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文化旅游项目营销策划毕业论文.doc
《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文化旅游项目营销策划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文化旅游项目营销策划毕业论文.doc(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一、题目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文化旅游项目营销策划二、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综合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研究现实问题,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三、主要技术指标1、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2、对研究对象进行相关调研;3、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对策研究及案例研究;4、得出符合实际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及建议;5、完成外文翻译任务。四、进度和要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确定论文选题范围;开始资料收集。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1-2周收集并分析有关资料,确定论文题目;3-6周继续收集资料,提出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拟定提纲;7
2、-12周撰写学位论文初稿;13-15周论文修改、定稿;16-17周准备答辩;18周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1 王仓西,杨玺.明弘治重修法门寺大乘殿之记碑法门寺历史若干问题再探计J.文博,1996(5).2 陈景富.法门寺M.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3 石高俊中国旅游资源 江苏出版社出版 4 韩金科.法门寺唐塔地宫及中国舍利瘗埋制度J.文博,1993(4).5 相关学术论文:市场营销传播方法与技巧等。学生 胡丽娟 指导教师 夏维力 系主任 安德利目录摘 要1ABSTRACT2第一章 绪论41.1佛教文化旅游的的基本概念41.2我国佛教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现状41.3 法门寺文化旅游业发
3、展的背景意义61.4法门寺文化旅游业的研究思路及方法7第二章 法门寺文化旅游业研究的相关文献.8 2.1相关理论概述82.1.1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历史背景82.1.2 中国佛教文化的旅游吸引力92.1.3 法门寺佛教文化旅游的开发原则102.2国内外研究佛教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趋势122.2.1国外佛教文化旅游业发展趋势122.2.2国内佛教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趋势15第三章 法门寺文化旅游业目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193.1.法门寺文化旅游业目前发展现状193.2法门寺宗教旅游发展优势203.2.1 景观体系设计首开国内先河203.2.2 佛指舍利极核资源的特殊性质203.2.3成熟的国际旅游市场
4、213.2.4 丰富的旅游资源213.2.5佛教近年得到迅速发展213.3 法门寺旅游的主要问题213.3.1多头管理互相牵制213.3.2开发商损害了周围居民的利益213.3.3开发商与景区矛盾众多223.3.4轻视佛教文化导游的作用223.4法门寺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233.4.1、自身优势(Strengths)233.4.2.弱点因素(Weaknesses)243.4.3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263.4.4发展的威胁与挑战27第四章 法门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措施建议及营销策略3041法门寺文化旅游发展的措施策略304.1.1完善岛内旅游设施,突出佛教文化气息304.1.2
5、重视佛教文化知识普及和正确引导,发挥其积极的社会效用324.1.3将佛教文化具体化,营造浓郁的佛教文化氛围344.1.4通过渠道策略加强区域联动,提高整体效益364.1.5扩大绿化面积,保护美化景区环境394.2 妥当协调众方关系404.3 景区项目建设和门票应举行公众听证40第五章 结论41致谢43参考文献44毕业设计小节46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恢复和国内旅游的兴起,佛教文化旅游得到迅速发展,并在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是典型的重要的佛教圣地,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发掘出了1113年之前的2499多件大唐国宝重器
6、,而且意外发现了佛祖释迦摩尼的真身指骨舍利,现有世界最高的佛塔148米的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成为了最重要的旅游圣地。虽然法门寺的文化旅游业发展迅速,为陕西省乃至世界文化旅游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它也存在许多问题:管理问题,多头管理互相牵制;开发商损害了周围居民的利益;开发商与景区矛盾众多;景区门票较贵等,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找到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然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即景区SWOT态势分析;图表;基本理论模型分析;对法门寺文化旅游业的市场需求和未来法门寺文化旅游业环境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在分析、预测的基础上,提
7、出了法门寺文化旅游业今后发展具体的营销策略和一些建议。关键词:法门寺,佛教文化旅游,分析研究,营销策略,建议ABSTRACTBuddhism is Chinas most popular and most popular accept religion of ancient Chinese social history, to philosophy, literature, art and other cultural forms have a profound various influence. Nearly 10 yea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
8、ry religious tourism project management from the form to the content appeared great changes. Fu fen Xian Fa men temple is typical of Shanxi province of important buddhist holy land, was built in eastern han constant spirit years, middle temple tower ancestor, said. Discovered in 1113 before more tha
9、n 2499 pieces of national treasure datang principles, and accidentally discovered Buddha Gautama mani the expense of the real one ZhiGu and other blessed, existing the worlds highest stupa-148 m fa men temple stup as folded, the approval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the sixth group of national key units
10、of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list, became the most important tourist sanctuary. Although Fa men temple culture tourism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 world culture tourism industry in Shan xi province,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but in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has many
11、problems: management problems, bull management contain each other; Developers around the damage the interests of residents; Developers and the scenic area many contradictions; Scenic spot tickets is more expensive, et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he specific analysis, find the root cause o
12、f these problem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way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at is SWOT analysis of scenic spot situation; Chart; Basic theory model analysis; Cultural tourism Fa men temple to the market needs and future fa men temple culture tourism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trend for analysis and pred
13、iction, in the analysis, forecast was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fa men temple cul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specific marketing strategy, an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Fa men temple, cultural tourism, analysis and study of the marketing strategy 第一章 绪论1.1佛教文化旅游的的基本概念国内旅游学界对于
14、佛教文化旅游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实证研究,专门涉及概念的较少。虽然学术界对概念的研究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但目前还尚未形成明确的概念体系,缺少权威性的结论。基于此,本文结合众学者的观点,对佛教文化旅游的概念进行如下诠释:佛教徒和非佛教徒以佛教文化为依托,以领略佛教景区的自然风光、欣赏佛教文化的艺术性、体验佛教氛围的神秘性和参与佛教法事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既包括佛教徒的求法、参学、朝圣以及现代各国佛教团体之间的交流等旅游活动,也包括非佛教徒的以佛教文化为载体的求知、研究、观光游览等旅游活动。1.2我国佛教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过去纷乱不堪的佛教局面有了
15、新的转机,加强和完善了宗教管理体制,取缔了以佛教为名的非法宗教团体和邪教组织,使佛教在新社会展现了新有面貌。在保护名胜古迹,整顿僧伽制度,发展佛教文化事业,培训僧伽人材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佛教也在“十年浩劫”中遭受了巨大损失,寺庙被毁、僧尼逼迫还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依据宪法恢复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新宪法中规定了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具体条文,保障信徒的正常宗教活动。对重点寺庙进行恢复和开放,鼓励和支持开办佛教院校和佛教文化出版;对佛教名胜古迹加以整修和保护,各种佛教事务和宗教活动恢复正常;吸收了许多青年人出家加入僧团,培养了大批青年僧人承担起了管理佛教事务的重任,使得佛教事
16、业后继有人。所有这些都说明了在建立新中国以后佛教取得的显著成效。就目前中国佛教的现状而言,中国佛教有三大语系,这也是中国佛教的特色。藏语系和巴利语系是属于少数民族,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导下,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大力支持,佛教事业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比过去有了更大的改变。就汉语系佛教而言,在党和政府加强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的重点发展下,使得汉语系佛教事业也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使得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完全相适应。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佛教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将宗教政策拿入了法律管理范畴,1994年国务院颁发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2004年国务院颁发宗教事务条例
17、。自宗教事务条例颁布以来宗教管理更加法制化,使得宗教事务管理进入了正规的法制化管理轨道,使得宗教管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五大宗教信徒1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院校74所。其中有佛教寺院1.3万余座,出家僧尼约20万人,佛教院校50多所(包括藏语系的喇嘛约12万人,活佛1700余人,寺院3000余座;巴利语系佛教的比丘、长老近万人,寺院1600余座。)当然,在市场经济和商品浪潮的冲击下,有个别寺院道风不纯正,也有僧人犯戒违规的现象存在,也正式有鉴与此,中国佛教协会才一再强调佛教的自身建设。中国佛教协会提出了加强佛教
18、的信仰建设、道风建设、教制建设、人才建设、组织建设。为了中国佛教事业更好的发展,有以下几点需要关注:(1)抵制佛教世俗化,佛教能够传播2500多年,并且成为世界性宗教,根本原因就在于佛教不仅仅是一般性的普通信仰,而是一种正信的信仰和高知识文化的信仰;(2)改革佛教管理体制,今天的寺院基本上丢失了佛教的传统管理体制,宗教权力与政治身份集于一身,经济利益与名誉地位集于一身,在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建议如果能将政治身份与宗教权力分开担任,无论是会长、政协委员还是方丈都不再集于一身,打破一身制和终身制,这样就有可能改变当前佛教界权利之争的弊端。;(3)加强佛教教育发展,要使佛教教育得到全面更好的改进,就
19、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统一的教学体制和使用教材,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社会教育发展的趋势,使佛教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4)规范佛教刊物发行,佛教文化事业是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宣扬佛教文化的重要平台和窗口;(5)促进佛教生态环保大力倡导素食就能节约能源,尽可能节制大量的浪费;如果能将佛教放生的理念转化为护生理念,就能够大量的保护动物,重新建立大自然界的生物链,促进生态平衡和生态环保,;(6)调整佛教旅游产业,呼吁社会各界和各级地方政府,能够重新调整佛教文化旅游的理念,保护和重视佛教文化和佛教寺院的特性,还佛教寺院一块净土; (7) 开展佛教心理学;(8)打击假冒僧尼。虽然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佛教带来
20、了发展的大好机遇,但也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佛教界和社会各界人士克服。目前佛教还存在着很多弊端和不足,我们相信随着宗教政策的法制化和宗教信仰的普及;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化和人类文化素质的提高;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的重视和社会环境的转化。佛教当前的这些困难和弊端也将逐渐改变,使佛教正真成为净化人们心灵的甘露,启迪人类智慧的明灯。1.3 法门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背景意义佛教是中国最为普及及最为大众接受的宗教,它是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对哲学、文学、艺术等其他文化形态都产生了深远的多方面的影响。近十年来我国宗教旅游项目的开发经营从形式到内容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上海龙华寺、杭州
21、灵隐寺、厦门南普陀等传统宗教寺院旅游点的持续热旺和近几年来无锡灵山、三亚南山等新兴宗教文化旅游区的成功开发,似乎进一步印证了旅游项目“有仙则灵”的说法。 中国西部地区区域辽阔,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是我国旅游业跨世纪大发展的主要后劲所在。在西部地区蕴藏的各种资源中,旅游资源是西部资源中最有开发价值和市场潜力的资源。西部地区还有矿产等许多其他的资源,但相对开发成本要比旅游业高。旅游业也是西部普遍的优势产业,西部地区应充分认识在发展旅游业方面的资源优势,把旅游业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产业抓紧抓实,努力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是典型的重要的佛教圣地,在宝鸡经济建设和社会
22、发展及旅游业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1987年4月3日发掘出了1113年之前的2499多件大唐国宝重器,而且意外发现了佛祖释迦摩尼的真身指骨舍利,现有世界最高的佛塔148米的法门寺合十舍利塔。这些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彰显了中华名族灿烂的历史文化,2006年给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法门寺的宗教旅游的季节性很强,其高峰期主要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十五的春节、周末、小节假和十一黄金周。旺季短,淡季长的特点,然而其2008年旅游量
23、210万,直接收入近2000万。2009年上半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4.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53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7亿元,同比增长59%,同时还带动相关的旅游商品市场的兴起,餐饮娱乐收入增加。间接的,旅游年均收入可达近8亿,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做出了较大的贡献。1.4法门寺文化旅游业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人对法门寺佛教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调查,走访本地学术性较强的专家学者和知名导游,了解有关法门寺佛教旅游的诸多问题。在全面收集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经济指标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探讨未来的开发战略。广泛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大量查阅文史文库材料,以史实为依据,在数据引用和事
24、件描述上都有可查可信可靠的出处。借助宗教学理论、旅游学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佛教文化旅游开发进行调研。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对比前人的研究方法,弥补自己“认识论”上的不足,力图突破思维上的局限,为研究佛教资源及其旅游价值提供“方法论”。从选定课题时起,就从基础开始学习宗教学理论、佛教哲学等相关学科,并向专业人士请教,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拓宽了知识范围,也矫正了许多原本“自我”认为正确的概念。并多次身临其境,到寺庙景区进行心理角色模拟导游或游客,体验佛教文化旅游,以实际感受真实写作。本文运用学过的市场营销基本理论知识,基本理论模型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宝鸡市扶风县旅游局等研究单位公布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文化旅游项目营销策划 毕业论文 陕西省 扶风县 法门寺 文化 旅游 项目 营销策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11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