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文献研究综述.doc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文献研究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文献研究综述.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文献研究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文献研究综述 毛柳燕(四川省双流县兴隆镇初级中学,610200)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急剧增多,这一群体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儿童中的大多数人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而在目前还没有引起国家和社会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隔代抚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生产力越来越高。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日益减少,许多农村人口为了增加收入,纷纷到城市务工。这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村家庭的收入,但是由此也产生了一个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并且日益严重。 一、 农村
2、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李永鑫等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经商或者进行其他活动,而长期由长辈、亲属或者其他人代为照管的未成年人。他还由此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推出我国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南京师范大学的曹加平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而由其他 李永鑫,骆鹏程,谭亚梅.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研究,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3-18 1监护人长期监护抚养或独立生活的儿童。他在文章中引用段程荣、周福林的数据,精确地指出我国14周岁以下留守儿童的数量已达22
3、90.4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华中师范大学的陆春燕等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自己留守在家乡需要其他人照顾的16周岁以下的孩子,并由此推出农村留守儿童的精确数量为1981.24万人。其他还有一些定义,与以上几种观点都大同小异。从这些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年龄比较小,研究者一般将其界定为14周岁以下;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孩子由年龄较大的祖父母一代抚养,或者由其他血缘不是很近的亲属监护抚养;这些孩子需要很强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并且在急剧扩大之中。应当看到,当前对农村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还有待进一步深
4、入研究,留守儿童、留守孩子、留守学生、留守少年、空巢儿童等五花八门的概念在目前的文献中均频繁地出现,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逐渐将概念统一到留守儿童上来,但是,对农村留守儿童在2严重的产生了躁动和抑郁等严重心理问题;遇事偏执,易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父母不理解,认为父母无能,没有给自己提供较好的经济条件。山东大学的陈恒彬通过在山东莱州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从有效的调查问卷中经仔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监护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关注过少导致这些孩子的成绩下降,学习效果降低;缺乏亲情的关爱导致留守儿童对生活的满意度降低;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孩子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对家庭经济状况感
5、到忧虑,压力较大;受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孩子的道德品质下降,有的甚至走向违法乱纪的道路。中央党校的张国举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为视角,列举了农村留守儿童以下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性格柔弱3所谓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遭遇逆境时,有助于其良好适应的保护性因素,个体自身因素和个体外部因素是保护性因素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选用Block&Kreman的心理弹性量表,以班级为单位,对浙江省台州市和温州市的初一初二学生进行分层随即抽样,选取其中596名自我报告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学生作为被试,经仔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留守女童的心理弹性显著高于留守男童;父亲外出的留守儿
6、童心理弹性最高,其次为双亲外出的儿童,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最低;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与父母在外时间的长度成反比;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有随着与父母团聚频率的降低而降低的趋势;由母亲担任照看任务的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最高,由爷爷奶奶等担任照看任务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其次,由父亲担任照看任务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最低。由此,我们可以简单地推出,双亲尤其是母亲的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最大,而且父母外出的时间越长,农村留守儿童越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二)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凌宵等认为,农村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是以下一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隔代监护或者亲戚朋友监护的情况下,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谈心、交流很少,对他们
7、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少有引导,虽然在物质上关爱很多,但心理慰藉普遍不足。曹加平把农村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结为隔代抚养:在隔代抚养的情况下,监护人的教育观念普遍落后,由于要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精力也很有限,由此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智力发展和学习习惯教育的缺陷;隔代抚养下的儿童,虽然得到了监护人的疼爱和呵护,但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爱和归属的需要往往处于匮乏的状态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压力,产生孤独、寂寞、敏感、焦虑等不良情绪;亲子教育的缺失,往往导致隔代抚养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心理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偏差;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其教养态度往往是保护的、溺爱的,照顾过度 李永鑫,骆鹏程,谭亚梅
8、.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研究,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13-18 李永鑫,骆鹏程,谭亚梅.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研究,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3-18 凌宵.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令人忧, 语文,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曹加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策略思考,教育科学论坛,2005,10,69-724的和忽视的、拒绝的,很容易造成儿童的任性、孤僻、冷漠、攻击、胆怯、被动、神经质和社会性低等个性特征,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另一位来自基础教育一线的河北省东光县三中的牟汝文则认为,社会因素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因为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留守 儿童心理 问题 文献 研究 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14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