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师2食物中毒及.ppt
《营养师2食物中毒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师2食物中毒及.ppt(1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部分 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患,一、概况:1、食源性疾患(食源性疾病)定义:WHO:是由于摄入食物中致病因子所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或中毒性的一类疾病。美国CDC:是由于食用了受污染的食品或饮料而引起的疾病。联合国粮农组织:是一组重要的传染病和中毒性疾病。食品安全法: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人体发生食源性疾患的原因:食源性疾患的发生与人类其它疾病的发生是相同的。当由于食物原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时,健康机体会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在临床上可不表现出症状,但当有害因素达到一定强度,机体代偿能力就会出现失代状态,此时就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这就形成了食源性疾患源的发生。,
2、食源性疾患,预防医学研究与控制范围,亚临床状态,健康,正常调节,代偿状态,失代偿状态,治疗医学,死亡,剂量,效应,发病,全球每年发生的食源性疾病没有确切数字,但有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约有2100万人死于腹泻性疾病,其中大多数是由于污染的食品和饮用水所致。目前我国也还没有食源性疾患报告的具体数据,只有作为法定疾病上报的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数据。食源性疾患是一个备受政府及群众关心的公共卫生问题。,食源性疾患的分类及特征:食品安全法中明确了所有与进食有关的感染性和中毒性疾患都为食源性疾患。但在日常管理与诊断中,有些食源性疾患却很难判断。如:慢性带菌、寄生虫以及慢性中毒病例就很难找到污染源(感染源)。,食
3、源性疾患的分类:包括食物中毒;经食物感染的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由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或污染物引起的慢性中毒性疾病。如:肿瘤、慢性金属毒物中毒等。由于进食营养不均衡造成的疾病:如:一些慢性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和营养不良性疾病等。其它:如由于暴饮暴食以及食源性变态反应引起的疾病;食入非可食状态食物引起的疾病等。,食源性疾患的特征:食源性疾患有爆发和散发两种形式;食源性疾患的肠道传染病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过程,如甲肝、霍乱、痢疾;各类食源性疾患的潜伏期不同;食源性疾患的临床表现形式各有特点,不一定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一些金属元素蓄积中毒、肉毒杆菌中毒、寄生虫病、食物过
4、敏等。,2 食物中毒:食品安全法中的含义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中定义为: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教科书上的概念:是指在正常进食状态下,食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但具有毒性的食物而发生的以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中国卫生部通过疾控网络报告:2006年全国食物中毒596起,中毒人数为18063人,死亡196人。2007年,全国食物中毒506起,中毒人数为13280人,死亡25
5、8人。2008年,全国食物中毒431起,中毒13095人,死亡154人。,食物中毒分类:,按致病原因可分为五类:A 细菌性食物中毒:按致病机理分为:a感染型食物中毒:进食大量活的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b毒素型食物中毒:由于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B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a有毒动物中毒:如河豚鱼、有毒贝类、鱼类组胺、动物内脏(过冬的狼和狗肝脏)、腺体(甲状腺等)所引起的食物中毒。b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蕈、木薯、四季豆、发芽马铃薯、新鲜黄花菜、生豆浆等引起的食物中毒。,C 化学性食物中毒食物被某些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亚硝酸盐、农药等污染,或因误食引起食物中毒。D 真菌毒素食物中毒食入含有被大
6、量霉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等。E 不明原因食物中毒,不明原因的食物中毒:事件具备流行病学特征、具备典型的临床表现,但缺少实验室证据,按照食物中毒认定程序,应由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判定为不明原因的食物中毒。,造成不明原因食物中毒的原因主要是:a 采样不及时、不全面;b 患者已服药治疗;c 中毒单位为了推卸责任,擅自破坏中毒现场;d 中毒者或医疗单位报告不及时。,不明原因食物中毒各国都存在,如:,我国食物中毒的特点:,A 地区性特点:农药中毒、桐油中毒、野生植物中毒多发生在农村;臭米面中毒多发生在东北地区;肉毒杆菌中毒有90发生在新疆地区;鱼类食
7、物中毒多发生在沿海或海岛。这与有毒食物的地区分布、人们的饮食习惯及气候等密切相关。B 季节性特点:毒蘑菇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发生在较温暖的49月份。C 中毒食物种类特点:肉毒中毒在我国以豆类、面粉的发酵食品为主;欧美国家则以火腿、腊肠及其它肉制品为主。蜡样杆菌中毒在我国多由米粉等引起;国外则以奶类食品为主。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与不同区域人群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美国多食肉、蛋和糕点,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最多;日本喜食生鱼片,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最多;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较多,多年来一直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居首位。,流行病学特征:虽然食物中毒的原因不同,症状各异,但一般都具有如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8、:潜伏期短,来势凶猛,短时间内可有大量病人同时发病,很快形成高峰,呈爆发流行;所有病人都有类似的临床表现且多有急性胃肠炎症状;发病与食入某种食物有关。病人在近期同一段时间内都食用过同一种“有毒食物”,发病范围与食物分布呈一致性,不食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种食物后很快不再有新病例;人与人之间一般不直接传染。发病曲线呈现突然上升、迅速下降的趋势,一般无传染病流行时的余波。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多发生细菌性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冬春季多发生肉毒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等。,食物中毒的主要产生原因:,致病性微生物污染食物并大量繁殖,以致食物中有大量活菌(如沙门氏菌),或有大量毒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
9、);有毒化学物质混入食品,并达到能引起急性中毒的剂量(如亚硝酸盐);食品贮存过程不当产生毒素(如马铃薯发芽产生龙葵素);食品本身含有有毒成分,制作过程未去除(如河豚鱼含河豚毒素);意外误食,由于某些外形与食物相似,但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物质而被误食(如毒蕈中毒)投毒事件等。,食物中毒诊断:,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我国GB14938-34对食物中毒制定了详细诊断标准,主要是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实验室诊断作为确定中毒病因的依据。另外,以法规的形式制订了各单项诊断标准20余项。A 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
10、快停止。B 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C 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D 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E 食物中毒的确定应尽可能有实验室诊断资料,但由于采样不及时或已用药或其他技术、学术上的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必要时可由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3 其它食源性疾患:3.1 经食物传播的人畜共患病:其特点因病原体不同,人畜共患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潜伏期较长,常呈散发的形式,这给个案报告,调查处理以及追究法律责任带来相当的难度。,3.2 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其特点因属传染病范畴,传播途径是经口传播,所以,这类食源性疾患具备传染病传
11、播的特点。但传染源除患者之外,那些处于亚临床状态的健康带菌者或恢复期带菌者是较危险的传染源,这区别于传统的食物中毒,所以,在食品安全法中要求食品从业人员必须通过健康体检,其意义就在于控制这类传染源。,3.3 经食物引起的其它慢性疾病 因临床表现形式不同,且潜伏期及病程较长,往往不引起人的注意,如:由于食物链引起的中毒性疾病、加工方法不当引起的疾病等。这类疾病因污染源复杂,也很难追究法律责任。,二、食物中毒,(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在食品污染中为最主要的卫生问题,其中毒案件的发生,无论从起数还是人数都占第一位。资料统计,细菌性食物中毒以沙门氏菌属、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
12、菌、腊样芽胞杆菌、致病性大肠菌等食物中毒较为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这个季节最适于微生物生长繁殖;另一方面人体在炎热的季节肠道的防御机能下降,易感性增强。因此,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高。,1、细菌性食物中毒分类:(以发病机制分),A感染型:如沙门氏菌属、变形杆菌属、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菌属食物中毒。病原菌随食物进入肠道,在肠道内继续生长繁殖,引起肠粘膜的充血、白细胞浸润、水肿、渗出等炎性病理变化。其中一些致病菌可由于菌体裂解释放出内毒素,使体温升高,如沙门氏菌属。B毒素型:包括体外毒素型和体内毒素型两种。体外毒素型是指病原菌在食品上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如
13、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肉毒梭状芽胞杆菌毒素中毒。体内毒素型指病原体随食品进入人体肠道内产生毒素引起食物中毒。如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等。C混和型:以上两种情况并存。如副溶血性弧菌进入肠道,除侵入粘膜引起炎性反应外,还可以产生肠毒素引起急性胃肠炎症状。,2、流行病学特点:,夏秋季多发,南方以5一10月份多发,北方则以68月。未进食者不发病,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后流行迅速停止。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也与不同区域人群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美国多食肉、蛋和糕点,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最多;日本喜食生鱼片,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最多;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较多,多年来一直以沙门氏菌食物
14、中毒居首位。,3、发生的原因:,A污染:食物在宰杀、收割、运输、加工、储存、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B储存: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在较高的温度下存放,由于食品中充足的水分,适宜的PH及营养条件使致病菌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C食用:食品在长期放置后,食用前未彻底烧熟热透或熟食储存、食用过程中受到生食交叉污染。,4、临床表现:,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长短差别较大,进食到发病时间与食物中毒的类型有关。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由积蓄在食物中的肠毒素引起,潜伏期为1-6小时;产气荚膜杆菌进入人体后方产生不耐热肠毒素,潜伏期8-16小时;侵袭性细菌引起的中毒,如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等引起的
15、食物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6-48小时。,细菌性食物中毒临床表现:各有侧重,但多以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同时,不同类型中毒又有其明显的不同点,如: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呕吐较明显;侵袭性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有发热、腹部阵发性绞痛和粘液脓血便;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以腹泻为主,可呈血水样便,严重者可导致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等等。,另外,在临床上还有一些食物中毒的患者,开始发病时,胃肠症状不很明显,主诉的症状是:发热、头疼、乏力等,易与普通感冒相混淆,诊断要从流行病学资料注意鉴别。对于发病集中,症状相同,又曾食用过同一种食品的人群,应首先考虑食物中毒,尤其是在夏秋高发季节。,
16、5、预防和处理:,A 预防原则:a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查和监督管理,严格遵守牲畜屠宰前、屠宰中和屠宰后的卫生要求。严格种植、养殖业卫生要求,防止食品污染。b食品加工、储存和销售过程要严格遵守卫生制度,做好食具、容器和工具的消毒,避免生熟交叉污染;食品食用前充分加热以杀灭病原体;在低温或通风阴凉处存放食品以控制细菌繁殖和毒素的形成。c加强食品从业人员的管理,认真执行岗前体检制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5、预防和处理:,B 处理原则:a爆发时的处理:做好思想和组织工作,将患者进行分类,轻者在原单位(家中)集中治疗,重者送往医院治疗。即时收集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细菌学的检验工作以尽快明确病因。b对
17、症治疗 c 特殊治疗:对细菌性食物中毒通常无须应用抗菌素。症状较重应及时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以补液、调节饮食为主。诊断肉毒毒素中毒应及早使用特效多价抗毒素血清。,6、几种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A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我国各类食物中毒中,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占多数,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又以沙门菌引起的占首位。,A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病原菌:沙门氏菌属是很大的一组细菌,属肠杆菌科中的一个重要菌属。其中最常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有鼠伤寒,猪霍乱,肠炎沙门氏菌等。这种细菌在外环境中的生活力较强。在水、牛乳及肉类食品中能生存几个月,粪便中生存12个月,在冰冻土壤可过冬。其繁殖的最适温度为。该菌属不耐热,乳与
18、乳制品中的沙门氏菌经巴氏消毒或煮沸后迅速死亡。,A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为动物性食品:猪、牛、羊等健康家畜、家禽和蛋类的带菌率较高,有宰前感染,也有宰后污染。猪的生前感染沙门氏菌是比较严重的,其检出率高达26.5%。由于带菌率高、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往往可造成猪肉污染,猪肉的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2.5%。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以夏秋季节(5-10月)为主,但全年都可发生,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为肉类、禽类、蛋类和奶类,豆制品和糕点有时也发生。,A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发病机理:沙门氏菌随同食物进入消化道后,摄入量在10万以上的才出现临床症状;如果摄入菌量较少,即成为无症状带
19、菌者。但对儿童、老人和体弱者较少量的细菌也能出现临床症状。此外,和不同沙门氏菌致病力强弱有一定的差异。沙门氏菌在小肠和结肠中繁殖,然后附着于粘膜上皮细胞并侵入粘膜下组织,使肠粘膜出现炎症,抑制水和电解质的吸收。同时,沙门氏菌被吞噬系统裂解放出内毒素,使体温升高。,A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4-48小时,长者可达72小时,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按其临床特点分为5种类型,以胃肠炎型最为常见。1.胃肠炎型:前驱症状有头痛、头晕、恶心、腹痛、寒战。以后出现呕吐、腹泻、发热。一般38-40度。大便为黄色或黄绿色、带粘液和血。一般35天可恢复,病死率在1%左右。主要是儿童和老人或体弱者治
20、疗不及时所致。,2.类霍乱型:起病急、高热、呕吐、腹泻次数较多,且有严重失水现象。3.类伤寒型:胃肠炎症状较轻。但有高热并出现玫瑰疹。4.类感冒型:头晕、头痛、发热、全身酸痛、关节痛、咽峡炎、腹痛、腹泻等。5.败血症型:寒战、高热持续12周,并发各种炎症、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肾盂肾炎。败血症型主要由霍乱沙门氏菌引起。,A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诊断与治疗:诊断: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临床表现 实验室诊断资料治疗:一般急救以对症处理为主,对重 症、发热和有并发症患者,可用抗 菌素治疗。,预防措施:1.防止污染:牲畜的宰前检查防止病畜混入。避免肉尸和内脏被粪便、污水、容器污染。严禁食用病死牲畜肉和禽
21、肉。2.控制繁殖:沙门氏菌属繁殖的最适温度为37,但在20左右即能繁殖。防止繁殖低温贮存是控制的重要措施。3.杀灭病原菌:加热杀灭病原菌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但灭菌必须达到有效温度。深部温度须达到80,15分钟;蛋类煮沸810分钟,方可杀灭沙门氏菌。加工后的熟肉制品应在10以下低温处贮存,较长时间放置后须再次加热后食用。,6、几种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B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病原菌:也是肠道杆菌属,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在土壤、污水和垃圾中可检出该菌,健康人肠道带菌率为1.3%-10.4%,腹泻病人可达13.3%-52%。引起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的变形杆菌主要是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变形杆菌不
22、耐热,食品在加热中即可被杀死。,流行病学特点:我国较常见的食物中毒。季节性:最常发生于7-9月份。引起中毒的食物及其污染的原因: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尤其是熟肉和内脏制品、水产品较多见,剩饭、凉拌菜、豆制品也可引起。变形杆菌属于腐败菌,一般不致病,常与其它腐败菌共同污染食品,会发生感官上的改变。但如果单纯被变形杆菌污染的熟食制品通常感官性状变化不大,极易被忽视而引起中毒。,B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污染的原因:a外界污染:一般食品中带菌率为3.8%-100%,带菌情况与食品鲜度、运输及保藏时的卫生状况密切相关。b带菌者污染:包括健康人、腹泻病人以及动物。c生熟食品的交叉污染。,发病机制:
23、系大量活菌侵入肠道引起的感染型食物中毒。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12-16小时,短者1-3小时,长者60小时。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头痛、乏力、脐周边阵发性剧烈腹痛、腹泻水样便,常伴有粘液、恶臭。体温多在39度以下。病程较短,多在24小时内恢复,一般预后良好。,诊断和治疗: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细菌学检验以及患者血清凝集效价测定即可作出诊断。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呈自愈性,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预防措施:防止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繁殖、加热杀灭病原体。,C 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病原学特点:葡萄球菌系微球菌科,为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7度;抵抗能力较强;在干燥环境中可生
24、存数日;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菌种之一。菌体加热80度30分钟才能被杀灭。5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肠毒素,并且一个菌株能产生两种以上的肠毒素,如破坏食物上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需在100加热2小时。随食物进入人体的肠毒素不被胃酸和体内蛋白酶破坏。,流行病学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土壤和物品上,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也较多。1、季节:全年皆可发生,但多见于夏秋季。2、食品种类:主要是乳类及乳制品,含奶糕点、荷包蛋、凉粉剩饭等。主要是含水分、蛋白质、淀粉及油脂多的食品,受污染后易形成毒素。,3、污染来源:(1)人和动物的鼻腔、咽喉、消化道,其中鼻腔带菌率最高可达83%以上;健康人也
25、可达到20%-30%。可能造成对各种食物的污染。(2)人和动物的化脓性感染部位常为污染源,如奶牛患化脓性乳腺炎时,乳汁中常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形成条件:肠毒素的形成与食物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程度呈正相关;此外还与含蛋白质丰富、水分较多,同时含一定量淀粉的食物,如奶油糕点、冰淇淋、冰棒等或含油脂较多的食物,如油煎荷包蛋等受葡萄球菌污染后形成肠毒素有关。另外,通风不良,氧分压越低,产生肠毒素越容易。还有,食物存放的温度越高,产生肠毒素需要的时间越短,如20-37度下经4-8小时即可产生毒素;而在5-6度下需经18天方能产生毒素。,C 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中毒机制:摄入金黄色葡萄球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营养师 食物中毒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27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