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权威资料].doc
《对中小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权威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中小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权威资料].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中小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通过对培养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分析,掌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趋向,结合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从而建设性的提出一定的建议,找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便为后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核心素养 思考 G717.38 A 2015年3月30日,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并将其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业界也将其称为我国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笔者通过对培养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演变等
2、情况的分析,掌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趋向,结合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从而建设性的提出一定的建议,找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便为后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1核心素养体系的界定 1.1国外核心素养的界定 2002年美国制定核心素养框架,确定了三个方面的若干素养要求:三个方面为: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与技术技能和生活与职业技能。2006年12月,欧盟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核心素养包括母语、数学、外语、信息素养、与科学技术素养、公民与社会素养、学习能力、艺术素养和创业精神共计八个领域,其核心理念是使全体欧盟公民具备终身学习能力。2013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七维度核
3、心素养:身体健康、文化艺术、社会情绪、学习方法与认知、文字沟通、科学与技术和数字与数学。 1.2国内核心素养的界定 国内对核心素养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教育部还没有出台相关细则,但指导意见明确所谓“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我们国家从方针目标到立德树人的实际具体化。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定位,主要包括三大块:一块是面向社会的,即社会关爱、家国情怀;一块是关于个人的,即个人修养、自主发展、创新实践;还有一块,即多年学习所获得的科学、人文以及审美。这三大块,就是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总之,国外的诸多核心素养并不相同,但他们的核心
4、素养都反映了科技信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要求,强调创新信息素养、创造力、沟通与交流、国际视野、社会参与、团队合作等,各国的核心素养的内容虽不尽相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技术变革和挑战。 1.3将课程目标定位在核心素养上,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将面临的困惑 首先,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以来都是只关注知识点的学习,无论双基教学,还是三维目标的达成,一脉相承的都是以基本知识点的学习为主,忽然把课程目标定位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让知识变成智慧,让知识变成素养或力量。需要教育从业者的思想发生转变,而这一转变并非一蹴而就。其次,从核心素养的界定上来看,我们目前所从事的素质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权威资料 中小学校 培养 学生 核心 素养 思考 权威 资料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08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