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城市防洪潮规划最终稿.doc
《宁波市城市防洪潮规划最终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城市防洪潮规划最终稿.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宁波市城市防洪潮规划最终稿2006前 言 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部,居全国海岸线中段,是浙江省第二大城市,是全国沿海14个开放城市之一,6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市在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宁波市城区由老城区(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鄞县中心区、甬江新区、江南新区、大榭岛、邱隘等组成,本区地处甬江流域下游,地势平坦,洪水和风暴潮影响时刻威胁着城区1965平方公里范围1洪水及海潮的威胁,本次修编根据水利部的统一部署,结合水利部太湖局、浙江省水利厅的有关要求,以1997年为规划基准年,2010年、2020年为规划水平年进行编制。为此,我院受宁波市水利局的委
2、托,在第二次规划的基础上,采用甬江流域综合规划(送审稿)的水文水利计算最新分析成果,并参照浙江省城市防洪规划导则、浙江省城市防洪规划编制目录(修改稿)的格式进行修编。在本次修编过程中,得到了宁波市规划局、宁波市水利局及有关县、市(区)水利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2第一章 概 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宁波简称“甬”,地处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的东南角,全国海岸线的中段,其地理位置于东经12052251222652,纬284338302718之间。宁波市东临东海,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南界三门湾。下辖六个县(市)(余姚、慈溪、鄞县、奉化、象山、宁海)、五个区(海曙、江东、江北、北
3、仑、镇海)。全市陆地面积9365km2,其中市区现状面积1033 km2。全市人口535.2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19.69万人。宁波市区以三江口为中心伸向奉化江、姚江、甬江三江六岸,整个地形呈“”形。市区辖有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五个行政区。姚江西南和奉化江以西为海曙区,奉化江以东和甬江东南为江东区,甬江北岸及姚江以北为江北区,甬江口以北为镇海区,甬江口以南、象山港以北为北仑区。海曙、江东、江北构成宁波老市区。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 宁波市为浙江省仅次于杭州市的第二大城市,全国对外开 3放的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之一,是具有7000年历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唐宋以来,一直是我国重要的
4、对外贸易口岸。随着北仑深水港区的开发建设,宁波将成为我国沿海的主要深水港口。现在的宁波,作为副省级的计划单列市,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98年,全市国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宁波市经济增长情况 1998年工农业生产总值2338.3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202亿元,农业总产值136.36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97元。综合实力在全国219个 4地级以上城市中名列第27位,跻身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五十强和投资环境四十优之列。宁波已逐步成为浙江省经济中心、
5、长江三角洲南翼区域中心城市和华东地区重要贸易口岸,正朝着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目标迈进。宁波历史上是浙东沿海一个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以宁波港和市区为中心,连接海洋航运、 流域概况 甬江流域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西起曹娥江,北濒杭州湾,东临东海,南界象山港,是宁波市独流人海的唯重要河流, 5主要由姚江、奉化江两条支流和甬江主河道组成,流经上虞市、慈溪市、余姚市、鄞县、奉化市和宁波城区等地,流域规划研究面积为5642km2(其中甬江流域为4518.1 km2),主流长133km。姚江发源于四明山夏家岭,流域面积3045.6 km2 (其中排入杭州湾的面积为860km2,属曹娥江流域的为18.9 km2),
6、主流长107 km;奉化江发源于秀尖山东南麓,流域面积2233 km2 (不包括北仑柴桥片245 km2),主流长94.6 km。姚江流域北部地势平缓,为冲积、海积平原,南部为四明山区;奉化江江口上游为山区性河流,下游为平原性河流,河网密集,纵横交叉,地势低洼。甬江中下游平原,由于地势低洼,加上各地水利建设的不平衡,因此自然灾害较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干旱、洪涝、和台风暴潮。建国后,甬江流域出现较大范围的干旱灾害的年份有1953、1958、1967、1971等年,其中1967、197l两年灾情最重。 甬江流域洪涝灾害几乎每年梅雨季节和台汛期间都有发生,建国后大范围的水灾有1949、1956、19
7、59、1961、1962、1963、1966、1977、1981、1988、1990、1992、1997年,其中以1962、1963、1988、1992、1997年最重。1、台风雨洪6台风雨洪的特点是:降雨量大、面广、强度大,往往造成山区洪水暴涨暴落,平原洪水泛滥。建国以来我市平均每年受台风影响1.8次,尤以1962年14号台风和1963年12号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水为最大,全市过程雨量为200500mm以上,局部600mm。6214号台风全市受灾面积176.2万亩,处在甬江流域下游的宁波城区也深受其害。2、台风暴潮台风暴潮的特点是:风猛、雨急、浪大、潮高,破坏性极大。由于台风最活跃的时期是每年8
8、9月份,如果碰上天文大潮汛,很容易发生风、雨、潮三碰头。建国以来我市5612号台风和9711号台风造成的灾害最大。5612号台风在象山门前涂登陆,登陆地点最大风速为75m/s,无情的潮水冲跨海堤,进入村庄,造成全市3625人死亡,倒塌房屋7.54万间,受灾农田达116.1万亩。9711号台风,沿海一带风力均在12级以上,象山石浦站最大瞬时风速达54.2m/s。台风期间,全市普降暴雨200mm以上,局部地区超过400mm。又正值农历七月半天文大潮汛,沿海各地普遍出现历史最高潮位。这次“狂风、暴雨、高潮”使全市11个县(市)区137个镇乡4221个行政村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45亿
9、元以上。宁波市区三江口最高潮位达3.36m,为建国以来实测的最高潮位,造成5 7万人受灾,紧急转移1000多人,损坏房屋6600多间,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表11)。表11 宁波市区9711号台风洪涝灾害情况统计3、梅雨洪灾梅暴雨的特点是:降雨量大、面广、持续时间长,平原地区容易产生 4、突发性暴雨洪水 8这类暴雨具有明显的突发性,预报难、历时短、强度大,洪水凶猛,危害性极大,主要是气象上较难捉摸的雷暴雨、东风扰动云团引起的暴雨等。如“88.7.30”暴雨是副热带低层东风气流的扰动云团到达西南部山区时因冷热空气相遇幅合和抬升而形成暴雨,全市400mm雨量复盖面积721km2,200mm以上雨
10、量复盖面积2055 km2,高值区在宁海、奉化的天台山脉、四明山脉。12小时里家坑站雨量达526mm,6小时雨量:凫溪的里家坑287mm、洪家塔286mm,白溪的榧坑355mm,黄坛溪的黄坛水库310mm,县江的赋竹岭285mm、董家256mm,大大超过了历史上最大的时段降雨量。受这次暴雨洪水袭击,全市死亡218人,据估算经济损失达6亿元。这类暴雨很容易造成城城市总体规划简介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于1995年进行重新修编,各专题子报告于96年上半年完成并通过审查,包括宁波市城市防洪规划,96年11月14日至19日建设部城市规划司组织的城市规划专家技术审查组对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报告进行了技术审查
11、,97年底上报国务院批准实施。根据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宁波市城市性质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 9宁波市中心城区布局主要包括三江片、镇海片和北仑片,其中三江片包括老市区、甬江新区、鄞县中心区、邱隘,镇海片包括镇海城区和江南新区,北仑片包括北仑和大榭岛。三江片作为近期防洪封闭道路的主要有环城东路、外环北路、外环西路、杭甬高速公路、鄞县大道以及绕城高速公路,镇海片作为近期城市防洪封闭区的主要交通道路有外环北路余北快速道和庄俞公路,北仑片主要通过余北快速道进行封闭。 10第二章 规划原则、范围和标准 第一节 规划依据和范围 城市防洪规划原则上遵照江河流域综合规划
12、,结合城区实际,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因此宁波市城市防洪规划是以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并满足甬江流域总体防洪的要求。本规划编制采用的主要行业标准和规范有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堤防工程技术规范SL-51-9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本规划涉及范围为甬江流域中属于宁波城市规划区的全部范围,即三江片、镇海片和北仑片,包括宁波老市区、镇海、北仑、鄞县中心区、甬江新区、江南新区、大榭岛和邱隘等规划建城区,和规划范围规划标准 11一、防洪标准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 2.0.1条规定:城市应根据其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或非农业人口数量
13、分为四个等级,各等级的防洪标准按表2-1的规定确定:表2-1 城市的等级和防洪标准 宁波市城区位于甬江流域下游平原地区,同时又受潮汛影响,其防洪标准按第2.0.4条规定:位于平原湖洼地区的城市,当需要防御持续时间较长的江河洪水或湖泊高水位时,其防洪标准应取表2-1规定中的较高者。由于目前宁波市城市防洪能力较低,一般在20年一遇左右,因此在本次规划修编中仍确定宁波市城市规划建城区防洪防潮能力按100年一遇要求设防,规划区12界,南以鄞县大道为界,东以莫枝梅墟排涝河西岸和环城东路(江北段)为界,北以外环北路为界;镇海城区西以余北快速道为界,南以甬江为界,东以一线海堤为界,北以庄俞公路为界;北仑城区
14、近期以抬高地面高程为主,暂不作封闭。远期采用大包围方案,三江片河镇海片采用绕城高速公路为封闭,北仑片采用西南以余北快速道为界,东以北仑一线海堤为界,北以沿山大河南岸为界进行封闭,其中大榭岛单独以海堤作为封闭。13第三章 水文分析 第一节 水文气象概况 一、水文气象宁波市区属次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地处欧亚大陆的东端和太平洋西岸,受到自然地带、季风环流和地形的综合影响,形成了以大陆性为主而具有海洋性特色的季风气候区,其特点:夏季长,春秋短,深冬有寒潮,初夏季梅雨,盛夏有伏旱,夏秋多台风。冬季受冷高压控制,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春末夏初,冷暖空气交绥,雨量充沛,为“梅雨季”;夏秋七、八月间,处于太平
15、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热少雨,光照强,易发生干旱,同时台风活动频繁,对本区域影响较大。暴雨洪涝多发生在梅雨季和台风季。暴雨洪涝年平均3.2次,一年中各月份发生水灾的概率,以8月份为最高,占全年水灾发生次数的21%以上,6、7、8三个月发生的水灾,占全年一半以上(表31)。根据市水文站1949年至1998年共49年资料统计,台风(热带风暴)影响我市共127次,年平均2.6次,影响时间是510月,其中79月比较集中,占总数的82.7%(表32)。 表31 一年中各月份发生水灾的概率14 表32 宁波市台风影响次数统计 甬江流域由于冬夏季风交替明显,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光照适中,年平
16、均气温为16.2(表33),表33 累年平均温度、极端最高、极端最低月平均气温以7月份最高,为28.1;一月份最低,为4.1,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极端最高温度为38.7,冬季是最冷时期,极端最低温度达-8.8,平均温差为24,春秋两季平均气温在1520左右,无霜期一般为230240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1600mm,降雨量在年内时空分布不均,呈两个高峰一个低谷(表34)。第一个高峰在6月份, 15表34 宁波市平均降雨量表时为冷暖气流在长江下游交绥的梅雨季;低谷出现在7月份,时为副热带高压控制的伏旱期;第二个高峰在89月份,主要是受台风活动影响,为全年雨量最大月份。一般13月和1012
17、月雨量最少,这6 个月的雨量占年雨量的31%,49月雨量最大,占年雨量的69%。年径流总量约为30.3亿m3(表35),汛期4月10月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64.4。甬江干流段潮汛变化较大,属不正规半日潮型,为往复流性质,一天有二个高潮和二个低潮,其相邻的高潮低潮均不相等,夏季的夜高潮高于日高潮,冬季日高潮高于夜高潮。每潮从涨到落平,平均为12小时25分,涨潮历时平均为5小时50 分,落潮历时平均为6小时35分,落潮历时比涨潮历时长45分。其流速、流向受地形影响,在不同的岸段有所不同。宁波表35 甬江年径流量特征统计 16说明:此表摘自省水利志站多年平均高潮位2.23m,镇海多年平均高潮位为2.1
18、1m。宁波站最高潮位系台风期的风暴潮和上游洪水叠加所形成。历史最高潮位(1997年8月18日)宁波为3.36m,镇海为3.40m;最低潮水位受寒潮影响,宁波为-1.72m(1959年12月31日)表36 水 位 情 况 表镇海为-2.07 m(1952年1月26日)。历年平均高潮位宁波为1.18 m,镇海为1.08 m;历年平均低潮位宁波为-0.49m,镇海为-0.69 m;平均潮差宁波为1.70m,镇海为1.75 m。历年最大潮差为宁波3.62m,镇海为3.53 m。甬江干流的排水能力受下游潮汐的影响较大,当台风登陆或台风紧靠沿海北上时,甬江口海面潮位升高,顶托江河下泄 17流量和沿江两岸平
19、原排涝,往往使潮(洪)水位居高不下,加重了两岸平原腹地的洪涝灾害。同时,市区低洼地段进水也不可避免。二、主要灾害性天气本区域主要灾害天气为伏秋干旱、暴雨洪涝、台风暴潮。三、径流甬江流域年平均降雨量14001600mm,年径流总量约为35亿m3,其中姚江年径流量16.42亿m3,奉化江年径流量16.88亿m3,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汛期410月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64.4%。四、潮汛甬江为弱潮河口,潮差小,河道底坡平缓,潮波沿程变形缓慢,属不规则半日潮型。宁波北临杭州湾,南靠三门湾,这些港湾均属外宽18江的纳潮量减少,进入姚江的潮波受大闸拦阻发生反射使得高潮抬高,低潮降低,潮差增大。五、泥沙甬江的泥沙
20、由流域来沙和海域来沙两部分组成,由于姚江流域系平原河网区,来沙少,流域来沙主要是奉化江流域来沙;据奉化溪口站实测资料统计,年平均输沙量为4.626万t,平均侵蚀模数137.33tkm2,则奉化江流域年产沙量为17万t,海域来沙远大于流域来沙,1个潮的涨潮平均输沙量为1.732万t, 10个潮的涨潮输沙量即等于全年流域来沙。 第二节 水文基本资料 甬江流域有溪口、南溪口、黄土岭、澄浪堰、宁波、镇海、姚江大闸、五乡碶、骆驼桥、姜山、北渡、丈亭、余姚、奉化等水文、水位或潮位站。主要站设站年份、资料年限等详见表3-7。 表3-7甬江流域主要测站水文资料年限表19 第三节 潮位分析计算 本规划潮位分析采
21、用甬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送审稿)的分析成果,资料系列采用镇海、宁波站1956年1997年的资料。计算成果如下表3-8。表3-8 年最高潮位设计成果表 第四节 洪水和城区涝水分析 本规划范围为规划城区,其上游及外围平原河网客水入侵将会给城区防洪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在本规划研究过程中必须确定外围100年一遇的河网水位及上游河道水位。 一、设计暴雨 1、流域设计面雨量 20暴雨统计:暴雨取样采用同场雨年最大值统计。姚江流域雨量站分布较均匀,采用算术平均法,奉化江由于雨量站分布欠均匀,故仍用雨量站面积加权计算流域面雨量,使用雨量资料为1956年至1997年,共42年系列。频率计算与设计成果:将42年同场
22、雨的年最大一日、三日面雨量资料系列分别进行频率计算,并采用皮尔逊型曲线拟合外延,流域设计面雨量成果见表3-9。表3-9流域设计面雨量成果表 单位:mm 二、设计洪水:设计洪水计算分北仑、镇海及老城区外围三片进行计算,产流计算采用蓄满产流的简易扣损法。汇流计算按面积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洪水计算单元面积大于50km2的采用“浙江省瞬时单位线法”,小于50km2的则采用“浙江省合理化公式法”计算,平原区只计算产水量。 21三、平原设计水位为了掌握内河水位变化情况,统计分析了余姚临山(上)、临山(下)、余姚、丈亭、鸣山堰上、鸣山堰下、骆驼、姜山、五乡碶、黄古林等站的年最高水位,资料年限为1957199
23、7年共41年,个别站缺测年份均与临近站相关插补展延,然后进行频率分析计算,采用皮尔逊型曲线拟合。各站设计水位成果见表3-10。表3-10各站设计高水位成果表 四、城区涝水计算宁波市城区河网排水计算按照浙江省城建、水利部门通常标准,按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当天排出不受淹标准进行设计。城区内部河道应按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当日排出不受淹(城区)或积水深度不大于作物耐淹深度(农作物区)的标准设计河道断面和配套排涝泵站。径流系数根据屋面、道路=0.9,绿地=0.15,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0%计算而得=0.7。2220年一遇24小时设计暴雨为207mm。外江潮位采用2年一遇进行组合。采用浙江省合理化公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波市 城市防洪 规划 最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23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