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K151+591桥跨越昆河铁路安装40mT梁施工技术方案.doc
《高速公路K151+591桥跨越昆河铁路安装40mT梁施工技术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K151+591桥跨越昆河铁路安装40mT梁施工技术方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锁蒙高速公路K151+591桥跨越昆河铁路安装40mT梁施工技术方案一、编制依据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昆明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云南省公路勘察设计院提供的水文地质资料及各工程项目设计图纸、文件资料;二、编制原则1、 满足业主对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的需要;2、 选择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统筹安排,合理配置机械和资源,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3、 严格按照昆明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施工;严格按照既有线施工安全进行施工;三、工程概况锁蒙高速公路K151+591上跨铁路桥位于云南锁龙寺至蒙自高速公路驻马哨段,为跨越深沟而设,结合地形、地
2、貌、水文等情况,上部结构设计为(340)+2(44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下部结构桥墩设计为T型实心墩及T型空心墩,基础为钻孔灌注群桩基础;两岸为柱式桥台。锁蒙高速公路工程设计标准为4车道,路基宽度为:26米,跨越铁路处为单线。该桥跨越昆河铁路里程为K260+650,桥梁的纵坡为1.56%,跨越铁路部分左右幅均为第三孔。跨越铁路部分的梁为后张40m预应力砼T梁,T梁的最大重量为120吨,梁高为2.4m,左、右幅桥各设6片,最低T梁底面与铁轨顶面的垂直高度21米,由云南铁路总公司负责实施。距离铁路最近的下部承台为左幅3号承台、右幅2号承台。右幅2号承台距离铁路轨道最近为:12.16米;距离铁
3、路路基边缘为:7.49米。左幅3号承台离铁路轨道最近点为:8.45米;距离铁路路基边缘最近点为:5.63米。(见桥梁总体布置图)。为确保工期及保障既有铁路运营安全,上述上跨桥预应力梁全部采用DF50/150型双导梁公路专用架桥机架设。该架桥机组拼快捷,操作方便,自重轻,起重量大,架梁速度快,运行平稳,适用于大跨度桥梁架设,安全可靠。四、架梁施工方案K151+591上跨铁路桥的梁板吊装采用DF50/150型双导梁公路专用架桥机架设,架桥机准载重量为150吨。在吊装之前,该架桥机必须经过当地技术监督局鉴定,只有经过鉴定合格后的架桥机,才能对K151+591的梁板进行吊装。1、工艺原理使用双导梁架桥
4、机,将2个长90m三角型桁架式导梁,安放在前、中、后走行系统上。电力驱动走行装置,在轨道上滚动运行,导梁就位后,用液压千斤顶(75吨)顶升前支腿到位,双销固定,支撑在前方桥墩上,再启动导梁顶部起吊平车起吊梁体纵移到位后,整机携梁横移就位落梁。架桥机拼装完毕后,且试机成功后,首先进行过孔安装前支腿横移轨道移动中支腿就位且安装横移轨道运梁就位加固。2、施工方法(1)架梁顺序先架设左幅桥6片T梁,后架设右幅桥6片T梁。左幅桥T梁按4、3#、5#、2#、1#、6#依次架设。右幅桥T梁架设顺序与左幅桥相同。梁板编号参见下图:路线中线在线索 在在厅路6# 5# 4# 3# 2# 1# 1# 2# 3# 4
5、# 5# 6# 左幅桥 右幅桥 路线 中线(2)施工工艺流程梁片预制 架梁准备 运梁车检查各部件 架桥机组装 架桥机调试 架桥机验收 架设左幅T梁 架桥机回位 架设右幅T梁 桥面系施工 附属工程施工。(3)架梁详细时间安排 跨铁路架设T梁分左、右幅桥架设。具体计划安排见锁蒙高速公路K151+591桥跨越昆河铁路架设40mT梁施工封锁计划表3、主要项目施工方法A、梁场预制根据上述桥梁后张预应力T梁设计形式及我单位自有设备情况,经过多方案比选,确定预应力T梁现场预制。制梁厂设在桥头路基上,制梁台座和存梁台座沿线路方向纵向布置,梁体移动采用2台75吨龙门吊和150吨运梁车。制梁用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拌
6、和站生产,专用混凝土灌车运输,龙门吊配合灌注,预制成型的T梁存放在预制场,待一孔12片T梁全部预制好后架设。特别是跨铁路一跨必须在预制场预制完成12片T梁后,才能进行跨铁路吊装。B、架梁准备工作(1)技术准备工作:a)制好的梁应按其平面布置位置编号,架梁时对号铺架。b)根据控制基线及坐标,复核各梁片垫石位置,经监理签认,并在桥台,桥墩垫石上用墨线弹上十字线梁线,供架梁时就位。c)架梁前应对梁片进行核对,梁号及尺寸等是否符合架梁的位置。d) 检查梁片,垫石,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尺寸要修复处理,由主管工程师下通知,架梁前7天处理完毕。(2)材料准备工作:a) 根据批准的材料计划,对架梁所需的橡胶
7、支座提前15天进行核对,数量型号,规格尺寸,产品合格证进行核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指挥部、厂家四方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b)架梁使用的一般设备:电焊机4台,氧焊设备2套(含氧气、乙炔)、安全带20副等应提前准备。c) 枕木100根,枋木契子50个,扒钉60千克。C、运梁车检查、调试:a、运梁车由前横梁、后横梁、自行车、轮胎(24个)、转向(前转向、后转向)、制动等组成。横向轮间距2.3米,纵向轮排间0.2米。b、运梁车的轮胎,检查有无破损擦伤、漏气等现象。轮胎气压是否满足要求,横梁与轮胎连接铰销是否牢固,无滑动。c、 操作系统:检查运梁车的转向、制动、传动,排挡是否顺滑,无明显卡动响声
8、,铰销润滑油是否满足要求。d、运梁车的操作方法:运梁车开至预制场,前横梁在梁板的前进端,后横梁在梁板的后退端,间距调好后,用龙门吊把已预制好的T梁吊起缓慢落在运梁车上,T梁两端支承中心线落到前横梁后横梁中心,落到位后,两侧用枕木垫好后端横隔板,每端2个5吨葫芦,用导梁把梁板牢固的连在一起,保证不侧偏,梁板加固好后,运梁车挂上前进1档,缓慢前进,开始运梁,前后轮外由2人各抬一根枕木,跟在轮胎后,防止运梁车滑冲时,用枕木档住。前转向、后转向由专人跟运,梁车行走时专人负责,保证运梁车轮距处于两片梁中间,使在运梁时支撑梁板受力均匀。D、架桥机组装(1)架桥机运到工地上时,应摆放平整,分类存放(关键配件
9、应进入临时库房保管,以防丢失)(2)架桥机安装,架桥机安装调试由架梁公司全面安装调试。(3)架桥机验收:架桥机安装调试完毕,必须经厂家有资格的专业机械工程师进行检查验收,并对安装调试后的机械性能,各项指标签署意见方可使用。E、架桥机安装及架梁方法a 、跨铁路T梁采用DF50/150型双导梁公路专用架桥机,该机能双向架设作业、采取尾部喂梁、能整机吊梁横移,具有集中控制、重量轻、利用系数高、起重能力大、操作方便、安全可靠、适用跨度范围大、组装分解迅速、架设速度快、转场运输方便等优点。安装根据现场实际条件,采用25t吊机配合组装。运梁采用DF50/150型双导梁公路专用架桥机配套运梁台车,运梁时速与
10、架桥机提梁速度一致,避免了因运梁和架梁速度不一致而产生的种种不利安全因素。b 、DF50/150型双导梁公路专用架桥机T型梁体架设: DF50/150型双导梁公路专用架桥机结构及工艺原理如下: DF50/150型双导梁公路专用架桥机结构:DF50/150型双导梁公路专用架桥机由起重行车、主横梁、主横梁纵移台车、纵导梁、后支腿、后支架、中支腿、前支腿、前支架、辅支腿、前后横移轨道、液压系统、电器系统等部件组成。 整机横移系统由铺设在横移轨道上的四个行走台车组成,每个台车由箱体、减速机、传动齿轮、齿圈、行走钢轮等组成,通过齿轮转动使行走钢轮在铺好的横移轨道上行走,实现整机空载及吊重情况下的横移。
11、主横梁及起吊系统由4个主横梁、4台主横梁纵移台车、2台起重行车、2台起吊卷扬机等组成。“三合一”减速机安装在起重行车车架上,通过链传动使起重行车车架及钢轮在主横梁轨道上行走,实现卷扬机的横向移动。主梁与主横梁纵移台车用螺栓连接成一体,“三合一”减速机通过齿轮使行走钢轮等组成的台车在三角型桁架的轨道上纵向移动,实现吊梁前移。卷扬机动作使吊具作上、下运动,从而实现整个架梁过程的前后、左右运动。前后支架纵移系统电动葫芦与摇滚台车相连,辅支腿、中支腿、后支腿临时支撑时,前、后支架台车离开桥面,电动葫芦与摇滚台车用弯板和销轴边成一体,在重力作用下,电动葫芦轮子踏面接触导梁下弦,电动葫芦在下弦铺好的轨道上
12、行走,带动前、后支架纵向移动,到达预定的位置。 液压系统由4个液压泵、12个液压缸及一系列管路和液压元件等组成。整机每侧上装有6个油缸,两个泵站。泵站作为油缸的动力源,4个油缸分别位于纵导梁的前、中、后位置。用于整机的铺助支撑、整机抬起。DF50/150型双导梁公路专用架桥的每侧有2个油缸分别位于2个主横梁纵移台车上,用于边梁的架设。 电器控制系统由主控箱、操作箱、控制回路等组成,能同时及分别控制30台电机按工作程序进行。4、工艺流程、作业程序详见附件DF50/150型双导梁公路专用架桥机架梁作业程序图。4.1架梁施工要点 4.1.1架桥机试吊架桥机组装后,在拼装场地做吊梁试验。吊梁试验前,主
13、机先空载行走与制动,检查机械电气设备和试运行,测定空载时悬臂部分挠度值,然后按上述程序,重载试吊,检查重载进前、中、后支点最大工作反力,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架梁。 4.1.2 LY型运梁车运梁(参见运梁车、架桥机喂梁作业图)1)制梁场龙门吊使用钢性吊具或柔性绳具抬吊,将梁体放于LY运梁车上。2)LY运梁车重载运梁必须选用低速档,空载时可使用高速档。3)LY运梁车运梁过程中,两台运梁车必须有专人临护。4.2 DF50/150型双导梁公路专用架桥机架梁1)运梁车载梁至架桥机尾部。(后支架后附近)。2)1#起重行车垂直起吊梁体,使梁体脱离台车面,临时支撑后支腿,同时检查卷筒排绳、制动。3)1#起重行
14、车和后运梁平车配合前移梁体,如果起升高度不够,可临时拆除后支架台车拉杆。(此时起重行车应于主横梁跨中)。4)当1#起重行车载梁前移至前、后支架1/2跨中时,应密切注意导梁变形。(定期测量该处下挠值和水平旁弯值)。5)当2#天车够吊时,停车制动。用2#天车起吊梁体。6)两台起重行车同时载梁前移至架梁段,徐徐落下;对于中梁,可按指定位置就位;对于边梁,先放于次边梁位置上,并临时支护好。7)全幅或半幅梁体,采用整机横移落梁方法8)对于边梁无法支护的盖梁。吊进边梁位于次边梁位置,并临时支撑稳固。吊进次边梁,横移天车靠至次边梁中线重合,并临时稳固,放松钢丝绳,但不摘钩(吊具)。c)整机横移导梁使导梁一侧
15、中线与边梁中线重合,穿好吊绳,起吊边梁,整机横移至边梁安装位置,落于支座上,并绷紧钢丝绳起稳固作用。在此操作过程中,要反向移动起重行车,保持吊钩(吊具)相对于次边梁的起吊位置。严禁次边梁横向受力。d)起吊次边梁,横移起重行车至次边梁的安装位置,落于支座上。e)焊接边梁与次边梁横联,形成稳固体系。f)拆除边梁吊绳和摘掉次边梁吊钩(吊具),桥机横移,回到原架梁位置。4.3 DF50/150型架桥机过孔方法A、第一步:在已架好的T梁桥面上,全面检查架桥机各部,同时做好过孔的准备工作。(如钢丝绳、垫木、葫芦)开动架桥机导梁上两套起重行车移动直前支架后方;分别顶起中,后支腿,使后支架携横轨脱离桥机10c
16、m;开动后支架电葫芦,使后支架及横轨前移1/2梁长(梁L=40m,即前移20m),收起中、后支腿,分两次或几次前移后支架及横轨落稳于桥面上。开动架桥机导梁上两套起重行车移动至导梁尾部作配重;前后支架摇滚和导梁索具处于解除状态,同时开动前、后支架摇滚电机,导梁徐徐前移1/2梁长,直至辅支腿到达前方盖梁指定位置。(此时,前支架和已架梁体必须利用葫芦和刚性撑具于后方撑牢固)辅支腿下垫好硬木板,向前推辅支腿、约10cm,顶起辅支腿,使导梁支平;为防止左右倾,预先于葫芦分别将辅导梁前端和盖梁两端拉紧。B、第二步中支腿、后支腿同时支撑桥面以上部分导梁,辅支腿支撑前侧导梁,导梁上两套起重行车全部移至导梁尾部
17、作配重。测量辅导梁下导梁和盖梁顶面空间尺寸,和后方前支架顶部导横轨底部尺寸,两者比较,以决定前支架缩回调整尺寸,保证一次前支架到达前方盖梁。对于有坡度桥梁,前支架可预先拆除1节或2节调整节,前支架前移到位后,利用辅支腿油缸和前支架油缸交替顶升,将拆除的调整节重新装好。将后摇滚架与导梁索牢,开动前支腿电葫芦,前支架徐徐前移至前方盖梁指定位置;前支架前方盖梁上高度调整好横轨垫实牢后,使用可靠前后钢性斜撑和葫芦将其稳定,以防止下一步前移导梁时向前倾倒。辅支腿、中厚支腿脱空,开动前后支架摇滚电机,导梁徐徐前移,直至架梁支点位置,解除前支架斜支撑装置,安装前支架和导梁锁紧装置。调整后支架,使前后横轨平行
18、;然后安装后支架和导梁锁紧装置。4.4 、架桥机架梁安全操作规程 桥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了解架桥机的机械构造、性能和熟悉架梁方法和过孔方法的人员操作;在工作时,精力要集中。必须有足够的睡眠,工作中不准打瞌睡,酒后禁止吊运工作;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吊梁前检查轨道是否平整可靠;运梁车重载时只能采用低速档启动和运行;运梁车运梁时,前后必须有人相随,随时注意T梁的平稳性,以防T梁倾倒。运梁车载上T梁后,如不能立即启动并运行则必须用卡子卡死运梁车。喂梁时注意运梁车与架桥机主横梁台车纵移的速度差。运梁车或主桁架移动时,运行线路上有人时,必须发出警告信号。喂梁前必须仔细检查主、辅导梁及前支架各部位销
19、子是否锁定,并插上防退销,切忌前支架撑起油缸到位后不锁销子而加载;检查枕木、轨道及连接板的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吊装前,检查操作机系统是否可靠,各电机、制动器是否灵活可靠,空载情况下应校验各限位开关和行程开关。吊装前,应统一指挥信号;吊装时,指挥人员发出的信号与操作人员意见不致时操作人员应发询问信号,在确定指挥信号与指挥意图一致时,才能开车。(参见推荐旗语、手势)操作架桥机时,应合理掌握控制按钮,除两手外,不允许身体其他部位接触控制面板;吊装过程使用控制按钮操作,不可利用安全装置来停车,另外,操作人员不能离开控制柜,以防突然情况发生,不能采取紧急措施。要有专人指挥,多人挂勾时操作人员只服从吊运前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速公路K151+591桥跨越昆河铁路 安装40mT梁施工技术方案 高速公路 K151 591 跨越 铁路 安装 40 mT 施工 技术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50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