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水平通风系统改造设计方案.doc
《煤矿水平通风系统改造设计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水平通风系统改造设计方案.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总说 明1第一章矿井概况3一、矿井位置和交通3二、采区位置和范围4三、采区开采现状5第二章采区地质特征6一、矿井地层6二、地质构造7三、煤层特征7四、矿山开采技术条件10第三章采区通风系统改造设计方案14一、回风路线的选择14二、回风巷道层位的选择14三、通风系统巷道布置14四、巷道断面和支护15五、组织施工15第四章采区通风系统16一、矿井通风系统16二、采区通风系统16三、矿井风量计算16第五章主要安全技术措施17一、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17二、杜绝引爆火源的措施18三、防止瓦斯爆炸灾害扩大的措施19四、防尘措施20五、隔爆措施21六、防治水、防排水措施25七、顶板管理措施26八、防止
2、机电运输事故措施27资兴市青山煤矿+550水平通风系统改造设计方案总说 明青山煤矿+550水平南部是本矿原有煤炭资源的主采区,在开采三煤过程中,揭露此区域煤层厚度局部达4至5米,并在2010年至2011年期间开采了部分上分层煤,下分层还有1-2米煤层可开采利用。如果布置壁式工作面进行正规化开采又比较困难。为了加大原有巷道的利用率,充分开采本矿范围内的煤炭资源,本矿决定利用原有系统1500多米巷道(位于本矿矿井边界范围之内),在矿井南部布置巷采工作面进行复采残采。由于矿井改造验收时,+550水平巷道并未形成完整的通风系统而未被利用。为此对+550水平原有巷道加以改造,使整个南部巷道形成完整的通风
3、系统,提出+550水平通风系统改造设计方案:1、从11轨道下山+580开门施工+580水平石门并与11回风下山贯通后,再施工+580水平三煤底板回风大巷;2、从+550水平南大巷开门施工三煤底板南回风上山与+580水平回风大巷贯通,形成+550水平南部完整的通风系统回路;3、将+550水平三煤回风巷一个大弯拉直,减少巷道运输环节和通风阻力;4、+510水平三煤南巷继续向南施工与+550水平风巷南翼下山贯通,形成+510与+550水平通风系统回路。一、矿井概况1、采区位置和范围本开采区位于矿井南冀距主井井口最远长度为1200多米,现有巷道的一号轨道下山、+550水平运输大巷通往此开采区。按矿井划
4、分可分为13采区,可采三煤层标高为+550米至+480米水平,其中+550水平以上为原宝源煤矿采空区。走向长度约400米、倾向长度300米,面积约0.12平方公里。 2开采煤层及技术条件.13采区可采3煤层,煤层平均倾角12至18度。湖南省煤炭工业局湘煤行201116号文件批复:该矿井属低瓦斯矿井,瓦斯涌出量为:相对瓦斯涌出量7.20m3/t,绝对瓦斯涌出量0.28m3/min。有煤尘爆炸危险,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矿井一般涌水量为20.0M3/h,雨季水量增加,高达50.0m3/h。此采区根据矿实地水文观测一般涌水量为4-6M3/h,雨季最高为10.0m3/h。二、设计依据1、湘国土资储小矿备
5、字(2009)257号,关于湖南省资兴市三都矿区中平硐井田青山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2、湖南省资兴市三都矿区中平硐井田青山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由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六勘探队2009年9月编制。3、资兴市青山煤矿矿井实测图(资兴市青山煤矿) (1:2000);5、资兴市青山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证号:C430000201005112066634);6、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7、其它有关资料。三、设计指导思想根据本矿的煤层赋存条件、地形地质、开采技术条件和目前湖南省小型煤矿开采的技术水平,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
6、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设施,满足接替开采、生产及安全需要的原则下进行设计。四、设计的主要特点1、矿井的主要开拓工程基本完成。2、矿井现井下、地面供电系统、地面生产系统都已改造完成。3、进一步完善改造+550水平通风系统,采用巷采法来复、残采矿井南冀残余煤炭资源。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矿井生产能力:60kta;2、投产井巷工程总长度:425m。总工期4个月。 其中: 可利用巷道1557m新掘岩巷388m,新掘煤巷40m;第一章 矿井概况一、 矿井位置和交通青山煤矿位于资兴市碑记乡,离资兴市东北直距13km,郴州市直距约50km。距三都铁路支线货场2.5Km,区内有郴资公路连接107国道及京
7、广铁路,交通较为方便。地理坐标为:东径11317101131751,北纬255826255950。 青山煤矿二、采区位置和范围本开采区位于矿井南冀距主井井口最远长度为1200多米,现有巷道的一号轨道下山、+550水平运输大巷通往此开采区,并在11回风上山有一联络巷与之相连。按矿井划分可分为13采区,可采三煤层标高为+550米至+480米水平,其中+550水平以上为原宝源煤矿采空区。走向长度约400米左右、倾向长度300米,面积约0.12平方公里。具体位置见13采区矿井位置示意图三、采区开采现状1 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及生产规模该采区是青山煤矿是原有老采煤区,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边界抽出式通风。可
8、采3煤层,原储量报告探明为矿井3煤平均可采厚度1.37m,平均倾角18度左右,现根据井巷实际揭露局部煤层厚度达4-5米。煤层正常情况下采用走向壁式,爆破或手镐落煤采煤方法;由于局部煤层较厚已采出上分层原煤而残留的下分层煤炭可采和原巷采法采出后残留的局部不完整的煤段,采用巷道掘进式采煤,工作面局扇通风,电煤钻打眼爆破,人工装煤;掘进当头局扇通风,风钻打眼爆破,人工装矸。平巷工作面水平为人力推车运输和主要巷道为储电池电车运输相结合的运输方式,斜巷采用绞车提升。2、开采区现状青山煤矿+550水平南部是本矿原有煤炭资源的主采区。其中+550以上和南部边界范围为原宝源煤矿和原白马江煤矿老采空区;+550
9、水平大巷至+510水平三煤南巷之间部分为本矿原采煤区。在开采三煤过程中,揭露此区域煤层厚度局部达4至5米,并在2010年至2011年开采了部分上分层煤,下分层还有1-2米煤层可开采利用,现可采煤层标高+550m+480m。采区运输系统基本形成。由于南风井2011年申请报废,这样+550水平运输大巷从11回风下山联络巷叉口开始,以南620米巷道成为独头巷道无法形成通风系统回路。本次方案设计是完善改造+550水平通风系统。 第二章 采区地质特征一、矿井地层根据地表出露和巷道揭露控制,矿井地层由新到老有:第四系(Q)、下侏罗统茅仙岭组(J1m)、上三叠唐垅组(T3t)、杨梅垅组(T3y)、出炭垅组(
10、T3C)、下石炭统石磴子组(C1S)。现将矿井地层简述如下 第四系(Q):以冲积和残积物为主,主要为砂、砂砾、粘土和腐植质组成,厚03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下侏罗统茅仙岭组(J1m ):可分上、中、下三段。上段:上部为浅灰至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细砂岩和砂质泥岩,厚度62m;下部为灰至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夹细砂岩条带,平行层理,波状层理发育,称上部泥岩,厚22m。中段:浅灰至灰白色长石石英中粒砂岩,巨厚层状,斜交层理发育,间夹一层砂质泥岩,厚99m。下段:上部灰色薄层砂质泥岩夹细砂岩,称下部泥岩,厚9m;下部灰至浅灰色长石石英中粒砂岩夹13层灰色薄层砂质泥岩,厚77m。整合于唐垅组之
11、上。 上三叠统唐垅组(T3t):唐垅组(T3t):可分上、中、下三段。上段:为灰色浅灰色长石石英细砂岩,夹少量砂质泥岩,有时为中粒砂岩,厚13m。中段:浅灰色细砂岩与深灰色砂质泥岩互层,呈黑白相间状,单层厚数厘米,平行层理明显,厚26m。下段:上为细砂岩,中为砂质泥岩,下为粗砂岩,厚20m。整合于三叠系杨梅垅组之上。 上三叠统杨梅垅组(T3y):为主要含煤地层,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黑色煤和炭质泥岩沉积,含1、2、5煤层位和3、付3、4煤层,共六个煤层,厚40m。下段:灰色中至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一层砂质泥岩,称之为“下标”,构成9煤老顶,厚10m。 上三叠统出炭
12、垅组(T3c):分上、中、下三段含九煤和十煤层位。上段:含9、19煤层位,称之为9、10煤旋回。上为灰色砂质泥岩,含植物化石,厚20m;中为9煤层,片状,复杂结构,为泥岩和炭质泥岩互层,厚2.0m;下为砂质泥岩、中细粒砂岩和夹19煤层位,厚38m。中段:由砾岩、含砾粗砂岩和粗砂岩组成,砾径1050mm,局部夹薄层细砂岩和砂质泥岩,砾石层数26层,即17m。下段:由砂质泥岩、中粗粒砂岩组成,厚19m。不整合于下石炭统石磴子组之上。 下石炭统石磴子组(C1s):灰至深灰色厚层状显晶至隐晶质灰岩,上部常夹钙质泥岩白色方解石细脉发育,有裂隙和岩溶,为含煤地层的沉积基底,本矿井地表未出露,厚度不详。二、
13、地质构造 1、矿井地构造:本矿山位于三都矿区东端浅部,井田内为主要单斜构造,地层走向SW-NE,倾向NW,倾角1025矿界内矿井北边界有老平奄正断层,断层走向NWSE,倾向SW,倾角72,落差2035m,破坏煤层连续性,因在煤矿边界,对本矿井煤层影响不大。矿井构造属简单类型。2、开采区构造开采区内地质构造简单,只在南二下山北冀100米左右有一走向NWSE、倾向SW,倾角70、落差2035m的断层。三、煤层特征1、含煤岩系青山煤矿范围主要含煤岩系为三叠系杨梅垅组(T3y)。含煤六层,自上而下命名为1、2、3、付3、4、5煤层。现将地层由新至老叙述如下:(1)、1煤层:半亮型煤,单一结构,块状构造
14、,煤质好,厚00.4m,不可采。(2)、灰至深灰色,薄层状、间夹薄层砂岩或煤线。上部含铁腩结核。厚2.16.6m,平均厚4.03m (3)2煤层:块状结构,单一煤层,厚0.231.24m,平均0.8m,本矿局部可采煤层,与1煤层相距8m,与3煤层相距5m。(4)、砂质泥岩,深灰色灰黑色,中厚层状,较致密,含植物化石和铁质结核。厚2.53.7m,平均厚0.30m。(5)、细砂岩:灰至深灰色,致密,含菱铁质结核,层理不明显,较软。厚3.545.91m,平均厚4,4m。(6)、3煤层:中高灰分煤层,鳞片状结构,在本矿内为可采煤层,厚0.82.61m,平均1.37m。与二煤相距5m,与四煤相距21m,
15、为本矿井可采煤层。通过本矿在+510水平三煤南巷揭露三煤上分层采空2米左右后,下分层局部还有1至2米的煤量可采。(7)、砂质泥岩:深灰色灰黑色,薄中厚层状,含植物化石,层理明显。厚度4.010.0m,平均厚7.2m。(8)、付三煤层:高灰分复合煤层,发热量低,劣质煤,厚0.30.8m,平均厚0.55m,煤层中夹12层厚度在0.10.3m的炭质泥岩,不可采。(9)、砂质泥岩:灰至深灰色,中厚层状,夹炭质泥岩和煤线,含植物化石碎片,厚度1.56.3m,平均3.9m。(10)、中粒砂岩:麻黑色,中厚层状,较坚硬,厚0.61.0m,平均厚0.80m。(11)、4煤层,单一煤层,块状结构,半亮型主焦煤,
16、煤质佳,砂质煤厚0.381.05m,平均厚0.95m。与三煤相距21m。(12)、泥岩:深灰色灰黑色,产植物化石碎片,厚0.91.7m,平均厚1.2m。(13)、5煤层:单一煤层,块状结构,半亮型主焦煤,煤质好,煤厚0.10.4m,平均厚0.25m。不可采。(14)、砂质泥岩:灰深灰色、中厚层状,致密。厚2.63.8m,平均厚3.3m。2、煤层对比本矿区煤层对比的主要依据有:标志层唐垅组底部石英长石粗砂岩为1煤顶板。4煤层距出炭垅组顶部含砾粗砂岩30m。3煤层与付3煤层之间有一层黑色细砂岩与粉砂岩互层。煤层间距1煤层距2煤层平均间距8m,2煤层距3煤层平均间距5m, 3煤层距4煤层平均间距21
17、m。煤层结构及煤质2煤层:为单一煤层,鳞片状,半暗型,中高灰,为优质焦煤。3煤层:结构简单,鳞片状结构,为肥焦煤。4煤层:为单一煤层,块状,为主焦煤。综上所述,煤层的对比基本可靠。3、可采煤层经过煤层对比,含煤地层共6 层,自上而下依次编号为1、2、3、付3、4、5煤层,含煤系数2.1。3煤层为矿山主要可采煤层,为稳定煤层,其余煤层厚度变化大,为不稳定煤层,其中2煤层局部可采,4煤层青山煤矿内不可采,在原大坪煤矿内属可采煤层,但大部分已被宝源煤矿采空,只在矿山北部扩界部分有少量保有资源量。2、4煤层均属不稳定煤层。1煤层:厚00.08m,平均厚0.23m,不可采。煤层位于三叠系上统杨梅垅组(T
18、3y)上部,上距1煤层8m左右,为1/3焦煤,结构简单,一般含有13层炭质页岩,鳞片状,半暗型,全矿井大部可采,为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煤层产状走向5,倾向北西,倾角1015,煤层可采指数Km0.94,变异系数r9.26。煤厚0.23-1.24米,平均0.8米。3煤层位于三叠系上统杨梅垅组中上部,上距唐垅组底界面约27m左右,下距出炭垅组顶界面6066m,煤层赋存较稳定,结构简单,厚度变化不大,属较稳定煤层,煤层倾角1025,平均18。该开采区+510水平三煤南巷揭露为3.2-5.0m,平均为3.9m。煤层顶板为灰-深灰色的砂质泥岩及灰黑色的泥岩,底板为灰黑-黑色砂质泥岩及泥岩,中间夹有0.7-
19、1左右的泥岩夹矸。4煤层,本开采区范围内煤厚0.381.05m,平均0.95m,结构简单,在该矿界内局部可采,但大部已采空。4、煤质煤的物理性质2煤层:单一煤层,鳞片状,半暗型,中灰。为优质焦煤。3煤层:结构简单,鳞片状结构,为肥焦煤。4煤层:为单一煤层,块状,为主焦煤。煤的化学性质本矿根据中平硐化验资料,2、3、4煤层原煤主要煤质指标分析如果如下:主要可采煤层煤质指标分析成果表 表1-5煤层编号Ad(%)Vdaf()St,d()Qgr.d(MJ/kg)pd()Y2原煤31.220.30.5224.83原煤19.3338.6031.220.5233.1728.50.410.81 0.6910.
20、318.5213.50.0280.22340.07494原煤7.853517.0019.1326.9525.90.266.580.9522.4628.0123.130.01210.1880.0473(3)、煤类及工业用途根据化验结果:2煤层为中高灰、低硫、高发热量主焦煤;3煤层为高灰、低硫、低发热量的烟煤,一般作动力用煤,但经洗选后的精煤可作配焦;4煤层为低中灰、低硫、高发热量主焦煤。四、矿山开采技术条件(一) 水文地质条件1、 地形地貌及地表水青山煤矿矿区地表无大溪流和山塘水库以及村庄,地貌为典型的山地地貌,植被茂盛,主要是针叶林,在矿区内最高标高为840m,最低在风井处标高为460m,南高
21、北低,水的迳流条件好,大气降水通过岩层裂隙、孔隙渗透,是矿井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2 气象 该矿区地处温湿亚热带。据资兴市气象资料,年平均温度为17C,极端最高温度为39C,气温变化大。年降雨一般在16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1480mm,雨量充沛,日最大降雨量为75mm.3-6月多雨,相对湿度大; 7-8月盛夏炎热, 10-12 月气温渐趋干燥寒冷,有短期霜冻.3 含水层与隔水层 本矿区共有含水层八层,由新至老为:(1)第四系(Q)由粘土、细砂和砾石组成,为孔隙含水层,由大气降水补给,平常无水。厚03m。(2)茅仙岭组中粒砂岩,厚约270m,岩性均一,硅质胶结,孔隙与节理较发育,导水性好,单位
22、涌水量0.020.021 lsm,矿井范围内大面积暴露地表,补给条件良好,为煤层顶部主要的含水层。由于含水层的下部夹一层隔水层泥岩,为防止潜水流入巷道起了很大隔水作用。该含水层距开采煤层,通常对井下开采无直接影响。(3)唐垅组顶部中细粒砂岩,硅质胶结,为裂隙水,补给条件不好。抽水试验q0.020.051 lsm,厚约13m,对矿井开采有一定影响。(4)唐垅组底部粗砂岩(上标志层),硅质胶结,间夹砂质泥岩,为裂隙水。抽水试验q0.06330.08 lsm,厚约20m。对矿井开采有一定的影响。(5)34煤中间的细砂岩,硅质胶结,裂隙不发育,巷道穿过此层有淋水现象。厚3.510m,一般7m, (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水平 通风 系统 改造 设计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49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