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地质灾害对桥梁的影响分析.doc
《山区地质灾害对桥梁的影响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区地质灾害对桥梁的影响分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区地质灾害对桥梁的影响分析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山区地质灾害对桥梁的影响分析摘要:随着我国交通的迅猛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在山区修建的桥梁越来越多。山区桥梁,相对于平原区的桥梁,更加受到复杂的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山区作为地质灾害的高发地区,地质问题对桥梁施工、使用及后期维护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造成毁灭性的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本文就在山区频发且对桥梁安全影响较大的地震及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对桥梁的影响及防治措施进行浅要的分析。关键词:山区桥梁; 地质灾害; 地震; 泥石流; 影响; 防治措施
2、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raffic,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our country built more and more bridges in the mountains. The mountain bridge, relative to the plain area of the bridge,the effects of complex topography, landforms, geology, meteoro
3、logy, hydrology and natural conditions,and as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s ,geological problems of bridge construction, use and maintenance of late have great influence,even a devastating disaster,and life and property caused irreparable damage to the people. This article in t
4、he mountains and the safety of the bridge frequently affect larger earthquake and debris flow and other natural geological disasters on the bridge and the effect of control measures were analyzed.Key word: the mountain bridge; geological disasters; earthquake; debris flow; influence; prevention meas
5、ures1 前言交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在繁荣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全国交通系统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难得机遇,桥梁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随着我国交通的迅猛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在山区修建的桥梁越来越多。在桥梁建设大规模向山区发展、建设难度不断增大的新形势下,其中遇到的地质灾害问题也越来越显著。山区桥梁主要特点是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地形复杂:表现为沟壑众多、地面高差变化大、横坡陡。地质复杂:表现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陡崖、断层等不良地质不同程度存在,岩性、岩石风化程度各有不同。水文复杂:表现为水系众多水文地质、暴雨、洪水
6、、泥沙沿路线不尽相同。其中尤以在山区频发且破坏性大的地震、滑坡及泥石流对桥梁的影响尤其重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因此,为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以及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对地质灾害的预报及灾后的治理就显得极为重要。2 桥梁典型病害分析2.1 桥面系病害2.1.1 桥面系病害特征及成因桥面铺装层直接承受梁体变形、行车荷载、环境因素的作用,其应力分布和变形特征与主梁及桥面结构形式密切相关。桥面铺装一方面可扩散荷载,直接参与桥面板的受力;另一方面连同主梁共同受力,是桥梁的直接受力层和保护层,所以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足够的强度,并具有足够的抗冲击、抗裂性和耐磨性能。
7、 国内在柔性路面的公路桥梁中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装,而且刚性铺装层则用在高等级公路桥梁中。我国南方由十夏季高温多雨,桥面铺装较容易出现水毁和车辙破坏;北方地区冬季多雨雪、气候寒冷,桥面铺装的病害主要是由十混凝土的收缩产生的裂缝,雪水渗入裂缝后在冻融循环作用下更加剧裂缝的开展。2.1.2 沿主梁(板)接缝纵向开裂及成因调查发现,高速公路行车道位置的桥面铺装普遍存在纵向裂缝,中小跨径的板桥桥面铺装的纵向裂缝多位十主梁腹板、顶板和板梁纵向接缝位置,见图2.1,最大裂缝宽达15mm。此种病害大大削弱了桥梁的横向刚度,使得荷载横向分布不均匀,在大量的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容易造成单板受力。同样的荷载等级,
8、单板承受的最大活荷载增大40% 70%,从而导致桥梁整体承载能力严重下降。桥面的开裂同时导致雨水下渗,腐蚀主梁,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图2.1 铰缝处纵向开裂病害原因:与桥梁主体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相比,桥面铺装层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研究相当薄弱。由十目前桥面铺装层没有进行严格的计算,没有按主受力截面来配筋,其设计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高等级公路桥梁的横向宽度越来越宽,若未充分考虑空间双向受力,横向构造措施不利也会使铺装层分担过多的次应力而且导致桥面开裂。就空心板桥而言,板间横向传力主要靠铺装层和铰缝,铰缝混凝土和空心板混凝土由十浇注的时间不一样,龄期不一致导致刚度不一样,同时空心板有预应力导致
9、混凝土的变形不一致,从而导致铰缝混凝土开裂,在温度和车辆荷载的作用下,反射到桥面铺装导致接缝处的桥面铺装开裂。按旧规范设计的空心板桥一般采用浅铰缝,其相应的横向刚度较小,更易在铰缝处出现纵向裂缝。另外由十车辆分上下行,桥面中线板缝处受重复荷载作用的次数比其它位置高出数倍,所以中线处纵缝开裂最为严重。2.1.3 桥面铺装层横桥向开裂及成因桥面铺装层的横向裂缝是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典型病害,类似十刚性路面的“断板”。裂缝主要发生距伸缩缝12m范围内,一般距伸缩缝2050cm发生一道,多位十主梁(板)支座上部。对十跨径较大的梁式桥,跨中部位也可能发生横向开裂的现象,见图2.2.图2.2 桥面横
10、向裂缝桥面铺装横向开裂的主要原因:长期的车辆荷载冲击作用,导致铺装层啃边。正常使用阶段,简支梁桥在活荷载作用时梁端支座会产生压缩变形,加上梁体结构温度效应和收缩徐变,尤其是降温时面层收缩,容易导致铺装层内部纵向拉应力过大,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力而导致开裂。当铺装层太薄弱目_没有足够的钢筋连接以承受荷载冲击时,横向裂缝必然要发生,一般运营58年后,桥面铺装层横向开裂已较为严重。由十不间断的车辆冲击,横向裂缝不断扩展,出现数道横向裂缝,并反射到基层,再经受长期的雨水冲刷,便出现局部坑槽。设计时,铺装层钢筋直径、间距不恰当,施工时混凝土分层,粗骨料难以下漏,振捣不密实,一经荷载作用便出现坑槽。据调查
11、京珠高速公路湖南段的多座桥梁出现坑槽,维修处理后仍反复出现,主要是由十交通量过大、超载fn导致路面破坏。2.2 上部结构病害混凝土桥梁结构主梁的病害,根据其结构类型、施工方法、横向连接方式、桥位处气候、地质条件以及运营情况等的不同,其产生的种类、部位和程度也不同,部分病害直接影响结构的使用性能。混凝土梁式桥中的主要缺陷有开裂、坑槽、剥落、露筋、锈蚀、蜂窝麻面等。即使一般认为对结构受力影响很小的微裂缝,也会对结构的耐久性产生深远影响,由十雨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或其他气体的不断渗入,与钢筋或混凝土中的某些成分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使钢筋产生锈蚀膨胀,裂缝增大,导致混凝土材料性质不断变坏。湖南省高速公
12、路中主要桥型结构形式有空心板桥、肋板桥、箱梁桥,中、小跨径桥梁一般采用空心板,30米以上跨径一般采用小箱梁、T梁,其承载能力高、施工方便,邵怀高速桥梁中几乎全部是装配式T梁桥。病害统计结果显示,上部承重结构出现病害的桥梁占24.2%,此类病害多出现在长联、多跨桥梁中,梁桥的主要病害为梁底横向裂缝、梁侧面出现竖向裂缝、两T梁连接处混凝土脱落、露筋等。板桥的病害主要是企口缝损坏引起单板受力,表现为板底横、纵向裂缝及渗水现象。跨中及支座处的裂缝主要是结构裂缝,而其余位置处的裂缝主要是非结构裂缝。2.2.1空心板桥的病害湖南省高速公路桥梁中广泛使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为保证各板共同承受荷载,这
13、种结构的板与板之间必须加设合适的横向连接构造。以前大量采用小企口缝空心板,但随着荷载等级的提高,重载车辆的增加,这种桥梁结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在统计的桥梁中,空心板桥的结构裂缝较常见。 除上述结构裂缝外,空心板顶板混凝土常出现破损或空洞,主要是因为顶板过薄,或铺装层的局部损毁。边梁的混凝土剥落、露筋现象也较常见,边梁外侧由十不断遭受雨水的侵蚀,导致混凝土松散,钢筋锈蚀。长潭高速公路的安子坪桥边梁底的混凝土严重剥落,钢筋锈蚀外露。其次空心板铰缝渗水现象普遍,有的桥未设置排水孔,导致水沿裂缝渗出,并在渗水处形成大量混凝土析出物。2.2.2 T型梁的病害 在高速公路桥中,中桥、大桥一般采用T梁,
14、主要的病害有; (1)在未设或设置横隔板较少的桥梁中,桥面纵向裂缝较普遍,一般出现在T梁与T梁之间的接缝处,有的甚至贯通桥面,主要是因为梁的横向刚度差,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横向连接失效; (2)腹板下缘竖向裂缝及施工不规范导致的腹板蜂窝、麻面;在接近支座或横隔板处,腹板两侧出现斜裂缝,见图2.3 ; (4)下马蹄处的混凝土剥落、露筋现象也比较常见,主要出现在边梁的梁底,见图2.4;图2.3 T梁腹板斜裂缝图2.4 T梁底露筋2.3 墩台常见病害桥墩、桥台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给基础;桥台连接桥梁与路堤,并承受桥头填土的土压力,相当十挡土墙的作用;桥墩则连接相邻两孔的桥跨结构。桥梁的上部结构的变
15、化和影响,基础以下结构的变化与影响,都将会对墩台产生影响和损坏。桥墩和桥台的强度和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桥梁的耐久性。对十高墩大跨桥梁,墩台一旦失稳,将造成桥梁的坍塌;如果墩台承载能力不足,或出现倾斜、沉降、位移及转动,将引起上部结构的破坏,严重时会导致整座桥梁的坍塌。调查显示:墩台缺陷与病害主要有承载能力不足、沉降、倾斜、易动、转动及开裂等,墩台及基础出现病害的桥梁占28.4%。2.3.1桥梁墩台倾斜变位及成因桥梁下部结构的主要病害是墩台倾斜、变位,图2.5为桥墩倾斜现象,平原区桥梁的墩台倾斜主要是由十流水冲刷、软土病害等造成的,而山区桥梁除了山洪的季节性冲刷外,主要是滑坡、泥石流、崩塌
16、等不良地质灾害引起的。墩台的倾斜直接影响上部结构受力,特别是对十山区的高墩大跨或弯桥、斜桥等异型桥梁,桥梁墩台的微小位移或倾斜都有可能导致上部结构的破坏。图2.5 桥墩墩柱倾斜 桥梁的下部结构的结构形式由十地形地质的限制且呈现多样化,病害原因也较复杂。墩台倾斜变位的原因除了设计原因、施工原因,有突发性的山洪、泥石流等的冲刷,在不良地质灾害区,还要遭受滑坡、崩塌等岩体的冲击。 (1)山洪和泥石流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而且其规模难以预测,另外因建桥压缩河道造成的局部冲刷,对下部结构的破坏性也不容忽视。 (2)对十河流弯道上的桥梁,由十河流改道及水流的长期作用,桥台锥坡基础在迎水面处更易被冲刷淘空,导致
17、基础变位。 因此桥位勘察时墩台处的钻孔深度和位置要合理,及时发现不良地质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设计时选择合适的桥位、桥型,合理分跨,减少对沟谷河道的压缩,跨越不良地质灾害区,可以有效避免严重破坏。对十不稳定的边坡首先要进行加固设计,防止坡体下滑对墩台产生冲击,导致其倾斜或位移。2.3.2墩台身裂缝及成因 桥梁墩台在施工时由十水化热、外部温度变化等影响下会产生裂缝,对大桥或特大桥的大体积混凝土下部结构,水化热及混凝土自身的收缩、特别是徐变就会产生大量的裂缝。桥梁运营使用过程中,由十地震、船只撞击等外力剧烈作用时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裂缝,严重的将被剪断。岩溶、软土等不良地质环境将导致基础不均匀
18、沉降,从而使桥梁墩台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3 地质灾害对桥梁影响分析3.1 地震对桥梁影响分析3.1.1 桥梁的震害3.1.1.1 公路桥梁的震害(1)落梁:连续梁和简支梁落梁,破坏(桥例见图3.1)。(2)拱桥破坏:从破坏现象看,因落梁或者拱腿断裂所致(桥例见图3.2)。(3)移位支座滑动和梁体滑移(桥例见图3.3)。(4)碰撞破坏:梁与梁之间、梁与挡块之间的碰撞导致伸缩逢和挡块的破坏(桥例见图3.4)。(5)墩台破坏:墩柱、节点和桥台的破坏(桥例见图3.5)。 图3.1 落梁图3.2 垮桥图3.3 支座滑动和梁体滑移图3.4 梁与挡块之间的碰撞导致挡块的破坏图3.5 墩柱的破坏3.1.1.2
19、 铁路桥梁的震害(1)支座破坏。支座螺栓被剪断、被拔出;支座限位装置破坏;辊轴支座上、下摆错位(桥例见图3.6)。(2)墩台破坏。墩身出现贯通的环状裂缝;墩身混凝土局部崩裂;桥墩侧倾移位;桥台移位等(桥例见图3.7)。(3)落梁(桥例见图3.8)。图3.6 支座破坏图3.7 墩台破坏图3.8 落梁3.1.2 桥梁震害机理分析(1)公路桥梁震害重,铁路桥梁震害轻:铁路桥梁与公路桥梁相比:前者活载重,后者活载轻,由此决定了铁路桥梁的列车活载占整个桥梁的荷载比例较大,再加上列车的车桥振动的影响,有安全性和舒适性的硬性要求,因此,铁路桥梁的桥墩往往设计得“又粗又大”,基础“又深又宽”;反观公路桥梁,由
20、于其活载占整个桥梁的荷载比例较小,相比较而言的是其桥墩的设计往往是“又细又小”,基础是“又浅又窄”。基础的深浅,直接导致地震波的输入的大小,基础越深,越接近“基岩”,输入到结构上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相对较小,基础越浅,越接近地表,输入到结构上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是经过放大了的,比基岩处的要大。公路桥梁桥墩和基础的易损性和输入较大的场地地震动参数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公路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危害性较大;相对地,铁路桥梁桥墩和基础的特点,导致其抗震性能的提高,再加上输入较小的场地地震动参数的实际情况,因此,铁路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危害性相对较小。(2)桥梁的震害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在地震震中区,由于场地的地震波
21、能量巨大,无论什么结构均要受到严峻的考验,都要发生较大地破坏,但是与断裂带几乎平行的桥梁震害并不严重,表明地震具有明显的方向性。(3)地震次生灾害山体滑坡和崩塌对沿溪沿河的桥梁损害较大。3.1.3 减隔震技术的应用研究与房屋和公路桥梁不同的是,铁路桥梁有列车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特别要求,为了满足这一特别要求,铁路桥梁结构必须具备“刚度大”的特点,即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横向刚度,与此相对应的是:铁路桥梁因刚度大导致其结构的地震响应比公路桥梁的地震响应大得多,为了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采用减隔震技术就成了必然的选择途径之一;但隔震技术是以延长结构自振周期来实现的,可见,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要求结构变“
22、柔”,保证桥梁的正常安全运营要求结构变“刚”,二者的要求正好相反,因此,如何处理好铁路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横向刚度这一对矛盾,是隔震技术在铁路桥梁中能否广泛应用的关键所在。3.1.3.1 减隔震技术的机理减小桥梁结构地震响应的有效途径主要有如下两条:(1)延性设计方法,通过在构件的合适位置设定塑性铰和仔细设计构件的细部构造,可以达到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整体性和防止结构倒塌的发生。但采用延性设计,不可避免地使结构出现损伤。(2)结构控制方法,包括被动控制技术、主动控制技术、混合控制技术等,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减隔震技术是运用结构被动控制的原理在土木工程结构中实现减小结构地震响应的有效方法。减隔震技
23、术是通过采用减隔震装置来尽可能地将结构或部件与可能引起破坏的地震地面运动或支座运动分离开来,减少传递到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和能量。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大跨度柔性结构往往采用提供适当阻尼的方法,如采用具有减震耗能的粘滞液体阻尼器、弹塑性软钢阻尼支座、LUB速度锁定支座、调谐质量阻尼器(TMD)、调谐液体阻尼器(TLD)等装置来实现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的目的;而对于普通的小跨度梁式结构,则是采用增加系统的柔性的方法,如采用叠层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等装置实现隔震,从而减小结构地震响应的目的。3.1.3.2 减隔震技术的应用3.1.3.2.1 减震支座(装置)的应用状况减震技术是通过在梁体与桥塔、桥墩、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区 地质灾害 桥梁 影响 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52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