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拆迁后青农民城市适应性研究.doc
《征地拆迁后青农民城市适应性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征地拆迁后青农民城市适应性研究.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征地拆迁后青年农民城市适应性研究 以泰兴为例 摘要:本文基于泰兴市的实地调查和访谈后认为,征地拆迁后青年农民的城市就业和生活适应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就业观念、就业质量、环境适应、社会交往等方面,需要从个人层面、政府层面、社区层面和社会层面采取措施,促使其突破就业和适应问题,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关键词:征地拆迁 青年农民 就业 生活适应Employment and City Adaptation Issues for Young Land-deprived Peasants Taking Taixing City as an Example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
2、vey and interview accomplished in Taixing city, the paper holds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of the landless young peasants, job hunting and city adapting in employment conception, employment quality,environment adapting and social interaction.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ppropriately from the poi
3、nt of view of the subject, the government, the community and the society, so as to break though their plights and adapt to city life better.Key words: land expropriation and demolition ; young farmers ; employment; city adaptation目 录1 绪论51.1 选题的背景51.2 选题的意义51.3 相关概念51.3.1 失地农民51.3.2 社会适应61.3.3 征地拆迁6
4、2 研究设计72.1 主要概念的界定和操作化72.2 研究假设72.2.1 就业方面72.2.1.1 政府的就业安置工作不到位72.2.1.2 失地农民本身就业能力较弱,就业观念陈旧72.2.1.3 乡镇企业对于失地农民就业影响重大72.2.2 生活适应方面82.2.2.1 青年农民对城市生活的适应性相对较好82.2.2.2 失地青年农民交往范围狭窄,交往方式倾向于同质性82.2.2.3 失地农民迫切需要政府或社区为居民提供就业方面的帮助82.3 研究方式和分析方法82.3.1 研究方式82.3.2 分析方法82.4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82.4.1 创新之处82.4.1.1 丰富了城市化研
5、究82.4.1.2 研究对象限定为青年农民82.4.2 不足之处92.4.2.1 问卷编制及调查对象的选择上存在不足92.4.2.2 对调查资料的处理和分析上存在不足93 问卷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10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103.2 就业方面103.2.1 就业变化情况 103.2.2 就业渠道103.2.3 就业意愿113.2.4 就业满意度113.3 生活适应方面113.3.1 生活习惯123.3.2 居住形式123.3.3 业余生活123.3.4 社会交往123.3.4.1邻里关系123.3.4.2 来往对象133.3.5 生活满意度133.4 需求情况134 访谈分析144.1 访谈
6、一144.2 访谈二144.3访谈三155 讨论165.1 征地拆迁后青年农民城市就业和生活适应的问题165.1.1 就业方面165.1.1.1 就业不充分,存在隐形失业165.1.1.2 就业渠道窄,政府功能缺失165.1.1.3 失地青年农民就业能力较弱,就业观念陈旧165.1.2 生活适应方面165.1.2.1 青年农民比较适应城市生活,但对于过去生活方式和习惯比较留恋165.1.2.2 社会交往范围狭窄,同质性较强175.1.2.3 业余生活比较单一175.2 影响失地青年农民城市就业和生活适应的因素175.2.1 影响就业的因素175.2.1.1 征地制度存在缺陷175.2.1.2
7、缺乏合理有效的就业培训机制17 5.2.1.3 政府就业安置和引导就业的功能缺失175.2.1.4 自身因素制约185.2.2 影响生活适应的因素185.2.2.1 居住环境的改变185.2.2.2 社区隔阂185.2.2.3 社会交往的双重性185.2.2.4 自身因素185.3 促进失地青年农民更好地适应城市就业和生活的对策和建议185.3.1 就业方面195.3.1.1 个人层面195.3.1.2 政府和社区层面195.3.1.3 社会层面195.3.2 生活方面195.3.2.1 个人层面195.3.2.2 社区层面195.3.2.3 社会层面206 结语217 谢辞228 参考文献2
8、39 附录241 绪论1.1 选题的背景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指出,20002030年的30年间,占用耕地将超过3.63106hm2,也就是说将有3.63106hm2耕地由集体所有变为国家所有,今后每年需征用土地约1.67106hm2,若按照农民人均0.05 hm2计算,就意味着每年增加357万429万失地农民,10年后失地农民总数将达到1亿人1。本次调查的主要地区泰兴市,其主城区、“一区四园”和重点中心镇建设不断加快,目前已启动征地10个批次,其中村镇建设用地和单独选址各5个批次,实施的征地项目主要包括334省道改线安置区建设、新区小学东侧地块等2 。 城市化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社会空间上
9、表现为城市代替传统农村社区,在社会主体层面上表现为农民身份转变为城市身份。对进入城市的失地农民而言,城市化不仅是一个从传统乡村过渡到现代城市的空间地域上的变化,它伴随着失去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而且离开熟悉的村落,失地农民也失去了与之相关联的文化环境和生活方式。由此看来,征地拆迁可能会引起农民就业和城市生活适应方面的问题,再加上农民大多是被动城市化,是政府行为迫使,而不是主动搬迁到城市,适应问题就变得更为迫切3。 面对这样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特别是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关于征地拆迁的极端事件,我们有必要对这些失地农民在城市中的就业和生活适应情况给予关注。本次调查选取青年农民为对象,主要因为这一群体
10、具有特殊性。青年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就业情况大可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小则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失去传统生产资料,青年农民的未来将何去何从。此外,一般认为青年人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那么他们对城市生活的适应情况是否比较好,这一假设也需要通过实地调查来考证。笔者试图通过调查了解他们的城市就业和生活状况,分析哪些因素会对他们的就业和生活产生影响,并尝试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1.2 选题的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科学客观的调查方法,真实地反映征地拆迁后青年农民群体的就业和生活状况,得出一定的结论,将对这一群体的关注纳入到城市化研究和失地农民安置的政策视野中,避免以往征地拆迁相关研究将失地农
11、民群体笼统化的不足。对征地拆迁后青年农民城市就业和适应状况的研究不仅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需要,而且对正确认识城市化道路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以后的征地拆迁工作能够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1.3 相关概念 泰兴市地处长三角地区,是江苏省中心区域、上海南京经济圈的交汇点。全市总人口120余万,总面积1172平方公里,现辖15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工业园区和3个市级工业园区,连续10次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 。本文的青年农民是指20-34岁的户籍地在农村的年轻人。 1.3.1 失地农民失地农民是指一些因城镇建设、经济发展、公益性事业,在依法征占土地
12、之后,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用地而产生的失去土地的农民4。1.3.2 社会适应社会适应是指人们为了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而进行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包括心理、生理以及行为上的改变,以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1.3.3 征地拆迁征地主要指国家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强制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并根据补偿标准一次性给予被征地者(包括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发包人、承包人、转包人等)一定的货币补偿,必要的还要进行就业安置。 拆迁是指取得拆迁许可的单位,根据城市建设规划要求和政府所批准的用地文件,依法拆除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房屋和附属物,将该范围内的单位和居民重新安置,并对其所受损失予以补偿的法
13、律行为5。 2 研究设计2.1 主要概念的界定和操作化 在本次研究中,征地拆迁后的青年农民是指在依法征用土地后,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用地而失去土地的年龄在20至34岁之间的农民。研究的问题是这部分群体的城市就业和生活适应情况,分为就业和生活适应两大块进行研究。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将其操作化为以下几个指标:就业现状、客观就业条件、主观就业意愿;生活习惯的适应、社会交往、社会需求。就业和生活适应性的评价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客观评价,一种是主观评价。前者是调查者通过问题的回答判断对方适应不适应,后者是被调查者自己认为自己适应不适应。本文以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两种方式,分就业和生活适应两大模块进行调查
14、研究,并通过问卷型定量研究和访谈型的定性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2.2 研究假设 本研究假设征地拆迁后青年农民在就业和城市生活适应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分就业和生活适应两部分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 此外也要关注到农村的空心化倾向:由于我国农业产业经济补贴很少,年青人很少从事农业生产,农村出现空心化倾向,即使不征地拆迁也将出现大量的年青人流入城市,也可能会产生城市适应问题。 2.2.1 就业方面2.2.1.1 政府的就业安置工作不到位在征地拆迁中,政府多采取一次性买断的作法,一次补偿后,对失地农民的就业与创业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相应的扶持措施。同时,又由于现在占地的情况比较复杂,既有国家占地,也有地
15、方占地;既有本村建设占地,也有外来工商业占地,在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上责任分担存在矛盾。 2.2.1.2 失地农民本身就业能力较弱,就业观念陈旧文化程度低和知识技术缺乏成为阻碍失地农民城市就业的障碍。目前社会就业压力日益增大,许多大学生都降低了就业要求,失地农民的就业空间也愈发狭窄。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步发生改变,由单纯的体力型向知识型、技术型转变,企业对劳动者的年龄、知识、技能和市场竞争意识要求较高,失地农民容易在城市多元化的就业格局中处于劣势地位。此外,征地后的农民得到了一笔不小的安置补偿费,容易滋生懒惰的风气,就业意愿不强烈,希望找到体面的不脏不累的工作6。 2.2.1.3
16、 乡镇企业对于失地农民就业影响重大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是乡镇企业,它能够大量吸纳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征地用作企业的地区,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合理安排,可以吸纳大量失地农民进入企业就业,但是目前部分乡镇企业发展缓慢,无法充分发挥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作用,需要政府大力扶持。 2.2.2 生活适应方面 2.2.2.1 青年农民对城市生活的适应性相对较好 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和城市往来越频繁的青年人的适应能力较强。再加上被调查地区经济、交通比较发达,城乡交流频繁,因此失地青年对城市生活的适应总体较好,但普遍对于过去生活方式比较留恋,主要是体现在对原有居住环境和社会交往方面的留恋。 2.2
17、.2.2 失地青年农民交往范围狭窄,交往方式倾向于同质性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社会交往的对象和范围多少都有所变化,但是交往方面总体上仍改变不了同质性强的特点。来往对象比较倾向于以前同村的居民,而跟新环境中的人交往较少。 2.2.2.3 失地农民迫切需要政府或社区为居民提供就业方面的帮助社区是居民自治的基层组织,居民靠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会想到寻求社区的力量进行解决。就业信息的普及,就业技能的培训这些方面,社区可以给予居民更多的帮助。2.3 研究方式和分析方法 2.3.1 研究方式本次研究的以问卷调查为主,个案访谈为辅,选取泰兴市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部分征地拆迁安置小区进行调查,以2034岁的
18、青年为调查对象。调查地点为城南滨江某镇安置小区A社区、城北城乡结合部B社区以及某镇C社区。共计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33份,问卷回收率为93.2%。此外,在调查的三个小区中各选取3人,共计9人进行非标准化访谈。 2.3.2 分析方法 问卷分析方法: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以及相关变量分析。 访谈分析方法:访谈资料的搜集、整理、提炼、总结。2.4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2.4.1 创新之处 2.4.1.1 丰富了城市化研究 本研究将城市化、失地农民、就业和城市生活适应有效结合,丰富了城市化研究内涵。 2.4.1.2 研究对象限定为青年农民目前对于失地农民的研究大多将失地农民这个大
19、群体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很少将年龄作为单独的决定性因素进行专门探讨。笔者认为,青年农民作为自身家庭和国家的主力军,其就业和生活状况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因此,本次研究笔者将失地农民群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青年(2034岁)农民作为研究对象,以期真实反映这一群体的现状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2.4.2 不足之处 2.4.2.1 问卷编制及调查对象的选择上存在不足问卷编制是本次研究的核心部分,虽然笔者投入了很多精力,但问卷在信度和效度上仍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另外,调查样本数量不够大、变量因素分布不均衡以及一些事先无法预计的因素会影响调查对象填答问卷,问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 2.4.2.2 对调查
20、资料的处理和分析上存在不足由于研究条件以及研究者本身的能力有限,对于调查资料的处理和分析的深度上存在不足,对于全面深入的反映研究课题的成果造成障碍,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3 问卷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33份。性别方面,男性108人,占46.4%,女性125人,占53.6%。年龄在2024岁的54人,占23.2%,2529岁的83人,占35.6%,3034岁的96人,占41.2%。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的为0,研究生及以上的2人,占0.8%,初中的57人,占24.5%,高中或中专的109人,占46.8%,大专或本科的65人,占27.9%。由此可
21、见,调查的2034岁的青年群体中,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占大多数,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征地拆迁的年限在1年以下的为0,1年(含1年)2年的占33.1%,2年3年的占31.3%,3年以上的为35.6%。这项指标的结果主要受调查地点的影响,笔者选择的调查地点为三个安置小区,是失地农民集中居住的地方,每个小区预先设定差不多的问卷发放量,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而这三个小区的失地居民拆迁时间都在1年以上,主要是由于当地拆迁安置房一般都要在拆迁后一年以上才能入住,安置房入住前发给失地农民租房补贴租房居住。3.2 就业方面3.2.1 就业变化情况 表1:征地前后就业情况打零工赋闲务农务工自主
22、经营其他征地前57231110631524.5%9.9%4.7%45.5%13.3%2.1%征地后2413214547210.3%5.6%0.9%62.2%20.2%0.8%通过分析征地前后的数据可见,在2034岁的青年群体中,征地前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数所占比例不足5%,征地后这一数据甚至降到1%以下,可以说绝大多数青年农民一直从事着非农职业,失去土地对他们的影响要远小于对其父辈或祖辈的影响。征地前后,打零工和赋闲的人数有所下降,而务工和自主经营的人数有所上升。笔者分析,务工比例上升主要由于调查的三个社区中,有两个是因为工业发展征地,只有是一个由于住宅和商业发展征地,因为工业发展征地的地区,征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征地 拆迁 农民 城市 适应性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48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