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有意遗忘的发展研究.doc
《小学生有意遗忘的发展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有意遗忘的发展研究.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问题提出有意遗忘Muster于1965年提出。随后Bjork,Laberge和Legrand(1968)等人随后进行了深入研究,定向遗忘的研究范式遵循代价-收益原则,向被试呈现一定的材料,其中一些材料必须记住(to be remembered,简称TBR),一些材料必须遗忘(to be forgotten,简称TBF),这些材料主要通过指示符(记住或遗忘)呈现。在呈现材料的过程中,告诉被试只对记住项目进行测验。如果指示符显著影响了记忆测验,也就是说如果记住项目的成绩明显优于遗忘项目的成绩,定向遗忘效应(directed forgetting effect)便出现了1。有意遗忘又称定向遗忘,
2、指向性遗忘或直接遗忘强调遗忘的有意性与指向性。关于有意遗忘的研究范式,Bjork于1972年提出一种新的有意遗忘的研究范式,他认为有意遗忘实验的关键在于向被试呈现实验材料后,要求记住一些实验材料和忘记其余实验材料,如果存在有意遗忘,就会表现出当要求被试只回忆记忆项目时,只有非常少的指示遗忘的项目掺杂进来,而当要求回忆所有项目时,指示遗忘的项目的回忆就少于指示记忆项目的回忆。2 有意遗忘的研究机制2.1 系统差异和选择性搜寻(set differentiation selective search)这一理论是Bjork(1972)和Epstein(1972)提出的。他们认为,记忆系统中存在着两个
3、功能上相互独立的子系统。记住(R)和遗忘(F)系统。在记忆测验中,为了确定目标项目(target items),被试会有选择地搜寻记忆系统中合适的子系统完成测验,停止搜寻不适合的子系统,这样就降低了两种系统的互相干扰,从而提高了测验的成绩3。在测验中,如果被试可以选择记住项目的数目高于遗忘项目,那么就是说定向遗忘效应便出现了。2.2 双过程理论这一理论是Bjork在1973年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在定向遗忘效应的研究中,遗忘线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促进了记住项目的复述、记忆和联结;而记住项目的复述、组织和编码在机能上逐渐和记忆系统中的遗忘项目分离。这就是双过程理论,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生 有意 遗忘 发展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20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