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哲学精义(二) .ppt
《分析哲学精义(二)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哲学精义(二) .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维特根斯坦其人前期思想:逻辑哲学论后期思想: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的甲虫一个思想实验,2,简 历,姓名: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性别:男出身:资本家 民族:犹太生日:4月26日 星座:金牛座籍贯:奥地利 国籍:英国学历:博士 导师:罗素、怀特海专业:工程设计;数理哲学毕业学校: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剑桥大学 博士论文:逻辑哲学论(1921)职业:小发明家;战士;乡村小学教师;园丁助手;建筑师;大学教授婚姻状况:未婚爱好:独处;思考;演奏单簧管代表作:逻辑哲学论(1921);哲学研究(1951),3,4,5,6,逻辑哲学论题旨,
2、这部书的全部意义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凡是可以说的东西都可以说得清楚;对于不能谈论之物必须保持沉默。本书想要为思想划一个界限,或者毋宁说,不是为思想而为思想的表达划一个界限:因为要为思想划一个界限,我们就必须能够想到这界限的两边(这样我们就必须能够想那些无法思考之物。)逻辑哲学论前言,7,逻辑哲学论的主命题,1.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2.发生的事情,即事实,就是诸事态的存在。3.事实的逻辑图像是思想。4.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5.命题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6.真值函项的一般形式是:p,N()这也是命题的一般形式。7.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8,逻辑哲学论基本结构,1.2 关于世界逻辑构造
3、的逻辑原子主义(本体论)3.4 关于命题与世界之关系的图像论(认识论)5.6 关于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理论(语言哲学)7 关于不可说之物(?),9,解读之一,表层解读:世界(1.2)思想(3.4)命题(5.6)不可说(7),10,解读之二,深层解读:不可说(7)命题(5.6)思想(3.4)世界(1.2),11,逻辑-世界,逻辑是世界的一面镜子。世界内部诸实况之间的普遍、必然、先天的联系之总和是世界的逻辑结构。逻辑空间是逻辑上一切可能性之总和,它是使得一个命题合乎逻辑并具有意义的(充分必要)条件,它有事实和可能事态之分。逻辑位置代表特定(事态)存在与否的可能性。,12,逻辑原子主义,逻辑空间中的诸
4、事实(而不是可能事态)即世界,世界是(逻辑描述的)事实而非(日常罗列的)事物(对象)的总和。世界作为总体,在事实的逻辑结构中而非对象的逻辑结构中成象。事实分析为诸原子事实(事态)的组合,事态的存在是肯定事实,事态的不存在是否定事实(可能事态)。事态是最简单的事实结构,事态是诸(简单)对象的结合和配置,是可变的,彼此独立的。对象(在逻辑上)不可再分,无内部结构、无变化,诸对象之间无推导关系(彼此独立),是世界的实体,对象的存在保证了意义的确定性,是一种先天的逻辑的必然性。,13,思想,思想(所有认识心理活动和部分情感意志心理活动的总和)是基本思想按特定方式的联结。基本思想是最简单的思想结构,它们
5、(是基本事态一样)也是互相独立的。基本思想是由不可再分的思想对象组成的。思想是事实的逻辑图像,思想包含着它所思维的事态的可能性,真的思想的总和是世界的图象。逻辑图象是对事实(世界)的描画,一个图象所表现的东西是意义,图象的真/假取决于它和实况是否符合。逻辑图象与它所描画的事实所具有的共同的形式(构造)是逻辑形式(可有其他形式)。思想的最为常用、最为重要的介质(手段)是语言。存在着一种不能纳入到思想中的情感和意志的心理活动,它们是一种超验的心理体验,是关于世界之外的神秘事项的,是不可思(说)的。,14,语言-命题,语言是命题(而非名称)的总和,命题被分析为诸基本(原子)命题按特定方式的结合(与诸
6、事态及基本思想一样,存在某种逻辑结构),基本命题共同存在,互相独立,一个命题可以通过逻辑分析归结为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一个命题若与基本命题的所有真值相矛盾,那它就是个矛盾命题;若与所有基本命题真值可能性相一致,那它就是个重言式。逻辑的和纯数学的真命题都是重言式。原子命题是诸名称(符号)的连贯式的排列,名称指称实况,但无意义,是不可分析的。思想是命题的意义。,15,图象论,语言描画世界,是世界的逻辑图象(只有命题才是图象),语言(的一部分)与世界一一对应。命题描画事实,是事实的逻辑图像;原子(基本)命题描画事态(基本事实),(简单)名称描画对象。命题的总和大于事实的总和,真命题的总和才构成世界的
7、图象。图象不能只是事实的图象,否则所有命题都必然是真的。理解一个真命题,是知道一种可能的事态,知道当命题为真的实况是如何的。,16,不可言说与神秘之事,唯我论:作为语言主体的自我是语言和世界的界限。自我通过规定作为命题整体所规定的框架结构的逻辑空间的实际应用范围限定了世界的界限。事实的界限是可说者的界限,不描画事实者皆不可说,它们属于神秘之域。逻辑形式是为命题对事实的描画和事实所共有的,但其本身却不是命题对事实的描画,因此是不可说的(否则陷入无穷倒退)。形而上学(传统认识论属于心理学)命题(包括逻辑哲学论本身的命题)不描画世界/事实(那是实证科学做的事),都是无意义的,它既不能确证又不是驳倒科
8、学命题,而只能澄清命题的逻辑形式,划定可说不可说的界限,它是“哲学的根本问题”。善、美、圣等价值在世界之外,美学、伦理学、宗教是不可说的。形而上学自我作为世界的界限,与世界的存在一样是不可说的。逻辑哲学论(里的命题)就像梯子,当读者爬上这架梯子后,他就必须扔掉它,这样他就能正确地看待世界了。,17,哲学的任务,哲学不是一种理论体系,而是一种澄清(实证科学)命题和揭示自身之为无意义的活动。这部(形而上学)著作的意义恰好在于为世界/事实划定可说不可说的界限并进而宣布所有形而上学(还有其他)命题无意义这一点上,并且其真理性还是“无可辩驳和确定的”。,18,积极的出世主义的人生哲学,逻辑哲学论的观点“
9、是一种伦理的观点”,这也许是“了解这本书的一把钥匙”,本书未写(话说到不可说处,自然不用说了)的那部分是更为重要的部分。人(包括作者本人)有冲撞事实(可说者)的界限的冲动,这是“人的形而上学冲动”。界限自身和界限外边的属于神秘之域,它们显示自身。形而上学、伦理学、美学(美的东西就是带来善的东西,因此伦理学和美学是一回事)、宗教超验的、绝对的东西,也只有在神秘之域才有绝对、必然的东西,世内之事总是偶然的。,19,形而上学自我是语言和世界的界限(我与世界的关系就像眼睛和视域的关系),因此这个世界只能是我的世界。经验自我(主体)只有倡导一种“安命”的人生态度才能上升为形而上学自我(主体),所有的人生
10、问题(形而上学、伦理学、美学、宗教问题)才能得到一劳永逸的解决,因为人生的价值、意义在世界之外。形而上学主体(我)没有死亡(无时间性)、痛苦、恐惧和危险,到达一种绝对安全、绝对幸福、绝对的善和美的境界。善的意志对世界采取一种彻底超然的态度,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对待任何世内之事,那么他就是绝对幸福的,并因此使我的世界成为幸福的世界;若以恶的方式行使意志,即对世界采取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那我的世界(生活)只能是不幸的。自杀是不允许的,因为自杀者在以一种极端方式与命运作抗争。,20,生活观,所有人(包括维特根斯坦本人)对神秘之域所做的言说归根到底又都是不可言说的,是“无意义的胡说”(nonsense
11、),这只能靠主体的神秘体验来完成。不要执着于世内之事,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世界之外。生活的意义/价值不是说出来的,而是活(体验)出来的。生活并不“意味”着什么,生活只不过是有所领悟地生活一场。,21,哲学研究,只有与我以前的思想方式相对照并以之作为背景,我的新思想才能得到正当的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序言,22,逻辑哲学论vs.哲学研究,形成对照的一面:本质主义vs.非本质主义前期:行文风格是胸有成竹,信心满怀;论证环环相扣,结论铿锵有力后期:行文风格是谨“小”慎“微”,反复推敲,自我批判;没有严格论证,更没有可称之为“结论”之物前期:语言的本质是世界的逻辑图像(图像论),命题描画了世界的真实情
12、况(事实)后期:语言并无本质,有的只是与生活编织在一起的种种(语言)游戏前期:世界本质上是逻辑形式所规定的事实的总体后期:世界并无本质,有的只是作为语言游戏发生之背景的生活形式前期:命题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而基本命题是由逻辑形式所规定的后期:诸种语言游戏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联系,有的只是家族相似,23,一脉相承的一面:哲学是针对语言蛊惑我们的智性所做的斗争,其任务是语言批判 哲学研究相当于逻辑哲学论中没有写出的部分,是爬上命题之梯所能看到的世界。,24,语言游戏,语言游戏是语言(表达式)和与之编织在一起或借之以引起反应或完成行动的活动所组成的整体。语言的原始形式是和人类其他活动编织在一起的,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析哲学精义二 分析 哲学 精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32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