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项目概述一、项目名称: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二、项目简况(一)建设单位: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有限公司(二)建设地址:睢阳区应天书院原址(三)项目负责人: (四)总 投 资:10000万元(六)建 设 期:2年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享誉中华。商丘地处中原,是春秋“轴心时代”文化的集中发源地,老子、庄子、墨子故里和孔子祖籍均在这里,南北不到百里之内,是孔子、老子、庄子和墨子的故乡,诸子圣贤的思想光辉在这里深入普照,其中儒、道、墨、法、兵家思想当在其中,范仲淹生长和成才于商丘,对诸子圣贤的学说融会贯通,
2、深刻领会。“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他把周易所阐述的朴素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作为自己观察事物,认识客观世界的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也是他一生的思想与实践的指导原则,“为民”是他政治思想的核心,所以他的思想体现了爱民、顺利、利民、养民、顺民、与民同乐的主张。他把孔子“仁爱”的思想作为自己道德伦理的思想,修养的根基,并吸收孟子的民本思想成分,墨子的“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弊”、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艰苦实践精神,被范仲淹在改革实践中奉为主臬,同时在军事思想上也吸收了墨家的战略防御思想。主题公园,是一座城市深层次文化底蕴、文化氛围的表露。建设一座高品位的大型主题公园,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更是一座城
3、市现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里程碑。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不仅需要有代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摩天大厦、国家大剧院、以及“鸟巢”、“水立方”、“奥运主题公园”等现代人文文化的公共设施,也需要通过现代生产力和经济力,在已有的人文资源上,建设起能集中代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标志,反映现代人用新的视角回眸历史和对历史的认识。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就是在顺应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高速发展,社会和谐安定的大好形势下,浓缩传统文化,使之成为表现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一道文化大餐。四 建设内容与规模该公园主要由核心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区组成,立意新、
4、起点高、命题大、规模宏伟、内涵丰富、系统性和可塑性强;项目具有独创性、超前性、文史性、以及历史的价值性和可操作性。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众多的人文古建筑来呈现。目前,该主题公园已具备开发建设的条件。通过开发和建设一些相关的浏览和娱乐服务配套设施,为中外游客提供全方位的“行、游、住、食、购、娱”基本条件,实现“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娱教育、商贸洽谈”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使游客达到“情在文化中净化,意在文化中升华”,充分体验文化的无穷乐趣。因此,有效整合范仲淹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旅游整体上水平,培植商丘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建设主要内容:(一)旅游基础设施项目
5、 包括公园大门、道路广场、电力供排水、排污设施建设等。(二)古建筑景点修缮(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为增进公园旅游服务水平,新建旅游休闲度假村、水上娱乐园、旅游购物、餐饮住宿、旅游运输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范仲淹(989-1052),祖籍苏州,生于河北,幼年成长于山东邹平,但他自大中祥符四年(1011),到睢阳应天书院求学后,就一直结缘于商丘。可以说范仲淹求学在商丘、学成致仕在商丘、结婚在商丘、生儿育女在商丘、母亲奉养在商丘、母亲去世在商丘、为母丁忧在商丘、教学在商丘、冒哀上书主张改革在商丘、职田在商丘、一生家计在商丘、后人至今在商丘、重要政治学术思想形成在商丘,
6、可见范仲淹与商丘的关系极为深厚。所以志书称他是商丘乡贤,商丘就是他的第二故乡,他的“家”就是商丘,范仲淹是商丘的文化名人。(1)、范仲淹求学致仕在商丘。北宋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前商为商都,春秋为宋都,汉为梁都,唐为睢阳,因是后周为归德军的治所,“诏定有天下之号曰宋”,故北宋的“宋”就源于商丘,1006年改成应天府,1014年升为南京。北宋应天府是当时经济、文化、交通之中心,它“南临汴水,西牵京师”,禁喉关陕,东蔽江淮,舟车涌会,是京城汴水入运河的必经之路,是“一方之都会”。应天书院就设在这里,是北宋四大书院之一,而且是四大书院中唯一被升为国子监的一个书院。应天书院的教学声誉很高,曾有“七榜
7、五十六”之美称,就是在宋太祖年,书院学子每年有八名左右中进士,创教育成绩之辉煌。正因为当时应天书院影响很大,范仲淹在山东澧泉寺读书三年的最后日子里,由于继父朱文翰病逝,且又闻自己身世,所以才“感愤自立,决欲自立门户,佩剑经趋南都”,即到应天书院求学。从此,23岁的范仲淹,离开了山东,开始了应天书院五年的苦读岁月,也从此以后,一直结缘于商丘,成为商丘的“乡贤”和“商丘人”。关于范仲淹在应天书院的苦读生涯,朱熹称范仲淹“五年未尝解衣就寝,夜或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膳粥不充,日昃始食。”欧阳修所撰范碑中有概括之叙述,:“既长,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
8、公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在应天书院读五年,终以进士及第,从此致仕。这就说明了范仲淹这位伟人,成才于商丘,是经应天书院培养而成名出仕的,这也是范仲淹结缘于商丘的开始。(2)、范仲淹在商丘成婚,娶曾任过太宗宰相李昌岭之侄女、家是应天府楚丘人、太子中舍李昌言之女李氏为妻,从此,范仲淹安家于商丘,奉养母亲于商丘,生儿育女于商丘,终于实现了他“自立门户”之夙愿。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楚丘人李昌岭、李昌图、李昌言三兄弟同榜进士及第,也是戚同文的睢阳学舍“七榜五十六”的其中三兄弟。李氏家族,可称国之望族,地方名门。三兄弟的李昌岭996年任过太宗宰相,李昌图任国子监博士,李昌言任太子中舍。
9、由于范仲淹成才于应天书院,在应天书院读书五年,与李昌图之子李纮同窗好友。李纮在兄弟中排行老大,很有贤官风度,笃于交友,他的弟弟李纬又爱武功。经李纮牵线,介绍他的堂妹、太子中舍李昌言之长女李氏给范仲淹,可谓天作之合,“郎才女貌”。当年范仲淹已三十二岁,李氏二十三四岁,二人情投意合。对于范仲淹能与已故副宰相之侄女婚配,已是常人十分荣幸之事。约在1024年,就在范仲淹提升为“秘书省校书郎”前后,范仲淹与李氏便结为伉俪。李氏出嫁,陪送一套四合院,从此范仲淹在商丘就有了一个家。同时,范仲淹把双目失明的母亲接到商丘家中,由妻子奉养,这个家也成了一个母亲、妻子共处的家,也是范仲淹生儿育女的家。而且直至范母去
10、世,范仲淹为母丁忧三年也在商丘家中。即便是妻子李氏病逝后,他在延安、庆州前线,虽然将十七岁的长子纯佑带到前线打仗,但其他四个孩子大不过十五,小不足七岁,也都是继续寄养在商丘舅妈家里。在范仲淹晚年知杭州时,他的弟子们知他已萌退志,曾劝他到洛阳建宅以备养老,这时他却说“人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以为自己在商丘已有家,没必要再安家。他这个观念正和师祖戚同文的“不营居室,或劝之,辄曰:人生有义为贵,焉用此为”如出一辙。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范仲淹一生除了在商丘的“家”以外,一生并没有在其他地方安家。范仲淹在商丘的这个家,才是他一生唯一的 “家”。(3)、范仲淹的职田在商丘,给他管理职田的也是他山东
11、朱氏兄弟族人和苏州范姓家族的人。在宋代,官吏的俸禄是由钱、谷、杂用和职田组成。职田的多少依官吏级别而定,职田可以自由买卖,实际上就是成为了官吏的家产。范仲淹的职田,就分布在宁陵、虞城和永城。据范公虞邑族谱载:其职田“食邑二千三百户,实封六百户”。食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所谓职田。宋代的公、侯、伯、子、男或有功的大臣,可以赏赐食邑。意思是食邑(职田),包括食邑内的租税都归被赏赐人所有。食邑有虚封和实封之分,范仲淹的职田二千三百户是虚封的,表示规格,六百户才是实封的,是实实在在的赏赐。北宋的县分为八等,六百户就是一个小县的规模了。范仲淹为何把职田选择在商丘,而且分布在宁陵县、虞城县和永城县,除了
12、这里接近京城外,还涉及几个原因:一是如果选择在苏州原籍,因为当时范仲淹到苏州认祖归宗还没被族人同意,二是他不可能把职田放在生母改嫁之地山东邹平,所以把家安在商丘,把职田选择在商丘,是最佳选择。况且他妻子是应天人,在范仲淹心里认为应天就是他的“家”,再者当时他走入仕途后迁官从广德到谯郡(亳州),离商丘都很近,把职田放在这里,不但方便管理,而且南京当时是陪都地位,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也是一个很理想的地方。据宁陵县志记,由朱熹保存有范仲淹与同母异父的朱氏“三郎秀才”两封通信,信上有朱熹附言:“右范文正公与兄弟之书,其言近而易知,油然天伦至情。今之士者得其说而谨守之,亦足以检身而及物矣。”这里第一封信
13、的内容,是要和三郎共同送“五娘子”往广济社宅,三郎不在,差人催回。“前日专到宁陵,奉谒不遇。为某暂来南京。”第二封信是商议“永城庄田和宁陵家计”。信中涉及到“八叔”、“五哥”、“大郎”、“吕秀才”、“昌君”、“四郎”等七个人,还牵涉到“永城志文立碣”等要事。这两封信也是证明范仲淹的职田在宁陵和永城,且是由朱家兄弟照管。至今宁陵尚存当年职田的生活生产用井和朱氏族人的后裔。虞城县更能说明范仲淹的职田覆盖到那里。虞城县利民镇有范仲淹祠堂和明代从苏州返迁来的范氏宗亲。范氏族人后裔至今分布在黄河故道南北数十里,并且现在还藏有明万历十三年(1586)增续的虞城范氏族谱。族谱记载:“宋参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
14、文正八世至士聪祖,率其次子文理祖迁居河南纶城,即吾迁虞始祖仲宣房,宋丞相纯仁祖之嫡脉也。”“士聪,苏州人,宋元之际,北迁虞,子孙因家焉”。这些也说明,范仲淹在虞城县的职田一直到明代还存在,而且是由从苏州迁来的范氏族人管理。到了明末,有户部主事、山海监军兵备道范志完(15901644)在虞城利民镇中心建造范文正公祠堂,一直祭祀祖先至解放初期。后来,被用作化工厂。至今虞城范氏族谱还存有当年祠堂的地图和祠堂的全部对联,从中可以看出对联的内容和祠堂建设的各殿规模、质量和正规程度等。地图是中华民国八年夏历已未八月既望李暄炳臣氏绘图,院落三节,门厅恢宏,园林齐具,可以说是江北最大的“范文正祠堂”。虽是嘉庆
15、年所建,但他能延续三百多年,其在中原的影响之大可想而知。族谱中还有“康熙五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奉旨从祀、康熙六十一年奉旨从祀”之详文,也可以看出在虞城县利民镇的范公祠在当年的影响之大。由范仲淹的职田在商丘这一事实,足以说明范仲淹的家产家计在商丘,宗亲在商丘,他已经在商丘长期安家落户。(4)、范仲淹的思想主张形成在商丘。范仲淹的思想形成主要在来应天书院学习以后,这正如欧阳修所言:“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不要小看这个评价,这说明了范仲淹在应天书院读书五年,为他打下了毕生受益之学问的扎实基础。而且他能自觉地磨砺了意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对他的理
16、想人格、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范仲淹求学时就“忧思深远”,树立了“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远大目标,坚持“进则尽忧国忧民之诚,退则处乐天乐道之分”的人生信念。范仲淹被后人誉为“学际天人,量扩宇宙,操坚金石者”,绝非偶然。我之所以说范仲淹的思想主要形成于商丘,主要是想从三个方面来佐证。首先他受北宋著名教育家戚同文影响很大,他虽然是戚同文去世三十多年后才到应天书院学习,但由于戚同文为应天书院倡导和树立的学风、师风、教学宗旨、内容、方法一直为范仲淹所授用。范仲淹在书院求学时就写有睢阳学舍述怀诗,诗中反映了他积极处事的思想。他还写有诵诗五首,反映了他通过在应天书院五年的学习,大通六史之
17、后,对于尧、舜、禹及夏后、商汤、周武王等历代的惠政已了如指掌,并从心底发出了强烈的感慨,主张君臣共治天下,君有过则臣谏之。商丘地处中原,是春秋“轴心时代”文化的集中发源地,老子、庄子、墨子故里和孔子祖籍均在这里,南北不到百里之内,是孔子、老子、庄子和墨子的故乡,诸子圣贤的思想光辉在这里深入普照,其中儒、道、墨、法、兵家思想当在其中,范仲淹生长和成才于商丘这块丰厚的中华文化沃土之地,他如鱼得水,得到了充分的营养。对诸子圣贤的学说融会贯通,深刻领会。“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他把周易所阐述的朴素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作为自己观察事物,认识客观世界的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也是他一生的思想与实践的指导原则,“为
18、民”是他政治思想的核心,所以他的思想体现了爱民、顺利、利民、养民、顺民、与民同乐的主张。他把孔子“仁爱”的思想作为自己道德伦理的思想,修养的根基,并吸收孟子的民本思想成分,墨子的“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弊”、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艰苦实践精神,被范仲淹在改革实践中奉为主臬,同时在军事思想上也吸收了墨家的战略防御思想。范仲淹后来所以能够领导欧阳修、胡瑗、孙复、张载以至王安石、苏轼等北宋新学并奠基程朱理学,就是他从应天书院的睢阳学统中得到了真传,就是他在经过这个儒、道、墨三家故里的学习和熏陶中得到了真传。范仲淹的思想形成在商丘,还可以从他的著述中得到佐证。国人无不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这一千古名言,似乎范仲淹的这一思想是在写岳阳楼记时才体现的,其实不然。他在应天书院读书时受校训“与天下同文”的教导,已经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说他在写岳阳楼记之前还在应天上学时就已形成了“以天下为己任”之志向,才有后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我们还可以将他在应天书院写的南京书院题名记与岳阳楼记相比较,这二记是他一生“最早”和“最晚”的两篇记文体裁的名篇,其思想之高迈,意境之深远,语言之精炼等,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各有千秋。题名记中“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浮云我决、良玉我切”、“博涉百家、九流之说,有忧天下之心”等豪言壮语和锐气,都为后者
20、所不及,同时也说明范仲淹忧天下之志早已树立。这仅是一例,范仲淹在商丘上学和后来主持应天书院时,写下了很多诗篇和文章。诗有睢阳文舍述怀、诵诗五首等,文更有南京书院题名记和上执政书,而且范仲淹在教学时,注重先作示范,他“每出题,必先自为之”。让学生参看自己的范文并理解后再写,范仲淹仅留下这类范文就很多,其中有君以民为体赋、用天下心为心赋、政在顺民心赋、尧舜率天下以仁赋、老子犹龙赋、铸剑戟为农器赋、易义、乾为金赋等,这些范文也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范仲淹的思想、政治、军事等观点。综上所述,范仲淹这样一个伟人,其主要思想能在商丘先期形成,应是商丘人之荣,也说明商丘这块沃土的文化底蕴之宏大。2、范仲淹作为北宋
21、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享誉中华,从宋至今,对其高度称颂和评价,为人楷模,敬仰至极,对他的学习和研究,千年来也从没有间断。范仲淹与商丘渊源甚深,我们在学习和研究范仲淹方面更应首当其冲,不甘落后。中国几千年封建朝代,历来君与臣、官与民始终矛盾重重。范仲淹为官三十七年,生于太宗,仕于真宗,展长才于仁宗,曾三起三落,宋朝对他爱之有加。范仲淹为官三十七年,曾在十多个州县担任知州知县,无论是在其生前,还是身后,多处老百姓为他建祠纪念。这都是因为他为官清正,廉洁奉公;出将入相,护国安民;出任州县,排忧解难,造福于民;处世为事,济困助乏,兴建公益。他的所作所为,使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
22、代表,值得人们颂扬和尊敬。范仲淹也是一个没有争议的人物,这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是三七开、四六开等,就连孔子也如此。我国历史上唯独范仲淹不存在多少“开”,是一位被历史全面肯定的“完人”,无论官方民间和学术界一致公认范仲淹。宋仁宗在其逝世后,亲笔篆书“褒贤之碑”四个大字,并命欧阳修撰写碑文。与范仲淹同时代的名相韩琦盛赞他:“高文奇谋,大忠伟节,充塞宇宙,照耀日月。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者。”王安石尊他为“一世之师”。黄庭坚赞誉他是“当代文武第一人”,“范文正公在当时诸公间第一品人”。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称他为:“公自作秀才始,便以天下为己任,一旦仁宗大用之,便做出许多事业。”还
23、称他为“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金大文学家元好问评范公曰:“文正范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其才、其量、其思,一身而备数器,在朝廷又孔子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盖不一、二见,非但为一代忠臣而已。”明后期思想家李贽评论曰:“及真宗、仁宗间,设教崇学,儒学复兴,乃启宋明六百年儒学兴隆之运。范文正公于此有力焉。他是北宋前期前期收拾儒门,复兴儒学的第一人。”清大学士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评范公:“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古之所谓大儒者,有体有用,不过如此”。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曾提联赞范公:“甲兵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关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
24、学那秀才先生。”不仅古代如此颂扬范公,我们共产党几代领导人,也对范仲淹有高度评价: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专门引用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要求成为共产党员应有的修养。1985年薄一波同志在“整党”期间,赠送新党员三句话,第一句就是范公的“先忧后乐”名句。2001年江泽民七一讲话提出:所有共产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江泽民还在一次讲话中把范仲淹誉为以德治国的典范。毛主席也非常称赞范仲淹,毛主席在青少年时期在长沙师范读书时,就曾发誓:“学颜子之单瓢与范公之划粥断齑”的学习精神。毛主席也很看重范仲淹的诗词,曾经手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范仲淹 文化 主题公园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21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