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石英矿初步设计.doc
《XX石英矿初步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石英矿初步设计.doc(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 总 论11.1 企业概况11.2 设计依据及基本原则31.3 主要方案51.4 环境保护131.5 安全技术与工业卫生131.6投资概算141.7 劳动定员141.8技术经济141.9预评价建议措施落实情况152 地 质162.1 区域地质背景162.2 矿区地质172.3矿体特征182.4矿石质量特征182.5矿石加工技术性能192.6矿床开采技术条件192.7资源量估算212.8 本次设计利用的资源概况212.9对矿区地质工作的评述223采 矿223.1 开采范围、方式及开采储量223.2 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及工作制度253.3 产品方案273.4 矿床开拓273.5 采矿方法3
2、03.6 采掘设备及主要材料消耗333.7 矿井通风343.8基建开拓和基建计划363.9 存在问题和建议384矿山机械384.1运输384.2 压气设施384.3 通风设施404.4 井下供、排水414.5机械设备425 选矿工艺435.1、工艺流程435.2、主要措施435.3、工艺简要评价446电气与通讯446.1 设计依据446.2 供电设施446.3 用电负荷与电耗456.4 供电电压456.5 供电方案456.6 控制方式及电缆敷设456.7保护466.8 矿山通讯467总体布置477.1 矿区组成477.2 防火间距及安全距离497.3 卫生条件507.4 主要工程量及建筑物50
3、7.5企业运输518环境保护518.1 设计依据及原则518.2 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528.3 污染治理措施528.4 环境绿化548.5 水土保持549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559.1 设计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程及标准:559.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569.3 应采取的安全管理和技术对策措施6010 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6510.1 组织机构6510.2 劳动定员6510.3 工作制度6510.4 劳动生产率6511 投资概算6611.1 投资概算范围6611.2 编制依据6611.3 项目总投资6711.4 资金筹措6711.5 资金使用计划6712 技术经 济6912.1 资金筹措6912.2
4、成本估算6912.3各项税费的确定7012.4经济效益评价7012.5 不确定性分析7012.6项目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7212.7项目的结论与建议73附件1、设计资质证书;2、委托书;3、营业执照;4、采矿许可证;5、安全预评价备案证明;1 总 论1.1 企业概况XX县XX井巷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0月,是一家以矿山机械设备及配件销售、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凭资质证书经营)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捌佰万元整,法定代表人为李建华。2005年2月XX县XX井巷工程有限公司即已获得了XX县XX石英矿的采矿权(采矿许可证号:,有效期限自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后临时延期至
5、2009年2月),按地质设计进行采矿(平硐开拓,采矿方法为房柱法),目前形成开拓坑道159m,累计采出矿石量18250 t。开采规模6000 t/a,开采回采率90%,矿石贫化率10%。为深挖区内石英矿矿产资源的开发潜力和矿山持续健康发展,办理采矿权延续。2007年12月,委托XX县地质勘查研究所对矿区内的石英矿资源储量予以核实。XX县地质勘查研究所提交了河南省XX县XX镇XX石英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并于2008年4月通过了XX市国土资源局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三国土资储备零、乙字200808号)。2008年4月XX市地质矿产事务所编制提交了XX县XX镇XX石英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以下简称
6、开发利用方案),并通过了相关部门组织的评审,出具了评审意见。1.1.1 位置、交通矿区位于XX县XX镇XX村北侧,行政隶属XX县XX镇管辖,矿区北距XX镇1.5km,距离灵宝火车站65km,南距XX县城20km,该地区有乡村公路与G209国道相连,交通便利(详见图11矿区交通位置图)。马房沟矿区 图11 矿区交通位置图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如下:1、X 3788800.00 Y 37500000.002、X 3788800.00 Y 37500300.003、X 3788000.00 Y 37500300.004、X 3788000.00 Y 37500000.00矿区面积0.24km2。开采深度+
7、1100m+1000m标高。1.1.2自然地理矿区地形南北高、中间低,最高海拔1206.04m,最低993.9m,高差203m,属中低山区。该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6,最热为7月份,平均气温25.6,最冷为元月份,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647.8mm,主要集中在79月份,年平均无霜期184,11月至翌年3月份为降雪期。该区以农业为主,主产小麦、玉米、豆类及核桃、柿子等,地区经济欠发达,近年来矿产开发力度加强,为经济注入活力,使人民群众生产有了较大的改善。1.2 设计依据及基本原则1.2.1 设计依据1、设计委托书;2、XX县地质勘查研究所编制的河南省XX县XX镇XX石
8、英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3、XX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河南省XX县XX镇XX石英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三国土资储备(零、乙)字【2008】10号;4、XX市地质矿产事务所河南省XX县XX镇XX石英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评审意见书 三储评(零、乙)字【2008】11号;5、XX县地质矿产局采矿权变更通知书 卢地矿变字【2008】第1号;6、XX县XX镇XX石英矿和XX县地质勘查研究所提供的其他相关基础资料7、2008年4月XX市地质矿产事务所编制的“河南省XX县XX镇XX石英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8、现场调查资料;1.2.2 设计基本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
9、落实国家对矿产资源、环境、土地和资源等有关政策法令,执行矿业安全卫生等各项专业法规和规定。 2、贯彻执行国家矿山安全生产法等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条例及相关公共安全与技术措施等。3、充分借鉴国内同类矿山的开采技术和经验,结合本项目的特点进行多方案比较,推荐最优合理方案;4、严格控制投资,降低成本,提高项目的投资回报率;5、选用国内外成熟可靠的工艺技术,使矿山能够方便快捷的实施,而且效益明显;6、优先选用国产节能设备,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我国在推广国产化设备方面的优惠政策,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1.3 主要方案1.3.1 规模及产品方案矿山生产能力拟定0.6万t/年。本设计仅为采矿部分,产品
10、为石英原矿。但最终产品为加工成品4-6目至-200目的石英砂销售市场,产品按石英砂进行技术经济分析。1.3.2 地质资源根据XX县地质勘查研究所编制的河南省XX县XX镇XX石英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和三国土资储备(零、乙)字200811号文件关于(河南省XX县XX镇XX石英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XX矿区探明(111b)+(122b)+(333)类61555 t。其中(111b)类27742 t、(122b)类25514 t、(333)类8299 t。在提交资源储量中已动用(111b)类为27742t,保有(122b)+(333)类为33813 t。设计利用储量为:(122b
11、)+(333)类为28797t。1.3.3 开采技术条件水文地质本区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利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泄,地下水的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含水层为第四系冲积物,主要沿河沟分布,在汛期吸收大气降水,会对深部矿层有所影响,对高于河沟的矿层无影响。龙家园组白云岩为含水层,由于该岩体所处位置较高,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加之地表径流条件好,不利于大气降水下渗,且含水性受季节影响,对矿床开采影响不大。区内矿体位于潜水面以上,开采过程中未发现孔隙水和裂隙水,采场内较干燥,即是雨季采场内也无渗水现象,总之,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类型简单,除大气降水补给水源外,无其它水源体补给,对采矿不会造成危害。工程地质本区矿体的
12、顶底板围岩均为厚层状白云岩,岩石力学强度较高,稳固性较好。矿石为脉石英,矿石致密、坚硬,整体性较好。采场内矿体顶板围岩几年来未见脱层、崩落现象,矿床开采过程中只要矿柱布设合理,不必人工支护。总之,矿床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有利于矿山开采。1.3.4 采矿工程(1)采矿范围本次设计开采矿体的范围由4个拐点连线而成,拐点坐标如下:1、X 3788420.00 Y 37500112.002、X 3788437.00 Y 37500222.003、X 3788200.00 Y 37500148.004、X 3788200.00 Y 37500260.00审批机关:XX市国土资源局。本次设计的主要开采对象
13、是上述平面坐标内的矿体,开采标高为:11001000m。 (2) 采矿方法根据矿体开采技术条件,该矿床矿体厚度属于薄矿体,倾角较限额缓,矿体上下盘围岩稳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的采矿方法为全面法。全面法:矿块构成要素矿块沿矿体走向布置,长40m60m,矿块与矿块之间留不连续间柱,间隔矿柱宽2m,矿块内留不规则矿柱支撑顶板,矿块沿倾向长3650m。将中段划分为盘区,每个中段的主要人行通风上山两侧留上、下连续中段矿柱,宽23m,以保证人行通风的安全。采准切割工程全面采矿法采准工程主要包括:脉内运输平巷(利用探矿平巷)、人行通风上山、放矿漏斗等,切割工程主要为切割平巷。在采场两侧掘人行通风上山。在
14、沿脉平巷上部掘切割平巷,绞车采用移动式,安装在切割平巷内。二者相互平行。之间每隔15.5m16m掘采场放矿漏斗至运输平巷。采切巷道净断面:脉内运输平巷4.0m2,人行通风天井及联络道3.6,切割平巷4.0。回采工艺矿房回采全面法工作面沿倾向呈阶梯从采场一端往另一端推进,阶梯长度8m12m,阶梯间超前3m5m。采场内留不规则矿柱,3.0m3.0m,间距815 m,矿柱选择在夹石或矿石品位低的地段。回采从切割平巷与人行通风上山所留矿柱的相交处开始,电雷管引爆,乳化炸药爆破,炮孔梅花形排列,孔径38mm,孔深1.2-2.0m,排距0.5-1.0m,孔距0.6-1.2m,电耙出矿。拉底和回采凿岩采用Y
15、T-25型凿岩机,出矿采用2DPJ13型电耙。爆破最大块度小于300mm。采用2DPJ13型电耙出矿,电耙布置在一侧天井上部的耙矿硐室内,绞车固定。(3)开拓系统根据矿体产状、赋存条件,均推荐采用阶段平硐开拓运输方案。根据矿体产状、赋存条件以及阶段平硐的位置划分中段,基本阶段斜长为3648m。开拓系统由阶段平硐PD1(1010)、阶段平硐PD2(1036)、阶段平硐PD3(1034)中段、回风平硐及通风斜巷组成。各阶段平硐和回风平硐用通风斜巷联系起来,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运输、排水、通风的开拓系统。受矿体产状、地表地形的限制,矿体各阶段运输巷道均布置在矿体内靠近下盘;本中段矿体回采结束后,与本中
16、段矿体底柱一起保留,兼作下一中段回采时的回风巷道。各中段运输巷道大多布置在脉内靠近矿体下盘。由于该矿矿岩稳固性较好,各平硐一般可不予支护,但在遇断层、岩石破碎不稳固地段应根据矿岩稳固程度、巷道断面等条件,采用喷射混凝土(110mm)进行支护。根据矿山生产规模、运输量、及坑内运输线路和长度等条件,坑内运输选用人力胶轮车进行运输。各中段采下的矿石经漏斗装入矿车,人力运至堆矿场,再用前装机装入自卸汽车,最后由自卸汽车运往矿石加工厂卸载;井巷掘进、回采过程产生的废石装车后,由人推出地表,运往附近的固定废石场集中堆放。人员和各种材料、设备分别经各中段硐口进入本中段。 (4)运输本次设计结合小型矿山特点及
17、与企业的协商意见,考虑运距并不大,坑内运输采用人力胶轮车,矿(废)石直接运至地表堆场,再通过装载机装车,汽车运至指定地点。胶轮车采用铁板制作,容积不超过0.25m3,载重400Kg左右,共需人力胶轮车4辆,2辆备用,4人运输可完成生产任务。地表运输采用自卸车运输,车辆外委。 (5)压气设施根据全矿最大耗气量10.50 m3/min,结合作业计划,采矿(掘进)工作面可交叉作业,空压机正常供7.18 m3/min风量即可满足正常生产需要。设计选用2L-10/8型空压机2台,其中工作1台,备用1台,主要技术参数:排气量10m3/min,冷却方式为水冷,传动方式为直联,设备整机重量1300kg。配套电
18、动机型号为Y280M-6,功率55KW,电压380。配用储气罐容积1.5m3,重量420kg,直径1000mm。空压机在站房内单列布置,主通道为1.5-2.0 m,与墙净距不小于1.0m。采用单树枝状管网供气系统,由空压机站沿地面至各中段。压气干管,选用管子内径100mm的无缝钢管,分支管采用内径为50mm的无缝钢管,干管与分管采用法兰联接,分支管采用快速接头联接,主管每隔500-600m,在低洼处设置油水分离器,支管设置油水清除装置。主管的坡度不小于0.002,管道采用支架固定在人行道上方,支架最大间距为8 m,管底净高不小于1.8m。当与水管同侧布置时,应设置在水管的上方。管道防锈采用红丹
19、防锈漆和沥青。(6)矿井供、排水供水量:设计每产一吨矿石耗水0.25t,每天供水量需7.5t;管网:采用枝状管网,利用静压供水,管路由高位水池引入井下,高位水池设在回风平硐附近标高1075m。在矿区沟谷附近构筑大口井汇集山间溪流和大气降水,大口井旁设水泵房内安二台D6253水泵(电机功率为7.5 KW),一台工作,一台备用。输水管网采用605.5的焊接管。考虑消防需要,高位水池容积应不小于200m3。管路分别接至各工作面除尘部位及工作点,坑内采用无缝钢管,法兰联接,主干管规格为内径50mm。生活用水比较方便,区内地表泉水净化消毒后可利用。地面防水:地面防水应重点加强废石场防排水工作,同时,个别
20、硐口布置在山沟旁边,也应防范洪水对坑口的影响。井下防排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属于简单型。就目前坑内情况看,硐内基本无水。因此,采用平硐开拓时,雨季若有积水,可通过巷道水沟自流排出。坑内涌水均沿各中段排水沟自流排出地表,汇集于坑口污水沉淀池,达标后排放。井下作业时,应根据采掘情况,如出现异常,对有可能出现积水的坑道,打探眼,疏通放水,以防出现大的突水事故。 (7)矿井通风根据确定的开拓系统,按拟定通风系统的原则和考虑因素,本次设计确定矿体开采系统采用集中通风。根据确定的开拓系统,进、回风井的布置形式为对角式。根据矿体的赋存条件及地形地貌,矿井通风采用机械通风,扇风机工作方式为抽出式。根据确定的开拓
21、系统,矿体开采时,由各阶段平硐进风,中段沿脉运输巷道与通风上山连通处设风门,新鲜风流直接进入各中段,污风由矿体一侧的回风上山进入回风巷,经主扇风机排出地表。矿井系统最大负压68.928Pa,风量7.2 m3/s。矿井通风系统选择K55-9轴流式通风机,主要技术参数:风量6-13m3/s,全压324-715Pa。配套电机功率11KW。(8)供电一、矿山部分6KV高压线路已接至矿山,本次设计矿山部分装机容量205.5KW,安装工作容量(有功)133.0KW,无功补偿84.33KVAR,视在计算容量157.48KVA。其中井上工作容量(有功)93.5KW,井下工作容量(有功)39.5KW;视在计算容
22、量157.48 KVA,其中井上视在计算容量110.0KVA,井下视在计算容量46.47KVA。根据矿山用电负荷计算, 井上配备S9-100KVA变压器一台,井下配备S9-50KVA变压器一台即可满足矿山生产需要。二、矿石加工厂用电负荷6KV高压线路已接至矿石加工厂,本次设计矿石加工厂装机容量244.0KW,安装工作容量(有功)244.0KW,其中工作容量(有功)244.0KW,无功补偿151.2KVAR,视在计算容量287.06KVA。按照电力设备设计相关规范配备S9-250KVA变压器一台。由变压器将6KV高压变压至380V/220V后,分送至生活区、机修间、矿石加工厂、泵站等各用电单位。
23、(9)总图由矿井工业场地,风井场地、废石场、水源地、生活区、矿区公路构成。矿体工业场地集中布置在阶段平硐PD1坑口附近,由空压机房、配电房、材料库及坑口场地等组成,坑口职工生活区与工业场地在一起,机房及生活区建筑为简易工房;管理人员生活区在矿部。本初步设计不设计临时爆破器材存放库,矿山每3天爆破一次,一次爆破需乳化炸药40.5、电雷管45发,矿山所需爆破器材由当地民爆公司负责运送,矿山未用完的爆破器材当天退回。矿山废石场顺沟排放,分别集中堆放在坑口附近,主要废石场本设计设置1个,位置在阶段平硐PD1、阶段平硐PD2、阶段平硐PD3坑口附近。矿体设置一个主回风井即阶段回风平硐,回风井均设置在矿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石英 初步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25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