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儿童绘画中的思维定势现象:处处留心皆有“新” .doc
《浅析儿童绘画中的思维定势现象:处处留心皆有“新”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儿童绘画中的思维定势现象:处处留心皆有“新” .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儿童绘画中的思维定势现象:处处留心皆有“新”摘要: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上不免会沾染一些世俗的东西,天长日久,耳濡目染,这些世俗的东西逐渐形成一层密不透风的“茧”,紧紧束缚着的你的思维。在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中,由于依赖心理的束缚、趋同心理的制约、畏难心理的阻碍和课堂教学的缺陷,学生也存在着很多思维定势现象。因此要防止思维定势,最重要的是大胆尝试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获取新信息,不断地丰富和更新知识,激发创新欲望,培养创新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坚持按照事物发展本身“千差万别”的特点、“千丝万缕”的联系、“千变万化”的过程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这样,就会真切地感到处处留心皆有“
2、新”。关键词:定势、绘画、思维、措施正文:所谓定势,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倾向性。定势思维是指人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不管客观情况起了什么变化,总是以不变应万变。最典型的思维定势莫过于“刻舟求剑”,说的是楚国有一个人,有天乘船过江,不慎把剑掉进江里了。他马上在剑落水的船身上刻上记号。船停以后,他就按船上刻了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结果当然是枉费心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像刻舟求剑的人也许少见,但不顾客观情况的变化,只知道按老办法想当然地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人则是不乏鲜例的。这种人的共同特点是习惯于守旧
3、、迷信盲从,所思所行都是唯上、唯书、唯经验,不敢越雷池于一步。也许有人说,这些思维定势的现象多出现在成年人身上,因为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上不免会沾染一些世俗的东西,天长日久,耳濡目染,这些世俗的东西逐渐形成一层密不透风的“茧”,紧紧束缚着的你的思维,却几乎没有儿童“思维定势”的,但我发现,在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也存在着很多思维定势现象。我经常观察儿童画画,发现小朋友都喜欢画太阳。他们一拿到图画本,首先会想到在纸的上部画上太阳,如果要求他们在绘画时加上一定的背景,很多小朋友也会选择画太阳。更让人奇怪的是他们表现的太阳往往都是一个圆加上几条代表光芒的线的形象,连位置都基本固定在画面的偏左面。
4、孩子喜欢画相同的形象,并乐此不彼,也许可以说一方面他已经熟练了这些形象的画法,容易从中体会到一定的绘画快感,但时间长了会形成一定的概念和模式,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势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这是很多人的一种愚顽的“难治之症”,我想这种概念和模式应该是一种绘画的思维定势。而这种思维定势既影响绘画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失去了想象和创新,那么这样的画画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充满自信、会思考、有创意、能勇于表达自己看法与感受的自然儿童,而不是一个又一个没有自我,只会迎合老师、家长的“超级乖乖”。 要摆脱思维定势,就要先了解产生思维定势的原因。那么,思维定势是如何
5、产生的呢?原因一:依赖心理的束缚:在传统教育模式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附属品”,一般上课由教师画好范画,然后让学生依葫芦画瓢,从而造成幼儿作品模式化、统一化、概念化的局面。由此学生在学习中就产生了较强的依赖心理,以至逐渐形成了唯上、唯书、唯经验的思维定势。原因二:趋同心理的制约: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小学生受认知水平和鉴别能力的限制,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受“趋同心理”的制约,表现为:在绘画的过程中片面追求绘画思路的完美性、绘画结果的唯一性,从而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
6、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思维定势。原因三:畏难心理的阻碍:有些学生长期受传统教育中教师“范画”的影响,养成了行为上或是思想上的惰性,他们害怕艰苦的脑力劳动,缺乏毅力,造成了意志力薄弱、畏惧困难、不愿思考的心理缺陷。在困难面前只会按照已有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逐渐形成思维定势。原因四:课堂教学的缺陷:我们在课堂教学上存在的缺陷,也是导致学生思维定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在以往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上,是封闭性的框架式注入教学,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的满堂灌,从而产生了严重负面效应,学生习惯于接受和听从教师的讲解与指导、习惯于“按部就班”的学习状态。这就容易使儿童在活动中陷入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之中,阻碍
7、他们的思维和想象,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由于以上种种因素,我们的思维会被一些表面现象所困扰,忽视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整体联系,而沿着固定的思路去分析和思考问题,从而产生了思维定势。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思维定势障碍,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一、从“学着画”逐步转向“画着学”以克服依赖心理的束缚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以儿童的绘画技能为目标,注重通过“学着画”,使孩子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从而运用所学的技能技巧作画,这种教学以画的像不像作为绘画的评价标准从而判断幼儿的绘画能力。这样的教学通常会使学生产生较强的依赖心理,从而形成唯上、唯书、唯经验的思维定势。而“画着学”是指的是孩子在作
8、画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他们的认知个性,帮助他们形成自信,并学会尊重别人的教学。例如,在教学浙美版第一册有形的世界一课中,我了解到一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界的基本形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我不出示范画,也不示范作画,而是让孩子们观察各种生活中物品的形状。为了增强他们的画画信心,我还给了同学们一些基本形,让他们用这些形状来组成各种物体或图案。 同学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越拼越有兴趣,越拼越有信心,最后拼画出来的作品效果也非常好,同学们的想象力的丰富程度超乎我的想象。二、从“单一思维”逐步转向“发散思维”以克服趋同心理的制约发散思维指的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
9、发现新的探索天地,它需要从固有的、单一的思维转变为多角度的、横向的思维。这种思维训练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开放的,都是具有创造意义的。下面我以浙美版第一册有趣的脸为例,说说如何从“单一思维”逐步转向“发散思维”。1.给绘画作品生动的命题。在命题画教学中,给绘画作品一个生动有趣的命题,能拓展儿童绘画创作的思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不恰当的命题在某种程度上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如在创作“有趣的脸”之前,我让学生自己为自己将要画的脸取个名字,如“汉堡娃娃的脸”、“刚睡醒的弟弟的脸”、“贪吃鬼的脸”等等,这些命题赋予一定的情节、含义和动感,给孩子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愉快地、创造性地表现童真与美好。2.多设疑
10、,巧问答。当我看到孩子们在画人脸的时候,总是抢着用肉色的蜡笔和水彩笔时,我向他们提出了疑问:“人脸一直都是肉色的吗?你有没有观察到过什么时候人脸不是这种颜色的呢?可以用其他的颜色来画吗?”学生纷纷回答:“爸爸生气的时候,脸都变绿了。”“我妈妈高兴的时候,脸激动得通红通红的。”从我的这些提问,引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3.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材料。 在表现“有趣的脸”的过程中,我还不断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制作材料来表现画面。我引导他们:“除了用画画的方式来表现有趣的脸,你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呢?”我鼓励小朋友去发现、去发掘各种材料。比如我来让小朋友表现脸时,不但让他们绘画他们想象中的脸,还让同学们一
11、起收集材料,大胆的用各种方法来表现有趣的脸,比如用小纽扣做眼睛,用线做头发等等,小朋友们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三、从“畏惧困难”逐步转向“独立自信”以克服畏难心理的阻碍我们学生的精神世界经常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他们普遍缺乏自信和顽强的意志,在困难前总是习惯用已有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绘画作品缺乏创新。自信心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状态,拥有自信是学习和生活中成功的保证,在学习中充满自信,能使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而意志是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和战胜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常给学生安排一些难度适当、有梯度性的创作命题,让他们
1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后能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愉悦,使他们从胜利中看到自己潜在的力量,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磨练学生的意志。可以说,自信和意志是克服畏难心理的保证。现阶段小学生的自信心普遍不足,意志力普遍薄弱,常常导致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停滞受阻,因此在学习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多次尝试成功的喜悦、得到老师或者同学的赞同与认可。正如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和联系。”也就是说,让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探究性学习,能不断增加自信心及意志力,让学
13、生逐渐摆脱依赖心理,走向独立探究的道路。例如,我在教学浙美版第二册水彩游戏中,在课的开始,让小朋友来做一个色彩的游戏,在纸上涂自己喜欢的颜色,在颜色将干未干时,撒上盐、肥皂粉等等,看着自己的纸上浮现出来的一个个美丽的花纹,同学们异常兴奋,拿着自己的作品到处给同学看,心中充满了自信。接着,我给学生看了我用刀刮法,蜡笔法,吸洗法,喷水法,对印法,油渍法等方法描绘的作品,立即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勇于探索其中奥妙的积极性,学生们纷纷猜测是用什么方法做的,不一会同学们便迫不及待地做起了试验,通过小组商讨、查找资料,经过一次次的失败,他们终于探索到了这些方法,并且还独创了“手印法”(用手按印出各种
14、花纹)、“转印法”(将颜料画在教室后面的瓷砖墙上,然后转印到纸上)等连我都想不到的方法。四、从“封闭教学”逐步转向“开放教学”以克服课堂教学缺陷长期以来,班级授课制一直是我国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转变,对美术课来说,班级授课制固定的教学空间、固定的师生关系根本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创造性的开拓。开放教学就是打破老师独霸讲台的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向学生开放讲台,让其积极参与教学,这是一种民主、平等、理解与对话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下面我以浙美版第二册热带鱼乐园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来说一说如何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全方位的开放,以克服课堂教学缺陷带来的学生绘画思维定势
15、。1.课前注重实践体验。美术教学的素材源于生活,源于社会,源于学生的体验,因此要重视课前的实验和切身体验。在教学热带鱼乐园前,我让孩子们事先观察生活中鱼缸里的热带鱼,还观看了海底总动员,了解热带鱼都有哪些形状,外形有什么特点,花纹是怎样的,都有哪些颜色等等。这对于孩子画好美丽的热带鱼,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课中注重开放讲台。开放讲台就是打破老师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向学生开放讲台,让其积极参与教学。在热带鱼乐园一课中,我把整个教室装点上了海洋生物,变成了一个海底世界,学生将画好了的热带鱼剪下来,直接走到教室的任何一个角落,将它贴在这个“海洋”里,并跟同学、老师一起编一编热带鱼的故事,介绍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儿童绘画中的思维定势现象:处处留心皆有“新” 浅析 儿童 绘画 中的 思维 定势 现象 处处 留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17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