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研究结题报告.doc
《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研究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研究结题报告.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孩子被迫与父母分开留在当地读书的儿童。大部分是未成年人,这些孩子由于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生活、学习和心理都会经受前所未有的影响。父母在外务工,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看护,或委托其它亲戚照看,甚至有的是一个人独立生活。但是监护人对这些孩子的教育毕竟不如孩子父母更负责和严格,也不能给子女应有的爱。他们一到节假日就四处闲逛,有的和社会上的一些闲杂人员混在一起。有的染上抽烟喝酒的不良习气,有的打架闹事,甚至小偷小摸,给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留守子女多为未成年人,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世界观
2、,可塑性很强,在复杂的社会情况下,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就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也会给国家、社会带来不利因素。因此,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已成为现阶段国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二、产生问题的成因分析 1、人力流动与城乡壁垒的矛盾。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大规模的转移和流动,但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使得进城打工的家长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只能将其留在家乡。主要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伴生的子女免费教育或低收费入学、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存在矛盾,这种社会发展进程与原有的制度屏障不合拍,直接导致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和壮大。 2、经济效益与子女成长的失衡。产生
3、留守儿童问题的另一源头在于家长的认识。为了让孩子生活得更好,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离开家乡和孩子去城里打工,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有一部分人从此告别贫困,过上富裕的生活。在这种直接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经济利益与子女成长之间的两难选择,而且当两者出现冲突的时候,他们往往选择前者。也就是说经济效益与子女成长两者的关系出现了失衡,导致留守儿童问题的频频出现。 3、教育能力与教育需求的落差。教育能力与教育需求的落差揭示了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个悖论性存在,一方面监护人由于受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的限制而将教育子女的责任乃至监护孩子的责任“转嫁”给学校,从而加重了学校、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
4、留守儿童和家长的这种需求在学校和老师看来是“不能承受之重”,因为教育资金的不足、专业资源的匮乏使得学校、老师显得有心无力,这种悖论导致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真空”。 4、社会环境与成长条件的缺位。在农村,存在着部分“三不少年”不上学、不就业、不做事。他们三五成群,无所事事,四处游荡。部分留守儿童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与之为伍,或小偷小摸,或寻衅滋事,最终成为问题儿童。有的网吧业主为了赚钱不择手段,违反国家规定接纳未成年人,造成部分留守儿童上网成瘾,甚至逃课,彻夜不归。社会环境并没有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提供一片纯净的蓝天,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各种保障,相反在这其中充满诱惑,从而使得留守儿童由于禁不住诱惑而
5、成为不良少年。 教育子女本是为人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外出务工人员为了承担生活的重任,不得不背井离乡。对子女的教育显得鞭长莫及,是“没法管”。父母出门在外,虽然委托长辈或其他亲友代管自己的孩子,但亲友一般只管孩子的吃住,祖辈又多半溺爱孩子,且教育观念、方法陈旧,教育辅导水平较低,是“不会管”。这样,该管的无法管,代管的不会管。在这种情形之下,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导,极易产生种种不良表现。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1)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把握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2)总结法。及时总结研究当中的经验。(3)文献资料法。多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参考相关的研究成果,力求不
6、断完善。四、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08年10月11月),完成课题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进行理论2、资料的准备。通过调查分析,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3、研究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11月),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查阅资料,并整理分析,写成阶段性研究报告。4、总结阶段(2009年12月),完成结题报告并提出申请。五、对策与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并非由某一个部门及在短期内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它所涉及的关系力量十分广泛,包括教育、法律、心理、卫生及政策等诸多方面,我们应从全局的角度和用开阔的视野来看待它。基于目前针对留守儿童问题较为成功的实践探索,我们提出如下对
7、策与建议: 1、明确责任主体,促进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单位的协调合作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确实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各职能部门也都尽其所能参与到帮助与关护留守儿童的队伍中来,然而,至今到底谁应该首要地对留守儿童问题或工作负责仍旧模糊不清,所以尽快确立最有优势负责留守儿童工作的责任主体是首要迫切的问题。有一个专门部门对留守儿童进行主体性地负责,有利于更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与关系,也有利于形成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单纯依靠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来协调开展工作难度较大,他们在工作性质与职能上有一定的局限,许多实际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建议成立由党
8、委、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厅、公安厅、司法厅、民政厅、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多部门组成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可明确组织部或教育厅具体负责牵头和主抓,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问题,如制定并落实相关规划,加大人、财、物投入等。要将留守儿童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目标,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与他们“手拉手”、“结对子”,形成以留守儿童为中心、以学校为主体、以村镇为重点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网络,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献爱心、办实事。 2、加大倾斜力度,进一步推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 近年来,
9、农村中小学由于布局调整,大部分留守儿童的住处距离学校较远,最远的离学校有10多公里。从安全和方便教育管理的角度,应该让这些留守儿童寄宿学校,接受统一管理和教育。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通过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可以有助于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可以为经过近年来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不方便就近入学的留守儿童提供就学保障,并有效减少留守儿童在家或上学途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实行寄宿制办学,可以不断缩小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在教育质量上的差距,有助于实现城乡小学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实践证明,寄宿制学校是目前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然而从目前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留守 儿童 德育 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14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