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doc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同样也是一场大考,也是一张必须完成的答卷,这张答卷必须满分,没有 任何折扣可打,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征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征文【1】“李子书记”的扶贫之路“李子书记”,是当地村民给他取的“外号”,34岁却有着5年驻村经历的扶贫干部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沙文镇党政办熊平。根据组织安排,从20XX年起他便开启了驻村生涯,先后到了三个村。2018年,他被选派到国家级贫困村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派驻清镇市新店镇归宗村担任第一书记。在认真走访和调研后,熊平认为,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改变归宗村党
2、支部落后的面貌,补齐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的短板,增强归宗村自我“造血”功能,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做到扶智、扶志相结合,才能让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支部建强党旗飘刚到归宗村时,因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村级活动场所狭小简陋、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足等原因,归宗村党支部被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为切实改变这一现状,摘掉后进党支部的帽子,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提升党支部为民服务的能力,他带着所有队员协调到各方资金,建起了500多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楼和1500多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陆续开展先进支部、帮扶单位支部与归宗村支部的结对帮扶联谊活动,和“我为家乡献一策”、“最美庭院”、“最孝儿媳”等一系列活动
3、,极大地调动了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在一次次支部会议、一次次交心谈心中,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得到提升。2019年,归宗村不仅摘掉了“后进村”的帽子,还成了“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实现了“后进”变“先进”。优化产业见成效熊平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依托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制定了归宗村产业发展五年规划,采取盘活现有的金银花产业,发展壮大李子产业,培育元宝枫新产业,同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面条加工厂提升产业水平的总体思路,形成了“一花一果一宝枫,李子树下红彤彤”的产业发展布局。“李子树下红彤彤”是指合作社在李子树下套种辣椒,通过合理套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通过产业带动解决部分贫困人口就业问题
4、。目前全村金银花全年产值近500万元,李子产值200万元,辣椒产值500余万元。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参与分红和劳动务工等方式增加了收入。科班出身显身手熊平刚到村走访时,发现当地气候条件特别适合种植李子树,而且本地李子具有成熟早、口感清脆香甜的特性,全村每家每户都有李子树,但却疏于管理生长情况良莠不齐,大家都没想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本科修习果树种植专业的熊平利用村民的闲暇时间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村民怎么施肥、疏果、修枝,三个月的时间,他几乎走遍了每一户农户的李子地,把全村12个村民组培训了一遍。在驻村工作组和村党支部的引导下,归宗村的李子第一次有了专业的管护,还建起了鸭池河画廊农民专业合作社
5、,对李子种植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分红。2018年,全村李子产量达20万斤,2019年突破50万斤,为村民创造经济收益100多万元。朋友圈里有妙招产业有了,如何_产销衔接难题?让熊平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李子销售问题,前期在驻村工作组、村“两委”、合作社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李子种植在2018年迎来了大丰收,但到了销售的时候,大家又犯了难。由于没有销售农产品的经验,村民们只能肩挑背扛地到集市上零散销售,摘下的李子有时5毛钱一斤都没人要,有时卖不出去的李子又要原封不动地搬回家,或者忍痛倒进路边山沟里熊平心急如焚。“不行!坐着等没有出路,得想办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编辑图片、信息,把李子滞销的
6、信息通过朋友圈、QQ群、微信群发出去,消息一经发出,一天的时间,就接了8000斤订单。他还主动联系上了几家大型生活超市和一些水果超市,滞销李子变脱销,老百姓的收入翻了几番。从此,归宗村的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李子书记”。一心一意只为民在日常驻村走访中,熊平发现村里很多土地都不通机耕道,基础条件非常差,村民们都是自发组织挖土把路填平,勉强能让货车通过,但由于路较陡而且没有条件进行硬化,到了来年,道路又被雨水冲刷得坑洼不平、无法通车,村民们又要重复上一年的工作要想富,先修路!熊平再一次带着驻村队员历经2个月,就道路的规划设计和占用村民土地的问题,逐户走访、征求意见、开院坝会,做通了涉及占用土地的35
7、户村民的思想工作,2019年6月,归宗村3.5米宽,1.8km长的机耕道终于开工了!在“李子书记”的带领下,村民们热情高涨,主动出工出力,历时3个月,归宗村机耕道通车了!竣工那天,村民们敲锣打鼓热烈庆祝。在熊平的带领下,困扰归宗村多年的自来水问题得以解决;村集体入股的第一家加工企业归宗村面条加工厂顺利投产,打破了归宗村无集体经济收入的局面。村里的老支书说:“看着这个小伙子为我们村谋发展的这股拼劲、闯劲,作为土生土长的归宗人,我们没有干劲都不行啊!”2019年,归宗村顺利通过验收,实现脱贫“摘帽”出列,同时,归宗村党支部获得“全省脱贫先进党组织”的称号。熊平也先后荣获“全省农业园区建设先进个人”
8、“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当地组织部门还将他的驻村故事拍成了微电影李子书记的扶贫日记。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征文【2】扶贫路上“乘风破浪”推开高世龙的办公室大门,他正伏案勾画着一张“思维导图”。上面遍布着有关即将上线的“第一书记代言”APP的林林总总。左手边还堆着一沓厚厚的企划书、方案和图纸。高世龙抬起头,不好意思地说:“抱歉啊,也没迎迎你们,快请进!我带你们先参观参观协会吧!”吉林省靖宇县大北山村第一书记高世龙,这个一米八多、面色黝黑的汉子,一手操持创建起来吉林省驻村第一书记协会。从无到有,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指着办公区门口醒目的协会名
9、称,高世龙回忆起协会创办前后的光景。“在吉林省委组织部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今年1月22日,协会正式成立,大年初二就开始工作,当时就我一个人一间屋。你们再看现在,这层楼的一半房间都是协会所属,更有116个好伙伴加盟助力!现在是周六上午,你们看不到那么多人,因为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从下午一点开始直播到深夜凌晨,得轮班倒。”高世龙提起协会的“大家庭”眉眼里全是自豪。谈到创办第一书记协会的初衷,高世龙回忆起自己驻村扶贫的经历。20XX年1月,高世龙被吉林省广播电视台选派到靖宇县大北山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助农扶贫的过程中,他与工作团队创新思路,克服困难,共同打造了“品牌+媒体+电商”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
10、人参、天麻、灵芝、蓝莓等七大产业,打造了“老农夫”品牌。通过品牌引领,与吉林省内23家企业达成合作发展联盟,推出的系列产品达到102个,截至目前累计销售额达到了2.1亿元,贫困户和村集体实现了4年连续分红。20XX年3月,为了打通大北山村的农特产品线上销售渠道,高世龙与团队在淘宝网开设了第一家村级淘宝店铺,按照原产地直销的运营模式,保证了产品从田间地头直递到千家万户。经过一年半的努力,“老农夫”实现了销售量过千万,每天平均发货量在3000单以上,荣获全国滋补品市场领军品牌。这段探索电商的宝贵实战经验,不仅让大北山村开拓了脱贫新路径,也让许多第一书记“闻名”跑来向高世龙取经。大家普遍反馈的情况是
11、:“我家有大米你家也有,我这产木耳蘑菇你那也不少,都是东北特色,都是吉林佳品,但就是卖不出去或者卖得不好,这可咋整?”这些“抱怨话”在高世龙的脑中迅速“发酵”,一个“从分到统”的理论闪现脑海,“对啊,就这么干!”在高世龙的谋划筹建下,全省1489名驻村第一书记和1万名村书记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成立了吉林省驻村第一书记协会,打造了吉林省“第一书记和村书记”代言平台,在发展产业、打造品牌、开拓市场的道路上,联合作战、携手前行。全面升级,从云直播到“第一书记代言”APP“真品、真事、真实惠!欢迎各位新老朋友来到吉林省第一书记代言官方直播间,今天,咱们一起来尝尝这个蓝莓干与别地儿有啥不一样”
12、直播间里一句句精彩的带货语搭配主播生动热情地讲解演绎,一会儿工夫便有不少人下单购买。从第一书记摇身变为带货主播,这在吉林省第一书记代言官方直播间里,并非新鲜事。当天的主播是有着20多场直播经验的原汪清县鸡冠乡吉兴村第一书记王纵鹏,现在他是第一书记协会的副会长。“在协会工作,我们大家拧成一股绳,力往一处使,都是尽自己努力为咱们吉林的农特产品打call,帮助企业、农民_发展难题。”王纵鹏说。协会还主导开发了扶贫和乡村振兴综合性全功能电商平台“第一书记代言”APP。目前,APP的技术开发工作已基本完成。不改初心,努力打通“造血式”帮扶新路径在办公区的一个拐角处,一面写着“悉心指导、贴心服务、 爱心助
13、农、尽心尽责”的红缎锦旗让高世龙讲述起一个小故事。“这是白城市通榆县新兴乡新茂村谢大娘送来的,这也是我们协会收到的第一面锦旗。”原来,当时因疫情,谢大娘家的鸡蛋滞销家中,她四处求人帮助销售。谢大娘的求助信息得到了高世龙的迅速反馈,他派专人上门收购鸡蛋,提供便利服务,免费组织直播活动,快速解决了谢大娘的难处。谢大娘拿到自己卖鸡蛋的足额货款,请人做了面锦旗,特意让同乡捎到了长春。黑木耳、稻花香、玉米油、黄豆酱林林总总的吉林特产摆满了协会的货架,产品能否销售好,关乎农民的生计。高世龙和第一书记协会响应国家扶农助农号召,开拓“电商助农”新路子。一方面,积极与农特产品企业合作,搭建直播带货、电商推广、渠
14、道对接平台;另一方面,根据地方特色制定相应的营销计划,让企业、农民有计划地展开销售,让电商走进企业、农户和消费者之间。新业态、新经济、新思路,拓开农特产销售新局面,高世龙在扶贫路上披荆斩棘,乘风破浪,越走越坚定。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征文【3】第一书记的故事20XX年以来,山东连续从省直单位选派4轮、3342名党员干部,带动全省各级选派5万多名党员干部,到扶贫工作重点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担任第一书记。这里讲述的,是几位第三轮省派第一书记的故事。第一书记不好当,十八般武艺,样样都得会使。既要强班子、找路子、脱帽子,还须结对子、解梁子、树牌子,时不时会遇到挠头事。这不,挠头事
15、来了一眼井进屋前,李清明使劲跺脚。春来天暖,昨夜漫天鹅毛,今天雪踪无影,留下一地泥泞,清明满鞋盔甲。“来了?”屋里七八个人,高高低低,跷腿坐着,看不清面孔,正吞云吐雾。清明不知谁问,盲应道:“来了。”“李书记坐。”张付印搓手,“这些是村两委成员。屋里乱,将就点。”他是蔡口村支书。菏泽市曹县毗邻兰考。在庄寨镇,蔡口基础最差。赶了半天路,清明嗓子发干,桌上没杯没水,倒积了层厚灰。旧沙发空着,难辨颜色。清明刚落座,“吱嘎”,臀下热烈欢迎。正寒暄,一女两男,抄手缩脖,在门口探头探脑。女的打头:“第一书记来啦?欢迎欢迎!”清明是省农业农村厅副处长,第一天上任。“进来坐!”清明起身招呼。“不坐了,站着就行
16、。”女的倚门而立,捏了把鼻涕,往门框一抹,“书记,俺们啥时喝上水啊?”清明一愣,问张付印:“停水了?”张付印干咳一声:“村里欠镇自来水公司水费,钱凑不齐。”清明急了:“赶紧凑钱啊。没水,日子咋过?”张付印咧咧嘴:“不好凑哩,俺垫了好几万!”两委们七嘴八舌:唉!隔三岔五就停水。如果有人拎桶出村,准是去邻村借水。水压也不够,夏天像条线,得半夜储水,太阳能成了摆设。“为啥?”清明问。张付印念起苦经:“赖账户说,水是天上落的,交啥钱!原先交费的,见别人赖账,也不交了。镇自来水公司说,俺是企业,得吃饭,你不交费,俺就停水。村子太偏,是供水末梢,加上水管跑冒滴漏,水压就低了。”清明挠挠头说:“你再垫一次,
17、先度过这关。”张付印嗯了一声,面如苦瓜。钱刚交上,水就来了,可问题没解决。清明思忖: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看来,这第一把火,得先烧水了。清明频频跑县里,争取来30万元,乃省拨专项资金,想改造管网。一盘算,主管道5公里,次管道15公里,全村上千户、4000多口,这点胡椒面撒不匀。他同班子商量,还是打口井划算。仨月后,井打好了,500米深。经检测,井水符合饮用标准,煮粥香、泡茶甜。水压足足的,太阳能派上用场了,不再有人出村借水了。清明心里甜滋滋的,烧起第二把火:换智能水表,解决收费难。以前是机械表,先用水,后交费,给赖账的钻了空子。清明想,与其磨破嘴,不如让表管,先刷卡,后用水。这活,如果雇人干,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扶贫 故事 脱贫 主题 征文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4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