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1.ppt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1.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System of Law on the Handling of Medical Malpractices,对待病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对他们的爱,对他们的事情感兴趣。,希波克拉底,一、医疗事故处理法制建设,1987年6月29日国务院发布了医疗事故处理办法1988年卫生部相继制定了关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若干问题的说明、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草案),医疗事故处理法制建设,2002年4月4日国务院第351号令公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于2002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是处理医疗事故的主要法律依据。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同时作废,认定医疗事故的主要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
2、例的有关条文第二条:法定概念,构成要件第四条:分级第三十三条:除外情形第六十条:对医疗机构的限定第六十一条:非法行医,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2002年7月31日)医疗事故分级标准(2002年7月1日)医疗事故争议中尸检机构及专业技术人员 资格认定办法(2002年8月2日),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学科专业组名录(2002年8月2日)试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002年8月2日)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2002年8月16日)卫生部关于修订下发住院病案首页的通知(2001年10月11日)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2002年8月23日),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
3、2002年8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1998年6月26日)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2003年8月5日)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1992年10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1993年3月26日),医疗机构管理条例(1994年2月26日)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4年8月29日)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2002年5月15日)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2002年1月22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2001年6月23日),男性节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1989年7月15日)女性节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1989年7月15日)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1994年10
4、月12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年1月2日),二、医疗事故的科学界定,(一)医疗事故的概念 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二)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1、行为主体必须是医疗机构及其医 务人员 2、行为的违法性 3、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 4、过失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 果关系,1、造成事故的责任主体必须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必须是取得执业许可证的(第六十条)医务人员必须是在依法取得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中工作的医务人员的范围:医院职工条例第60条:本条例所称医疗机构,是
5、指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非法行医,没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而行医没有取得执业资格而行医实习期、试用期不得独立执业取得执业资格但未经注册而行医(城镇)执业助理医师不得独立执业不按执业注册的规定行医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地点,条例对非法行医的规定,第六十一条:非法行医,造成患者人身损害,不属于医疗事故,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关赔偿,由受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造成医疗事故的责任主体的行为必须具有违法性。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违反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法律法规提要,(1)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卫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
6、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卫生行政法规,卫生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有关卫生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体包括两类:以国务院名义直接发布的,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麻醉药品管理办法、精神药品管理办法、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经国务院批准,由卫生部发布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
7、理办法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医药卫生档案管理暂行办法,(3)卫生部门规章,卫生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以及与相关部门依法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卫生行政管理规章。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放射治疗卫生防护与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放射事故管理规定(公安部、卫生部)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国家工商局、卫生部)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药剂管理办法生物制品管理规定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卫生机构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
8、院财务制度(财政部、卫生部)医院会计制度(财政部、卫生部)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4)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是指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或者认可的与诊疗护理活动有关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等规范性文件。在卫生法律法规体系中,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属于卫生部门规章的范畴。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适用问题案例3,3、医疗事故必须是对患者造成了法定的人身损害。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2等6种情形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4等80种情形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5等135种情形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16种情形没有造成人身损
9、害,以及人身损害未达到条例及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所规定的程度,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另外责任主体实施违法行为时主观上必须存在过失法律上将行为人实施某种行为时主观上的心理态度(过错)区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类型。医疗过失是指医务人员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后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过失分为两种:(1)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在医疗事故的发生中,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对病员的危害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未能与见到。,(2)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虽然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病员出现危害结果,但是轻信借助自己的技术、经验或有利的客观条件能够避免,
10、因而导致了判断上或行为上的过失,致使对病员的危害结果发生。,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一)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二)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三)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四)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4、违法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必须具有因果关系。一果多因,需要分清责任程度,(三)依条例第33条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1、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 采取
11、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2、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3、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4、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5、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6、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案例:某女,2岁,因为腹泻被家长带到某个体诊所诊治,被诊断为腹泻、脱水。该个体医生对小女孩进行输液治疗,当天未见效果。第二天,个体医生在给小女孩输液时,加入大剂量的洁霉素和庆大霉素,超正常值10倍左右,致使小女孩呼吸肌麻痹,呼吸中枢抑制窒息死亡。经查,该个体医生于事发前四个月领取了开业执照,问题:是否是医疗事
12、故?个体开业医生能否成为医疗事故的主体?,医者梁某向他人吹嘘自己懂做节育复通的手术,并先后为多人做了节育复通手术。姜某经他人介绍找到梁,要求为其施该手术。术后三年,江仍未生育。姜要求梁退还手术费用未果,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查,被告梁某未取得医师执业资格。问:此案例是否为医疗纠纷?,某患者因上消化道穿孔出现急性腹膜炎。由于病人上腹部体征不明显,腹膜炎体征主要局限在右下腹,既往无溃疡病史,腹透也没有发现消化道穿孔的典型表现,即膈下游离气体。医生按照剖腹探查切口实行手术,术中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术后顺利恢复。由于手术切口比普通的修补术稍长,出院后病人提出手术切口长,要求医院赔偿,并要求医
13、院承担责任。院方认为,在患者的诊断和处理上,医生按照医疗规程对患者进行了恰当处理,不存在任何过失,故不能答应患者的赔偿要求。,三、医疗事故的分级*,(一)一级医疗事故:患者死亡、重度残疾。一级甲等医疗事故:是指造成患者死亡的;一级乙等医疗事故:是指造成患者重要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医疗事故的分级(二)二级医疗事故: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二级医疗事故分为甲、乙、丙、丁四等。,(三)三级医疗事故: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三级医疗事故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等。(四)四级医疗事故: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
14、他后果的医疗事故。,四、医疗事故的预防,1、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医疗事故的预防,2、医疗机构应当对其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医疗事故的预防,3医疗机构应当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监督本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工作,检查医务人员执业情况,接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向其提供咨询服务。,医疗事故的预防,4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允许患者复印或
15、者复制病历资料,并提供相应证明。,医疗事故的预防,5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6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五、医疗事故的处置,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医疗事故的处置,2病历资料和现场实物的封存(1)医疗机构应当妥善保管病历资料,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16、,医疗事故的处置,(2)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疗事故的处置,(3)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人员到现场。,医疗事故的处置,3尸检(1)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医疗事故的处置,(2)尸检应当由按
17、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3)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五、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概念,是指对某一起医疗纠纷作出技术审定,通过调查研究,以医学科学为指导,判明医疗纠纷的性质,即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并进而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指出原因和后果的关系,明确主要责任者和其他责任者。,(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启动 1.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 2.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 3.人民法院自行组织鉴定,(三)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组
18、织 新条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规定由医学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学会建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专家库。,(四)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程序1.鉴定的提起2.鉴定的受理和收费3.专家鉴定组的组成4.医学会调查取证5.专家鉴定组进行技术鉴定6.形成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7.鉴定结论的审核,(五)首次医疗鉴定结论不服的救济方式1.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期限:自收到首次医疗事故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2.双方共同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期限:自收到首次医疗事故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3.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待医疗事故争议进入诉讼程序后,再向人民法院申请重新鉴定。,六、医疗事故的处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疗事故 处理 法律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44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