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论文论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作用.doc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论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期社会实践论文论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作用.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作用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他们的孩子就“被留守”成了留守儿童,随着我国普及义务教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大众媒体的影响扩大等因素,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给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困难和不利的影响。深入分析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探索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解决策略一、教育在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留守儿童正处于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教育对留守儿童个体社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整个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奠基,学校教育则是一个不断强
2、化升华的过程,大众媒体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辅助,三者互相作用。1社会化的含义及儿童社会化的内客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的公认的行为方式,其最后的结果是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所形成的生活观、价值观等均影响个体后期的行为,因此,儿童时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儿童社会化的内容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 社会生活技能的养成。这是儿童社会化内容的第一层面,是首要的基本的内容,它主要包括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初步的谋生技能。(2) 社会规范的内化。
3、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为了调整人际关系,正常的社会秩序,社会必须对每一个人的行为有所要求与制约,由此形成一系列的社会规范。个人的行为只有符合了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才能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被社会认可、接纳,社会化过程实质上也就是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3)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发展。人格包含着一个人道德情感、行为准则、智能、气质、意志和协调相融等诸多特质,是个体内部的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着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化过程就其内容来说是人格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始于人的生命之初。(4)社会角色的学习。角色主要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遵循的与自己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相匹配的行为模式。
4、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以各种不同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交替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所以,每个人都要进行角色学习,如学习与角色有关的权利与义务,学习适合于角色行为的有关知识与技能及有关价值观念等,以便在社会生活中尽可能减少角色行为的偏差和冲突。(5) 确立生活目标和价值观念。生活目标就是个人的理想追求,而价值观念是人们关于某类事物的价值的基本看法和总的观念,表现为人们对该类事物相对稳定的信念、信仰、理想等等。价值观念一经形成,就成为主体头脑中一种相对稳定的观念模式,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社会化,一方面要把社会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另一方面又担负着培养个人价值观念的任务,使个人的目标和他的价值观念协
5、调起来。2、家庭教育是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奠基石人的社会化是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通过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实现的。家庭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起着奠基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社会化途径所无法取代的。家庭培育着一个人最基本的情感。“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面对面的富有感情的交往”【1】。这种微妙的互动关系会在个体社会化中建立一种信任,自信,同时教会他们掌握基本的社会规范,即风俗习惯,道德礼仪,法律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家庭不仅要给孩子树立思想认识的模范,还要尽可能的开发孩子的智力,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大脑还是“一片空白”,作为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家庭应该以恰当的方式开发孩子的智力,父母的在这
6、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3、 学校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规范的,模式化的社会化过程家庭是一个范围较小的概念,是整个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基础,但学校教育则是从另一种高度来系统的,规范的对孩子进行社会化。学校教育拥有比家庭教育更丰富,更合适的资源。学校的教育课程是统一的,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学校教育提供一个更大更高的平台,在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里提升了一个高度,这就是社会化过程的一次飞跃。4、 单纯的家庭-学校模式会给社会化过程造成不平衡,这需要大众媒体教育的调节成长与环境是不能分离的,而家庭、学校教育提供的都是一种较为积极,偏好的环境。但失衡的社会化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在家庭、学校这样的环境下,儿童容易形
7、成正面的,乐观的,单一的观念。当步入社会这个大熔炉时,会措手不及,会产生畏惧,自卑等心理障碍。此时,正是家庭和学校让孩子走出去的最好时机,锻炼儿童的判断力,自我评价,自我提升等。而现代社会媒体的普及率已经非常的高,各种信息铺天盖地,正在成长的儿童缺乏辨别真假虚伪的能力,家庭、学校、大众社会要相互作用,提供一个健康积极的环境,这样儿童的社会化才会得以顺利进行。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而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问题的解决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具有重大意义1、解决民生问题,实现科学发展。教育是民生是本,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整个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是抓住了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
8、重要切入点。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健康的儿童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2、破除文化领域的城乡二元体制,促进教育公平。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在留守儿童居多的农村地区,学校的教育理念、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各方面同城市学校相比都还有很大差距,能够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已经是困难重重,在目前情况下想要实施比较规范的针对留守儿童的教学方案几乎没有可能。这就使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缺失的教育资源在学校仍然得不到补充,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能有效地促进教育公平。3、防止不稳定因素的出现,促进社会和谐。孩子们课余时间无人管无人看,长期混迹社会,很容易染上恶习,常常拉帮
9、结派、聚众斗殴,形成不稳定因素。社会的精心呵护,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健康成长。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4、落实文化惠民政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留守儿童广泛地存在于广大农村,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以及对此问题的深度介入,可以使最终产生的新载体不仅成为孩子们的乐园,也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者,不断丰富基层文化生活。5、以人为本,推进农村素质教育。优化农村育人环境,首要的是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强化大教育观。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可以引入新资讯,让农村的孩子有了发挥个人专长的广阔空间,有针对性的特长辅导,补偿了留守儿童课外学习的不足,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防止了心理问题
10、的产生,提高了农村素质教育的水平。6、为进城农民工解除后顾之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种贡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无法替代的,但他们的子女的成长却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作为整体受益者,社会有责任反哺留守儿童,为进城农民工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工作,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及贵州实地调查结果分析(一)整体数量规模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
11、护。贵州目前没有确切的留守儿童数据统计,但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在农村没五户人家至少有一户是父母都外出务工的。贵州省2003年外出务工人数为435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比例的13.5%,2004年上升到477.6万人,占比达14.68%,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且呈继续上升趋势。【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总数及农村儿童总数中都已占相当比例,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具备一定规模。(二)留守儿童的地域分布就全国范围来看,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人口流出大省和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主要有四川,湖南,贵州,河南,福建,江西云南等省份。在贵州,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12、,同时,贵州又是一个农业不发达的省份,贵州当地经济欠发达,外出务工的大多数是少数民族,贵州的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是一大特点。(三)监护照料者年龄统计监护照料者年龄占全部调查者的比例小于60岁70%祖父在70岁以上6.27%祖母在70岁以上4.11% 以上对贵州的实际调查数据表明,面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高龄监护者精力有限,照料儿童对他们已成很大的负担,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父母都不在身边,家庭教育缺失就产生了,这将对留守儿童个体社会化产生不利影响。(四) 教育程度。 经过我们为期十天的走访调查,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照料者是祖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很低,主要为小学程度或未上过学者。与祖父母
13、相比较,留守父母的受教育状况稍好但也较低,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留守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相差不大。由于监护人的教育程度较低,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欠缺,这对留守儿童的个体社会化造成了一种无形的障碍。(五)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环境调查统计数据分析总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80份。家 庭 生 活 环 境占全部调查者的比例与妈妈生活在一起53.4%和爸爸生活在一起3.0%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4.9%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27.3%和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4.1%寄养在别人家里0.9%单亲家庭56.4%隔代抚养32.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以”单身家庭“居住的占了56.4%,隔代抚养占了32.2%,这集中的反映了
14、当前我国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家庭教育缺失严重。(六)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寻求帮助的对象情况分析:整体情况第一倾诉对象学习上的烦恼生活上的烦恼教师67.0%34.0%同伴24.1%33.9家人8.9%28.8%非住校留守儿童第一倾诉对象学习上的烦恼生活上的烦恼教师61.5%36.8%同伴26.6%39.7%家人8.1%19.2%非留守儿童情况第一倾诉对象学习上的烦恼生活上的烦恼教师52.0%14.3%同伴34.9%44.5%家人9.7%36.1% 从上面三张表的数据显示,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更多的是不愿意和老师同学交流,这就进一步间接导致了学校教育和大众教育的缺失,这是留守儿童社会化过
15、程中最可怕的缺失,因此造成的心理障碍也是很大的。(七) 留守儿童面临问题的解决办法调查统计面临的问题占全部调查者的比例很少与父母联系23.9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和父母在一起79.3非常想父母65.0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8.4拉帮结派、打架斗殴12.3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朋友17.5害怕陌生人40.0遇到困难自己解决45.5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43.5学习上听老师的话,很刻苦25.3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49.1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7觉得社会不公平、看不到希望11.9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暑期社会 实践论 文论 教育 农村 留守 儿童 社会化 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17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