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方法探讨.doc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方法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方法探讨.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方法探讨 摘要:随着价值观念的日益多元化,近年来,社会上的离婚率越来越高,伴随而来的是单亲家庭学生的日益增多。由于缺少安定的家庭环境和完整的父母之爱,单亲家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受到很大的伤害,并由此引起高于正常家庭学生数倍以上的行为障碍和学习障碍。单亲家庭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如下缺点:纪律性差,自律能力低,对任何事都觉得无所谓;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从不主动关心帮助他人。 关键词: 单亲家庭学生 教育措施 教育策略 心理偏差 家长配合 现实生活表明:相当部分的单亲家庭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按“单亲家庭的学生愈来愈不好教”。这是现阶段很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的确,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有更多的缺陷,甚至成为双差生。作为教育者应更多地去了解,去关爱这些最需要了解、关心的学生。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 一、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偏差 随着经济的发展,好多家庭随着人们的婚姻、社会等意识的变化而发生破裂。从教育的角度看,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的正常、健康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良好教育因素。反之,无一个完整稳固的家庭的学生,其心理的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也就会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其表现,可粗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种是沉默不语型:这种类型的学生男女都有。她们(他们)的父亲或母亲的工作也不顺心,境况不好,家长自己的心态
3、、性格也是沉默不语型的,孩子无法给予细致的关爱。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的学生情感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状态,没有活力,对学习的很多内容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既不满现状,又自觉无力改变现实。虽然平时也会和要好的同学朋友开心在玩笑、聊天,但是一想到烦恼的家事,便比一般的学生更易陷入忧伤低沉的心境。这类型的学生自卑感强烈,自信心弱,很敏感。不愿意同学老师问家事,不愿意家长来开家长会,而对老师的批评一般不会当面顶撞,也不会主动诉说自己的苦恼。这种类型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独立性强,不过多依赖别人。但感情上渴望亲情、温情。 第二种是脆弱型:这类型的学生多是女学生。因失去父亲或母亲而倍受溺爱,生活自理能
4、力极差,以自我为中心,总觉得家庭欠了自己,对母亲或父亲有诸多的要求。班中有个学生是跟父亲生活的,但父亲给她找了一个后妈。在一次与她书面交谈中,她写到将来要报复父亲,理由是父亲对他不够关心长而以往,这样的学生心理脆弱,承受不了丁点的挫折、失败。顺心的时候会开心快乐,如晴天丽日的小鸟;一点不顺心,不能获得满足,便。会觉得黑天乌地。与同学的交往中,过多要同学谦让、迁就,很容易就与同学产生矛盾,闹别扭,觉得自己很可怜,被人欺负。这种类型的学生学习毅力不坚定,遇挫折后很难抬起头来,故此,学习成绩不稳定,时好时差,且特别容易偏科。 第三种是品德不良型:这种类型的学生家长离异后因工作繁重,工作时间的特别,本
5、身社交活动的繁多,对孩子缺乏有效的管教。特别在孩子放学后的时间里,常常无法在家陪伴照料监督。离异的父亲和母亲对孩子或互相推委、指责,你冷我热,有时无端恶习语相向。这样,学生在冷清的家里丝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情关爱,对家毫不留恋,觉得外面的世界是比家里更有吸引力,外面的朋友比父亲和母亲更令自己感受到“人情”味,更能关照自己。故此,放学后就直奔“更精彩的世界”,与“朋友们”浪迹在网吧、游戏机室,深夜都不愿归家。其家长不知道或不愿知道孩子在外面什么地方玩,跟什么人在玩些什么东西。有时厉声的责问,也是容易被孩子的花言巧语和谎话蒙住。有时不愿相信自己的孩子正处于危险边缘。这种类型的学生在“精彩的世界”里逐
6、渐产生对道德规范错误的认识,或者明知是错误的也不听而常犯。缺乏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往往不正确,容易接受“朋友”或社会消极的评价的影响,不易接受学校、家长正面的积极的教育和评价,这对周围的学生影响极坏,是典型的双差生。 二、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策略教育好单亲家庭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要教育好他们,使他们像正常家庭子女一样健康成长,主要是以爱为动力,以导为策略。1、进行信任教育,在心理上疏导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特殊发展阶段。初中学生身心发展极为迅速,可塑性大,同时又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心理上的的急速变化和生活的日益
7、复杂,给学生的心理发展带来很大的动力,但也带来很多的困惑,极易出现心理问题,教师肩负着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的责任。俗话说“心病终须心药医”。在对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教师要抓住突破点和学生进行谈话、交流,使学生能敞开紧闭的心扉,把心理的想法都掏出来,这样教师才能对症下药。但他们往往不太适应和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他们往往羞涩,找不到合适的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切身感受。这时我想起以前看过一篇苏联英雄传记,有一个章节记得特别清楚,说的是英雄小的时候,一家人在晚饭后有一个特别的时刻,全家人不说话,只用纸和
8、笔来交流。交流的内容有对白天看过的书的感想;有跟小伙伴闹别扭想不开的事情;也有对人对事的看法和意见;更有自己对未来的设想。那么,我和学生之间为什么不能也来试一试呢?于是我鼓励他们用写信的方式来与我进行沟通和交流,有时,信件会给近在眼前的师生间提供机会说出藏在心底许久的话,只要你细心体会,文字上的交流总会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沟通中确保其永不磨灭的地位。而这有意无意间的尝试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意想不到的交流效果。找到“心病”的根源后,教师还要找到“心药”的“药引”才能达到疏导的目的,必须让他们明确地知道身为“单亲族”并不是他们的错,并不是可耻的事情,也不能因此而自暴自弃。这个“药引”就是自我认知,帮他们
9、形成一种“靠山山倒,靠人人倒,靠自己最好”的积极观念,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定向立志,进行自我激励,自我调适,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使每个学生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进取,健康地发展,顺利地自我实现,养成独立性。并在日常交往中克服孤僻、自卑、偏见、敌意、偏激、嫉妒等不良心理倾向,和家长、教师、同学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的人际关系。 2、进行实践教育,在言行上指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的是家长、同学和教师,但由于来自单亲家庭学生的家庭特殊性,再加上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性,使教师在单亲学生心目中更有着其他人无法比拟的榜样
10、地位,教师的言行、举止、爱好、性格以及治学态度、工作作风,无一不在潜移默化地对他们发生着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摆事实、讲道理,更重要的是自己给自己树立榜样,榜样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身体力行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学生所应具备的品质,首先自己应当具备。当这些品质在你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时,你的学生就会像接受阳光,呼吸空气一样把它们“据为已有”;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树立起自己的人格“品牌”。既然学生在成长中教师是继父母的第二个影响源,那么,单亲学生会自然地将与父母交往中所缺乏的情感、期待和爱的要求转移到自己的教师身上
11、,伴随着师生课堂内外交往增多,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蹙均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使他们对师长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深厚的归属感,并迁移为热爱学习、探求真理的优美情愫。而且,更进一步将教师的这种情感立场上升为自己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从而确立相应的关爱他人和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这种因师生日常相处而对学生灵魂所显示出来的无形的“感动”和“震撼”作用,比课堂上人生观教育所运用的语言力量更富有魅力。从学生的语言中我体会到了这一点,如李锟在初一、初二期中期末考试,都是排在班上前10名,当初三期中考了班里第19名时,他在总结周记里对我说:“你是不是很生气,我知道你希望我每次都考前10名,老师,我一定好好学习,不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亲家庭 学生 教育 方法 探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07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