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
《河南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1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综合说明1.1工程概况1.1.1地理位置及地理环境XX水库位于XX市XX镇境内,距XX城区30km,因拦截滚河支流XX而得名。坝址以上承雨面积80km2,除上游资山水库拦截承雨面积16km2外,区间承雨面积计64km2,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交通等综合效益的重要小(一)型水库。本次设计复核的总库容为738万m3,兴利库容95万m3,死库容105万m3,调洪库容538万m3。XX水库枢纽及库区地处桐柏山余脉,地貌单元主要为低山丘陵,坝区为丘岗,枢纽下游则为河槽冲谷。在地貌成因上,属风化剥蚀及水力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出露地层主要有白垩第三系泥质粉砂岩、第四系冲洪积砂砾石、第四系全新
2、统冲洪积粘土。1.1.2枢纽工程现状XX水库枢纽工程包括主坝、副坝、输水涵管和溢洪道等建筑物,现将主要建筑物情况分述如下:(1)大坝大坝为均质土坝。主坝长220m,坝顶宽6m(兼做交通),现有坝顶高程117.32m,最大坝高12.91m。坡比为内坡1:2.5,外坡1:2.25。内坡未护砌,外坡无反滤设施。副坝长725m,坝顶宽2.53.0m,边坡1:1.52.0,付坝高35m。(2)溢洪道溢洪道位于大坝右岸,系开敞式宽顶堰,堰顶宽60m,长6m,堰顶高程为114.80m,用浆砌块石修筑。分三级跌水,总跌差10m。一级陡坡由堰顶宽60m收缩至40m,二级陡坡由40m收缩至30m。三级宽30m,不
3、再收缩,一级堰顶兼做公路路面,用毛石衬砌。该溢洪道为1976年修建的,防洪准不足10年一遇。(3)输水涵管该水库有两个输水涵管,西涵管在副坝上,用直径80cm活节钢筋砼管安装而成。进口管底高程112.80m,安装一部0.800.8米的砼平板闸门和一部手摇式螺杆启闭机。启闭房系一简易的砖砌房屋,面积约6m2,涵管出口未做衬砌。东涵管位于溢洪道右端,东涵管直径40cm,没有闸门和启闭机,进口底部高程113.0m。1.1.3工程设计与建设过程XX水库于1959年10月动工,1960年5月竣工并投入使用。该工程修建于大跃进时期,是由当时的人民公社自行组织修建的,无设计图纸,仅从灌溉需要、地形条件和工程
4、量方面比较后选定了坝址和坝型,根据坝区附近土料和民工施工的特点,决定大坝断面采用均质土坝。为了抢工期赶进度,边设计边施工,大坝实际断面未能达到要求。该工程的施工期正处在大跃进时期,建设程序极不规范,无施工记录可查。鉴于当时的特殊背景,没做洪水复核和调洪演算。当时施工时溢洪道只留了1个120m宽口子,因水库承雨面积大,年年泄洪将其冲毁,多次发生伤亡事故,一九七六年,镇政府投资15万元,修建了一个60m宽的溢洪道。1.1.4水库的地位和作用XX水库有着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XX水库控制灌溉面积5000多亩,可解决杜湾、XX、双楼、付楼、高庙、官营六个村的农业用水。该库周围良田沃野,是XX镇的粮
5、仓;防洪则保护下游3000余亩的耕地和2000多的人口。同时,主坝又兼做交通,是连接XX和官营总支的必经之路。另外,还有着水产养殖的效益。1.2水文1.2.1流域概况XX水库大坝拦截滚河支流XX,水库位于汉十高速公路南侧,地处XX市XX镇境内,坝址以上承雨面积80km2,除上游资山水库拦截承雨面积16km2外,区间承雨面积64km2。水库坝址以上主河道总长度21.8km,河道比降为4.4,其中区间河道长度15km,比降为3.1,流域属丘陵区长形流域,整个流域植被一般。1.2.2水文气象水库枢纽及其灌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严冬酷暑短、雨热同季和气候多
6、宜等特点。据气象部门统计资料,多年平均降雨量863m,多年平均蒸发量1135mm。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最大年降水量1163.3m(2000年),最小年降水量579.5m(2001年),变幅达2.01倍。因受季风影响,年内降雨量季、月分配不均,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其平均降雨量为674.5m,占全年降雨量的78.2%。各月降雨量以12月最少,7月份最多。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40.8,最低气温-15.1,无霜期229天,日照时数2100小时左右,年平均太阳辐射为108114千卡/平方厘米。1.2.3设计洪水1.2.3.1洪水标准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
7、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XX水库工程等别为等,主要挡水、泄水建筑物为4级。因大坝高度小于15m,所以拟定XX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即P=5%;校核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即P=1%。消能防冲设施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即P=5%;施工期洪水标准按5年一遇,即P=20%。1.2.3.2设计洪水的推求因XX水库无实测水文资料,本次设计洪水采用暴雨推求洪水。暴雨参数采用湖北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提供的流域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暴雨(XX按水文分区第6区查对),并按其提出的瞬时单位线法推求坝址处的洪水过程线和洪峰流量。考虑上游资山水库的拦蓄作用,采用XX水库与区间洪水同频率资山水库相应频率的组
8、合法,并考虑资山水库滞洪错峰和区间洪水传播时间的影响,来推求XX水库坝址处的洪水过程。各种频率洪水推求结果见表11。表11 暴雨途径推求设计洪水成果表项 目P=1%P=5%洪峰流量(m3/s)794.15320.5224h洪量(万m3)1749.531161.181.2.4施工洪水计算根据工程等别,按规范取施工洪水标准为5年一遇。通过对XX气象站19742004年11月至次年3月的降雨量资料进行分析计算,XX水库围堰挡水期12月1月5年一遇洪水总量为71.2万m3。1.3工程地质1.3.1区域地质环境和库区工程地质条件由于本工程属于小型水利工程,建坝以来一直未做地质勘探工作。2007年4月5月
9、,为配合初步设计工作,XX市水利局委托中南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对水库大坝和溢洪道进行了必要的勘探、野外地质调查、现场及室内试验工作,从而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本区属低山丘陵区,地势上东高西低,在大地构造上处于秦岭褶皱系东段南部和杨子准地台北缘中段的联合或复合部位。区内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沉积建造、断裂、褶皱和新构造运动特征显著。本区构造线的走向主要为西北向,与XX北部桐柏山脉走向一致。根据湖北省区域构造地质图资料,区内不存在大的活动性断裂,至今也没有发生过强震的历史记录。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确定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10、。库区地层比较简单,上游主要分布有元古界应山群云母石英片岩、第三系泥质粉砂岩、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alQ)粘土,沿河床分布有砂砾石。水库库壁全部由弱透水岩体、粘土组成。库区分水岭岩体岗地非常宽厚,不会向邻谷产生渗漏。库区坡度较缓,稳定性好,局部存在的一些第四系堆积物滑塌现象,对水库影响甚微。1.3.2坝区工程地质条件坝区处于滚河支流XX下游,河段相对开阔。总体地势为西北低、东南高。坝区为丘岗地,上游为低山丘陵地貌,地形地势起伏较大。坝区出露钻孔揭露的地层主要有白垩第三系泥质粉砂岩(K)、第四系冲洪积(alQ)砂砾石、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alQ)粘土。坝区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地下主要为孔隙承压
11、水和基岩裂隙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砂层中,此层在整个场区均有分布,厚度不一,其渗透系数为0.090.23cm/s,为强透水地质体,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库水的补给,向下游河床排泄。松散层底部的泥质砂岩赋存极少的裂隙水,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体表面风化裂隙中,极其微弱,并且具有自下而上透水性逐渐减弱的规律。1.3.3坝体、坝基和溢洪道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大坝为均质土坝,填筑土料主要来源于周围冲洪积粘性土。填筑土为壤土,色杂,灰褐色,黄褐色等,饱和,可塑,局部地段见淤泥质成份,偶见腐木,填筑土厚度2.607.10m。填筑土的渗透系数平均值为3.210-5cm/s,属微透水介质。坝基底下依次为冲洪积壤土、砾砂、
12、第三系泥质粉砂岩,其中砾砂层在主坝中间古河床段上覆地层厚度小,渗透系数K=0.17cm/s,透水性好,造成堤脚下常年积水,对库容损失较大。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顶部为毛石简单衬砌,设有消能防冲设施,消力池及尾水地段局部被冲毁。溢洪道范围地层结构比较简单,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及钻探情况表明,溢洪道范围地层结构与坝基下地层结构一致。1.3.4天然建筑材料该加固工程所需石料需从附近的采石场运进。土料可在近处岗地上取土,其土料粘粒含量30%左右,塑性指数为1517,最大干密度为1.65g/cm3,质量满足要求。1.4工程任务和规模1.4.1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XX水库修建于大跃进时期,没有经过正规设计,
13、更无地质勘测资料,建设程序极不规范,缺乏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工程竣工后也无施工质量记录及验收手续,使水库枢纽存在不少缺陷和陷患。水库建成运行40多年,存在较为严重的自然老化现象,加上年久失修,损坏比较严重,加剧了水库枢纽病险情的发展,根据防汛要求,被迫因汛期实行限制蓄水而造成弃水,造成水资源浪费并且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2004年4月9日,襄樊市水利局组织有关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了大坝安全鉴定专家组,对XX水库大坝进行了现场安全检查。2004年8月,襄樊市水利规划设计院对水库大坝安全进行分析论证,并按水利部颁发的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将其定性为类坝。2007年7月,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
14、心以坝函20071508号文核查XX水库为类坝。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大坝坝顶欠高。(2)在正常蓄水位时,大坝坝坡抗滑稳定满足规范要求,设计洪水位已超过坝顶,大坝上游面未护砌,浪坎严重,上、下游坝坡不平整;坝体渗透系数满足规范要求,但大坝下游无排水及反滤设施,坝体浸润线在坝坡出逸,坝基渗漏。(3)溢洪道为粘土地基,未衬砌,存在冲刷破坏现象。(4)输水涵管漏水严重。(5)闸门、启闭机锈蚀严重,运转不灵。(6)大坝无安全监测设施,管理设施不完善。1.4.2工程除险加固的必要性XX水库是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XX水库控制灌溉面积5000多亩,可解决杜湾、XX、双楼、付楼、高庙、官营六个
15、村的农业用水。该库周围良田沃野,是XX镇的粮仓;防洪则保护下游3000余亩的耕地和200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主坝又兼做交通,是连接XX和官营总支的必经之路。另外,还有着水产养殖的效益。工程在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运行,仍发挥了较好的效益。自1960年5月竣工以来,为该地区工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运行中,水库拦蓄洪水,充分发挥拦洪削峰蓄水作用,缓解了下游的防洪压力。在确保水库及下游防洪安全的同时,充分发挥水库蓄水能力,保证灌区农田灌溉,年供水量200万m3以上,累计供水量近亿方,在防洪抗旱减灾方面也发挥了较大的效益。然而,由于水库的险情和隐患,水库长期处于低水位运行状态,不仅水资源浪费
16、严重,而且水库应有的效益根本得不到充分发挥。由于大坝欠高,溢洪道过窄,为保证大坝安全,水库长年来不得不提前大量放水,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给农业灌溉、调蓄和养殖等造成很大损失,从而大大降低了工程效益。对XX水库枢纽工程进行必要的整治与改造、以及工程管理设施的配套建设,将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治水旱灾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促进灌区农业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从而为当地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对水库枢纽工程进行除险加固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综上所述,XX水库的防汛地位异常重要,灌溉效益突出,综合效益可观。但是,由于XX水库的险情和隐患,水库不得不弃
17、水限蓄,水库效益根本不能充分发挥。因此,XX水库除险加固十分必要。1.4.3调洪演算XX水库现有溢洪道为开敞式宽顶堰,堰顶高程114.8m,底宽60m。本阶段除险加固设计,仍采用宽顶堰,堰顶高程降低为114.3m,底宽保持60m不变。同时比较堰顶高程114.8m、底宽300m的宽顶堰泄流能力。本次设计调洪演算按以下原则进行:(1)起调水位为114.3m;(2)当库水位上升至堰顶高程114.3m时,溢洪道开始自由泄流。根据水量平衡方程和蓄泄方程,用半图解法对各种不同频率的洪水作调洪演算,调洪演算汇总成果见表12。1.4.4坝顶高程复核根据规范,坝顶高程等于水库静水位与超高之和,分别按以下运用情况
18、计算,取其最大值。(1)设计洪水位加正常运用情况下的坝顶超高。(2)校核洪水位加非常运用情况下的坝顶超高。表12 调洪演算成果表溢洪道方案频率入库洪峰流量Q(m3/s)下泄洪峰流量Q(m3/s)最高洪水位Zm(m)库容Vm(104m3)现有B=60m,Z=114.8m1%794.15492.36117.98355%320.52244.6116.74578本次设计B=60m,Z=114.3m1%794.15515.27117.497385%320.52246.34116.25495比较B=300m,Z=114.8m1%794.15723.14116.174805%320.52306.64115.
19、57373坝顶高程计算成果见表13。表13 XX水库坝顶高程计算成果表工况水位(m)设计爬高R(m)风壅水面高e(m)安全超高A(m)坝顶高程(m)坝顶欠高(m)现有B=60m,Z=114.8m1%117.90.7010.0030.3118.901.585%116.741.1660.0070.5118.411.09本次设计B=60m,Z=114.3m1%117.490.7030.0030.3118.501.185%116.251.2010.0080.5117.960.64比较B=300m,Z=114.8m1%116.170.7030.0030.3117.185%115.571.1790.008
20、0.5117.26XX水库现状坝顶高程为117.32m,从表13可知,在现有溢洪道宽度和堰顶高程前提下,坝顶高程应为118.90m,现有坝顶欠高1.58m。在保持现有溢洪道堰顶高程不变的情况下,溢洪道应扩宽至300m,才能满足坝顶高程要求。当保持现有溢洪道宽度不变,将堰顶高程降低至114.30m时,坝顶高程应为118.50m,现有坝顶仍欠高1.18m,此时可通过在坝顶上游侧修建防浪墙来满足坝顶高程要求。1.4.5除险加固方案的比较和选择XX水库大坝严重欠高,溢洪道宽度过窄,防洪安全问题非常突出,为使水库除险安全,可采取三种措施处理:其一是保持现有的溢洪道规模,加高大坝,增加调洪库容;其二是保持
21、现有的坝顶高程不变,扩宽溢洪道增加泄洪能力;其三是坝顶新建防浪墙和改建溢洪道相结合。三种方案的对比造价为加高大坝方案167.87万元,扩宽溢洪道方案605.56万元,坝顶新建防浪墙和改建溢洪道相结合方案77.37万元。从投资上对比,方案二最大,方案一次之,方案三最小,且经济优越性明显。从施工条件上看,方案一和方案二土方量均很大,扰动地表面积大,需挖压大量的耕地,施工条件差;方案三勿需新征耕地,扰动地表面积小。综上所述,从技术可行、利于施工、注重除险、经济优越等方面考虑,推荐采用方案三即新建防浪墙与改建现有溢洪道相结合。1.5除险加固工程设计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包括大坝除险加固工程、溢洪道除险加
22、固工程、输水涵管除险加固工程,分述如下:1.5.1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包括坝顶整治、上游坝坡护坡和下游坝坡整治。为满足水库防洪要求,在坝顶上游侧新建新建945m长防浪墙,采用C20钢筋砼悬臂式结构,墙厚0.3m,整体高度1.9m,埋置深度为0.9m。主坝顶统一整治成6m宽,副坝顶一整治成5m宽,路面采用20cm厚泥结石路面。整治后坝顶高程为117.5m,防浪墙顶高程118.5m,防浪墙净高1.0m。大坝上游坝坡原先无护坡,被风浪冲刷形成浪坎,最大浪坎高达0.60.7m。根据坡面现状,决定对大坝上游坡面进行护坡加固处理,从死水位112.8m一直护到坝顶。通过对砼护坡和干砌块石护坡两个
23、方案进行比较,择优选取砼护坡方案。护坡采用C15砼现浇,厚10cm,分块尺寸为4m3m。单块板中间设两个排水孔,以消除水库水位降落或其它原因产生的内水压力。砼护坡板下铺设砂砾石垫层,厚10cm。大坝外坡无排水和反滤设施,散浸严重,局部出现滑坡。先对主坝下游坡面进行整平后采用草皮护坡,在坡脚设置贴坡式排水,排水体总厚度为75cm,由内向外依次为15cm厚粗砂、20cm厚卵石、40cm厚块石。副坝下游坝坡较陡,计划对其进行培土加厚至设计坡比1:2.25,然后重新植草皮,坡脚与主坝设同样断面尺寸的贴坡式排水。在主副坝下游坝脚各新增一条纵向排水明沟,以排除坝脚积水。1.5.2溢洪道除险加固工程根据溢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 水库 加固 工程 初步设计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49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