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在课改中实践在反思中成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在课改中实践在反思中成长.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课改中实践,在反思中成长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影响之大可谓是有目共睹。“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杜郎口教学模式像一阵风也刮进了我们校园。为了使我校力争创出具有校本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我校专门举办了学习杜郎口中学经验专题讲座,并组织观看了教学光碟,开展了体会撰写。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我对杜郎口的教学经验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今年初我校又全面推行了杜郎口教学模式,从导学案的编写,到课堂教学的落实,都在实践,都在改进。经过这些时间的实践,我受益匪浅,深有感触。我们学习杜郎口教学是应该学习其精髓,我们不能完全照搬,毕竟各方面的情况有所不同,要学习的是他们那种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
2、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原本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能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都要思考自己课堂教学和杜郎口的差距。为此在数学教学方面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特别研究制定了数学五步教学法。即: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或复习铺垫、引入新课);2、设疑预习,自主探究;3、师生交流 探究提升;4、反馈练习 拓展应用;5、自主评价 归纳反思。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从学生的预习入手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改变预习方式 提高学习能力。设疑预习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的前期工作。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学习重难点、学生的具体情况等,提出预
3、习的任务(层次化、问题化、具体化)。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尝试解决问题,并把自己不明白的、自认为重要的、难理解难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为进一步探究新知确定思维方向。接下来就组织学习交流看法,合作探究。先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达成共识或是形成矛盾,集中在班里进行交流,达到共同探究问题的目的。为了使学生自学新知识、探究新问题更加顺利,我把预习作业作了细化处理,并且设计成了台阶式作业,发到每个同学手中,这样的作业直接切中“最近发展区”,提高了学生自学探究合作交流活动的质量。五年级学生数学预习时,我总是先给学生列好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进行预习。而现在已经到了六年级,如果依旧照此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就
4、不可能得到提高,还有可能束缚孩子的思维,阻碍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永远只会让别人扶着走路。为此,现在我要求学生预习时,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预习并要求学生列成自学提纲的形式。第二天汇报交流,教师只是提出异议或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 比如分数乘法应用题,这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并且会利用线段图理解题意。并且这节课有两个知识点,一是总量和部分量之间的关系,另一个是两个不同量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依然要求学生照此方法进行。但布置前和布置后我都感觉心里没底,这节课如果没有一定能力的话,学生只能找着课本读一读,甚至读过后也不容易总结出问题,更不可能挖出太深的东西,所以我一直顾虑重重
5、。不知学生能预习到什么程度,能否把握住本节课的重点,会列出什么样的预习提纲?等到第二天我依然带着这些疑问来到了课堂。自认为这节课不好把握,让学生列预习提纲更是纸上谈兵,所以我说道:“孩子们,老师再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把这节内容根据昨天的预习重新回顾一下。”其实我是想利用这五分钟的时间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来调整自己的课堂计划。因为学生每人都有一个预习本,学生一边看着课本,我一边检查着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检查了5、6个学生的预习便使我感到了惊讶和惊奇,使我如释重负。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感叹:我的学生会学习了!我急忙让学生停了下来,赞赏道:“孩子们,我真是没想到你们具有这么强的学习能力
6、,你们列的预习提纲简直让我不敢相信,竟能把这节课的重点把握得这么透彻,太了不起了!”这就是学生列的预习提纲:1、通过看主题图你知道了什么?2、如何用线段图表示题意?3、求一班男生多少人就是求什么?求二班女生多少人呢?4、两道题的线段图为什么不一样呢? 然而也有悲伤之处:这么优秀的提纲毕竟只有少数同学列出,还有部分学生的提纲五花八门,根本就分不出重点主次来,以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二、充分利用预习成果,打造自主高效课堂我们认为,要想把预习落到实处,体现预习的有效性,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改革现存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我校所提倡的自主高效课堂。所以师生交流,探究提升是本节课的高潮
7、部分。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后,一些问题仍然无法深入了解彻底明白,这就需要师生交流,共同来解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对问题明朗化、学习方法清晰化、知识理解透彻化,从而达到让学生整体提升的目的。在课堂的师生交流中,应做好学习活动的组织与调控。在进行学生的分组时,我注意了分组的合理性。如果小组内机构不建全,骨干不得力,常常会出现有的学、有的玩的情况,尤其是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经常处在“观众席”上,由于时间所限,也有一些同学在小组中还没有得到交流机会活动便宣告结束。因此,我科学地组织了学习小组,并加强了骨干学生的培养,增强自身的课堂控制能力,构建起全员自主参与、分级控制管理的组织网络,避免了学生活动
8、走过场、图形势,真正的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集中展示交流时,学生想要展示的欲望很强烈,但经常会出现“卡壳”、讲解不清、不全面等现象,这时我努力做到不打断学生的思路一手包办,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讲解适时给以鼓励。并让其他学生来补充、纠正。点评要随机应变,少之又少。三、适度评价预习结果,激发学生兴趣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 对学生的预习过程或是结果,我们采取多种方法及时地检查、评价、反馈,注重发扬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思考的主动性。对中下层的学生应采取先扶后放、循序渐进、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感到预习的喜悦,产生兴趣;同时把竞争意识引到预习活动中,老师在讲课前,根据布置的预习提纲进行“知识小竞赛”,给较好的学
9、生奖励“智多星”的称号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对困难的学生还要手把手地教,要关心困难生,让学困生在体会老师的爱心中,对数学产生兴趣,使其尝到课前预习的甜头。为了便于评价及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检查,每个学生都有一个预习本,预习本里记录着每个学生当天预习的情况。为了督促每个学生的预习兴趣和预习质量,又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不仅能把老师提供的预习提纲中涉及的问题想办法解决,而且还要能提出新的质疑;学习中等的学生要尽量把老师所提供的问题一一解决,如果解决不了的要写明原因;学困生对老师所提供的问题能解决多少是多
10、少。如果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只要符合所规定标准的都按优秀对待。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学困生要想达到优秀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当小组讨论时必须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二者合一才能达到优秀。如果超过了自订的预习标准,除了得到优秀外,再另加2分。这样每个学生不仅有自己的目标,还有制度的限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也许这就是适度理念所倡导的。整节课结束时让学生再进行自我评价,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完成的情况如何,掌握了多少知识,同时也让老师了解这节课的成败与得失。这样的课堂教学体现四个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多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多交流,培养学生合作
11、的能力;让学生多体验,培养学生感知的能力;让学生多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参与能力。更能体现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有不同的收益,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提高。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不仅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充分预习,课堂上进行了交流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也敢于大胆展示自己了。学习杜郎口活动正在我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每个老师都在做导学案,原来的学生座位也改变了,教室里多出了几块黑板,课堂上都是学生在讲,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然而在教学中却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1、分组合作有形无实。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分组合作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课堂上,讨论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改
12、变。具体表现是一些课堂上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讨论的时间有时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学生处在一个被动式的讨论中,对学生而言,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组织引导好,往往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与想法,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就会变成陪衬,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听众,在小组汇报时他们的意见也往往被忽视。2、探究问题空泛随便。本次学习杜郎口活动中,要求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
13、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学科知识都要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完成。忽视了传统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实际上,那种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的知识就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靠听讲、理解等方式就能掌握。无需探究的问题却要去探究,导致了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3、自主学习变成自流学习。杜郎口模式的课堂,学生是主角,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讲。于是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讲,很忌讳“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不少人把“少讲”或“不讲”成为平时教学的原则。本来一讲就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自主”,玩“捉迷藏”。认为这样避了“灌输”、“填鸭”之嫌。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提问,自己解决,没有检查没有反馈,由
14、学生一讲到底,草草收场,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教师没有及时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4、课堂教学 “表面热闹”。学生的座位发生了改变,大家团坐在一起讨论学习,课堂气分异常活跃。盲目追求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对课堂参与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另外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经常有
15、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知不知”、“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好不好”等这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这种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却是用提问的方式在“灌”。有的教师的课堂中,有活动体验,学生忙这忙那,教室里乱哄哄,活动的目的性差,活动后无体验和反思,应该说这是一种无效和无价值的活动。5、杜郎口中学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每一门科目都配有若干套相关资料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而我们的乡镇很少有能达到这样的水平,所以学生只抱着课本预习往往不能全面掌握知识结构,课堂展示时常出现知识结构不完善的现象。成功的经验固然应该学习,但我们在效仿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弊端。可见杜郎口教学模式不应该是生搬硬套的。准备的充分了,课堂展示才能有成效。由此可见,杜郎口教学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关键要看我们如何运用,在学习杜郎口经验的同时,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的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应该认真探讨,体会本质,结合我校实际,创造性的学习借鉴,力争走出我们自己的成功之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11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