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编制培训-IP承载网规划.ppt
《十二五规划编制培训-IP承载网规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规划编制培训-IP承载网规划.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移动“十二五”规划培训,IP承载网规划思路,2010.08,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第 2 页,目 录,中国移动各省公司IP承载网规划主要内容及要求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十一五”发展回顾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十二五”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十二五”发展策略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移动各省公司IP承载网规划编制思路与方法,第 3 页,省公司IP承载网规划主要内容及要求,IP承载网络组成CMNETIP专用承载网,IP承载网规划重点内容要求提高IP承载网络的可运营、可维护、可管理能力,增强对于省内多业务的承载能力根据全业务发展需求,提升CMNET城域
2、网建设规模,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建立IDC(移动数据中心),扩大中国移动网内的信息资源提升中国移动互联网国际、国内网间互联带宽集群路由器的引入和建设IPV6的试验和商用,第 4 页,省公司IP承载网规划主要内容及要求,CMNET规划重点内容要求说明2015 年省内CMNET的目标网网络结构(骨干网、省网、CMNET城域网网络层次架构)。CMNET如何增强在服务质量保证及网络、业务管理方面的能力。全业务运营对CMNET网络发展策略和建设方案的影响。IPv6引入对CMNET网络发展策略和建设方案的影响。CMNET城域网作为CMNET省网在城域内的延伸,对实现省内多业务接入和承载方式的规划及服务质量的保
3、障。CMNET采取何种方式组网(如在节点设置、网络结构和路由策略等)应对突发事件满足组网安全。IDC在规划期内的建设方案,及全业务运营对IDC的运营发展策略和建设方案的影响。结合2015年发展目标,详细说明2011年各省公司网络建设内容、网络结构优化和建设方案(骨干网、省网、CMNET城域网网络层次架构),说明在网络建设中如何解决现状中的问题,如何解决新技术、新架构、新组网方式引入后网络建设的新问题。结合2015年发展目标,详细说明2011年各省IDC建设内容、网络结构、容量和建设方案。,第 5 页,省公司IP承载网规划主要内容及要求,IP专用承载网规划重点内容要求说明2015年IP专网在省内
4、的目标网网络结构(核心层在省内、汇聚层在省内、接入层三层架构)。如何实现对于省内多业务的承载(省内多业务承载需求主要包括省内地市间内部支撑系统联网和省内自有业务系统。其中省内地市间内部支撑系统联网包括经营分析系统、网管系统(传输综合网管系统、2G的交换网管等)、企业信息化系统、端局软交换备份SERVER、GPRS的Gb接口等;省内自有业务系统是指手机流媒体、来电提醒、短信中心系统等)IP专用承载网采取何种方式组网(如在节点设置、网络结构和路由策略等)应对突发事件满足组网安全。行业重组对IP专用承载网网络发展策略和建设方案的影响。集群路由器引入对IP专用承载网网络发展策略和建设方案的影响。结合2
5、015年发展目标,详细说明在2011年各省公司网络结构优化和建设内容、网络建设方案,说明在网络建设中如何解决现状中的问题,如何解决新技术、新架构、新组网方式引入后网络建设的新问题,第 6 页,省公司IP承载网规划主要内容及要求,IP承载网络规划主要内容框架 概述规划编制框架规划编制依据“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发展总体回顾规划期间网络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十二五”网络演进 重点关注技术演进思路 关键技术发展趋势“十二五”网络总体发展目标、发展策略 发展目标 发展策略,“十二五”网络规划思路与建设规模需求分析与预测规划思路建设规模 2011年网络建设方案、主要建设项目及投资2011年网络建设方案2
6、011年主要建设项目2011年投资估算,第 7 页,省公司IP承载网规划主要内容及要求,“十一五”发展回顾,本部分需概括描述公司2006年至2010年间的IP承载网总体情况,通过描述、指标反映网络“十一五”期间发展成就,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十二五”期间需解决的网络发展问题。,维度:时间维度:2006-2010年描述维度:网络定位变化、网络结构演进、新技术应用、网络规模能力、网络利用率描述方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图表文字相结合重点:涉及网元:CMNET、IP专用承载网重点分析:CMNET、IP专用承载网分析指标:主要从网络结构、容量、能力等方面进行描述 相关要求:各省公司可在集团下发内容
7、要求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与扩展,内容,内容要求说明,第 8 页,省公司IP承载网规划主要内容及要求,“十二五”网络演进,本部分主要描述“十二五”网络演进方向和策略,根据中国移动技术发展路标(2009版)和中国移动未来网络演进方向和策略的研究总体、IP网络发展策略等相关指导意见,从未来业务需求、业务对IP承载网的要求、IP承载网的发展方向、总体网络设置方案、新技术的引入时机等方面采用文字说明+附图方式进行描述,内容,内容要求说明,第 9 页,省公司IP承载网规划主要内容及要求,“十二五”网络总体发展目标、发展策略,本部分主要描述“十二五”网络发展目标和策略,主要采用文字+表格方式描述本规划期内IP承
8、载网在网络结构、网络安全性、网络可扩展性、新技术的引入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和策略,内容,内容要求说明,第 10 页,省公司IP承载网规划主要内容及要求,“十二五”网络规划思路与建设规模,本部分主要描述IP承载网中的CMNET、IP专用承载网的本规划期内的建设思路和建设规模,建设需求分析:主要是根据集团公司对网络建设的相关要求,从网络结构、容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结论。建设思路:主要从本规划期内是否进行网络结构的调整、是否进行网络中继带宽的扩容、新技术引入时机、全业务运营对网络发展策略和建设方案的影响、网络安全等方面进行描述。建设规模:主要从网络发展指标和主要投资指标两个方面加以描述,内容,内
9、容要求说明,第 11 页,省公司IP承载网规划主要内容及要求,2011年网络建设方案、主要建设项目及投资,本部分主要描述2011年网络建设方案、主要建设项目和投资,建设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建设内容、中继电路的设置、主要设备配置主要投资:包括2011年计划及2010年结转至2011年两部分,内容,内容要求说明,第 12 页,目 录,中国移动各省公司IP承载网规划主要内容及要求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十一五”发展回顾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十二五”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十二五”发展策略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移动各省公司IP承载网规划编制思路与方法,第 1
10、3 页,中国移动IP承载网“十一五”发展回顾,中国移动CMNet定位于一个开放的信息承载网络,承载开放的及对安全性、QoS要求相对不高的业务,具体包括移动数据业务互联网接入、固定互联网接入、VPN接入、移动数据中心IDC以及GPRS/TD业务和移动梦网的信息服务业务的承载。目前中国移动CMNET分为骨干网、省网/城域网两级结构,大部分省份城域网建设规模较小,和省网是一体的;另有少部分省份有相对独立的城域网。目前,CMNET骨干网覆盖全国31个省会城市及深圳、大连、无锡、青岛、沧州、厦门6个地市级城市;省网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地市,第 14 页,中国移动IP承载网“十一五”发展回顾,规划期内,中国移
11、动IP专用承载网根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的总体网络、业务发展定位,是中国移动软交换网、TD CS/PS等电信级业务的核心承载平台,同时还作为业务支撑系统、网管支撑系统和移动增值应用系统等内部网络远程联网的主要承载网络。目前,中国移动IP专用承载网核心层、汇聚层网络经过五期扩容改造工程的建设,IP专用承载网全网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约300个地市节点以及全国网管中心节点。,第 15 页,目 录,中国移动各省公司IP承载网规划主要内容及要求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十一五”发展回顾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十二五”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十二五”发展策略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
12、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移动各省公司IP承载网规划编制思路与方法,第 16 页,中国移动IP承载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现状承载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和移动数据业务已覆盖全国各地市及部分县市与国内外运营商实现互联多自治域,多层结构,CMNET,问题国内的网间互联成本较高,与其他运营商的互联带宽有限,易发生拥塞网内内容相对较缺乏,投入产出比有待改善全网未部署统一的QoS和安全策略和其他运营商相比,网络规模有限,第 17 页,中国移动IP承载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IP专用承载网,现状目前承载了汇接软交换、大部分端局软交换、中国移动部分IT支撑系统等业务已延伸到全国各地市不在IP层与CMNET直接互联单一自治域
13、,一级三层结构,问题业务系统接入管理难度大网络规模和可扩展性需要增强网络管理功能需要增强,以确保并提高网络的多业务承载能力,第 18 页,中国移动IP承载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CMNET,解决思路进一步扩大CMNET的网络规模,通过骨干网扩容、省网建设和IP城域网建设来延伸CMNET的服务范围。根据业务量增加省内与全国骨干网之间以及与国际/国内其他运营商之间的出口带宽。根据各省业务发展需要,允许省网内部开通和其他运营商之间的直连电路。积极优化CMENT网络结构,减少网络层次。保持和推进“骨干网省网/区域网”的两级AS扁平化建网模式。CMNET省网和城域网共自治域,便于开展省内VPN业务;CMN
14、ET省网接入路由器与城域核心路由器合设,减少网络层次。全网规划建设IDC,聚合包括移动梦网SP在内的互联网内容源,扩大中国移动网络的信息资源,提高对全业务运营的支撑能力。建设高可靠性、高服务质量、技术先进的IDC。积极探索引入CDN、云计算、P2P服务,打造绿色节能IDC。,第 19 页,中国移动IP承载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CMNET,解决思路为降低互联带宽需求和结算成本,实现业务接入的服务质量控制,在与其他运营商互联互通的骨干直联出口处及省内直联点引入流量分析和控制技术,部署流量流向监测系统,实现网间流量的统计、分析和监控。为满足集团用户高保障通信的需求,CMNET骨干及省网采用MPLS
15、VPN技术,提供高效灵活的省际省内互联专线/专网业务。为提高CMNET对高价值业务的服务质量保障能力,通过部署DiffServ技术提供服务质量区分能力,并继续对各种QoS(如资源接纳与控制系统)在CMNET的应用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实验。根据需求CMNET采用MPLS TEFRR和IGP快速收敛等技术来提高网络可靠性。,第 20 页,中国移动IP承载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IP专用承载网,解决思路中国移动现有的IP专网主要用于承载软交换业务。随着业务的不断开展,尤其电路域和分组域的IP化,在保证语音业务质量的基础上,应通过逐步实施将IP专网发展成为多业务承载网络。IP专网承载的是中国移动高服务质量和
16、高安全可靠性要求的电信级业务,目标业务主要包括电路域核心网、分组域核心网、中国移动IT支撑系统、高价值集团客户专网业务、中国移动部分自有业务系统和固定移动融合业务等。为确保专网的安全可靠性,应逐步实施对具体业务的承载,进一步积累和总结运维和安全管理的经验。IP专网采用单自治域、扁平化的网络结构,采用大容量、少局所的集中建设方式。IP专网按照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结构组网,接入层根据具体业务需求向地市延伸。,第 21 页,中国移动IP承载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IP专用承载网,解决思路IP专网主要采用带宽规划、DiffServ、边界流量限制等技术相结合来保证服务质量,采用MPLS VPN和边界控制技
17、术保证业务的隔离来提高安全性,采用MPLS TEFRR和IGP快速收敛等技术来提高可靠性。为了保证安全性,原则上IP专网的所有业务系统均封装在VPN中,IP专网不在IP层与互联网络(如CMNET)直接互联。IP专网承载的业务系统的外部互联通过业务系统自身在业务层互联或专网内部的VPN与外部实现互联。随着越来越多的业务系统接入IP专网,IP专网的规模将迅速膨胀。采用各种方式控制网络规模,如站点接入设备(CE)汇聚后上专网、部分城域内流量不上专网、根据需要逐步在IP专网核心和汇聚层中引入集群路由器。,第 22 页,目 录,中国移动各省公司IP承载网规划主要内容及要求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十一五”
18、发展回顾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十二五”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十二五”发展策略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移动各省公司IP承载网规划编制思路与方法,第 23 页,电信级网络电信级高可用性完善的业务、网络、网元管理功能安全性高服务质量支持IPV6,宽带化高速端口(40G/100G)商用路由器集群技术大规模商用城域内数据设备与波分集成,智能化支持网络资源管理能力,能够实现业务的感知和接入控制对业务提供更强的安全、服务质量控制能力,网络结构扁平化CMNET从3级网络演化为2级IP专网从3层逐步向2层过渡,融合网络融合的城域/区域网络,提供业务综合接入CMNET/IP专
19、网双骨干结构长期存在,但走向融合虚拟化技术进一步发展,支持网络设备资源的共享和灵活配置,IP承载网络发展思路和策略,第 24 页,IP承载网络发展思路和策略,时间,2009,2010,2011,2012,2013,2014,保持两级自治域结构,CMNET部署MPLS VPN和DiffServ,根据需求部署流控,奥运WLAN与CMNET融合,规划初期:全国CMNET结构调整,IP承载网络增容部署MPLS VPN和DiffServ,IP承载网络部署集群路由器,CMNET保持2级结构,规划中期:CMNET网络扁平化改造,CNGI逐步商用部署流量识别和控制,采用双栈的方式逐步引入IPV6,CMNet,
20、IP专网,城域网,部署集群路由器提高网络容量,IP专用承载网增容,IP城域网边缘建设资源接入与控制系统,边缘增加控制,业务系统接入,规划末期:CMNET和IP专网仍保持并存,CNGI商用全面引入IPV6,CMNET扁平化改造,骨干与省网融合;省网出口部署流量识别与控制系统,通过双栈转发IPv6流量,网络结构扁平化,网络控制增强,边缘建设业务控制子层(SR/BRAS)用于对用户的业务接入进行控制,包括用户的认证、计费、QoS控制等等,边缘增加控制,网络升级支持IPv6,通过6PE、6vPE等技术承载IPv6流量,引入6PE、6vPE等技术,部分同类型业务系统共用CE接入,控制接入设备数量,所有同
21、类型业务系统共用CE接入,控制业务系统接入设备数量,实现统一站点方式,向统一站点接入方式演进,2015,部署流控和资源接入控制系统,进一步提高网络的业务承载能力;同时控制网络节点数量,保持单一自治域,控制网络节点,第 25 页,IP承载网络发展思路和策略,IPv6隧道,资源接入和控制系统,IP专网,DiffServ,省网出口部署流控,CMNET,省网互联互通出口部署流控,骨干互联互通出口部署流控,6vPE,集群路由器,全网v4/v6双栈,流控设备,MPLS VPN,第 26 页,目 录,中国移动各省公司IP承载网规划主要内容及要求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十一五”发展回顾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
22、十二五”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十二五”发展策略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移动各省公司IP承载网规划编制思路与方法,第 27 页,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关键技术内容IP承载网网络结构IP承载网网络容量IP承载网网络建设IP承载网安全技术,第 28 页,目前,中国移动有两张全国范围的商用骨干IP承载网:CMNET和IP专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并行存在。CMNET定位于一个开放的信息承载网络,是全球互联网的一部分,承载对安全性和QoS要求相对不高的业务。IP专网是中国移动新一代面向多业务的专用IP承载网络,与CMNET在业务上互为补充,承载具有封闭或半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二 规划 编制 培训 IP 承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45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