填料量计算方法采用每个振密段长(0.5m)对应的成孔电流、密实电流和施工时间(该段成孔时间与振密制桩时间)联立方程求解所得,对比人工记录的填料量和总体耗填料量,误差较小。将收集的数据按施工位置平均分四组,再从这四组数据中随机抽样另组成一组数据,对此五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成果包括施工电流
15、变化特征曲线、施工状态分析和处理效果评述等。五组数据表明,振冲三要素基本一致(达到设计要求),平均桩径115,场地整体施工状况较为均一,处理效果良好。三要素统计结果见表1:表1 DC-3 振冲三要素统计数据分析结果 要素组号平均密实电流I(A)平均留振时间S(s)每米填料量(m3)150121.0247141.2350100.92443121.0555101.12.6.2 施工要点: 饱和软土地基上施工振冲碎石桩,主要难点是成孔质量问题和成桩时电流及留振时间难以达到设计要求,这都要在施工中采取有效的工艺措施来解决,主要方法有:(1)成孔:成孔速度宜慢,振冲器在成孔过程中应保持悬垂状态,保证孔壁
16、的完整和孔的垂直度;成孔时水压不宜小于500kpa,水量不小于30m3/h ,保证孔内淤泥及其团块返出地面,保证填料的畅顺,提高施工功效,还能保证桩体的排水固结作用不因桩体含泥量大而影响。为进一步保证成孔质量,终孔后必须进行清孔1-2遍。(2)成桩:成桩时电流及留振时间难以达到设计要求,主要原因是碎石难以充分地到达预定位置。为解决这些问题,除成孔质量要保证外,在成桩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成桩工艺。饱和软土中主要解决填料工艺问题,规范要求采用“间断填料法”,但在实际施工中,我们都采用“综合填料法”,即在成桩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有时采用“间断填料法”,有时采用“不间断填料法”,更多的
17、是综合此两种方法,让振冲器在孔内不停地上、下串动进行填料、振密和留振。此法能避免饱和软土振冲碎石桩施工常见的“卡管”和“断桩”现象,保证桩体连续性和密实度。(3)成桩过程中还应注意密实电流和瞬间电流的区别,留振时间应是“在稳定密实电流下的持续时间。”2.6.3 检测结果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采用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中有关规定进行,根据碎石垫层在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中的作用,要求试验直接在碎石垫层上进行。本工程共检测4根桩,检测结果见表2:表2 试验结果汇总表试验序号试验点号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spk(kPa)极限承载力QU(Kpa)大沉降 (mm)
18、残余沉降 量(mm)fspk对应沉降量(mm) 12A-95010014.329.376.81 21N-65010012.578.985.72 313J-5501006.643.442.50 4 17C-65010011.986.664.32 结果表明,总沉降量小,fspk对应的沉降量极小(平均4.83mm),回弹率37.5%,QS曲线平缓, Slgt 曲线呈平行规则排列,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50KPa,完全符合设计标准和满足工程要求。 该厂房地坪处理后,经一年的沉降观测,沉降在施工完后的三个月就已趋于稳定,总沉降量较小(平均为151mm,小于设计计算量),各观测点沉降较均匀。 说明经振冲碎石
19、桩处理后,沉降能很快完成,总沉降量较小,且无差异沉降。比设计预期效果还要好。2、 振冲挤密碎石桩施工工艺一、 振冲碎石桩的施工原理振冲碎石桩是以振动沉管方式挤土造孔,分层填加桩料并振实成桩,其加固机理为对土进行置换及机密,促进排水固结从而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二、 振冲碎石桩的适用范围本法常应用于软弱地基的加固,堤坝边坡的加固及消除可液化土的液化性,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适用于砂土、粉土、粘性土、淤泥质土、有机质土、黄土等。可达桩长1928m,桩径0.40.6米,且对于环境无污染,其主要优点是造价较低、进度较快,加固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因而被广泛应用。三、 施工工艺 1.1技术交底施工前,
20、现场技术员应向工段和班组长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内容包括施工方法、技术资料、质量与安全措施等。 1.2准备工作 1.清理平整场地:夯实回填素土至地面,消除高空和地面障碍物;在施工中如果地基液化严重,碎石桩机倾斜或下陷,可在原地面铺40cm碎石确保桩机平衡,在施工完毕后及时清除。 2.测量放线:恢复中线,放出路段边线桩,清理平整施工段地基表面,测量整平后的标高,做好排水系统,保证排水通道的畅通; 3.按设计文件桩间距及形式绘制碎石桩施工平面图,按桩位图准确放出桩位并编号,桩间距允许差为150mm; 4.技术要求:施工时要求土层十字板抗剪强度大于10Kpa。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涵洞及箱通对地基承
21、载力的要求值,要求桥台基础地基承载力达到220Kpa以上并全部消除地基土的液化 1.3试桩 碎石桩施工前,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成桩试验,取得各种机械参数,以确保大面积施工质量,试桩的数量一般宜为79根,成桩试验要求达到以下目的: 1. 根据不同路段、不同的地质情况现场确定桩体的有效长度。本段设计桩长10m,实体桩长9.6m。 2. 掌握满足设计要求和各种技术参数,如振动频率、留振时间、反插深度、桩管提升高度和速度、电机的工作电流及完成全过程的施工时间等。 3. 掌握振动沉管的阻力情况,选择合理的技术措施,确保挤密的均匀性和桩身的连续性。 4. 检验室内试验所确定的碎石灌入量是否能达到设计要
22、求。 5. 检测桩身的质量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 1.4施工方法碎石桩采用振动沉拔桩机振动成桩法施工,施工顺序采用围幕法,先打外围桩再打内圈桩,并由外缘向中心推进,具体成桩工艺如下: 1 清理整平施工场地,铺筑垫层,进行桩位放样。 .3、 路基施工场地清理施工前调查施工范围内地下现况管线,与新建建筑物有无矛盾,如有矛盾及时处理,然后进行碎石桩施工。振冲碎石桩施工本标段两端为高填方路基。为防止今后路面产生不均匀沉降,在桥两端25m范围内采取振冲碎石桩加固基础。施工工艺:根据设计要求采用75KW振冲器及配套工具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轴线,按图纸测放桩位;组装好振冲器后,接通水源电源;调试设备,校核各项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振动 碎石 施工 作业 指导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52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