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国道苍南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104国道苍南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4国道苍南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04国道苍南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本)浙江大学 Zhejiang University国环评证甲字第2002号二O一三年十月目 录1 项目概况11.1 项目背景11.2 工程概况11.2.1 工程位置11.2.2 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11.2.3 工程施工布置21.2.4 建设周期21.2.5 工程投资及环保投资21.2.6 技术标准22 项目区环境现状32.1 环境现状32.1.1 生态环境现状32.1.2 声环境质量现状32.1.3 水环境质量现状32.1.4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42.2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43 环境影响预测与
2、拟采取的主要环保措施53.1 污染源分析53.1.1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53.1.2 营运期污染源分析53.2 环境保护目标63.3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测结论73.3.1 社会环境影响73.3.2 生态环境73.3.3 声环境93.3.4 水环境103.3.5 环境空气影响113.4 拟采取的主要措施123.5 环境风险分析183.6 环境保护投资193.7 环境监测及环境管理194 公众参与204.1 目的204.2 公示204.2.1 第一次公示204.2.2 第二次公示204.3 公众参与问卷调查204.4 小结22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36 联系方式241 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随着社会
3、经济的迅速发展,104 国道交通量不断增长。同时,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104 国道街道化现象亦越趋明显,使得国道干线公路尚需兼顾城市道路功能,造成国道干线公路行车不畅。而桥墩至分水关段技术等级大部分为二级以下,路基宽度为 9 米左右,弯急坡陡,路况差,严重影响公路通行能力,国道干线公路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综上所述,104 国道苍南段改建对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满足经济发展对交通的需求、充分发挥国道干线公路作为主干网的作用、为我国东南沿海国防建设提供交通运输保障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改建是必要的,亦是非常迫切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
4、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要求,该项目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使项目在规划、建设和营运过程中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相互协调与统一。受苍南县交通运输局的委托,浙江大学承担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我校在接到委托后,在业主的支持配合下,先后开展了环境现状调查、基础资料收集、环评公示、公众参与调查等工作,并进行了项目的工程分析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在此基础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规范要求,编制完成了104国道苍南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2013年7月2425日由浙江省环境工程技术评估中心在平阳县主持召开了环境影响报告书
5、技术评审会,根据专家组评审意见,我们对报告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报批稿。1.2 工程概况1.2.1 工程位置拟建项目位于温州市苍南县,沿线经过灵溪镇和桥墩镇。工程主线起点位于苍南县灵溪镇新溪村东侧,与104国道瑞安仙降至平阳萧江段改建工程相接,经浦亭、桥墩,终点为苍南县桥墩镇分水关隧道浙闽界,与104国道福鼎段改建工程相接;同步建设灵溪连接线、观美连接线和桥墩连接线。1.2.2 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拟建项目主线长约23.7公里;同步建设灵溪连接线约3.8公里,观美连接线约7.3公里,桥墩连接线约1.5公里;项目合计建设里程约36.3公里,全线设公路养护管理用房1处。项目估算总投资约30.5
6、亿元。1.2.3 工程施工布置根据工程沿线的地形条件,施工总布置本着“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经济可靠、易于管理”的原则进行布设。工程布设施工场地、施工便道和弃渣场,根据工程沿线桥梁、立体交叉设置和周边交通情况共布设施工场地14处,占地7.2hm(其中有0.8hm利用养护管理中心占地);施工便道11处,长5180m,占地311hm;弃渣场占地7.12hm。1.2.4 建设周期工程建设总工期为36个月。1.2.5 工程投资及环保投资项目投资估算总金额为30.5163亿元,其中环保投资为951.3万元。1.2.6 技术标准项目主线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中的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
7、,其中新溪村至观美段约12公里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24.5米;观美至分水关段约11.7公里,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23米。灵溪接线采用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23米;观美接线观美至主线段约2公里及桥墩接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12米;观美接线主线至玉苍山段约5.3公里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路基宽8.5米。项目全线共设桥梁21座,其中大桥9座,长3112m,中小桥12座,长642m;涵洞38道,主要功能是排水和灌溉。项目全线涉及隧道工程6.5座,长5707.5m。其中分水关隧道跨越浙江省和福建省,本工程实施
8、位于浙江段部分,按0.5座隧道计列。2 项目区环境现状2.1 环境现状2.1.1 生态环境现状项目区植被分区属中亚热带南部地带的浙南闽中山丘栲类细柄草树林区,沿线主要是次生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两大类。低山丘陵以自然植被为主,河谷地区、平原地区以人工栽培植被为主。由于长期人类活动,现存的天然林已很稀少。常见的林木有马尾松、黄山松、杉木、柳杉、枫香、毛竹、油桐、油茶等。经现场踏勘,工程沿线以耕地、林地和园地为主,主要植被有水稻、小麦、油菜、蔬菜、果树等,项目区林草植被覆盖率约37%。工程所在区域人类活动较为频繁,主要动物以家禽为主,无珍稀野生动物分布。工程沿线占用土地以耕地、林地为主。苍南县水土流失
9、面积共308.47km,占土地总面积的25.18%,工程所经区域为低山丘陵和平原区,水土流失的类型主要是水力侵蚀,其次为重力侵蚀,水力侵蚀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坡面面蚀。2.1.2 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现状调查结果,本次评价的声环境现状监测主要选择工程沿线村庄居民点等敏感目标,共设置30个现状监测点和3个噪声衰减断面。由噪声监测结果可知,拟建项目沿线各敏感目标昼夜间噪声现状监测值基本上均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仅大路村昼夜噪声监测值超标1.2 dB,主要原因是受边上道路交通噪声影响。此外,8#监测点位(新桥村)和18#监测点位(象松村)当附近铁路线有列车通过时
10、噪声监测值存在比较明显的超标。根据噪声监测结果,拟建公路经过区域现状声环境质量尚可。2.1.3 水环境质量现状 地表水环境为了解拟建工程沿线水体的水质情况,本次环评委托宁波华测检测有限公司对工程沿线河流(设4个断面)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现状监测。由表8-1水质现状监测结果可知,各监测断面水质指标除pH值外DO、CODMn、氨氮、总磷、石油类等指标均存在一定的超标现象,拟建工程沿线区域水体水质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的功能要求,水质超标主要原因是当地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纳管率和处理率均较低。 地下水环境为了解拟建工程沿线地下水水质情况,本次评价委托宁波华测检测有
11、限公司对工程沿线民用水井(共4个)的水质进行了现状监测。根据地下水现状监测结果,工程沿线附近地下水环境中pH、浑浊度、高锰酸钾指数、氯化物、铅等指标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的相关要求,氨氮监测指标存在超标情况,主要原因是当地地表水氨氮超标较严重,入渗地下所致。2.1.4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为了解拟建工程沿线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次环评委托宁波华测检测有限公司进行了环境空气现状监测。根据项目特征和敏感目标分布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作为本次环境空气现状的监测点,全线共设置3个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分别位于灵溪镇五爱村附近(桩号ZK2+200)、象松村附近(桩号Z
12、K11+900)以及桥墩镇树枫村附近(桩号ZK21+500)。监测结果表明,工程评价范围内灵溪镇五爱村监测点、象松村监测点以及桥墩镇树枫村监测点环境空气中NO2、SO2、PM10和CO浓度监测值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要求。工程拟建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相应环境功能区要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2.2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结合工程沿线的自然环境特征,根据导则相关要求确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具体内容见表2-1。表2-1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序号环境要素评 价 范 围1声环境营运期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施工期为施
13、工场界外200m范围;2环境空气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3水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以内水域,以及跨河桥梁上游300m下游1000m以内水域;4地下水环境施工期为项目各隧道工程及其所在山体周边区域;5生态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内以及弃土(渣)场;6社会环境工程沿线经过的主要乡镇、行政村等。3 环境影响预测与拟采取的主要环保措施3.1 污染源分析3.1.1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1、噪声在公路建设期,各种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高噪声机械和临时施工场地应尽量远离居民点布置,靠近居民点的路段应禁止夜间施工,若因工艺要求需夜间连续施工的须报当
14、地环保部门批准同意并告知附近村民。工程施工结束后,施工噪声的影响将不存在,因此施工噪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暂时的、短期的。2、水污染源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作业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两部分。施工作业废水主要来自建筑材料冲刷废水,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基础开挖、钻桩、浇注等工序产生的废水以及施工机械冲洗所产生的含油污水。隧道工程的施工会对地下水环境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3、固废施工期固废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废料、废弃泥浆和土石方等。4、生态环境的影响(1)占地、植被破坏:公路路基路面施工等,将破坏施工带植被、造成一定量的植被生物量损失。(2)对动物的影响:施工噪声、人员活
15、动等对工程沿线评价范围内的动物生境产生一定的影响。(3)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工程建设改变了土地的利用方式,减少了耕地的面积。3.1.2 营运期污染源分析1、噪声源公路投入营运后,在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的噪声源为非稳态源,车辆行驶时其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及传动系统等部件均会产生噪声;行驶中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等也会产生噪声;由于公路路面平整度等原因而使行驶中的汽车产生整车噪声。2、废水源强营运期水环境污染源主要是降雨冲刷路面产生的路面径流污水,以及危险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时产生的环境风险对水环境的影响。3、废气源强汽车尾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曲轴箱漏气、燃油系统挥发和排气筒的排放,
16、主要污染物为CO、NOx以及非甲烷总烃。3.2 环境保护目标1、生态保护目标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包括:工程沿线评价范围内的耕地、基本农田、野生动植物以及水土保持设施等。2、水环境保护目标拟建公路沿线主要水系为鳌江水系横阳支港和沪山内河,工程沿线跨越其中的部分河道。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06年4月),工程主线于桩号ZK14+466.9(YK14+473.1)建横阳支江大桥、桥墩连接线于桩号JK1+095建横阳支江大桥,分别跨横阳支港(南港),工程跨越的该段水域范围位于横阳支港苍南饮用、农业用水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范围内(鳌江13),两座桥梁均需跨越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
17、区的水域及陆域范围。根据项目可研方案,拟建工程主线K13+650和观美接线JK1+035附近下方分布有一引水隧洞,该隧洞输送的是灵溪镇居民生活用水,属无压隧道,隧洞宽约 2m,高约2.5m。3、文物为了解拟建工程沿线文物古迹分布情况,本次环评编制期间走访了苍南县博物馆(县文物保护主管部门),根据相关资料,拟建工程沿线评价范围内涉及的地上文物古迹共有两处,分别为桥墩镇的分水关防御墙和关帝庙,工程沿线地下文物古迹分布情况现阶段尚不明确。4、声环境及大气环境保护目标通过对拟建公路沿线区域的现场踏勘和调查,工程沿线(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声环境、大气现状敏感保护目标共32处,主要为工程沿线的村
18、庄和学校,涉及灵溪镇和桥墩镇2个乡镇。根据苍南县县域总体规划,拟建公路途经地区主要为农村地区,沿线大多数区域未进行规划,仅桥墩接线两侧进行了相关的规划。3.3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测结论3.3.1 社会环境影响1、社会环境正效益分析 项目的建设能有效减缓现有104国道交通压力,给苍南过境交通提供便捷的过境快速通道,提高路网布局均衡性,提升公路网整体效益,有效地完善、优化浙江省内国省道干线公路网。项目的建成,可以改变本区域交通不便的状况,完善区域路网,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亦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交通保障能力。 项目的建设,为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其快速、便捷的特点有助于沿线
19、地区生产要素和商品的自由流通,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促进沿线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各地区获得比较均等的相对利益,发挥各自的经济优势,并保证区域内主导产业能带动和影响区域内相关产业增长,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群体。 苍南县旅游资源丰富,项目的建设将大大促进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旅游业得到较大的发展,成为沿线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2、社会环境负效益 工程拆迁少量农居,当地政府部门应结合有关规划,落实拆迁安置政策,使工程拆迁工作对居民和企业的影响降至最小。 工程建设会涉及现有的公用基础设施迁移,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须事先与电力、电讯等部门协商。 工程占用耕地,使该地区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造
20、成一定的农业种植的经济损失。3.3.2 生态环境1、建设期环境影响 桥梁工程桥桩施工时,扰动河水使底泥浮起,造成局部河段悬浮物增加,河水混浊。河岸施工可能导致局部塌方,威胁施工安全。围堰、打桩等作业过程中,水体被搅混,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使得水生生物收到惊吓,影响鱼虾的正常活动路线。对河岸的开挖和围堰,破坏河漫滩地的水生植物群落,从而影响植食性水生动物的觅食,影响水生动物的正常生长。钻孔灌柱桩施工过程中,钻孔作业会产生一定量的泥浆,如果不经沉淀而直排河道,将污染附近河道水体;由于桥梁工程规模较大,历时较长,所需施工人员数量多,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若不加管理控制而直排河道,也将会对河道水体的水质
21、产生较大影响;施工机械的冲洗水夹带含油污泥也将对水体产生影响。 经土石方综合平衡后,工程共产生弃方量23.53万m,其中5.95万m钻渣泥浆设沉淀池固化处理,2.65万m拆迁建筑材料社会化利用,拆迁(除)废弃物0.27万m3和一般土石方1.77万m运至互通或分离式路基中间带填筑(互通、中间带),12.87万m一般土石方和0.02万m拆迁废弃物弃渣场处置。 项目新征土地面积207.75公顷。占用的土地中,主要为耕地、林地、宅基地等。工程永久占用的土地将改变其原有的利用类型,会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工程施工临时占用的土地,主要为临时堆土场、施工场地和中转料场,待施工结束后,大部分可恢
22、复为原有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较小。 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6.84万t,新增水土流失量6.60万t。施工期是工程建设可能产生水土流失重点时段,期间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约6.70万t,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为路堤边坡、桥梁钻渣泥浆和临时堆土场等,同时也是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区域,必须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控制水土流失。2、营运期生态环境影响 对植物生境的影响工程对植物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占地和道路阻隔引起局部区域农作物布局发生变化,植物覆盖率下降,生物量减少。但对整个区域环境单位面积生物量影响不大,不会引起植物物种的损失。对动物生境的影响工程区域内动物主要为人工饲养的家畜、家
23、禽,野生动物主要为一些常见物种,无珍稀野生动物。公路在沟渠、河流等处设置了涵洞、桥梁等,不会对野生动物的迁移产生影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工程永久占地造成沿线农田、林地减少,将对当地的农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可通过公路建设所带来的其他效应所弥补。3.3.3 声环境1、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在公路建设期,各种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施工噪声昼夜间影响范围较大,根据现状调查,公路沿线200m范围内敏感目标较多,机械施工时对工程沿线村庄声环境质量影响较大。因此,高噪声机械和临时施工场地应尽量远离居民点布置,靠近居民点的路段应禁止夜间施工,若因工艺要求需夜间连续施工的须报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4 国道 苍南 改建 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50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