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渠防灾减灾项目工程实施方案.doc
《防洪渠防灾减灾项目工程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洪渠防灾减灾项目工程实施方案.doc(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苍溪县光明、三清防灾减灾项目工程实 施 方 案目 录1综合说明61.1项目概况61.1.1项目区基本情况61.1.2项目批复及方案调整71.2水文和地质71.2.1气象特征71.2.2地形地貌81.2.3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81.2.4天然建筑材料81.3工程任务和规模91.3.1工程建设依据91.3.2社会经济概况91.3.3洪灾情况101.3.4防洪现状101.3.5工程建设必要性101.3.6工程任务121.4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21.4.1防洪标准121.4.2工程布置121.4.3工程设计131.5环境影响评价141.5.1环境现状141.5.2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措施141.5.3环
2、境保护工程投资151.6水土保持151.6.1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151.6.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151.6.3水土保持措施151.6.4水土保持工程投资161.7施工组织设计161.7.1施工条件171.7.2施工供电和施工用水条件171.7.3主要施工方法171.7.4施工交通运输181.7.5施工总布置181.7.6施工总进度181.8工程管理181.9工程投资概算191.10效益分析192 水文及工程地质202.1气象特征202.2区域地质概况202.2.1地形地貌202.2.2地层岩性202.2.3地质构造及地震212.2.4物理地质现象212.2.5水文地质条件222.3天然建
3、筑材料222.3.1砂砾料222.3.2条石料233 工程任务和规模243.1工程建设依据243.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43.2.1地区社会经济概况243.2.2保护区社会经济概况253.2.3洪灾情况253.2.4防洪现状253.2.5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53.3防洪任务和标准273.3.1工程任务273.3.2防洪标准273.3.3渠线布置284 工程设计294.1设计依据294.2工程总布置294.2.1工程布置概况294.2.2光明社区防洪渠304.2.3三清社区防洪渠304.2.4渠系建筑物304.3工程设计304.3.1防洪渠设计314.3.2挡土墙设计324.3.3整治涵管设计324
4、.3.4消力池设计324.3.5人行桥设计325 水土保持设计和环境保护设计345.1水土保持设计345.1.1设计依据345.1.2水土流失特点及预测345.1.3水土保持措施355.1.4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365.2环境保护设计375.2.1设计依据375.2.2环境保护措施386 施工组织设计406.1施工条件406.1.1交通条件406.1.2建筑材料供应条件406.1.3施工用水及供电条件406.1.4其他条件416.2施工总体布置416.2.1总布置原则416.2.2施工区规划416.2.3弃碴场规划416.2.4工程占地426.3施工程序及施工方法426.3.1施工程序4
5、26.3.2施工方法436.4施工进度及工期安排456.4.1编制原则与依据456.4.2施工总进度安排456.5施工管理466.5.1现场施工组织管理476.5.2现场施工质量管理486.5.3资金管理497 工程投资概算507.1编制原则和依据507.1.1编制原则507.1.2编制依据507.2基础资料517.3取费标准及依据527.4工程总投资538工程效益588.1经济效益598.2社会效益591综合说明1.1项目概况苍溪县地处大巴山南麓、四川盆地北缘,介于东经1054330-1062726,北纬31373-321018之间,幅员面积2330.22km2。2008年末全县总人口78.
6、6万人,总耕地56万亩。为实现苍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兴建防洪工程,完善防洪体系,确保国家和人民生财产安全势在必行。受苍溪县国土资源局的委托,苍溪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承接了苍溪县光明、三清防灾减灾项目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根据苍溪县光明、三清防灾减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根据现场踏勘、测量收集的基础资料,按有关规范要求,于2009年2月底编制完成了苍溪县光明、三清防灾减灾项目工程实施方案。1.1.1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区位于苍溪县陵江镇境内,经纬度坐标介于东经10606071060908,北纬315030315252,紧靠县城西北城区,涉及陵江镇的光明、三清两个社区8个村民小组及西北城区。
7、保护区内人口和企事业单位密集,企事业单位20多个,学校3所,居民户3000多户,人口约6万多人,房屋面积40万m2,耕地面积1500亩,固定资产总值约9.5亿元。国道“212”线横穿县城而过,区内有村组道路及人行便道相连,交通条件较好。项目设计总投资102.27万元。1.1.2项目批复及方案调整为深入贯彻防洪法,确保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苍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苍溪县城区防洪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苍溪县国土资源局于2009年2月向苍溪县人民政府申报了苍溪县光明、三清防灾减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县政府及主管部门同意,下达了该项目的投资计划。200
8、9年2月中旬,我队受苍溪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承担本项目的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为更合理、更切合项目区实际情况,达到最大防洪效益,进行施工设计,设计人员通过对可研报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对项目区现场进行了详细踏勘。在踏勘过程中,设计人员与相关部门及社区干部、居民深入交换意见,广泛听取了社区干部和居民的有关建议和要求。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该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1.2水文和地质1.2.1气象特征嘉陵江流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16.7C,极端最高气温39.3C,极端最低气温-4.6C,多年平均降水量1023.4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4%,多年平均
9、蒸发量1306.3mm,多年平均日照1495.6h,多年平均霜日12.9d,多年平均雷暴日35d,多年平均雾日22d,多年平均风速2.0m/s。1.2.2地形地貌苍溪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由丘陵、低山、平坝及沟谷组成。国道“212”线横穿县城而过。项目区位于苍溪县城西北的罗家梁,区内有村组道路及人行便道相连,交通条件较好。项目区属典型深丘地貌类型,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山坡平缓,沟谷随溪流向逐宽平,一般海拔430-550米,多为水平岩层组成,砂岩及卵石黄泥盖顶,山脚为页岩,易风化,丘体呈阶梯状,丘顶大多平坦,丘坡10-15度,部分大于20度。区内最低海拔364米,最高海拔570米,平均高差200多
10、米;最小坡度为3,平均坡度9。1.2.3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项目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1c)、白龙组(K1b)及七曲寺组(K1q)地层。区内物理地质现象以岩体风化、卸荷为主,次为崩塌、滑坡。区内地下水分为第四系松散地层中的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水量随季节性变化。地表及地下水化学类型属重碳酸钙型水,对水泥拌制的砼均无腐蚀性。1.2.4天然建筑材料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为砼用粗、细骨料及条石料。砼用粗、细骨料均可在县城附近的回水砂石料场,杜里坝砂石料场购买,条石料可在罗家梁石料场开采,质量、数量均能满足要求。1.3工程任务和规模1.3.1工程建设依据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嘉
11、陵江中游,为国务院确定的贫困山区县。县城傍嘉陵江而建,是苍溪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县城西北罗家梁坡面较陡,集雨面积较大,未建有完善的排洪体系,城区防洪能力较弱,历次大洪水都给城区及附近社区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洪涝灾害已严重制约了苍溪县社会经济的发展。2008年11月苍溪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了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完成了苍溪县光明、三清防洪渠建设规划方案,并于2008年12月通过了苍溪县人民政府的审查,于2009年1月委托我队完成了可研报告并通过审查。根据县政府的要求及该防洪渠工程特点,2009年2月我队受苍溪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承担了苍溪县光明、三清防灾减灾项目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1.3
12、.2社会经济概况苍溪县全县幅员面积2330Km2,总人口78万人,耕地面积56.37万亩。工业以食品、丝绸、医药、机械、建材为支柱产业。该防洪工程主要保护对象为苍溪县城西北部城区及光明、三清两个社区。保护区内人口和企事业单位密集,企事业单位20多个,学校3所,居民户3000多户,人口约6万人,房屋面积40万m2,耕地面积1500亩,固定资产总值约9.5亿元。1.3.3洪灾情况苍溪县城北傍山、南邻水、西窄东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县城西北罗家梁山脚已建成城区,山腰居民住户增多,一遇暴雨,满山洪水四处横流,多次造成房屋垮塌、山体滑坡、国道“212”线三清社区段路基沉陷,受灾人口2.2万人次,累计直
13、接经济损失达5亿元。1.3.4防洪现状罗家梁集雨面积较大,坡面较陡,一降暴雨,在短时间内就能汇集成洪水,由于没有完善的排洪系统,山水横流,严重冲刷山坡,造成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更直接威胁到山腰及山脚的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当遭受暴雨袭击,则城区的洪灾损失将更加严重。1.3.5工程建设必要性兴建防洪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为实现国民经济战略目标创造稳定的建设环境。结合苍溪县城的实际情况,本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改革开
14、放以来,苍溪加快了城市的建设步伐,城市规模逐渐扩大。西北部城区沿罗家梁山脚而建,山上未形成防洪体系,抗洪能力低下,人们完全靠洪水预报提前转移才得以保证,常受洪水威胁。近年来受暴雨袭击,多次造成房屋垮塌、山体滑坡、国道“212”线三清社区段路基沉陷,多灾人口2.2万人次,累计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元。随着城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县城作为苍溪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其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城市的发展将十分迅速。若不及时完善防洪体系,洪水对西北部城区及附近光明、三清两个社区的危害将越来越严重,造成的损失也将越来越大,同时亦直接威胁到整个城市的稳定和安全。因此需尽快修建该防洪渠工程,完善西北城区防洪体系,
15、以确保城市防洪安全。二是城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苍溪是以农业为主的县,工业经济基础相对较薄,发展相对迟缓,且主要集中在县城城区,目前正以本地资源优势和横向联系相结合,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因此城市的外部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一些企业和私营个体前来投资办厂、开发房地产,都因“洪水”问题而搁浅。频繁的洪水灾害使苍溪县城区的发展和建设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严得制约了城区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需尽快修建该防洪渠工程,改善城区的外部环境,以促进城区工业经济的发展,促进苍溪县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综上所述,苍溪城区防洪现状与苍溪县社会经济发展极不相称,频繁的洪水灾害,已成为苍溪县社会
16、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制约因素。光明、三清防洪渠是完善西北城区防洪体系,提高防洪能力,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经济建设的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改善城区人民生活环境质量,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一项重要工程,因此,其建设是非常必要和十分迫切的。1.3.6工程任务根据苍溪县社会经济发展对防洪的要求和城区防洪现状,确定本工程的建设任务是:兴建防洪渠工程,提高城区防洪能力,完善防洪管理体系。1.4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4.1防洪标准根据国家防洪法(GB5020194)及城市排洪工程设计规范,综合保护对象的范围及其重要性,该排洪渠工程按10年(P=10%)一遇洪水标准设计。1.4.2工程布置苍溪
17、县光明、三清防灾减灾项目工程位于苍溪县陵江镇光明、三清社区。规划新建防洪渠共4条,总长3000m(其中:光明社区境内2条,总长1400m;三清社区境内2条,总长1600m);整治排洪渠1条长20m;整治涵管166m;新建挡土墙80m;新建消力池11个;新建便民人行桥15处。1.4.3工程设计1防洪渠设计新建防洪渠采用矩形断面,C20砼浇筑边墙及底板,底板下铺设砂卵石垫层厚,边墙及底板每隔10m设一道横向伸缩缝,缝内填沥青砂浆止水。整治防洪渠主要是对原渠进行加高,采用C20砼浇筑。2挡土墙设计受地形限制,有80m新建防洪渠经过滑坡地带,须建挡土墙加固。挡土墙采用重力式断面,M7.5浆砌条石衬砌。
18、3整治涵管设计原有166m涵管断面直径为60cm,新建防洪渠后通过此涵管泄流的洪水流量大大增加,原断面过小不能满足泄洪要求,须沿原管线进行开挖,并排增设直径为60cm的涵管166m,再进行人工回填夯实。4消力池设计根据工程总体布置及实际情况,该工程共须设消力池11个。消力池边墙采用M7.5浆砌卵石重力式挡土墙,底板采用C20砼浇筑厚,下铺砂卵石垫层厚10cm。5人行桥设计该工程共须设简易人行桥15处,采用C20预制钢筋砼现浇板。1.5环境影响评价1.5.1环境现状工程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水域符合三类水质要求。保护区地势较低,常受洪水危害。1.5.2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措施1、有利影响(1)防洪减
19、灾本防洪渠工程保护面积2Km2,6万多人,1500亩耕地,使9.5亿元固定资产免受洪水侵袭。(2)环境效益本工程可有效保护苍溪县城市生态环境,利于城市生态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提高。(3)社会效益防洪渠工程可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投资环境,并为人民提供良好生活环境,减轻洪涝灾害对当地人民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提高生活生产质量。2、主要不利影响及对策措施防洪渠工程永久占地5亩(其中耕地2亩),施工临时占地5亩(其中耕地1.5亩)。永久占地不可逆转,但其损失与防洪保护效益相比,所占比例很小,对当地土地资源利用总体影响不大。1.5.3环境保护
20、工程投资经计算环境保护费用总计投资3900元。1.6水土保持1.6.1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防洪渠工程基础开挖、施工设施建设、堆料场等共破坏原生地貌10亩。经水土流失预测计算,施工期新增土壤流失量0.5万m3。1.6.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本工程水土保持责任范围为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共计15亩。其中项目建设区包括防洪渠永久占地区、施工临时占地区,面积10亩;影响区为砂卵石料场及条石料场,面积5亩。1.6.3水土保持措施1临时工程(1)弃渣临时挡护防洪渠开挖的弃土运至规划的渣场内侧集中堆放,边坡采用干砌卵石挡护。(2)堆料场防护为防止砂料散失,影响环境,设计在堆料场周围采用干砌卵石挡护。2工
21、程措施(1)施工迹地整治施工临时占地5亩,工程完工后及时清理平整,对1.5亩耕地全部复耕处理。(2)料场治理砂卵石料场及条石料场开挖坑槽及时在枯水期内推平,以利行洪。3植物措施考虑城市建设需要,堆渣平整后利用防洪渠开挖弃土填覆,栽种速生树种绿化。施工临时占用荒坡地3.5亩,栽种速生树种绿化。1.6.4水土保持工程投资本工程布置集中渣场2处,共处理弃渣0.5万m3,复耕1.5亩,水保林8.5亩,经计算水土保持投资1.9052万元。1.7施工组织设计1.7.1施工条件1交通条件该项目区内有村组道路及人行便道相连,工程对外交通条件较差。2建筑材料供应条件工程所需水泥、钢筋、木材、炸药、汽油、柴油等主
22、要外来材料以从当地采购为主,均可从苍溪县城中购买,平均综合运距约3Km。工程所需砂卵石料可在杜里坝砂石料场或回水坝砂石料场购买,质量、数量均能满足施工要求,平均综合运距10Km。工程所需条石料可在罗家梁石料场、薛家岩石料场开采,质量、数量均能满足施工要求,平均综合运距2Km。1.7.2施工供电和施工用水条件工程所在地电力较丰富,在工程区附近已架设有10KV的供电网络。施工用电可就近从国家电网架设10KV输电线路至工地,施工期用电有保证。施工生产用水可直接从附近塘堰抽提,生活用水可利用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和城市自来水,水源有保证。1.7.3主要施工方法本工程采用机械化施工,辅以人工施工。渠道开挖、整
23、形采用人工开挖,胶轮车运土;砼采用搅拌机拌制,组合钢模人工浇筑,振捣器捣实。1.7.4施工交通运输本工程场内外交通均以公路运输为主,充分依托现有对外公路,修建部分场内临时公路,共需新建场内施工临时公路1Km。1.7.5施工总布置本工程施工总布置应结合工程的特点,遵循因地制宜、利于生产、便于管理、经济合理原则,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轩置方式。整个工程采用分区布置,共分两个工区,各工区布置又相对集中。由于本工程紧靠城区,其管理用房、生活福利用房等均可以部分利用附近民房。该工程渠道开挖的土石方回填后,剩余部分可就近摊平,弃渣较少。本工程施工生产、生活、临时道路、堆料场等临时占地5亩。1.7.6施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洪 防灾 减灾 项目 工程 实施方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24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