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中国贵阳.doc
《贵阳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中国贵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中国贵阳.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贵阳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说 明贵阳市规划管理局贵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年5月目录第一章 综述一、规划用地范围二、现状用地基本情况三、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四、规划编制的背景和面临的新形势第二章 规划用地总体布局一、地块划分和构成二、规划用地安排和布局的基本原则三、老城区旧城改造的目标和措施四、规划用地总体布局五、规划用地结构和构成第三章 道路交通规划一、城市道路体系规划二、停车场布局规划三、加油站布局规划第四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一、供水规划二、排水规划三、电力规划四、电信规划五、公交设施规划六、环卫设施规划七、消防站点规划第一章 综 述一、规划用地范围1、地理区位贵阳市
2、老城区是贵州省会城市贵阳市的核心,是贵州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是贵州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贵阳老城建城始自元代,称顺元城,明清两代贵阳府城逐步确定了老城的城垣范围和基本格局,延续至今,经过建国以来60年的建设发展,已形成繁华的现代化大都市。贵阳市老城区位于贵阳市行政辖区的中部,处于群山环抱的盆地当中,得利于云贵高原原始独特的地理环境,具有世界独特典型发育成熟的喀斯特地貌,城中山水相依,老城区周围有七十多公里、总面积13.6万亩的环城林带环绕。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年降雨量11803毫米,气候温和湿润,夏无酷署,冬无严寒。2、规划范围贵阳市老城区是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确定的中
3、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阳市中心城区“众星捧月”组团式城市结构中的九个职能片区的核心。贵阳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北至黔灵、鹿冲关一带接小关,东至顺海、东山、图云关一线以规划的城区东二环线为界;南至后巢、中曹、甘荫塘一带与小河区相接,西至黔灵山脉。规划总用地81.62平方公里,其中现状城市建设用地54.23平方公里。规划用地周边依托第一环城林带的黔灵自然风景区、图云自然风景区、南郊自然风景区、东山自然风景区、顺海自然风景区五个自然风景区,为营造老城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贵阳独特的青山绿水城市风貌格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行政区划贵阳市辖6区、一市、三县,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贵阳市老城区
4、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涵盖云岩、南明两城区行政辖区的主要部分,云岩区南明区以横贯老城区的南明河为界,其中老城区控规涉及云岩区用地39.29平方公里、涉及南明区用地42.33平方公里。老城区控规涉及现有街道办事处(乡镇)29个,其中云岩区15个,分别为市西办事处、北京办事处、中北办事处、中中办事处、中西办事处、中东办事处、环北办事处、延中办事处、普陀办事处、贵乌办事处、威清办事处、黔东办事处、宅吉办事处、头桥办事处、黔灵镇;南明区14个,分别为遵义路办事处、中华南路办事处、西湖路办事处、河滨办事处、市府路办事处、兴关路办事处、花果园办事处、沙冲路办事处、太慈桥办事处、新华路办事处、大南门办事处、油榨
5、街办事处、中曹司办事处、后曹乡。详见下表:区名称乡镇、办事处名称云岩区市西办事处、北京办事处、中北办事处、中中办事处、中西办事处、中东办事处、环北办事处、延中办事处、普陀办事处、贵乌办事处、威清办事处、黔东办事处、宅吉办事处、头桥办事处、黔灵镇南明区遵义路办事处、中华南路办事处、西湖路办事处、河滨办事处、市府路办事处、兴关路办事处、花果园办事处、沙冲路办事处、太慈桥办事处、新华路办事处、大南门办事处、油榨街办事处、中曹司办事处、后曹乡二、现状用地基本情况贵阳市老城区经过历年的建设改造和用地结构调整,特别是“十五”、“十一五”期间,贵阳市的城市经济和城市建设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贵阳市城市规划建
6、设事业取得长足进展,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建设发展始终坚持金阳新区开发、老城区改造、小城镇建设的“三轮驱动”战略,旧城改造稳步推进,老城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展,特别是城市环境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设施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老城区用地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优化了老城区城市用地布局,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了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大大提升了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贵阳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总用地81.62平方公里,其中现状城市建设用地54
7、.23平方公里,水域及其它用地27.39平方公里。老城区由于城市功能繁杂和历史沿革的原因,呈现出用地类型多样化、土地复合使用、各类用地相互穿插叠合的特征,表现出丰富多彩和多元化的城市生活特点。现状用地基本情况如下:1、工业、仓储用地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老城区用地结构调整方向和目标,老城区内的工业用地逐步“退二进三”置换搬迁,促进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土地价值的发挥,促进了居住环境的改善和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了中心城市功能的完善和用地构成的合理化。目前老城区工业用地为551.4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0.17%,较1996年下降5.52个百分点。目前仅剩余贵阳电厂、贵阳钢厂、贵州水泥厂、贵阳卷烟厂几家大
8、型工业企业和城郊结合部部分中、小型工业企业尚在生产。2、居住用地随着贵阳市老城区旧城改造的大力推进和房地产业快速发展,老城区住房建设稳步加快,新建商品住宅和居住小区建设品质大幅提高,老城区人居环境和居民居住条件逐步改善,但整体上居住用地分布零乱、功能混杂、建设无序,人口过于集中、居住密度和住房建筑密度过高的矛盾十分突出,不少老居住区居住环境低下、配套设施不足、特别是城中村和棚户区情况仍然比较严重,旧城成片改造任务仍然繁重。现状老城区居住用地为1624.88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29.96%。现状居住用地主要分布为茶店、大营坡、黄山冲、中华北路、双峰路黔灵公园、瑞金北路、蛮坡、百花山、金顶山、
9、煤矿村、中山西路紫林庵、老东门、水口寺、花果园、纪念塔、太慈桥、解五路、玉田坝、油榨街等居住区。3、公共设施用地近年来贵阳市老城区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公共设施网络初步形成,设施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城市服务辐射功能逐步完善,城市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状老城区公共设施用地为705.84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13.01%。(1)行政办公用地老城区现状行政办公用地主要有省委、省政府、各厅、办、委、局等省级机关用地,部分未搬至金阳市级行政中心的市级机关用地,区级行政机关用地。大量行政机
10、关仍然以“大院”、“单位”的形式存在,土地使用比较粗放,居住与办公职能混杂,大院内形成“小而全”、“单位办社会”自成体系、相对封闭的格局。而非市属办公特别是商务办公的发展布局尚相当不完善,现代化智能化商业办公楼、写字楼、企业总部建设十分滞后。现状老城区行政办公用地为111.65公顷。 (2)商业金融用地老城区传统的商业服务设施基本集中在中心繁华地段,如中华路、中山路、延安路、瑞金路、公园路、富水路、遵义路沿线两侧,以喷水池、大十字一带最为集中,商业设施主要沿街线形分布,道路兼有城市交通性主干道的功能,商业沿街发展,向纵深渗透不足,商业档次偏低,缺乏大型商贸服务综合设施和高档酒店、商务活动场所,
11、步行环境不完善,缺乏商业步行空间,影响商业功能发挥,影响商业服务水平和整体商业环境水平提升。此外,老城区很多商业设施是以附属于其它建筑性质的形式存在,“商住”的形态比较普遍,商业业态比较初级。现状老城区商业金融用地为245.77公顷。(3)文化娱乐用地老城区现有的省市级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团体、广播电视、图书展览等文化设施比较集中。省级文化设施有省人民大会堂、省展览馆、博物馆、科技馆、省电视台、贵州日报社、新华社贵阳分社;近年来贵阳市加强了市级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陆续建成贵阳大剧院、贵阳美术馆、贵阳图书音像城、贵阳市群众艺术馆、市艺术中心、国艺大厦、甘荫塘文化综合楼、贵阳影城、贵阳日报社等,大大提
12、升了我市文化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发挥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播精神文明的巨大社会效益。另外老城区还有部分建筑、设施老化的文化设施,如北京路影剧院、人民剧场、河滨剧场、黔剧团等,亟待综合改造,发挥效益。同时老城区游乐设施比较发达,大多附设于其它建筑内,增加了中心城市的繁华程度。目前老城区比较缺乏社区级、供人民群众日常活动的文化活动场所。现状老城区文化娱乐用地为28.1公顷。(4)体育用地贵阳市体育设施建设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老城区大型的体育设施用地有省体育场、六广门体育场一南一北两处,六广门场馆设施维修和改造已完成,兴建了一批以亲民、便民、利民服务为目的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各类体育场所为群众锻炼身体
13、、培养体育人才、发展体育事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老城区尚比较缺乏区级、片区级、社区级体育活动场所。现状老城区体育用地为22.52公顷。(5)医疗卫生用地近年来贵阳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为。位于老城区的省级医院有省人民医院、省二医、贵医附院、遵医一附院、遵医一附院、二附院、中医学院附院,市级医院有市一医、市三医、市四医、市五医,专科医院有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阳市口腔医院、贵阳市眼科医院、贵阳市肺科医院、贵钢烧伤医院等。老城区现有医疗卫生设施主要存在部分医院用地不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配套设施尚不完善等问
14、题。现状老城区医疗卫生用地为51.1公顷。(6)教育科研用地老城区较大的教育科研单位主要有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贵州教育学院、贵州商专、金筑大学、贵大艺术学院、中科院地化所、省环科院等,现状老城区教育科研用地为235.76公顷。(7)文物古迹用地老城区现有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阳明祠、新华日报贵州分销处、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八路军贵阳办事处、君子亭(含华家阁楼,市级)、文昌阁(含武胜门,市级)、甲秀楼、达德学校、王伯群故居、黔明寺等共10处,其中甲秀楼、文昌阁2处已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林青墓及林青就义处、棠荫亭、清真寺、
15、相宝山、虎峰别墅、刘统之先生祠、三元宫、东山寺、仙人洞、观风台、刘氏支祠、卢焘蒙难处等共1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目前省市级文物列保单位保护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部分文保单位用地被侵占蚕食、文保单位周边环境不协调、风貌不完整、对周边建筑的保护控制等建设要求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现状老城区文物古迹用地为5.95公顷。4、绿地近年来贵阳市老城区城市森林建设和城市绿化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建设取得实效,城市环境显著改善。老城区周边已建成长70公里,以林场、公园、风景点为主体,包含黔灵、图云、南郊、东山、顺海六个自然风景区,总面积13.6万亩的第一环城林带;老城区内现有黔灵、南郊、河滨、鹿冲关、东山、药用
16、植物园六个城市公园,成为市民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南明河三年变清的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南明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已经完成了阶段性工作目标,并于2004年荣获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实施南明河沿岸景观绿化工程建设,沿岸景观绿化面积达到45万余平方米,形成贯穿老城区的绿色长廊;新建、改建了一批绿化城市广场、小游园和街头绿地,包括人民广场、大十字广场、云岩广场、东山广场、甲秀广场、滨河帆影广场、瑞花广场等,新增广场绿化面积125万平方米;完成了机场路、花溪大道、贵黄路、贵开路、中心环北线等出口通道的景观绿化建设。在老城区基本形成山、水、景和谐相容的绿色长廊和城市通风走廊,“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四季常
17、青,人居舒适”的面貌已经呈现。目前,贵阳市老城区绿地面积为1473.87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27.18%;老城区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地率已达 34.77%和 40.47%,老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84平方米。已荣获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和“国家园林城市”称号。5、对外交通和城市道路贵阳市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老城区现状也是人流物流内外交汇的中枢,老城区对外交通用地主要有火车客站、铁路站场及铁路客技站、整备所、铁路及其沿线用地、汽车长途客运站、第二长途客运站、交通枢纽指挥中心等。部分对外交通设施和功能急需向外围疏解,以减轻老城区的交通和功能压力,同时
18、对外交通网络结构还不完善,使贵阳市对外开放的层次和规模相对较低,也使得与周边城市和区域的经济合作与一体化发展缺乏要素、产业与功能空间转移的载体。现状老城区对外交通用地为68.31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1.12%。贵阳市老城区城市道路建设改造一直是贵阳市城市建设的重点,中心城区“畅通工程”实施以来,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但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发展的约束瓶颈仍然存在,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建设滞后于机动车辆增长的速度,在新建和扩建完成了一批城区重要干道后,城市交通问题并未得到全面缓解,市区内通勤能力不足是贵阳市交通设施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依然严重。现状老城区
19、道路用地为541.67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9.99%,老城区人均道路面积4.66平方米。贵阳市老城区现有宽度12米以上道路共计147.39公里,道路网密度为2.49km/km2。其中快速路长度为18.89km,路网密度为0.32 km/ km2;主干道长度为38.88km,路网密度为0.66 km/ km2;次干道长度为33.13km,路网密度为0.56 km/ km2;支路长度为56.50km,路网密度为0.95 km/ km2。详见下表。老城区现状道路指标统计表道路等级总长度(km)路网密度(规范值)km/km2道路宽度m(规范值)快速路18.890.32 (0.3-0.4)17m-5
20、0m(35m-40m)主干道38.880.66 (0.8-1.2)40m-60m(40m-50m)次干道33.130.56 (1.2-1.4)25m-35m(30m-45m)支路56.500.95 (3-4)12m-20m(15m-30m)6、特殊用地老城区的特殊用地主要有贵州省军区、贵州省预备役师、贵州省武警总队、贵州省消防总队、贵州省军区、贵阳军械所、贵阳市第一监狱等,现状老城区特殊用地为266.29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4.91%。三、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老城区涉及29个办事处、221个社区及8个村,至2005年底,贵阳市老城区总人口达到 116.25 万人,其中常住人 98.8
21、4 万人,暂住人口 17.42 万人;扣除山头林地等其他用地之后的老城区建成区人口密度为2.95万人/平方公里,在一环线解放路宝山路北京路浣沙路枣山路围合的核心区域内,人口密度达到4.61万人/平方公里。高密度人口集聚,必然会带来城市居住质量、景观环境、交通、市政公共设施配套等方面的问题。但同时较高的居住人口密度是符合高密度、紧凑密集型、提高城市运行效率、降低城市运行成本的城市理性集约增长发展模式的,单一的城市人口密度指标并不能全面衡量城市的经济活动,人口密度只能在一定方面反映城市经济活动的强度,对于贵阳市这样的大城市,以居住地人口进行统计得出的数据与实际经济活动强度可能有着巨大的差别。城市空
22、间结构应由人口密度、资本密度、建筑密度和就业密度等来衡量。没有统一标准来衡量和评价一个城市的人口密度过高或过低,市场经济体系下,一个城市的密度应该由城市的城市结构、土地市场、住房市场、规划法规、历史文化、自然地理及城市基础设施等综合因素来决定。因而,城市无论规模大小,密度高低,只要持续增长,就说明它的经济空间聚集效应必然大于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城市病所带来的经济成本。城市密度的绝对值不能用来评判一个城市是否有足够的经济活力,是否能够有效地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简单的人口疏解是难以取得实效的,因此老城区规划建设改造坚持应“稀化”建筑容量、“优化”人居环境的指导思想,降低老城区老城区建
23、筑密度、改善环境。四、规划编制的背景和面临的新形势1、城乡规划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10月28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城乡规划法的出台,对于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加强城乡规划监管,协调城乡合理布局,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修订的城乡规划法要求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贯彻到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当中,对当前的城乡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修订的城乡规划法更加强调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强调以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阳市 城区 控制性 详细规划 调整 中国 贵阳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49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