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农村中小学新课改困惑与对策研究.doc
《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农村中小学新课改困惑与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农村中小学新课改困惑与对策研究.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浅谈农村中小学新课改困惑与对策研究 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北格中心校流涧小学 姓名:薛小青 性别:女 联系电话:13994218206 邮编:030062摘 要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几年,改变了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从根本上摇撼了传统旧有的课程与教学方式。但在很多农村学校,却因种种原因,课程改革却不容乐观,进展缓慢,似乎是在“穿新鞋走老路”。新课改的理念无法渗透到教学当中去,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课改推进的步伐。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新课改 困惑 问题 对策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新课改”涉及到千家万户,是一次全新的教育革命,超越了以往课改以教材改编为标志的局限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
2、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老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全国各地掀起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高潮,城市和发达地区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当下的中国基础教育界,人人都在研究新课改,人人都在关注新课改,人人都在参与新课改。全国各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人们对基础课程改革倾注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但是,农村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与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农村中小学在新课改中存在着严重的困惑与问题。正确地认识这些困惑与问题,积极寻找对策,对推进农村中小学新课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新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
3、重要举措。教育部课程评估组组织进行了对全国12个课改实验区实验进展的调查评估,其问卷结果显示:新课改在农村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例如,按照从省会、市县、乡镇到农村的顺序进行排列,对新课改“完全适应”的教师的百分比依次为35.7%,30.6%,21.3%和11.1%;而认为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新课改所要求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的比例依次为3.2%,4.3%,5.0%和23.5%。并且根据我国人口的实际情况显示,有64%的人口在农村。所以,新课改必须先从农村抓起,而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学校管理机制落后实施新课程必须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但如何健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4、,正是农村中小学所面临的一个问题。许多学校仍以抓学校常规管理,应用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形成新课程教学、旧模式管理的局面,条条框框过多。同时,评价和考核体系不能促进课程改革的进行,农村不少学校依然没有跳出原有的评价思维,仍然用“分数”、“成绩”、“质量”等限制教师角色转变的评价理念来考核教师。评价方案还是老样子,考核制度依然未变。学校还是热衷于把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尺。在传统考核制度指挥下,教师们不得不沿袭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固守着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二)办学经费紧缺、师资培训缺乏是新课改面临的最大难题 教育经费是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事业的经费,以及社会
5、各种力量和个人直接用于教育的费用。它是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的物质保证。1、教育设施陈旧落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中小学普遍呈现规模小,生源少,大部分学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无力于教育教学设施的更新和改善,导致新课程呼唤的新理念、新思想,特别是新的方式方法教师难以实施。新课改教材在编写上十分注重情景教学,更重视过程与方法的讲授。但是,缺少了教具和学具的农村小学课堂,只能是“纸上谈兵”。当然,自制教具和学具是一个办法,但由于农村小学教师的配备都十分紧张,靠师生自制是不现实的。在实施新课改中,教师普遍认为新课程比原有教材的内容更具综合性、现代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又加之资料的不足,教师们一时还
6、难以驾驭教材,也就把握不好课堂教学的结构。像语文学科,新课改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由于学校图书室藏书有限,又不对学生完全开放,学生个人大量购买图书又需要资金,而没有大量的书籍可供参考,课标规定的阅读篇目也很难完成.2、教师专业化水平低下和落后的教学方法,实施新课改“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使用的是新教材,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评价方式,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设计能力和开发能力以及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严重低下:从学历构成上看,相当一部分未受过系统专业培训的非师范专业教师;从年龄结构上看,农村中小学教
7、师平均年龄偏高,45岁以上的大部分为民办教师转正的老教师。他们对新课改的理念一时难以接受,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明确,对适应新课程所采取的新教学方法茫然无知。因此,仍然以应试教育的理念为主,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仍然是“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转。他们在课改中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是由于农村中小学工作条件艰苦、教学设施落后、教师成就动机缺乏。二是近年来新分配的青年教师补充到农村学校的虽多,但是借调走的也不少;三是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异明显拉大,导致大量优秀教师向城市涌流。3、较高层次的教师培训缺乏,不少
8、教师仍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课改是一次对课程功能、内容、结构、方式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要实施好新课程,使用好新教材,必须贯彻“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师新课改培训虽然不少,但大多数培训深度不够,效果不明显。开发校本资源,实施校本教研及“走出去”学习,只能是一个“梦想”。对于习惯于“应试”教育的教师们来说,新教材的开放性常常让他们无所适从,新教材的灵活性更让他们措手不及,教师不知道如何去创新,不知道如何去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不能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知识,开发智力,锻炼能力不能充分地展示
9、出来。因而教学仍是“穿的是新鞋,走的是老路”。如果说教师上岗前的培训是“未雨绸缪”,那么上岗后的过程培训则是“雪中送炭”。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培训在农村学校仍步履艰难。主要表现在:雪中送炭的机会太少。教师在岗前培训中学到的理论一接触到课堂实践,便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往往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 4、考评机制不配套,教师实施新课改难以“正名”“新的教学方法,旧的考评办法”是教师反映的最大困惑。许多农村中小学虽然尝到了新课改后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甜头”,但对考试分数却丝毫不敢放松,“轰轰烈烈抓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仍为农村中小学的普遍现象,大部分
10、学校权衡教师业绩的法码仍是学生的考试分数。现实中就有这种现象:一位教师大胆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在年终统考中学生的成绩却给任课教师不能带来好运,在年终考评中没有得到好的名次。而一位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只抓教学成绩,他却能劳有所获。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农村中小学教师难以修成实施新课改的“正果”,影响了新课改的顺利实施。(三)教师的教育观念还不适应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对教学工作起着统帅作用,并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推进和实施效果。现实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新课程改革只不过是国家又换了一套教材而已,认为此次课改只是搞形式。对课
11、程改革认识肤浅:学生的座位由“排排坐”变成“方阵坐”就是小组学习;把过去的“你坐下”改为“嗨、嗨,你真棒”就是尊重学生人格。教师对新教材的内涵挖掘也不深入。有些教师“旧瓶装新酒”,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四)农村学生知识面窄1.农村生活环境的闭塞由于农村孩子生活在闭塞的环境里,与外界的接触少,知识面比城里的孩子要窄的多。对各种新知识接受起来相对困难些。大多数农村孩子没有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基础不是很好,又得不到良师的指导。所以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比较差;不善于与他人沟通;遇到难题时不会主动问同学和老师,目前使用的人教版课改材料,起点高,容量大
12、,中小学生学起来很吃力。 2.农村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学生缺少获取材料以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知识面窄,见识有限,难以参与以多种信息和直接经验方式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也无处搜集资料。导致学生们的学习渠道狭窄,获取知识的能力有限。另外,大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而老人们根本不明白新课改是怎么一回事,学校新的理念和新的做法难以得到他们的理解和认同。 (五)城乡教师待遇与生活条件的差别使好教师很难留住我国多数县、市通过公开择优选调的方式,将农村的优秀教师调到城区任教。这有利于调动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但每年从农村调走的一批优秀教师,必然导致农村教育质量越来越低,这对于那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农村中小学新课改困惑与对策研究 教育 教学 论文 浅谈 农村中小学 新课 困惑 对策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09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