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doc
《方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doc(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徽省石台县方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石台县水务局设计室二一年五月批 准审 查校 核编 写 目 录1综合说明11.1绪言71.2水文101.3地质111.4工程任务和规模13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加固设计151.6电气与金属结构171.7施工组织设计181.8水库淹没处理及工程占地231.9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241.10工程管理261.11设计概算271.12经济评价272水文292.1流域概况292.2气象及暴雨特征292.3水文基本资料322.4径流322.5设计洪水复核322.6 施工洪水352.7 泥沙353工程地质363.1区域地质概况363.2坝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363
2、.3坝基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373.4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383.5放水涵洞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393.6结论和建议394工程任务和规模414.1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414.2工程社会经济效益414.3工程现状和除险加固的必要性424.4水库调洪计算及特征水位434.5本次除险加固工程任务465主要建筑物除险加固设计485.1设计依据485.2工程布置505.3历次险情及处理情况515.4大坝加固设计515.5溢洪道加固设计595.6放水涵洞加固设计635.7主要建筑项目及工程量646电气与金属结构666.1电气设计666.2金属结构设计667施工组织设计677.1施工条件677.2施工导
3、流687.3砂石料及土料的选择与开采707.4主体工程施工707.5施工总布置737.6施工总进度747.7主要技术供应758水库淹没处理及工程占地788.1淹没处理788.2工程占地789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799.1设计依据799.2加固工程对环境及水土保持的影响799.3环境保护设计799.4水土保持设计809.5水保与环保投资8010工程管理8110.1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8110.2工程管理范围8110.3工程管理设施完善8110.4工程管理运用8111设计概算8311.1工程概况8311.2编制依据8311.3定额依据8311.4主要经济指标8411.5基础单价计算依据8411
4、.6工程单价及取费标准8511.7独立费用标准8511.8临时工程8611.9概算表格8612经济评价10312.1概述10312.2国民经济评价10312.3经济评价结论106附件:1、石台县方村水库大坝安全评估报告书2、石台县方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概算附件3、石台县方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附图:安徽省石台县方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图册(另成册)1 综合说明1.1 绪言方村水库位于石台县仁里镇三增村,座落于秋浦河支流梅溪河的上游,距石台县城15km,距S325省道0.5km,地理位置见附图。方村水库集水面积1.0km2,水库多年平均降雨量1622.6mm,多年平均径流深1051mm
5、,多年平均径流量47.8万m3,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为主的小(二)型水库。水库灌溉农田400亩,下游防洪保护面积2.0km2,涉及到仁里镇所属2个行政村近1000人、300亩耕地以及S325省道的安全。方村水库原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兴利水位118.35m,设计洪水位119.80m,校核洪水位120.60m,总库容16.9万m3,兴利库容7.8万m3。本次初步设计与原设计洪水标准一致,经复核,2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119.72m,3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120.59m,兴利水位118.35m,总库容16.9万m3,兴利库容7.8万m3。方村水库为小(二)型水库,枢纽
6、工程等别为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方村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水涵洞等组成。大坝为粘土心墙土石坝,现有坝顶高程121.15m,最大坝高15.0m(坝顶至心墙底),坝顶长70.0m,坝顶宽度4.0m,上游坝坡坡比为1:2.5,下游坝坡坡比为1:1.632.67。大坝心墙底宽6.0m,顶宽2.0 m,顶高程120.85m,底高程106.15m。上下游坡面均为砂(碎石)壳堆体,粘土心墙位于大坝纵轴线下游2.5m处,底宽6.0m,顶宽2.0 m,顶高程120.85m,底高程106.15m。该水库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的山坡上,由进口段、陡坡段、出口段和交通桥组成,实测轴线长119m,进口堰顶高程1
7、18.35m,堰顶宽12.0m。放水涵洞位于大坝右侧岩基上,为4030cm浆砌石圬工涵,进口底板高程111.7m,出口底板高程111.0m,总长70.0m;采用混凝土斜卧涵控制放水,斜卧涵布置在放水涵洞进口处的山坡上,涵管直径为400mm,放水孔直径为200mm,级高30cm。方村水库是小(二)型水库,1964年9月开工兴建,1967年12月大坝枢纽相继完工并交付使用。水库的建成,使得水库下游大量的农田旱涝保收,洪涝灾害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水库灌溉农田400亩,下游防洪保护面积2.0km2,涉及到仁里镇所属2个行政村近1000人口、300亩耕地以及S325省道的安全。由于水库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
8、,受当时投资和建设环境的影响,工程未达设计标准,施工质量较差,投入运行后,虽未出现险情,但大坝、溢洪道、放水涵洞均存在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直接影响着下游村庄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1.1.1 安全评估及结论根据水库大坝安全评估办法及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2009年3月安徽省石台县水务局组织进行了方村水库大坝安全评估工作,委托池州市水电勘测设计院承担大坝安全复核与评价,编制了水库大坝各项安全评价报告。2009年3月27日安徽省池州市水务局组织专家在石台县对方村水库大坝进行了安全评估,提出了方村水库大坝安全评估报告书(见附件),评估结论如下:(1)本次防洪复核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等
9、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坝顶高程不能满足防洪安全要求。(2)本次复核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根据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无需进行抗震稳定复核。(3)大坝坝坡较陡,基础清基不彻底,填筑土料质量差,上游无护坡,下游无排水体,存在安全隐患。(4)溢洪道底板未护砌,导水墙存在裂缝,局部损坏严重,洪水不能安全下泄。(5)放水涵洞为无压混凝土涵管,漏水严重,存在结构安全隐患。(6)无管理房,无观测、通讯设施,上坝道路不畅。综上所述,根据水库大
10、坝安全鉴定办法和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方村水库大坝属三类坝。同时对大坝运行管理和除险加固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1)鉴于水库大坝存在上述安全隐患,建议尽快进行除险加固。(2)除险加固前,应加强管理,控制运行,确保大坝安全。1.1.2 工程建设情况(1)大坝1964年9月开工兴建,1967年12月大坝枢纽完工,大坝为粘土心墙土坝,最大坝高15.0m,坝顶长70m。原坝顶宽度4.0m, 上游坝坡坡比为1:2.5,下游坝坡坡比为1:2.0。1975年冬修时进行了培坡加固,1983年4月至1983年9月对大坝坡坡进行培坡加固,修建了倒渗坝(贴坡排水),大坝成为现有规模,现状坝顶宽
11、5.0m,上游坝坡坡比为1:2.5,下游坝坡坡比为1:1.61:2.5。(2)溢洪道该水库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的山坡上,利用山体开凿建成,由溢流堰、泄槽段组成,实测轴线长25.2m,其中:溢流堰堰顶高程118.35m,堰顶宽5.0m;泄槽段段长24.2m,宽6.23.1m,出口与河道连接;导水墙高3.141.65m,大坝段最大墙高2.72m。1982年3月至1982年10月,对溢洪道导水墙进行了加高、整治处理。(3)放水涵洞放水涵洞位于大坝右侧岩基上,原为4030cm的浆砌石圬工涵,进口底板高程111.7m,总长70.0m;斜卧涵布置在放水涵洞进口处的山坡上,涵管直径为400mm,放水孔直径为2
12、00mm,级高40cm。1.1.3 工程历次出险和整治该水库建成后,未发生过险情,但大坝存在坝身单薄、坝顶宽度不足、溢洪道宽度不足、导水墙高度不足及倒渗坝(贴坡排水)未达设计要求等问题,为此,1975年冬修时进行了培坡加固,1982年3月至1982年10月、1983年4月至1983年9月,又根据在建工程清理设计分别进行了溢洪道整修护砌、大坝培坡、倒渗坝(贴坡排水)维修等加固处理。1.1.4 本次除险加固设计工作情况为使水库工程尽快脱险,及早发挥正常效益,2010年5月,石台县水务局设计室对方村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设计,编制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方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是依据方村水库大坝安全
13、评估报告书的评估结论及除险加固的意见和建议,方村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原有部分设计文件资料,现行的规范、规程等进行的。设计过程中,进行了现场查勘,全面了解工程实际情况及收集、查找工程资料,在各项计算分析与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各加固工程项目进行了方案比选,推荐了加固处理方案,对监测和管理等设施进行恢复、完善或改造设计,按初步设计要求提出了方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方村水库工程特性见表1-1。1.2 水文1.2.1 流域概况方村水库位于石台县仁里镇三增村,距石台县城15km,距S325省道0.5km,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为主的小(二)型水库。秋浦河属于长江水系,发源于祁门
14、县大洪岭北麓;由南向北经祁门县的雷湖、安陵,石台县的横渡、仁里、矶滩,贵池区梅村、高坦,与白洋河汇合后于池口注入长江。秋浦河流域总面积3019km2,主河道长145.3km,其中石台县境内流域面积881.6km2,主河道长46km。梅溪河源于梓岭,经仁里镇三增村、矾滩乡高乐村,于杨坑口入秋浦河,河道全长8km。方村水库地处皖南山区边缘,地势南低北高,库区范围狭小,蜿蜒曲折,库周山峰高程约为242440m,最高山峰高程为440m,属中低山区。坝址附近左岸山顶高程242.0m,右岸山顶高程在376.0m,河底高程为108.0m。1.2.2 气象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15、。经统计分析,方村水库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22.6mm,多年平均温度16,,年平均无霜期24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969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4%。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258mm,平均风速34m/s。1.2.3 暴雨洪水特性本流域暴雨具有季节性,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洪水发生时间与暴雨发生时间基本相应,多发生在57月。由于流域地处皖南山区,流域坡降大,河槽调蓄能力小,降水汇流迅速,洪水过程陡涨陡落,具有典型的山区性河流特点。1.2.4 径流方村水库控制面积仅4.0km2,库区无雨量站和水文测站,但下游秋浦河干流上有高坦水文站。高坦水文站控制秋浦河流域面积1077Km2,1952年开始观测,
16、主要观测项目有雨量、流量、水位、泥砂、蒸发等,为国家水文气象基础站,资料来源可靠,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可以借用。根据高坦水文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051mm,据此计算,方村水库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7.8万m3。1.2.5 设计洪水与施工洪水方村水库坝址处无实测流量资料,故设计洪水采用暴雨途径来间接推求。本次采用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1984年编制的安徽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山丘区产汇流分析成果和山丘区中、小面积设计洪水计算办法(以下简称“84年办法”)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借用高坦站实测资料进行分析,按面积指数法推算施工洪水。经计算,1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55.6m3/s ,20年一遇设
17、计洪峰流量76.1m3/s,300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178.1m3/s;5年一遇施工设计洪峰流量6.3m3/s, 10年一遇施工校核洪峰流量10.2m3/s。1.2.6 泥沙方村水库没有泥沙资料,直接采用同一流域高坦水文站资料,经计算,方村水库年均输沙量为358t,拆合约184m3,累计产生泥沙总量约为0.55万m3。1.3 地质1.3.1 区域地质概况方村水库地处皖南山区边缘,地势北低南高,自西北的低山丘陵,向南逐渐变为陡峭的中低山区,为黄山北行千脉盘结。库区河流梅溪河为秋浦河的支流,属长江流域长江水系。坝址附近左岸山顶高程242.0m,右岸山顶高程在376.0m,河底高程为108.0m。该
18、区在地质构造上属江南褶皱区,位于仁里复背斜的北侧。仁里复背斜为印支期形成的褶皱,由葛公镇雍溪背斜、石台杨田埂向斜以及三岗尖杨美桥背斜所组成。工程区所处区域构造位置是地震少发地区,不具备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构造条件。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工程区出露地层主要有有志留系下统高家边组(S1g)地层,大坝两侧山坡零星分布的坡积层(Odl),库区及河槽内第四系冲积层(O4al)及坝身段人工堆积层(O4ml)。1.3.2 大坝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方村水库大坝为大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心墙主要以山坡风化残积土、砾质中重粉质壤土
19、为主,砾石含量较高。大坝在坝体轮廓线内、除心墙外均为砂壳,呈褐黄、灰黄色,由山坡风化残积土、碎石等杂填而成,成份较为混乱,结构松散,漏水,粒径不均匀,一般在3mm10cm之间,最大达30cm左右,来源较为杂乱。(1)坝体质量评价坝身部位填土以山坡坡积土为主、主要成分为砾石夹粉质壤土,砾石含量略高,筑坝时土质未经机械碾压,土质结构松散,从土质结构成分分析,该层土难以粘土心墙砂壳坝坝料及坝料密实度的要求;以本地区工作经验,该层土渗透系数5.010-44.010-5cm/s,属中透水层,坝身与坝基接触面试验渗透系数4.010-4 cm/s,属中等透水。从以上渗透系数成果分析,土质难以满足粘土心墙坝坝
20、料的防渗要求。(2)坝基工程地质方村水库最大坝高15.25m,向两侧坝肩延伸渐薄,坝基为微风化新鲜泥质灰岩,作为最大坝高仅15.25m的粘土心墙坝一般不存在强度不足的问题。两岸坝肩构造不发育,多以裂隙为主,裂隙多短小、闭合。两岸坝肩及坝基不存在影响稳定的不利构造组合。河床部位未认真清基或清基不彻底,坝基表层有少量砾石,局部块较大,与坝基接触面渗透系数5.010-4 cm/s,加之筑坝时土质未经机械碾压,在库水位长期作用下,易沿坝基接触面形成渗漏通道。1.3.3 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溢洪道边坡陡峭,溢洪道边坡岩性为灰岩,岩石微风化新鲜,完整,中厚层状,裂隙不发育,无不利组合的裂隙结构面,工程
21、地质条件较好,边坡稳定。1.4 工程任务和规模1.4.1 工程任务方村水库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为主的小(二)型水库,原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死水位111.70m(大坝高程基点,下同),正常蓄水位118.35m,设计洪水位119.80m,校核洪水位120.60m,总库容16.9万m3,兴利库容7.8万m3,死库容0.7万m3。本次除险加固初步设计复核,水库正常蓄水位118.35m,死水位111.70m,2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119.72m,3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120.59m;总库容16.9万m3,兴利库容7.8万m3,死库容0.7万m3。1.4.2 除险加固的必要性方
22、村水库运行40多年来,保护着下游2.0km2,涉及到仁里镇2个行政村5个村民组、1000人口、300亩耕地及S325省道的安全;水库确保了灌区400亩农田的旱年丰收,为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由于水库受投资和建设环境的影响,工程质量较差,目前大坝、溢洪道、放水涵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险情,因此,对其进行除险加固是十分必要的。1.4.3 水库调洪计算及特征水位方村水库总库容16.9万m3,大坝为粘土心墙土石坝,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和安徽省小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指导意见规定,该水库为小(二)型水库,工程
23、等别为等,大坝属5级建筑物,本次除险加固设计洪水标准与原设计标准一致,设计洪水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为300年一遇。方村水库泄洪由溢洪道承担,溢洪道控制段堰顶高程为118.35m、堰顶长5.0m,没有闸门控制,库水位高于堰顶高程时自由溢流。本次除险加固对溢洪道进行整修加固,控制段仍为宽顶堰,堰顶高程维持现状。起调水位平正常溢洪道堰顶高程。根据调洪演算复核,方村水库死水位(平放水涵洞进口底板)为111.70m,死库容为0.7万m3;正常蓄水位平溢洪道进口底板高程为118.35m,兴利库容为7.8万m3;2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119.72m,3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为120.59m,总库容为16.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库 加固 工程 初步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48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