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的研究报告.doc
《《中小学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的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的研究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小学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的研究报告 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道二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报告执笔人:龙长林 我校关于中小学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由来已久,但作为湘西州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中小学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开展研究,从2012年4自今为期两年。 本课题报告分以下四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概述 二、课题研究主要成果及分析 三、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 四、该课题尚待进一步探讨的主要理论与实际问题,或在课题研究中的体会等。 一课题研究概述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是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国力的竞争,更是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是一种精神的竞争。人如果有责任感,则民族团结、国家兴
2、盛;人如果无责任感,则经济衰退、国力不济。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重责任的民族,古人曾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社会正面临着责任意识逐渐淡化的挑战,强调以自我为主,强调以自我为中心,讲究功利。因此,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应引起所有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因其身处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责任感的培养则更显出重要意义。正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所指出的: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
3、,特别表现为学生的极端个人主义膨胀。一部分学生在社会和学校表现不同,在学校与在家庭不同,教师在与教师不在不同,人前人后也不同。集体观念、劳动观念缺失,道德认知与责任行为剥离严重,特别是道德责任认知内化为道德责任行为有很大空白。而审视我们现阶段的学校教育,在学生责任感培养的问题上,也存在着诸多缺失,教育内容单薄,教育方式僵化,系统性不强,实效性不够。针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主动适应新形势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的要求,从而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显然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实践我校育人理念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4、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通俗地说:就是责任意识或负责精神。就是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对自己所承担的事尽心尽力,认真负责完成,当自己承担的任务出现问题时勇于承担责任,不推诿。责任感按其层次,由低到高可分为自我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责任感三个层次。社会责任感:是责任感的高级形式,就是在一个特定社会里,个人感觉对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对一个公民来说,实践“社会责任”,意味着他要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或真理;坚持实践正义原则;愿为他人作出奉献和牺牲。中小学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
5、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教育的过程的总和。我校早在90年代末期,原校长吴显茂同志就明确提出“学会负责、学会做人”,把坚持社会责任感培养,教育学生“学会负责,学会做人”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及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后,学校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一个研究课题进行系统研究,并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2010年下半年,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任后,经过认真分析与思考,针对当时学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一致认为学校教育要坚持“以德治校、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社会责任感教育在新形势下仍然具有强大
6、的生命力和时代意义。继续建立学校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立体交叉网,在新形势下教育学生“学会负责,学会做人”,将“学会负责,学会做人”的社会责任感教育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是学校进一步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课题。于是我校在2011年10月前成立总课题组,提出课题中小学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进行专项课题人员培训,并成为2011年度州级立项课题。 (三)、课题的实践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及完善以责任感教育为核心的开放式德育工作体系,使学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制度化,并使班级的日常德育工作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以保证广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不断提高和良好个性的全面发展,努力
7、探索出一条二十一世纪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2、分项目标(1)、使每一个中小学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对人类和自然负责。学生不仅要学会负责,还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和学会生活,要成为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在学校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爱国情怀、人文精神、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建立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3)、我们开展
8、社会责任感教育管理评价实验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变单纯的行政管理、单纯的衡量尺度为调动师生积极性,使评价体系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动力和保证。(四)、课题的实施方法及策略1、在活动中实施责任感教育活动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途径,活动中实施教育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有效手段。活动课程是“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学生主动活动,侧重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的,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课程形态。”开发责任感教育的活动课程,是责任感教育的核心。 其次由于现在学生不甚了解社会,很少接触社会生活,因而不懂得现代化建设的艰难,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准备,对什么是社会责任缺乏最基本的认识。要改
9、变这种现状,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参与社会实践的锻炼机会和环境,建立完善的社会活动系列,让学生到社会上“经风雨见世面”。 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是较高层次责任感的表现,是社会责任感的核心。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就应让学生对国家与民族的过去、现状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树立爱国的精神支柱。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经历对国家、对民族责任感的体验,形成对国家、对民族负责的能力。因此必须围绕“知国情、记国耻、明国策、扬国魂”,对中小学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 2、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责任感教育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应把得点放在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中小 学生 社会责任感 培养 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06407.html