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3.让孩子欣赏的心飞扬起来.doc
《943.让孩子欣赏的心飞扬起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43.让孩子欣赏的心飞扬起来.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让孩子欣赏的心飞扬起来以“问题连续体”理论为基础的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提问策略模式的研究摘要开展以“问题连续体”为主要策略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本文拟从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一些基本规则、一般程序、实践案例、效果及反思等方面来阐述我的一些做法,供同行借鉴。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 课堂提问 课堂变化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而培养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主要是通过欣赏教学来完成的。”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万事万物都充满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容易养成,我认为学生这一能力的
2、培养主要是在这阶段。那么,这就意味着每一位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上好每一堂音乐欣赏课。适逢其时,我接触到了世界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琼梅克教授所提出的“问题体系”理论。经过深入学习,觉得多元智能理论对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起到重要作用,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方法”为中介,以“答案”为结果,根据教师和学生双方对问题、方法、答案已知与未知的情况,构建了由易到难的五层次练习,改变了过去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充分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特别对我们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为了让每一位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到音乐
3、欣赏学习中,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新理论,我经过仔细研读了“问题连续体”理论,并结合音乐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根据学校“任务、合作、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我尝试着以“问题连续体”为主策略,多元智能理论为辅策略的欣赏课教学改革,对课堂提问的策略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有益的探索。一、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一些基本规则课堂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的一种手段。在音乐欣赏中,合理地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非常重要。恰当的、合理的课堂提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引导学生与教师一起进入美妙的音乐世界。我
4、尝试着遵循以下几个基本规则,进行音乐欣赏课的课堂提问。一是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具有目的性、有意性;二是提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激趣性、悬念性;三是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客观性、层次性;四是提问要尽可能的设计竞争情境,体现创新性、创造性。二、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设计的一般程序欣赏教学的中心点是“听”,围绕“听”来开展教学,它的目主要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便发挥他们的想像力,进而对音乐作品作出自己的理解与评价。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不易保持且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我们的欣赏课教学切记不能单一的“听”,而是根据课堂教学环节的特点(导入展开深入拓展)再结合“问题体系”理论的新理念
5、,来对本课欣赏教学的课堂问题进行设计。我就将其欣赏教学的目标分解成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等多个目标,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以歌唱、演奏、律动、表演等不同形式来全身心地 “投入”音乐、 “参与”音乐。第一步:展开联想和想像譬如当我们欣赏一件工艺品时,首先是为它鲜艳的色泽、优美的造型所叹服,其次可能联想到许多相关的马或其它。欣赏音乐与此也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对象的主观联想的美(包含对音乐联想的画面、景象及音乐联觉的情感与情绪等)与本体美(音乐的表现要素),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拥有两种耳朵去听。第一种耳朵带有主观色彩。而在以往的欣赏教学中,我们常常强调用这种耳朵去听:“这里表现是某某景物
6、”,“那里是某人物在干什么” ,这种带主观性质的描绘无非告诉学生并要求他们去接受一个事实,遏制了他们想像的空间反而使其进入一个欣赏的误区。现在我们要重新抓住这一特性,在初听音乐作品时尽可能的去设计一些能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像的问题。我认为可设计三类的问题:一是由描绘性音乐引起联想,二是由情节性音乐引起联想,三是由音响感知与情感体验引起自由的相像。前两种方式比较浅显、易懂,也比较容易收到效果,较适合小学低年级使用;后一种方式需要有一定生活经验以及相当的欣赏能力,我们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故事、诗歌、语言以及录象、图画、幻灯等,为学生在生活经验和理解音乐之间架起联想和想像的桥梁,比较适合在小学中、高年
7、级和中学使用。第二步:分析表现要素在音乐面前,第一种耳朵似乎是先天的,而第二种耳朵是需要有心“栽培”的,“栽培”学生“听”出组成音乐作品自身的一些表现要素,如音强、音色、节奏等要素的细微变化,这就是我们第二步要针对设计的课堂提问内容。我们要引导学生借助其听觉器官围绕这样一种顺序去设计:什么乐器演奏、节奏关系和旋律线的走向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每段作品的情感情绪介绍作品及作者对作品的创新和演绎在这些问题的答解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学生的自学思考、合作学习、教师点拨来求得问题的解决,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允许学生质疑,提出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参与争辩,最后求得可行的答案。第三步:创新和
8、演绎实践活动在完成了用两种耳朵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体验之后,我们还应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利用音乐实践活动来检查学生在本课中掌握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的程度,做到及时反馈。接着,就要设计创新和演绎实践活动有关的课堂提问:小组合作,展开想象为音乐配画;小组合作,为音乐创作另一段旋律或歌词;小组合作,为音乐创作一段歌词或配词根据速度朗诵;小组合作,为音乐编配舞蹈动作进行个人或小组的即兴表演等活动。第四步:课堂小结与学生反思在学生参与创编活动,自己归纳小结后。教师要激发并鼓励学生对本课还不懂的知识进行提问,然后由其他同学或老师给予解答。三、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实践案例
9、以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森吉德玛为例,运用以上课堂提问策略模式进行的教学尝试。教 学 实 录自 我 评 析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速度、节奏、配器的音乐变化可使乐曲的形象、情绪发生变化。体验优美、悠远和欢腾、热烈的意境。启发学生用多种形式(语言、色彩、图画、即兴表演等)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准备:做一些课前工作。第一步:初听,展开联想和想像师:先复习两首歌曲。请分别讲讲它们的速度怎么的?表达了什么情绪?(通过复习演唱曲八只小鹅和可爱的羊群,让学生体验回答。)生:八只小鹅快、欢快、活泼; 可爱的羊群慢、优美、抒情。师小结:这两首曲子因为速度不同,所表现的情绪也是不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943. 孩子 欣赏 飞扬 起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12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