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与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ppt
《经济危机与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危机与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ppt(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经济危机与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2,要点,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经济周期的理论解释战后世界经济危机与周期美国经济周期变形长波理论:启示与应用,3,第一节 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的过程经济周期的相关概念经济周期的驱动与类别,4,一、经济周期的定义,美国经济学家韦斯利米切尔1913 年出版了其著作经济周期,在书中,他对经济周期的定义是:经济周期是一个由工商企业占主体的国家的整体经济活动出现波动的现象。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扩张阶段,此时大部分经济活动同时出现扩张,继而是类似的普遍性衰退,然后是是收缩,以及融入下一个周期的扩张阶段的复苏阶段;这个变化的序列是重复发生
2、的,但不是定期的。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从超过1 年到10 年或者12 年不等;它们不能被细分成更短的与自身有近似波幅的特性类似的周期。,5,经济周期定义的特点,一是总量的振荡,无论是什么因素驱动了周期的发生,似乎都是在更加广泛的程度上对经济产生影响;二是周期并不是定期发生,从而使人们对周期发生的时间无从把握,往往使人们把注意力放到引发经济衰退的突发事件上来,而忽视了经济周期本身。事实也是如此,回顾历史,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衰退往往以引致事件命名,远的如“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近的如“石油危机”、“互联网泡沫”、“次贷危机”等。,6,(一)古典周期,古典周期(Classical Cycle)
3、,也称传统周期,是指国民经济活动的绝对水平有规律地出现上升和下降的交替和循环。在古典周期的扩张阶段,国民经济主要的总量指标表现为正增长,在收缩阶段,国民经济主要的总量指标表现为负增长。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二战前的西方工业国家。,7,(二)现代周期,二战后,许多西方工业化国家的总量经济指标(如GDP)虽然在增长速度上存在高低的变换(而不是古典经济周期中的正增长与负增长的变换),但是总体上却保持了持续的增长,而没有出现古典经济周期波动理论中的经济衰退。因此,现代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的定义也产生了改变,提出了“增长周期”的概念。增长周期(Growth Cycle),也称现代周期,是指国民经济活动的相对水
4、平有规律地出现上升与下降的交替和循环。,8,二、一个典型的经济周期过程,一个标准的经济周期包括两个时期、四个阶段和两个转折点。两时期:收缩(经济由高峰时期跌入低谷时期)与扩张(经济由低谷时期跃升到高峰时期)两个时期。四阶段:衰退、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其中,衰退和萧条阶段属于收缩期,复苏和高涨阶段属于扩张期)。两转折点:峰(经济由高涨阶段转入衰退阶段的那个关键点)和谷(经济走出萧条阶段开始回升的那个关键点)两个转折点。经济周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扩张转为衰退,跟着是萧条,然后是复苏,最后又转入扩张,接着又重新开始这一过程。,9,按照阿瑟刘易斯(WArthur Lewis)的说法,确定一次完
5、整的经济波动,可以从一个波峰到另一个波峰(“峰峰”法),也可以从一个波谷到另一个波谷(“谷谷”法),或者按周期中同样状态(波峰、低潮或整个周期)一些年的平均值到另一些年的平均值来衡量。,10,经济周期的图示,11,1、危机阶段,也称为衰退阶段。由于繁荣阶段的过度扩张,社会总供给开始超过总需求,经济增长减速,存货增加,公司的成本日益上升,加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业绩开始出现停滞甚至下滑的趋势。投资者开始抛售手中的股票,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到抛出股票的行列时,股价形成不断向下的趋势。,12,2、萧条阶段,萧条阶段。经济下滑至谷底,市场需求不足,公司经营情况不佳。由于预期未来经济状况不佳,公司业绩得
6、不到改善,大部分投资者都已离场观望,股价低迷。,13,3、复苏阶段,复苏阶段,经济逐渐走出谷底。公司利润将会增加,而此时物价和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股价回升。,14,4、繁荣阶段,繁荣阶段。市场需求旺盛,企业产品库存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导致企业利润明显增加。虽然此时物价和市场利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生产的发展和利润的增加幅度会大于物价和利率的上涨幅度。推动股价的大幅上扬。,15,三、经济周期的相关概念,波峰和波谷周期波动的长度周期波动幅度平均位势周期波动的涨落比标准差,1、波峰和波谷,由于经济增长总是在波动起伏中实现的,所以,经济增长绝对量或增长率指标也表现为高低不同的数值。在某一时期内
7、,经济增长(绝对数或增长率)的最高点就称为该周期经济波动的峰值,也叫做波峰。与此相对,经济增长(绝对数或增长率)的最低点称为谷值或波谷。“波峰”和“波谷”代表的是经济周期的转折点。,2、周期波动的长度,周期波动的长度,是指每一个具体的经济周期从一个波峰到另一个波峰(或从一个波谷到另一个波谷)所经历的时间长度。周期波动长度简称波长,一般用月、季或年等时间单位来衡量。通常来说,一个周期的长度或一定时间内几个周期的平均长度较长,则说明该时期内经济波动较少,经济较稳定。反之,周期长度越短则说明经济越不稳定。,3、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又称为波幅或振幅,是指同一个周期内从峰值到谷值的指标
8、差额。GDP增长率来衡量经济周期,某一个周期的波幅就是该周期的峰值年份的GDP增长率与谷值年份GDP增长率之差。,4、平均位势,平均位势是指某一个周期内所有时间序列指标数值的算术平均值,它可以用来衡量某一个经济周期的整体经济增长状况。平均位势较高,说明该周期内经济运行处于较高的水平;反之,则说明经济运行在低位徘徊。,5、周期波动的涨落比,某一个周期的涨落比,是指该周期内扩张阶段的长度与收缩阶段的长度之比;某一特定时期内周期的平均涨落比,是指该时期内所包含周期的平均扩张长度与平均收缩长度之比。通常来说,某一个周期的涨落比或某一时期内几个周期的平均涨落比较大,则说明该周期或该时期中经济扩张的力量大
9、于收缩的力量,经济中扩张因素的弹性大,经济增长强劲;反之,涨落比或平均涨落比较小,则说明经济增长的扩张力较弱。,6、标准差,通常把标准差定义为国民经济实际经济增长率围绕长期趋势上下波动的量值,它是衡量周期波动对历史增长趋势偏离程度的标准化指标。一般情况下,标准差越大,说明实际经济增长率偏离长期趋势的程度越大,经济发展越不稳定;相反,标准差越小,实际经济增长率偏离长期趋势的程度越小,经济发展就越稳定。,23,四、经济周期的驱动与类别,经济周期的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五个层面:货币、资产、房地产建造、资本性支出和存货,其中第一个是货币层面的因素,其余四个都是实体经济方面的因素。,24,根据驱动因素的不同
10、,我们把经济周期划分为四种:基钦周期、朱格拉周期、库兹涅茨周期和康德拉季耶夫周期;,25,1、基钦周期,基钦周期(Kitchin cycle)。为期约40个月左右,故又称短波周期。由美国经济学家基钦(J.Kitchin)于1923年在经济因素中的周期与倾向一文中中从厂商生产过多造成库存增加,从而减少生产的现象出发,提出存在2到4年的短期调整,这种短期调整被称之为基钦周期或“存货”周期。,26,2、朱格拉周期,朱格拉周期(Juglar cycle),亦称中波。法国经济学家克莱门朱格拉(C.Juglar)1860年在其所著法国、英国及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周期一书中首次提出,资本主义存在着710年的周
11、期波动,故这种周期被称为朱格拉周期。由于这种周期似乎与投资品生命期相对应,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会引起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和就业的波动,故被成为投资周期。又由于这种周期同其它周期的时间相比属于中等长度,因此也被称为中周期。,27,3、库兹涅茨周期,库兹涅茨周期(Kuznets cycle),周期长度约为20年左右,故亦称“中长波”或“中长周期”。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Kuznets)在其生产和价格的长期波动一书中,考察了美、英、法、德、比等国从19世纪初叶或中叶到20世纪初,几十种工业、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和价格的变动情况,提出存在平均长度为15-20年不等的中长周期,故这种周期亦称
12、库兹涅茨中长周期,因其与建筑业的伸缩关系密切,所以经济学家又常将其称之为建筑周期。,28,4、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Kondratieff cycle),亦称长周期或长波,每一周期约为50年左右。1926年,前苏联经济学家尼康德拉季耶夫在其所著经济生活的长周期一文中对18世纪以来英国、美国、法国物价指数进行了整理分析,发现从1789-1849年这60年中物价又上涨到下降,形成了一个波动期,从1849-1896年这47年又有一个物价由上涨到下降的波动期,从1896-1920年又有一个物价上涨期,在其所考察的两个半长周期中,物价上涨时期均为24-25年,彼此十分接近。康德拉杰夫认为物
13、价的涨落是经济繁荣与萧条的反映,因此进一步推断出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为期5060年一个周期的长波运动。技术进步和创新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动和升级是影响这种长周期的主要因素。这种随技术进步而产生的经济从扩张到收缩的周期很长,是一种长期波动。,第二节 对于经济周期的理论解释,一、传统经济周期理论,在古典经济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主流经济学派信奉“萨伊定律”和“市场出清”两个假设前提,否认会出现普遍的经济危机。但是现实经济中一直存在的不定期的经济波动,这引起了一些经济学家的关注,例如,早在19世纪初西斯蒙第和马尔萨斯就注意到了经济周期的存在,而且试图解释它,这可以看成是西方经济周期研究的开端,此后至20世
14、纪3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周期理论包括以下几个。,(一)太阳黑子论,这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外生周期理论,它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学者WS杰文斯、HS杰文斯和美国学者HL穆尔。该理论认为宇宙天体(如太阳黑子)的周期循环运动会引起农业的丰歉周期,进而引发整个经济周期性波动。现代观点大都认为该理论过于简单,从而很少论及。该理论出现于19世纪末,当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认为农业波动会影响整个经济有一定合理性,这启迪我们应该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经济周期的形成;此外尽管它是从经济体系外寻找周期的形成原因,但是它也是从影响因素的周期性推导经济波动的周期性,而这比后来一些完全把周期形成的动力归结为变动不规
15、则的变量的理论更有意义。,(二)心理因素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庇古、陶西格、罗伯逊和施皮索夫等。他们认为心理因素对其他造成经济不稳定的因素有强化作用,而不是用单一的心理因素解释经济周期。哈伯勒曾把该理论的观点总结为“扩张产生乐观主义,乐观主义刺激投资并强化扩张。衰退产生悲观主义,悲观主义又加剧衰退。”这一理论对于解释宏观经济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任何现代经济周期理论都不可能忽视心理预期在经济扩张和收缩时的作用。,(三)纯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RG霍特里。他认为一个具有充分弹性的货供给是经济周期产生的唯一根源,在一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银行在逐利动机驱使下,有不断刺激货币供
16、给扩张和收缩的愿望。经济周期的发生机制是:银行体系货币供给变化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从而造成经济的扩张和收缩。霍特里的理论排除了各种实际因素,仅从货币角度解释经济周期是不完全的,但他看到了货币、信用关系的重要作用还是很有意义的。,(四)消费不足论,消费不足的原因是储蓄过度。提出了一个“节俭悖论”,认为储蓄既是投资的来源,但又会减少消费,从而对生产和投资不利,因此经济必然因无法消费其产出而发生危机。另一派认为产生消费不足的根源是分配不平等。由于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相对较低,在繁荣时期新形成的收入流入高收入阶层较多,从而不利于繁荣持续。此外,该观点不仅看到在市场经济下存在生产力增长(供给)与
17、总需求增长之间可能存在的不协调,而且还指出,在经济扩张阶段实施累进税制、鼓励行业公会和垄断管制等政策对于消除分配不平等、稳定经济有重要意义。,(五)投资过度论,该理论也有两个分支。一个是G卡塞尔和A施皮索夫为代表的非货币投资过度论,他们认为投资波动是引发经济周期的根本原因:在经济扩张阶段,收入的增长推动需求增长,但是需求增长往往表现为对资本品的需求快于对消费品的需求,这样投资就会超过储蓄,从而造成经济不稳定。另一个分支的代表人物有FA哈耶克和L米塞斯,他们的理论是从纯货币角度展开的。洲门认为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调整市场利率,使投资可以不依赖储蓄发生变动。由于银行信用膨胀往往会引起资本品投资
18、率的过快增长和消费品生产相对不足,而这会造成生产结构失衡,当这种失衡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经济的强制调整,这个过程不断重复就形成经济周期。,(六)创新理论,该理论的创立者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他的研究发现,大规模扩张的原因是基于重大技术创新所提供的投资机会。他认为,由于创新活动总是趋于成簇出现,从而会带来一组新的投资机会,引发经济扩张。然而,创新及其所带来的投资会造成经济过度紧张,当一组创新活动带来的投资机会逐渐消失后,经济的活力会下降,进入收缩阶段。熊彼特的理论是少数几个从外生的实际变量影响供给和整个经济波动的角度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之一,他的理论独具特色,启发我们在研究经济周期问
19、题时不能忽视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七)政治性周期理论政治性周期理论把经济周期性循环的原因归之为政府的周期性的决策(主要是为了循环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政治性周期的产生有三个基本条件: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刺激经济的工具。选民喜欢高经济增长、低失业以及低通货膨胀的时期。政治家喜欢连选连任。,二、现代经济周期理论,1929一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经济学家对经济不稳定问题的普遍重视,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又发展出了许多新的经济周期理论。在这个研究高潮中,凯恩斯的理论是先导,接下来研究经济周期的理论开始朝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是沿袭并拓展了凯恩斯的理论:
20、另一个则基本上代表了古典、新古典理论的回归,提出了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一)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凯恩斯认为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l,所以出现消费不足是必然的,此时只要投资需求能够弥补这个缺口,经济就能保持稳,然而,决定投资的因素一资本边际效率(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预期)具有不稳定性,所以经济危机往往爆发于“资本边际效率的突然崩溃”。新凯恩斯主义根据市场不完全竞争、不完善市场、异质劳动和信息不对称等市场不完善产生的合作失败和宏观经济外部性,重新得到了实际产量经常波动、波动具有非均衡性质、名义总需求冲击可以造成非均衡实际产量波动和政府应对经济进行一定程度干预的结论。,(二)新古典主
21、义的经济周期理论,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学领域内逐渐形成了几个新的派别,他们在分析方法和假设前提上表现出向凯恩斯主义以前经济学的回归。这些学派认为经济周期波动不可能完全是内生的,技术创新、世界市场价格波动、预期和偏好的变动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等外生因素都可能对经济造成冲击。,1、货币主义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该学派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的,不稳定的货币供给是总量经济波动的主要决定因素。现代货币主义的创立者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凯恩斯主义调节“有效需求”的政策会造成货币供给和经济总量的波动,所以,他极力主张“单一规则”,认为稳定的货币供给就能保证稳定的经济增长。,2、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理性预期
22、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卢卡斯和巴罗,他们的理论建立在均衡分析的基础上,用信息不完全说明经济周期的产生。卢卡斯认为人的理性预期行为或与此有关的信息传递障碍引起的预期不当是产生经济周期的重要原因,人们预期不到的货币供给变动会导致经济的短期波动。,3、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基德兰德和普林斯科特。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从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发展而来的,但是它不是用货币因素而是用实际因素来解释经济周期,该理论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在于实际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技术变动带来的冲击。此外,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不是经济运行由不均衡向均衡状态的调整,而认为这本身是经济均衡的体现,因此,一切干预经济
23、周期的政策都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4、政治经济周期理论,最早引入政治因素解释经济周期形成机制的是波兰计量经济学家M卡莱斯基,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费雷、美国经济学家诺德豪斯发展了政治经济周期理论。该理论内部也有分歧,但都认为政治选举周期是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原因。,45,第三节 战后世界经济危机与周期,战后全球经济危机概况战后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的特点影响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主要因素,第一个长波的繁荣周期(1790一1825年),中心国:英国,产业:纺织业第二个长波的繁荣时期(1850一1873年),中心国:英国,产业:钢铁和采煤第三个长波的繁荣周期(1890一1913年),中
24、心国: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 产业:电力、化学第四个长波的繁荣周期(1945年一1973年),中心国:美国、日本、“四小龙”,产业: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等新兴产业第五个长波的繁荣周期(1985年一2002年),中心国:美国、欧洲 日本 产业:新能原、新材料、计算机应用、航天、管理等新兴产业第六个长波的繁荣时期(2002年一),中心国:?产业:?,一、世界经济周期中的五个长波,47,二、战后全球经济危机概况,战后先后发生过8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第一次:1948-1952年的经济危机第二次:1957-1958年的经济危机第三次:1969-1971年的经济危机第四次:1973-1975年
25、的经济危机第五次:1979-1982年的经济危机第六次:1990-1993年的经济危机第七次:20002002年的经济危机。第八次:20082009年的经济危机。,48,(一)19481952年的经济危机,1948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其他国家由于经济境况不同,随后分批进入危机。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这次危机显示出了非同步性,危机在各国延续的时间及深度也有较大的差别。美国率先进入危机:1948年8月,美国首先爆发了战后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由于战后军事订单突然锐减,工业生产下降造成的。工业生产指数从1948年开始持续下降了15个月,共下降了10.1%。危机的普遍性:1951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危机 世界经济 周期性 波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45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