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每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doc
《为了每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了每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为了每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上海市长宁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长宁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西部,是上海连接长江三角洲的“桥头堡”,区域面积约38平方公里,辖9个街道1个镇。长宁区是上海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上海三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长宁区生态与居住环境良好,教育文化发达,区内分布有上海市三分之一的外国领事馆和50%的外交官邸,是沪上外籍人士聚居之地。全区常住人口69.73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17.15万人。长宁区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7949万元,年人均地方财政收入1.4234万元。2011年长宁区荣膺“全国文明城区”称号。2013学年长宁区教育系统所
2、属各类教育机构共104所,基础教育在校学生总数约5.5万人。义务教育学校中,小学23所、初中16所、完中6所(含一贯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4所。在校小学生约2.02万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6150余人)在校初中学生约1.36万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950人)。义务教育专任教师2782人(小学1500人、初中1282人)。长宁区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切实履行政府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职能,不断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每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0年长宁区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2011年长宁区教育
3、局获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2012年长宁区教育局被国务院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上海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导认定长宁区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一、长宁区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一)长宁区义务教育学校均达到上海市义务教育办学基本标准对照上海市经教育部备案认定的义务教育8项基本办学标准,长宁区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做到全部达标,并优于市颁标准。具体如:“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户面积”采用上海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意见(沪教委基199968号)标准,初中全部达标,小学随着江五小学长宁校区建成投入使用,也将全部达标。“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采用上海市普通中小学
4、校教学装备标准(沪教委基200570号),“师生比”采用上海市编委1993年标准,中小学全部达标并优于市颁标准。采用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沪教委基201154号),“专任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全部优于市颁标准,初中仅3所未达100%,比例最低学校也达98.11%,小学比例最低学校也达67.44%。“班额”全部控制在40人以下,多数学校坚持实行小班化教学。“计算机”采用2002年市政府教育实事项目的实施意见(沪教委基200254号)标准,每10个学生占有计算机台数,比例最低学校也达2台。“生均图书册数”采用加强图书馆(室)工作意见(沪教委基200430号)标准,每所初中均超过40册,
5、小学超过30册,全部达到市颁标准。“生均公用经费”采用关于调整本市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的通知(沪财教2010100号)标准,公办初中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为1900元,公办小学为1700元,均高出市颁标准100元。各学校各项办学条件均优于市颁标准,保证了长宁区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二)长宁区域内义务教育校际间差异较小而均衡程度较高依据国家教育事业统计要求,长宁区对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等8项指标,使用差异系数的统计方法,开展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结果显示:全区小学8项指标综合差异系
6、数为0.27,低于市颁小学综合差异系数小于或等于0.65的标准。全区初中8项指标的综合差异系数为0.35,低于市颁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小于或等于0.55的标准。统计显示,长宁区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程度较高,为学生能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接受优质的义务教育提供了良好条件。(三)长宁区政府坚持依法履行职责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依据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教督20123号),根据上海市教委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统一要求,长宁区围绕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的17项指标进行评估,自评得分为98.5分,市级评分为97.8分,高于市颁85分以上的评估标准,长宁区政府切实履行了
7、依法均衡配置区域义务教育资源的职责。1.坚持落实入学机会均等原则长宁区坚持高水准普及义务教育,根据市教委义务教育招生工作意见精神,结合长宁实际,按照相对就近原则,稳妥落实区域内适龄儿童(包括残障儿童)义务教育入学工作。长宁区在全区范围内对本市户籍人户分离儿童实行统筹安排入学,坚持稳妥做好港澳台以及外籍学生入学工作。区教育局每年制定长宁区接受特殊教育儿童入学工作方案,对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实行“零拒绝”。长宁辅读学校接收中重度智障和多重残疾的学生,解决了数百名包括外籍、港台地区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内的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难题;长宁初级职业技术学校坚持“每个孩子都是金子”的教育思想,对中、重度大龄智
8、障学生和随班就读毕业的轻度智障学生进行初级职业教育。上海市盲童学校走过百年历程,在全国盲教育领域处于领先水平。2012年11月28日文汇报对长宁特殊教育进行了专题报道。随着区域形态布局不断调整优化,长宁区早在2004年在全市率先关闭区域内的民工子女学校,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纳入财政保障体系;保障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进入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2011学年,全区随迁子女小学生5791人,占30.76%;初中生2777人,占19.79%。2012学年,随迁子女小学生6091人,占31.66%;初中生2896人,占20.98%。2013学年,随迁子女小学生6150人,占3
9、0.34%;初中生2950人,占22.09%。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接收有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实行与本地学生混合编班的策略,跨地域学生相互融合,相互取长补短,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心智成长。根据市教委招生考试工作要求,长宁区教育局每年制定长宁区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工作的实施意见,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的比例逐步提高,2010年占5%,2012年提高到8%,2013年已增至12%,普通初中就读的学生也能获得进优质高中的同等机会,全区义务教育入学机会实现了高水平普及。2.坚持完善依法履责长效机制一是责任主体明确,职责落实到位。长宁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民生工作的
10、重中之重,每年将教育重点工作纳入政府重点工作目标,区长作为本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主体,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坚持每年调研视察教育工作,专题研究并协调解决教育问题,不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排名作为评价教育部门、学校的唯一依据,形成了有利学校发展的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长宁区历届区委、区政府重视对教育的顶层设计、整体设计,以规划作保障,先后经过了“奠定基础”(“九五”规划),“拓展功能”(“十五”规划)、“内涵提升”(“十一五”规划)、“转型发展”(“十二五”规划)等主题性发展历程。区委、区政府制
11、定颁发的长宁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长宁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确立了“为了每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的核心理念和以“办优质学校,行适性教育,促多元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了长宁教育的发展策略和发展走向,高标准、高质量地推动义务教育在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上进一步改革创新。长宁区政府各职能部门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加强统筹合作,积极主动地履行法定教育职责,通过政策上有效引导、财政上增加投入、服务上提供支持,确保了政府教育职责依法履行到位。二是经费保障有力,使用注重绩效。长宁区坚持依法实现“三个增长”,为义务教育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费支撑。区义务教育预
12、算内经费拨款逐年增长,2010年为6.86亿元2013年已达到9.91亿元。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2010年为80.78亿元,2013年达到108.07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增长,2010年为14.0%至2013年已达到15.6%。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小学2010年为1.99万元,至2013年已达到2.55万元;初中2010年为2.35万元,2013年已达到3.65万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小学2010年为4616.5元,到2013年已达到8460.7元;初中2010年为5231.3元,至2013年已达到13543元。教职工年人均工资逐年增长,2010年为11
13、.40万元至2013年达到12.93万元。随着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长,长宁区不断优化教育支出结构,确立重点项目投入机制、构建帮困助学机制,力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重点项目投入导向机制,着力体现“三个倾斜”,即人员经费向一线教师倾斜、公用经费向学生素质教育倾斜、专项经费向市、区特色项目倾斜。建立起全学段帮困助学机制,2012年秋季新增义务教育阶段本市户籍农村家庭学生免伙食费政策,每年惠民政策资金切实落实到位。进一步制定完善了长宁区义务教育阶段帮困助学工作管理办法(长教计20141号),保障困难群体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益。区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等有关单位,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优势,依法对义
14、务教育经费收支管理情况加强审计监督力度。区教育局开发应用长宁区教育资金审核管理系统,通过集成式、信息化管理,促进各单位经费管理效能提升。区发改委每年定期开展收费许可证收费年审工作,按要求开展各类学校收费项目变更,确保各类学校依法收费。在2011年国家审计署关于市长任期审计延伸审计、每年市规范教育收费检查、2013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对上海市教育财政投入使用和管理专项督政等各项督导检查中,长宁区教育经费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工作都受到好评。三是资源配置均衡,设施功能优化。长宁区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区规土局、区教育局等共同编制完成了长宁区教育设施布局规划修编(2008-2020年),从政府层面对优化
15、长宁教育设施布局进行了统筹安排,为教育项目建设提供了指导意见。为了确保长宁区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的有效实施,根据区委、区政府推进社会事业“西进”的要求,区财政局、规土局、区房管局加强统筹协作力度,大力实施优质教育“西进”战略,高起点谋划西部义务教育布局,为形成“东优、中强、西高”的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如区教育局充分发挥延安中学优质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将长宁西部普通学校新光中学更名为延安实验初中,同步实施新光中学整体改造工程,2013年5月,异地过渡二年的延安实验初中正式搬入新校舍。2013年9月12日解放日报头版报道长宁推进“教育西进”:名校扩容优质资源不稀释。学校功能设施不断完善。200
16、9 -2010年长宁区完成2100间中小学普通教室和专用教室的照明改造。2011年长宁区率先实施完成长宁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年计划(2009-2011年),共抗震加固(含重建)教学楼66幢,总投资约2.3亿元,切实将学校建设成最安全、群众最放心的场所。2012年学校“二室一馆”教育设施功能提升项目实施完成,15个心理咨询室、20个录播教室以及2个数字图书馆项目完成投入使用。2013年完成30所中小学校园直饮水建设工程,约2万名师生喝上方便卫生的直饮水。长宁区进一步探索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未来学习中心”实验项目,“网络课堂”建设项目,以信息化引领和支撑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共
17、享。3.坚持推进教师素养提升工程一是教师发展保障机制日趋完善。长宁区坚持深化推进“两名一基” 工程。先后制定了长宁区“名校长工作室”管理办法和长宁区“名师培育工作室”管理办法(长教委201121号)、第三轮长宁区“名校长培养工程”(2011-2015年)实施方案(长教委201236号)等文件。通过市区名校长带教、名校锻炼,学历提升、国外深造,以及与华师大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开展专题培训等方式,逐步挖掘培训主题,促进校长走向卓越。长宁区充分利用每年举行的长宁区教师素质调研活动的结果,完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形成了基础培训、专项培训
18、和高端培训三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市优青学员、学科带头人、名师后备人选和特级教师六层的“三级六层”的教师教育培训格局。校长和教师培训经费得到充足保障。每年按教师人均一千元专项培训费下拨到每所中小学。2009年长宁区人社局、财政局、教育局联合发文上海市长宁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长人社发200956号)和长宁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长教2009117号),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规范、保障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收入。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长宁区建立了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定期交流制度。自2010年至2013年7月,区内中小学校长校际交流达到46人次,有效
19、带动了普通学校及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受到相关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教师配备合理,通过“柔性流动”到“刚性流动”,合理均衡配置师资。2006年,长宁区以“校际合作交流”、“优秀人才柔性流动”等项目为活动载体,率先推出了优质师资区域柔性流动举措;截止2013年3月,参与“优秀人才柔性流动” 项目的优秀教师达到50余名。全区近三分之一的中小学加入到“校际合作项目”之中,切实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整体提升。2007年长宁区建立新评高级刚性流动机制,2008年,逐步优化实施意见和方法,增强学校、教师的自主流动性。共有45名新评高级教师进行刚性流动,教育局为每一位流动教师创造了自身发展
20、的空间,不少教师担当起教研组长、教导副主任或副校长的重任,促进了教师发展提升。长宁区坚持开展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和上海师范大学合作开展教师高端培训等分层分类培训,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长宁区积极落实上海市教委要求,切实推进中心城区与远郊区结对、委托管理,支持郊区学校内涵发展。长期以来,长宁区与金山区、闵行区、青浦区的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委托管理,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长效辐射机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上海教育新闻网报道长宁区与金山区开展教育帮扶(2013年12月12日)。长宁区还对口培训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对口支援海南、云南、新疆、西藏等地区的教育
21、。2013年长宁区教育局和三亚市教育局签订基础教育合作交流框架协议,指导支持三亚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长宁区通过积极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积极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贡献。4.坚持注重科学管理促进教育质量提升一是系统管理重效能。长宁区教育局不断完善区教育系统“五个中心”,强化专业管理,促进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2009年以来先后建设优化了教育局安全管理中心、后勤保障中心、会计结算中心、教育人才交流中心和教育信息中心,全面推进覆盖教育系统各单位的教育资金审核系统、后勤保障一口受理系统、学校安全视频监控系统、教育行政管理平台以及面向公众的教育人才招聘网,通过信息化、专业化、集成式的方式,促进了
22、区教育系统及各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切实提升了区域教育管理效能。二是教育督导促改善。随着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工作的深入推进,长宁区积极探索常态化督导运行模式,助推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2009年长宁区组建了近30名的社区督导员队伍,纳入到学校常态督导工作中,回应社会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注,推进了督导制度的实践创新。长宁区利用专项督导和社区督导常态机制,每月重点督查学校“三课两操两活动”的落实情况,有效保障校园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2010年,长宁区又聘任了一支近20多名专家型督导员队伍。不定期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并以课堂教学、校本研修督察为主,为教师提供全面的教学服务。2013年,在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为了 每个 学生 更好 学习 成长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06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